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元、朱震亨】
總論證治
帶下,赤屬血,白屬氣。
主治燥濕為先。
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無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葉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仍用丸子【一本作瓦壟子。】
赤白帶下皆屬血,出于大腸小腸之分。
肥人多是濕痰,以海石、半夏、南星、炒蘗、蒼朮、芎藭、椿皮、青黛之類。
瘦人白帶少,如有者多熱,以炒黃蘗、滑石、椿皮、川芎、海石、青黛之類作丸子服。無海石,蛤粉亦可。
赤白帶下,或十棗湯、或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服。實者可行,虛者不可峻攻。此羅先生法也。
血虛者,加減四物湯。
氣虛者,參、朮、陳皮間與之。
濕勝者,用固腸丸。
相火動者,于諸藥中少加黃蘗。
滑者,加龍骨、赤石脂。
滯者,加葵花。白帶用白葵花,赤帶用赤葵花。
性躁者,加黃連。
痰氣帶下者,蒼朮、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丸服。寒月少加干姜。臨機應變。必須斷厚昧。
治結(jié)痰白帶心下悶,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下數(shù)丸。候郁積開,卻宜服補藥。
赤白帶者,皆因七情內(nèi)傷,或下元虛憊,感非一端。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髓枯。蓋崩久血少亡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東垣言之詳矣,不可不知。
帶下與夢遺,同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