- 她理財??ǖ?1期)
- 她理財網
- 4字
- 2019-01-09 15:35:58
【真相】
頻繁跳槽咋地啦?誰說啐誰一臉
//@業余組HR
我剛招了個實習生,怎么形容她呢?一個字:舒爽;二個字:特別好用。
一個21歲本科還沒畢業的小姑娘,干活風馳電掣,想問題邏輯清晰,寫郵件中英貫通……教會她這些職場技能和禮貌的正是頻繁多次的“跳槽史”:500強、媒體、咨詢公司、互聯網創業企業……盡管只是做助理,但是她成為了一個“達手級”的助理。
所以,跳槽多是職場禁忌已經是老皇歷了,這事兒真得分狀況。
職場新鮮人該不該猛跳槽?
作為一個業余HR,我想恬不知恥地說一句:要啥自行車???誰招新人的時候都沒指望某人畢業就當大拿,操老板的心拿掃地大媽的錢……我們大約就只想有個聽得明白話的、學習能力強的、有些責任感的“小鮮肉”而已。
boss們看的是新鮮人的潛質和質素,而不是會什么。如果在有限的從業過程中能像海綿一樣吸收到某行業甚至某公司的精華所在,至少能證明新人懂得分辨,腦袋不是用來裝飾的。所以,狂跳槽不會被拒,狂吐槽倒不好說。
很多年前,我還有過一個很好的實習生,認真、有禮、細心,但就是沒自信,也不會抓重點,實習期她參與過很多項目,都只是assister,沒人會單獨給她工作,即使再小的事兒她都會拖到最后才交,看似拖延的背后是她無法判定“是否已經符合要求,可以交給下一個環節”的真相。
So,我第一個主張:只有多歷練,才能知斤兩。跳槽得分為什么要跳,一個公司招人通常是先挖個坑(職位)、備好事兒等人來干,很少會考慮對某個員工能力的培養,所以主動尋求不同的鍛煉角度能加速變身職場達手。
再說第二個角度,這是一個不再歧視選擇的時代。
以前的職業成長80%是經驗至上主義,也就是說:你經驗累積越豐富、人脈越廣、年(jiu)齡(liang)越大,就越有發言權,在職場中的權重和議價能力就越強,個人選擇=不自量力。
現在呢?除了少數特殊企業外,今天大部分的公司在用人、尋才時,越來越看重未來價值和創新力——人人都會做的活兒,找個黑猩猩再給個電腦基本都能干!你別小看黑猩猩,此物種智商很高,玩兒Pad游戲個個高手,與人類DNA相似性高達96%,不考慮顏值的話,應該能勝任大部分人類工作——擰螺絲的工作有,但越來越少,拼到最后只能拼誰價廉誰物美。
經驗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一個崗位上多做十年并不能證明你的能力比別人強10倍。今天和未來,商業世界的訴求都在:創!新!力!越能創新,你越值錢!
沒必要一個職位干到老,因為沒有這樣的職位了。你要證明你是一個源源有創意、不斷能汲取和進步的人,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
所以,不要再為跳槽太快什么的困擾了,既然是三個月能學會的技能為什么要浪費三年甚至十年時間在上面?
- 行為宏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演講集I)
- 互聯網龍頭的“危”與“機”(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28期)
- 做多中國 分享牛市盛宴:證券市場紅周刊2020年49期(證券市場紅周刊)
- 第一次領工資就該知道的理財常識·股市篇
- 她理財??ǖ?1期)
- 商業周刊·中文版:The Year Ahead 展望2019(下)
- 《商界》2018年第6期:營銷大遷徙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0期)
- 哈佛商業評論(2021年第9期):面向未來的組織
- 商業評論(2018年4月號)
- 雪球專刊235期:雪球達人秀Ⅲ:12位投資達人的真實故事
- 《商界》2017年第10期:垂直創業時代
- 《商界》2020年第6期:特區40年
- 雪球???77期:如何找到長牛股
- 商業周刊·中文版:商業譯起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