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醫學入門 【明、李梴】

總論證治

經曰:心腹冤熱,溲出白液。冤者,濕熱凝滯,結于五臟,自胞上而過帶脈,出于大小腸之分,淋瀝以下,故曰帶下。赤屬血,白屬氣。其證頭昏目眩,口苦舌干,咽嗌腫燥,大便或閉或溏,小便濇,皆熱證也。如赤白痢濁一般,但不痛耳。間有痛者,濕熱拂郁,甚則肚腹引痛。婦人服食燥熱,性行乖戾,以致肝旺脾虧而生濕熱,熱則流通。古人有用導水丸下之,繼以淡劑滲之,或苦楝丸、大元胡索散調之。如臍腹痛者,暫以辛溫開導,如大溫經湯、補經固真湯、龜蘗姜梔丸是也。

瘦人多熱,脈數,外證潮煩,乃陰虛火盛也,芩蘗樗皮丸。帶不止者,用地骨皮一兩,生地五兩,酒十盞,煎至三盞,分三次服;或白芷散、單益母丸。白帶兼痛風者,二陳湯加蒼、蘗、南星、牛膝、川芎;兼頭風鼻涕者,蒼蘗辛芎散;兼七情者,側蘗樗皮丸。

肥人多濕,身黃脈緩,陰戶如冰或痛,白帶,升陽燥濕湯、四炒固真丹。

濕痰流下,滲入膀胱,宜二陳湯加二朮、升麻、柴胡,或蒼蘗樗皮丸。如結痰白帶,淋瀝不已者,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下數丸,候郁積開,服芩朮芍癸九。

通用五苓散合四物湯;或單樗白皮炒為末,酒糊丸。血虛加四物湯,氣虛加參、朮、陳皮,火動加黃蘗,滑久加龍骨、赤石脂,性燥加黃連,腹痛如干姜。

因月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后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于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芪建中湯去桂加當歸,水煎吞苦楝丸。久不止臍腹引陰冷痛者,東垣固真丸。虛中有火者,補經固真湯、大烏雞丸常用。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有火加黃蘗,有寒加桂、附。

始因亡血,復亡其陽,陽氣虛極,帶下腥臭,多悲不樂,附桂湯。腹痛陰冷者,四物湯加桂、附。常用酒煮當歸丸、小烏雞丸、螽斯丸、琥珀調經丸。

風邪入于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若傷肝經青如泥色,傷心經赤如紅津,傷肺經形如白涕,傷脾經黃如爛瓜,傷腎經黑如衄血,宜胃風湯或五積散去麻黃主之。通用單地榆散。

室女經水初下,一時驚悸,或浴以冷水,或當風取涼,故經水止而即患帶下,宜琥珀朱砂丸。

孕婦帶下,全是濕熱,宜芩朮樗皮丸。

平時陰陽過多,及產后亡血下虛,風邪乘虛入于胞絡,宜暖宮丸加姜、附,吳萸,或黃芪建中湯去桂加當歸,水煎吞苦楝丸。

凡帶下,或用升提,如升陽調經湯;或用收濇,如伏龍肝散、白芷散。然暫止而終不止者,蓋衛司開闔而為榮血之主。脾胃為血海水液之會,衛氣與胃氣俱虛,則血液無所約制,故古方有用桂枝湯加附子以固衛氣者,四君子湯加草果、丁香、木香以燥水健脾者;或用理中湯加陳皮、半夏,或單半夏丸用芎歸煎湯下,或補中益氣湯、平胃散,皆補衛厚脾,使氣血自循故轍,而不專于收濇以劫奪之也。

又有白淫一證,如白精之狀,不可誤作白帶,過服熱藥。

脈法

帶下崩中,脈多浮動,虛遲者生,實數者重。

腎脈浮遲,主患帶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安乡县| 金溪县| 宝应县| 天全县| 莱芜市| 南投市| 泰顺县| 蕲春县| 大足县| 新竹市| 收藏| 汨罗市| 黎平县| 马龙县| 雅安市| 观塘区| 吴忠市| 石景山区| 武城县| 通城县| 浮梁县| 嘉定区| 河津市| 永吉县| 凤城市| 永济市| 东方市| 河曲县| 彭山县| 正蓝旗| 莲花县| 当雄县| 湖州市| 班戈县| 涞水县| 三明市| 蓝田县| 沛县| 惠来县|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