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斷源散 【《醫鑒》,下同】 治血崩如泉流不止。
棉花子銅器炒盡煙
右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調下。
荊芥四物湯 治崩漏初起,不問虛實,服之立止。
荊芥 條芩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香附
右銼,水煎溫服。如不止,如防風、升麻、蒲黃炒、白朮。一方加地榆良驗。一方加艾葉炒、阿膠炒,去香附、荊芥。
子芩丸 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后,天癸當住,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漸成崩漏。
條芩四門,酢浸紙裹煨七次 當歸二兩,酒洗
右為末,酢糊為丸,如悟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霹靂酒下,日進三服。一方加香附酢制二兩尤妙。
當歸龍骨丸 治月事失常,經水過多不止,及帶下淋漓,無間新久,赤白諸證,并產后惡物不止。
龍骨 黃蘗各一兩 當歸 白芍 白茯苓 槐子 艾葉炒 黃連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右為末,水丸梧子大,每七八十丸,米湯送下。一方加黃芩、白朮各五錢,累效。
獨行散 一名五靈脂散,一名抽刀散。治腹痛經漏不止。
五靈脂半生半炒
右為末,童便下二錢。
白礬丸 治久崩不止,用此濇之。
白礬 黃狗頭骨燒灰,各四兩 香附二兩
右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又方 治暴崩下血。
蠶沙炒 阿膠各一兩 伏龍肝半兩
右為末,溫酒調下,空心二三錢,以止為度。
震靈丹 一名紫金丹。治婦人氣血不足,崩漏虛損,帶下虛冷,胎臟無子。
朱砂飛,一兩 滴乳香另研 五靈脂去沙石 沒藥去沙石,各二兩 紫石英 禹余糧火煅酢淬,不計遍數,手捻得碎為度 代赭石炮制同上 赤石脂
以上四味,各四兩并作小塊,小鍋內鹽泥固濟候干,用炭十斤煅通紅,火盡為度,入地埋出火毒二宿。
右共為細未,以糯米粉煮糊為丸如雞頭實大,曬干出火,每一丸空心酢湯下。如有孕不可服。
三灰散 治血崩。
干側柏略焙,五錢 桐子炭再燒作灰,二錢 棕櫚燒存性,勿令化作白灰,三錢
右為末,分作二服,空心糯米飲調下。
全生活血湯 【東垣】 治血崩太多,昏冒暝目,無所知覺。
白芍藥 升麻各一錢 防風 羌活 獨活 柴胡 歸身 葛根 甘草各七分 蔓荊子 細辛各三分 紅花一分 槁本 川芎各五分 生地黃 熟地黃各四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
七灰散 【《新書》】 治血崩不止。
蓮蓬殼 益母草 旱蓮草 罌粟殼 腌蟹 棕毛葉 藕節各等分,燒存性
右為末,酢點湯調下三錢。
加減十全大補湯 治血崩氣血虛者。
十全大補去桂 炮黑干姜 阿膠珠分兩隨宜
右,煎服。
五灰散 【《回春》】 治一切失血及血崩。
蓮蓬殼 黃絹 亂發 百草霜 棕櫚皮各燒存性,等分 梔子炒黑 蒲黃炒 松煙墨 血竭
右共為細末,每三錢,以生藕汁、生蘿卜汁調服之;或蜜丸,米飲下五十丸亦可。
解毒四物湯 【《入門》】 一名溫清飲。治崩漏面黃腹痛。
黃芩 黃連 黃藥 梔子 生干地黃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此方乃黃連解毒湯與四物湯合劑也。
楊氏家藏黑金散 治婦人血氣虛損,經候不調,崩中漏下。
鯉魚皮一兩 黃牛角(角思) 棕櫚皮 破故紙 亂發各一兩 鰞鲗魚骨 干姜炮 熟地黃 當歸洗焙 木賊各半兩
右銼拌,入磁瓶內,鹽泥固濟候干,炭火五斤煅通赤,煙盡埋土內令冷,取研細,每二錢,入麝香少許,米飲空心調下。
萬靈膏藥 【《醫貫》】 治元氣虛弱,女人赤白帶下,子宮虛冷,血山崩等證,貼丹田,熨一百二十手。
香油四斤 白芷 赤芍 大黃 黃連 白芍 兩頭尖 草烏 元參 川芎 生地 川椒 胎發頭生男者 穿山甲 熟地 杏仁 槐角 黃蘗去粗皮,各一兩 木鱉子五十個,去殼 歸尾二兩 黃香十二兩,化開傾米泔內九次 黃丹二斤,飛過焙干 萞麻子一百二十粒,去殼 巴豆一百二十個,去殼右各咀片,入油內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取傾鍋內,熬枯黑色,濾去滓,將凈油入鍋,文武火熬,滴水成珠,方細退火,徐徐下黃丹,以槐柳桃杏楮各二枝,不住手攪,再下黃香,去火少冷,又下細藥攪勻,將好瓶貯之,放水內浸一七出火氣。用時放滾水內,頓化攤開。細藥列后:珍珠五錢 阿魏 丁香 沉香各一兩 麝香 血竭 兒茶 乳香 沒藥各三兩 琥珀三錢
右各為末,入前膏內。
繭黃散 治婦人血崩。
繭黃 蠶蛻紙并燒存性 晚蠶沙 白僵蠶并炒,各等分 麝香少許
右為末,每服二錢,用米飲送下,日三服,甚效。
固經丸 【《準繩》】 治陰崩不止。
艾葉酢炒 鹿角霜 伏龍肝 干姜各等分
右為末,镕鹿角膠和藥,乘熱丸,食后淡酢湯下五十丸。
旋覆花湯 【仲景】 治半產漏下,脈弦而大。
旋覆花三兩 蔥十四莖 新絳少許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半夏丸 【《直指方》】 治下血吐血,崩中帶下,痰喘急滿虛腫,亦消宿瘀百病。
圓自半夏刮凈捶匾,姜汁調飛,白面作餅包,炙黃色,去面取半夏
右作末,米糊為丸菉豆大,每服十丸,溫熱水下。又云;芎歸湯、沉香降氣湯各半煎送下,止血之要藥。
備金散 【《準繩》,下同】 治婦人血崩不止。
香附四兩,炒 當歸尾一兩二錢 五靈脂一兩,炒
右為細末,每服五錢,酢湯調,空心服,立效。
縮砂散 治血崩。
縮砂仁不拘多少,于新瓦上炒香
右為細末,米飲調下三錢。
涼血地黃湯 治婦人血崩不止,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生地黃 當歸尾各五分 黃連 黃蘗 知母 槁本 川芎 升麻各二分 紅花少許 柴胡 防風 羌活 黃芩 細辛 荊芥穗 蔓荊子 甘草炙,各一分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稍熱服。
當歸芍藥湯 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值七月虛暑之間,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亦不思食,沉困懶倦,四肢無力,大便時瀉,后復因心氣不足其經脈再下不止,惟覺氣下脫,其元氣逆上全無,惟覺心腹中氣不行,氣短則不能言,是無力以言,非懶語也。此藥主之。
黃芪一兩半 白朮 蒼朮泔浸去皮 歸身 白芍各五錢 甘草炙 生地各三分 熟地 陳皮去白,各五分 柴胡二分
右十味為粗末,作二服,水煎,去滓熱服,空心一服之,后漸減。次日諸證悉去,頓喜飲食。所以者何?蓋氣通而聞飲食之香故也。
柏子仁湯 治婦人憂思過度,勞傷心經,不能藏血,遂至崩中下血不止。
柏子仁炒 香附炒去毛 鹿茸燎去毛酒蒸焙 芎藭 茯神去木 當歸各一錢半 阿膠炒珠 小草各一錢 續斷二錢 甘草炙,半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姜五片,煎至一鍾,空心服。
益胃升陽湯 治血崩,用此生血納谷。
黃芪 黃芩各二錢 人參 神曲炒,各錢半 升麻 柴胡各五分 白朮三錢 當歸身酒浸 甘草炙 陳皮各一錢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或五錢,食添再加之,食減三錢內更減之,不可多服,每服二錢,水煎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如腹痛,每服加白芍藥二分,中原本缺三字。如渴口干,加干葛二分。如嗽,去人參。一方用生地。如服此不止,卻服后方柴胡調經湯,大舉大升之。
柴胡調經湯 治經水不止,鮮血,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不思飲食。
羌活 獨活 槁本 升麻各五分 蒼朮一錢 柴胡根七分 葛根 當歸身 甘草炙,各三分 紅花少許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煎去滓,稍熱,空心服,微汗立止。
調經升陽除濕湯 一名升陽除濕湯。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困倦乏力,氣短上氣,逆急上沖,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指下得之。從權服此藥,愈后宜補氣和血。
柴胡 防風 甘草炙 槁本 升麻各一錢 羌活 蒼朮 黃芪各一錢半 蔓荊子七分 獨活 當歸酒浸,各五分
右(口父)咀,水五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稍熱服,空心服藥畢,待少時以早膳壓之,可一服而已。
加減四物湯 治室女二七天癸至,亦有當時未至而后至者,亦有卒然暴下淋瀝不止,有若崩漏者,失血過多,變生諸證,悉宜服之。
川芎 熟地黃 當歸酒焙 白芍藥各一兩 香附子炒,一兩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如血色鮮而不止者,去熟地黃加生地黃,煎服。
地黃丸 治足三陰虧損,經行數日不止,或兼帶下無子。
熟地黃 山茱萸肉 蕪荑仁 白芍藥微炒 代赭石各一兩 干姜炮 白僵蠶炒 厚樸姜制,各三錢
右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日三服。
小薊湯 治崩漏不止,色明如水,得溫則煩悶者,此陽傷于陰,令人下血,當補其陰。脈數疾小者順,大者逆。
小薊莖葉研取汁 生地黃研取汁,各一盞 白朮半兩,銼
右三件,入水一盞,煎減一半,去滓溫服。
芎藭酒 治崩中晝夜不止,醫者不能治。
芎藭一兩 生地黃汁一盞
右用酒五盞,煮芎藭一盞去滓,下地黃汁,再煎二三沸,分為三服。
奇效四物湯 治有熱久患血崩。
全當歸 白芍藥 川芎 熟地黃洗焙 艾葉 阿膠蛤粉炒珠 黃芩去黑者,各半兩
右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七分,空心溫服。
金華散 治血窒有熱,崩下不止,服溫藥不效者。
延胡索 瞿麥穗 當歸 干姜 丹皮各一兩 石膏二兩 桂心 威靈仙各七錢半 蒲黃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空心溫服,日二。
又方 治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芍藥一兩,炒黃 柏葉六門,微炒
右用水一升,煮取六合,入酒五合,煎取七合,空心,分為二服。一方為細末酒調二錢。一方有鹿角腰等分,酒調,治白帶臍腹痛。
立效散 【東垣】 治血崩。
當歸 蓮花蕊 白綿子 紅花各一兩
右銼,紙包鹽泥固濟,火煅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每二錢,溫酒調下空心。
牡蠣散 【《準繩》,下同】 治月水不止,眾藥不愈者。
牡蠣火煅研細,用酢調成丸,再煅過通紅,候冷研細,出火毒
右用酢調艾末,熬成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酢艾湯下。
柏黃散 療經血不止。
黃芩一兩二錢半 側柏葉 蒲黃各一兩 伏龍肝二兩
右(口父)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分為二服。
丁香膠艾湯 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經脈少時,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按之無力,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雖多,間下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不多,右尺脈時微洪,屋漏水多暴下者是急弦脈為寒多,而洪脈時見乃熱少。合而言之,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洪脈時出者命門包絡之火也。黑物多,赤物少,合成屋漏水之狀也。
川芎 丁香各四分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三分 阿膠炒,六分 當歸身一錢二分 生艾葉一錢
右為細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五沸,去滓入膠艾,再上火煎至一大盞,空心宿食消盡,帶熱服,三服效。
又方 治血崩。
熟艾如雞子大 阿膠半兩 干姜一錢
右為粗末,用水五盞,先煎艾葉姜至二盞半,入膠消,溫分二服,空心服。
芎藭湯 一名芎藭溫中湯。治帶下漏血不止,及風虛冷熱,勞損沖任,月水不調,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漓不斷;及產后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連日,小便頻數,肢體煩倦,頭運目暗,不欲飲食。
芎藭 黃芪炙 白芍藥 干地黃 吳茱萸 甘草各二兩 當歸 干姜各一兩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經后,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黃、茱萸,加杜仲、人參各二兩。
斷下湯 治沖任氣虛,崩中漏下,經脈不調,每遇月候將來,臍腹腰腳先痛,漸減飲食,四肢乏力,及帶下三十六疾,悉能療之。
人參去蘆 熟地黃洗焙 艾葉酢炒,各一兩 鰞鲗骨燒灰 當歸酒洗,各二兩 干姜炮,半兩 川芎七錢 阿膠蛤粉炒成珠,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又方 治崩漏。
四物湯一兩 人參二錢 吳茱萸一錢
右銼碎,每服半兩,姜棗煎服,食前。五六服,寒熱腹痛皆退。崩漏未止,續服后熟附丸。
熟附丸 治崩漏。
熟附子 木賊 龍骨煅 赤石脂煅,各半兩 川芎 當歸各一兩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米飲下。
神應散,治血崩不止。
桂心不拘多少,炒極焦存性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
鹿茸丸 治經后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沖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更宜灸關元穴。
鹿茸去毛酥炙 赤石脂制 禹余糧制,各一兩 艾葉 柏葉 附子炮,各半兩 熟地黃 當歸 續斷各二兩
右為細末,酒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一方煉蜜丸亦可。一方無艾葉。
赤龍丹 治崩中不止。
禹余糧炒 鰞鲗骨 鹿茸 龍骨 石燕煅 阿膠 當歸 干姜各等分
右為末,酒酢糊和丸,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紫金散 治月水過多,崩漏帶下,淋瀝不斷,腰腹重痛,一切五色帶疾。
禹余糧煅赤酢淬七次,細研水飛挹干,秤三兩 白芍藥 川芎 熟地 附子 當歸 赤石脂 龍骨并煅,各一兩,別研 干姜炮 肉桂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米飲空心調下。
白芷暖宮丸 煅血海實沖任,治子宮虛弱,風寒客滯,斷緒不成孕育,及數墮胎,或帶下赤白,漏下五色,虛羸少氣,胸腹滿痛。心下煩悸,自汗,下血過多。
禹余樓制,一兩 干姜炮 芍藥 川椒制 白芷 阿膠蛤粉炒 艾葉制 川芎各七錢半
右為細末,蜜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溫酒,酢湯任下。
琥珀散 一名烏紗帽散。治暴崩不止。
烏紗帽即漆紗頭巾 赤芍藥 香附子 枯荷葉 男子發皂莢水洗 當歸 棕櫚燒焦存性,各等分
右除棕櫚外,其余并用粗片新瓦上煅成黑灰存性,共為細末,每服五錢,空心童便調下,如人行十里再一服,七八服即止。若產后血去冬,加米酢、京墨、麝香少許。
荊芥散 治婦人崩中不止。
荊芥好麻油點燈,多者燈心,就上燒焦色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童便調下。
開郁四物湯 【《正傳》】 治崩漏多因心氣所使而下,故貴奪勢,先富后貧皆是也。
香附米炒 當歸身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 白朮各一錢 川芎 黃芪 蒲黃炒 地榆 人參各五錢 升麻三分
右銼,作一貼,煎服。
烏金散 【《準繩》】 治血崩不止。
棕櫚燒存性,一兩 龍骨煅過,二錢
右為細末,研勻,每二錢,空心好酒調服,二服立止。
又方 治患崩中不止,結作血片如雞肝色碎爛。
芎藭十二分 阿膠 青竹茹各八分 續斷 地榆 小薊根各三分 當歸六分 生地黃 伏龍肝各十一分
右用水九盞,煮取三盞,去滓,分三服。
無比散 治婦人血崩。
蠶砂一兩,炒 伏龍肝半兩
右同為末,溫酒調,空心服二三錢,以上為度。一方有阿膠一兩。
伏龍肝散 治氣血勞傷,沖任脈虛。經云:非時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雜,或赤白相兼,臍腹冷痛,經久未止,令人黃瘦口干,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虛煩驚悸。
伏龍肝 赤石脂各一兩 芎窮三兩 甘草 肉桂各半兩 熟地 艾葉微炒,各二兩 當歸 干姜各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棗一枚,水煎服。
地榆散 治婦人崩中漏下不止。
地榆銼 蒲黃 白芍藥 白茯苓 柏葉微炒 蟹爪微炒 熟地黃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 漏蘆各一兩 芎窮 當歸銼炒,各七錢半 伏龍肝一兩半 干姜炮 桂心 甘草銼炙赤,各半兩
右銼碎,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以上四方,俱用伏龍肝,蓋燥可去濕也。但前二方去濕熱,后二方去寒濕。按龍肝為去濕止血之圣藥。先賢治崩用旋覆花、半夏,治膈間濕痰而崩止者,亦此意。
鹿茸散 治崩中漏下不止,虛損羸瘦。
鹿茸二兩,去毛涂酥炙微黃 白龍骨 熟地黃 鱉甲酥炙令黃去裙 鰞鲗魚骨炙黃 白芍藥 白石脂 續斷各一兩 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干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柏葉散 治婦人崩中漏下,不問年月遠近,漸至黃瘦,四肢無力,腹內疼痛,不思飲食。
柏葉 續斷 川芎 生地黃 當歸 龜甲 鱉甲各一兩半 禹余糧二兩半 阿膠 牡蠣 地榆 赤石脂 艾葉 鹿茸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一方有丹參,加鹿茸,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或酢湯亦可。
補宮丸 治婦人諸虛不足,久不妊娠,骨熱形瘦,崩中帶下。
白薇 牡蠣 白芍藥 鹿角霜 山藥 茯苓 白朮 鰞鲗魚骨 白芷各等分
右為細末,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鎮宮丸 治婦人崩漏不止,或下五色,或赤白不定,或如豆汁,或狀如豚肝,或下瘀血,臍腹脹痛,頭運眼花,久而不止,令人黃瘦口干,胸煩不食。
代赭石火煅酢淬 紫石英 禹余糧制并同上 香附酢煮,各二兩 陽起石火煅細研 蒲黃炒 鹿茸燎去毛酢蒸焙 阿膠銼碎蛤粉炒成珠 茯神 當歸酒浸 芎藭各一兩 血竭半兩,研
右為細末,用艾煎酢汁,煮糯米粉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梅飲子 洽婦人血崩。
鹽白梅燒灰存性
右為末,空心米飲調下。
又方 治崩不定,淋淫經年者。
白礬镕汁,一兩 沒藥一錢 硇砂 黃丹各五分
右件將白礬镕開成汁,下余藥細末,一處攪勻就成,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新綿裹,內陰中,立效。
十灰丸 治崩中下血不止。
錦 黃絹 馬尾 艾葉 藕節 蓮房 油發 赤松皮 棕櫚 蒲黃并煅成灰存性,各等分
右研勻,用酢煮糯米糊,和丸如悟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米飲送下。
十灰散 治下血不止。
錦片 木賊 棕櫚 柏葉 鯉魚鱗 鯽魚鱗 艾葉 干漆 血余 當歸并火煅存性,各等分 麝香少許
右研勻,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又方 治血崩屢效。
當歸 白芍藥 干姜 棕櫚各等分
右各煅存性,研為細末,酢調,以有節朱箸,左攪四十九轉,食前服。
香礬散 治血崩。
香附子不拘多少,極酸,酢浸一宿,炒焦為灰存性
右每一兩,入白礬末二錢,米飲調服,空心,神效。一方用荷葉湯尤妙。
如圣散 治血山崩。
棕櫚 烏梅肉各一兩 干姜一兩五錢,并燒存性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烏梅酒調下,空心食前服。久患,不過三服愈。
單方
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好墨一錢,水服,日二服。 【《肘后方》】
又方:治崩中卒下血,好墨磨酢服之。 【《本草》】
又方:百草霜二錢,狗膽汁攪勻、分作二服,當歸酒下。 【《經驗方》】
又方:青礬二兩,輕粉一錢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姜湯下。 【《本草》,下同】
赤白漏下:攀石火煉服之,良。
婦人血崩:代赭石火煅酢碎七次為末,白湯服。 【《普濟方》】
又方:用貫眾半兩,煎酒服之,立止。 【《集簡方》】
婦人漏下赤白不止,令人黃瘦,地榆三兩,米酢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熱服一合。【《圣惠》】
婦人血崩: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調一二錢,服三服可愈,加五分,入四物湯亦可。 【《集簡方》】
又方: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霹靂酒下,以秤錘燒赤碎酒中。許學士云:崩中多用止血及補血藥,此方乃治陽乘于陰,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者也。【《本事方》】
又方:金絲草、海桐皮、砂仁、花椒、蠶退紙、舊錦灰等分為末,煮酒,空心服。 【《本草》】
婦人漏下絕子:當歸煮汁飲之。 【《本經》】
崩中下血,晝夜不止:芎藭一兩為末,清酒一大盞,煎取五分,徐徐進之。 【《千金》】
又方:香附子、赤芍藥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鹽一捻,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二服,十服見效。【《良方》】
又方:益智子炒碾細,米飲入鹽,服一錢。 【《產寶方》】
下血血崩,或五色漏帶:香附子去毛炒焦為末,極熱酒服二錢立愈;昏迷甚者三錢,米飲下。亦可加椶灰。【《本事方》】
漏血欲死:雞蘇煮汁一升服之。 【《梅師方》】
血崩不止:夏枯草為末,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 【《圣惠》】
又方:大小薊根一升,酒一斗,漬五宿,任飲;方可酒煎服,或生搗汁溫服。 【《本草》】
又方:大薊根絞汁服半升,立瘥。
又方:木莓根四兩,酒一碗,煎七分,空心溫服。 【《乾坤生意》】
崩中及痢下,日夜數十起,欲死者:懸鉤根、薔薇根、柿根、菝葜各一斛,銼入釜中,水淹上四五寸,煮減三之一,去滓取汁,煎至可丸,丸梧子大,每溫酒下十丸,日三服。【《千金翼》】
崩中漏下:用石葦為末,每服三錢,溫酒服甚效。
婦人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鹽姜淹食之,飲酒一二杯送下;或陰干為末,姜酒調服一二錢,一服即止。生于磚縫井砌間,少在地上也。【《得效方》】
又方:石花細茶焙為末,舊漆碟燒存性各一匙,以碗盛酒放鍋內煮一滾,乃入藥末露一宿,侵晨連藥再煮一滾,溫服。
崩中不止者:麻根水煮服之良。 【《本草》,下同】
崩中赤白帶下:用墓頭回草一把,酒水各半盞,童便半碗,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愈、其效如神。
血崩不止:白萹豆花焙干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炒米煮飲,入鹽少許調下,即效。 【《良方》】
又方:陳年蒸餅燒存性,米飲服三錢。 【《本草》,下同】
又方:以鐵器燒赤浸酒飲之,即霹靂酒也。
又方:用湖雞腿根一兩搗碎,酒二盞,煎一盞服。 【《集簡方》】
傷中崩赤:醍醐菜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盞。 【《千金》】
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見煙為末,每服二錢一分,頭發三分,共二錢四分,以應二十四氣,好酒調服出汗。【《集效方》】
又方:桑耳炒黑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取效。 【《千金方》】
血崩不止:老絲瓜燒灰、棕櫚燒灰等分,鹽酒或鹽湯下。 【《良方》】
崩中下血,不問年月遠近:用槐米燒存性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酒下。 【《產寶方》】
崩中不止,諸藥不效:用憨杏仁上黃皮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熱酒服。 【《保壽堂方》】
血崩不止:烏梅肉七枚燒存性,研未,米飲服之,日三。 【《本草》】
崩中漏下不止者:核桃燒存性研細,酒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
又方:核桃肉十五枚,燈上燒存性,研作一服,空心溫酒調下,神效。 【《本草》】
崩中帶下:椒目炒研細,每溫酒服一錢。 【《鉤元》】
血崩不止,不拘冷熱:用蓮蓬殼、荊芥穗各燒灰存性,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又方:荷葉燒研半兩,蒲黃、黃芩各一兩為末,每空心酒服三錢。 【《本草》】
又方:荸薺一歲一個燒存性研末,酒服之。 【李氏方】
婦人漏血不止:槐花燒存性研,每服二三錢,食前溫酒下。 【《圣惠》】
血崩不止:槐花三兩,黃芩二兩為末,每服半兩,酒一盞,銅秤錘一枚,桑柴火燒紅,淬入酒內調服,忌口。【《乾坤秘韞》】
下血血崩:槐花一兩,棕灰五錢,鹽一錢,煎減半服。 【《摘元方》】
婦人崩中,晝夜不止:丁香二兩,酒二升,煎一升,分服。 【《梅師方》】
崩中赤白,不問遠近:取槐枝燒灰,食前,酒下方寸匕,日三服。 【《本草》,下同】
崩中帶下:訶黎勒和蠟,燒煙熏之,及煎湯熏洗。
婦人血崩:唐棣皮 【即扶移也】 半斤,牡丹皮四兩,升麻、牡蠣煅各一兩,每用一兩,酒二鍾,煎一鍾,食前服。【《集簡方》】
又方:蠶沙為末,酒服三五錢。 【《事親》】
崩中漏下:常炙豬腎食之。 【張文仲方】
女人漏血:亂發洗凈燒研,空心溫酒服一錢。 【《婦人良方》】
赤白崩中:魚縼膠三尺焙黃研末,同雞子煎餅,好酒食。 【《本草》】
又方:舊敗蒲席燒灰,酒服二錢。 【《勝金方》】
血崩不止:漆器灰、棕灰各一錢,柏葉煎湯下。 【《本草》,下同】
婦人漏下:甄權曰鱉甲酢炙研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用干姜、鱉甲、訶黎勒皮等分為末,糊丸,空心下三十丸,日再。
又方:好綿及婦人頭發共燒存性、百草霜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或加椶灰。
又方:用舊綿絮去灰土一斤,新蠶絲一斤,陳蓮房十個,舊炊萆一枚,各燒存性,各取一錢,空心熱酒下,日三服,不過五日愈。【《乾坤秘韞》】
又方:老母豬屎燒灰,酒服二錢。 【《李樓方》】
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氣虛竭:用龜甲、牡蠣各三兩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下同】
又方:桑耳一兩半,鹿茸十八銖,酢五升,浸炙燥,再浸,酢盡為度,治下篩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地榆、知母等分,各指大長一寸者,(口父)咀,以酢一升,東向灶中治極濃,去滓服之。
婦人血崩不止:凌霄花為末,每酒服二錢,后服四物湯。 【丹溪】
又方:棕櫚皮燒存性,空心淡酒服三錢。
又方:棕櫚皮燒存性、白礬煅各等分,淡酒服三錢。
又方:水煮麻子根服之效。
崩中漏下五色,使人無子:露蜂房末,三指撮,溫酒服之,神效。 【張文仲方】
崩中下血不止:用白僵蠶、衣中白魚等分為末,井華水服之,日二。 【《千金》】
婦人血崩:蠶繭煮汁飲。
崩中不止:蠶故紙一張煎炒焦、槐子炒黃各等分為末,酒服立愈。
又方:用蠶沙四兩,砂鍋炒半黃色,入無灰酒一壺,煮沸澄去沙,每溫服一盞即愈。 【《本草》】
漏血不止:水蛭炒為末,酒服一錢,日二服,惡血消即愈。 【《千金》】
赤白崩中:舊壺盧瓢炒存性、蓮房煅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二錢,熱水調服,三服,有汗為度即止。甚者五服止。最妙忌房事發物生冷。【《海上方》】
針灸
《甲乙經》曰:崩中腹上下痛,郄中主之。
婦人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血海主之。
女子漏血,太沖主之。
婦人漏血,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陰谷主之。
《千金方》曰:漏血小腹脹滿如阻,體寒熱,腹偏腫,刺陰谷入四分,灸三壯。穴在膝內輔骨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
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壯。穴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
女子不字,陰暴出,經漏,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壯。穴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女子不字,陰暴出,淋漏,月水不來,而多悶,心下痛,水原、照海二穴主之。
女人胞后下血不可禁止,灸關元兩旁相去三寸。
女人漏下赤白,月經不調,灸交信三十壯,穴在內踝上五寸。
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陰五十壯,穴在足太陰經內踝上三寸,名三陰交。
女人漏下赤白,灸營池四穴三十壯。穴在內踝前后兩邊池中脈上,一名陰陽。
女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陰三十壯,穴在內踝下五分,微動腳脈上。
女人漏下赤白,泄注,灸陰陽隨年壯三報。穴在足拇趾下,屈里表頭白肉際。
女人疝及小腹腫,溏泄癃遺尿,陰痛面塵黑,目下眥痛,漏血,刺太沖入三分,灸三壯,穴在足大趾本節后二寸中動脈。
《李杲十書》曰:胞門不閉,漏下惡血不禁,刺氣門,入五分,穴在關元旁三寸。
《醫學綱目》曰:婦人經脈妄行崩血,取中極,三分,補之;又取三陰交,五分。
《證治準繩》曰:經血過多不止并崩中,取三陰交、行間二穴,各針訖灸之;又取通理,刺二分,灸二七壯,穴在足小指土二寸。
又法:血崩并漏下,刺中極補之,取子宮二寸半。
又法:敗血不止,取三陰交、百勞、風門、中極、腎俞、膏肓、曲池、絕骨。
女子漏下惡血,凡事不調,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灸足太陰脾經中血海穴二七壯或三七壯,立已。經水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灸關元百壯,穴在臍下正中三寸。
醫案
《儒門事親》曰:孟官人母年五十余歲,血崩一載,僉曰澤蘭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補之不效。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悲甚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脈不足,陽脈有余,數則內崩,血乃下流,舉世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劑。大劑者黃連解毒湯是也。次以香附子二兩炒,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一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又服檳榔丸,不數日而安。
西園公治一婦人年六十二歲,血崩不止,投黃連解毒湯四貼后,服涼膈散合四物六貼即愈。此婦因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血走而崩,故效。
《李杲十書》曰:丁未仲冬郭大方來,說其妻經水暴崩不止,先曾損身失血,自后一次縮一二日而始來,今次則不止,其人心窄,性急多驚,以余料之,必因心氣不足,飲食不節得之。大方曰:無也。乃到彼,診得掌中寒,脈沉細而緩,問而沉數,九竅微有不利,四肢無力,上喘氣短促,口鼻氣皆不調,果有心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證,胃脘當心而痛,左脅下縮急有積,當臍有動氣,腹中鳴,下氣,大便難,虛證極多,不能盡錄,宜先治其本,余證可以皆去。安心定志,鎮墜其經,調和脾胃,大益元氣,補其血脈,今養其神,以大熱之劑,去其冬寒凝在皮膚內,少加去命門相火之藥,不令四肢痿弱。黃連一分,生地三分,炒神曲、橘皮、桂枝各五分,草豆蔻仁六分,黃芪、人參、麻黃不去節各一錢,當歸身一錢五分,杏仁五個另研如泥,共(口父)咀,作二服,水二大盞半,煎麻黃令沸去沫,煎至二盞,入諸藥。同前至一大盞,于巳午之間,食消盡服之,一服立止。其胃脘痛,乃胃上有客寒,與大熱藥,草豆蔻丸一十五丸,白湯送下,其痛立止。再與肝之積藥,除其積之根源而愈。
一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左廂有血瘕,水泄不止,谷有時不化,后血塊暴下,并水俱作,是前后二陰有形血脫竭于下既久,經候猶不調,水泄日見三兩行,食罷煩心,飲食減少,甚至瘦弱。東垣老人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權變之宜,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勝無虛,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故仲景云: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陰盛陽虛,汗之即愈,下之則死。大抵圣人立法,且如升陽或發散之劑,是助春夏之陽氣令其上升,乃瀉秋冬收藏殞殺寒涼之氣,此病是也,當用此法治之,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乃從四時,如始病不可逆之。故經云:順天則昌,逆天則亡。可不畏哉!夫人之身,亦有四時,天地之氣,不可止認在外,人體亦同天地也。今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脫下矣。水泄又數年,是后陰之氣血下陷以脫矣。后陰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陰者,精氣之戶。下竭,是病人周身之氣血,常行秋冬之令,陰主殺,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陽生陰長,春夏是也。在人之身,令氣升浮者,谷氣上行是也。既病人周身血氣皆不生長,谷氣又不勝,其肌肉消少,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既下元二陰俱脫,氣血將竭,假令當時熱證,今下焦久脫,占為寒矣。此病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致偏竭。圣人立治之法,既濕氣大勝以所勝治之,助甲風木上升是也。故經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也。當先調和胃氣,次用白朮之類以燥其濕而滋元氣;如其不止,后用風藥以勝濕。此便是大升大舉,以助春夏二濕之久陷下之至治也。
宣德侯經歷家人病崩漏,醫莫能效。切脈之后,且以紙疏其證,至四十余種,為制調經升陽除濕湯療之,明日而十減其八,前后五六日良愈。
《醫學正傳》曰:一老婦人年五十三歲,血崩久不止,諸藥不效。余以橡斗、蒼耳草根二物燒存性,用四物湯如白芷、茅花、干姜煎湯調服。
《薛氏醫案》曰:大尹王天成之內,久患崩,自服四物涼血之劑,或作或輟;因怒發熱,其血不止,服前藥不應;乃主降火,更加脅腹大痛,手足俱冷。余曰:此脾胃虛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湯,體熱痛止;又用濟生歸脾、補中益氣二湯,血崩頓愈。若泥痛無補法則誤矣。
錦衣楊永興之內患崩證,過服寒涼之劑,其證益甚,更加肚腹痞悶,飲食不入,發熱煩躁,脈洪大而虛。余曰:此脾經氣血虛而發躁也。當急用八珍湯加炮姜以補溫之,緩則不救。不信,乃服止血降火之劑,虛證蜂起,始信余言,緩不及治矣。
一婦人面黃或赤,覺腰間或臍下作痛,四肢困倦,煩熱不安,經行先發寒熱,兩肋如束,血涌如崩,此脾胃虧損,元氣下陷,與相火濕熱所致,用補中益氣加防風、芍藥、炒黑黃蘗,間以歸脾湯調補而血始歸經。
一婦人因怒崩血久不已,面青黃而或赤,此肝木制脾土而血虛,用小柴胡合四物,清肝火,生肝血;又用歸脾補中二湯,益脾氣,生肝血而瘥。此證若因肝經風熱而血不寧者,防風為丸,以兼證之藥煎送。或肝經火動而血不寧者,炒條芩為丸,以兼證之藥煎送。若瘀血為患,用五靈脂為末,燒鐵器焠酒調服,無不效者。
一婦人飲食后,因怒忽患血崩,四肢逆冷,抽搐口噤,如發痙然,吐痰如涌,灌以二陳、柴胡、山梔、枳殼,吐出酸味,神思稍醒。藥止,次日進薄粥少許,但乳脅脹痛,寒熱欲嘔,四肢倦怠。余以為悉屬肝火熾盛,致脾氣不能運化,先用六君、柴胡、山梔、釣藤鉤,諸證頓退。惟四肢不遂,血崩如初,或又以為肝火未息,欲投清肝涼血之劑。余以為肝脾氣血俱弱,先用補中益氣湯培其脾土而血氣歸經,又用四物、參、朮、柴胡養肝和筋而四肢便利。
婦人久患血崩,肢體消瘦,飲食到口則聞腥臊,口出清液,每食少許,腹中作脹,此血枯之證,肺肝脾胃虧損之患,用八珍湯、鰞鲗骨丸兼服,兩月而經行,百余劑而安。
一婦人血崩兼心痛三年矣,諸藥不應,每痛甚,虛證悉具,面色痿黃。余曰:心主血,蓋因去血過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宜用十全大補湯,參、朮倍之。三十余劑稍愈,百余劑痊愈。
一婦人年六十有四,久郁怒,頭痛寒熱,春間乳內時痛,服流氣飲之類益甚,不時有血如經行;又因大驚恐,飲食不進,夜寐不寧,此因高年去血過多,至春無以生發,肝木血虛火燥,所以至晚陰旺則發。經云:肝藏魂,魂無附,故不能寐。先以逍遙散加酒炒黑龍膽草一錢,山梔一錢五分,二劑腫痛頓退,又二劑而全消;再用歸脾湯加炒梔、貝母,諸證悉愈。
表弟方健甫內五十歲,辛丑患血崩,諸藥罔效。壬寅八月,身熱體痛,頭運涕出,吐痰少食,眾作火治,展轉發熱,絕粒數日。余診之曰:脾胃久虛,過服寒藥,中病未已,寒病復起。逐用八味丸料一服,翌早隨索粥數匙;再服食倍,熱減痛止,乃服八味丸而愈。癸卯秋,因勞役憂怒,甲辰夏,病復作,胸飽發熱,脊痛腰疼,神氣怫郁,或作內傷,或作中暑,崩血便血,煩渴引飲,粒米不進,昏憒時作,脈洪大,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而外假熱也,以十全大補加附子一劑,隨食粥三四匙,崩血漸減;日服八味丸,始得全愈。
一婦人性急,每怒,非太陽耳項喉齒胸乳作痛,則胸滿吞酸,吐瀉少食,經漏不止,此皆肝火之證。肝自病則外證見,土受克則內證作。若自病見,用四物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梔、炒龍膽;若內證作,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藥、神曲、吳茱萸炒過黃連。諸證漸愈,惟月經漏下不止,是血分有熱,脾氣尚虛,以逍遙散倍用白朮、茯苓、陳皮,又以補中益氣加酒炒芍藥兼服而調。
《證治準繩》曰:一婦人年逾四十,形色蒼紫,忽病血崩,醫用涼血或用止濇,俱罔效。汪石山診之,六脈皆沉濡而緩,按之無力,曰:此氣病,非血病也。當用甘溫之劑健脾理胃,使胃氣上騰,血循經絡,則無復崩矣。遂用補中益氣湯多加參、芪,兼服參苓白朮散,果愈。
一老婦人血崩不止,流漓不絕,滿床皆血,起床不得者三月矣,腹滿如孕。余作虛挾痰積污血治之,用四物四兩,參、朮各一兩,甘草半兩以治虛;香附三兩,半夏一兩半,茯苓、陳皮、枳實、縮砂、延胡各一兩以破痰積污血。分二十貼,每貼煎加干荷葉、側柏葉湯,再煎服之,服盡良愈,今再不發,神效。
一婦人年五十以上,經斷七年,忽然經行,遂成崩漏,發熱腹痛,兩月不瘥。余診其脈虛細疾數,余曰:此乃陰虛所致,宜服熟附丸,后果愈。
王御醫直夜,有一宮女血如山崩,其時暑月,藥笥中只有大順散兩貼,以冷水調服,旋即奏效。以此知醫者要在權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