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題型早知道

1.(單選)下列關于我國各省及省會城市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貴州省簡稱黔,省會貴陽

B.山西省簡稱晉,省會太原

C.山東省簡稱魯,省會濟南

D.云南省簡稱閩,省會南寧

2.(單選)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境內有( )、大婁山、苗嶺山、武陵山四大山脈,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積的92.5%,喀斯特(出露)面積為10.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是喀斯特地學的天然百科書。

A.峨眉山

B.華山

C.武夷山

D.烏蒙山

3.(多選)當前中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復雜的,它主要來自以下哪幾方面的壓力?( )

A.人口壓力

B.市場壓力

C.工業壓力

D.人為破壞

4.(多選)下列屬于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是( )。

A.地戲

B.花鼓戲

C.反彈琵琶

D.放蠱

5.(判斷)我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以及港澳2個特別行政區。( )

答案

1.D 2.D 3.ABC 4.AD 5. √

1章 我國國情

本章要點·核心歸納

本章內容為公務員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必考內容之一,難度不大,但需要考生用心記憶并靈活運用。

本章核心要點如下:

1.自然地理與自然資源。考生需熟記我國的地理位置與國土面積,理解并掌握我國的地形及氣候,明確我國的資源狀況及存在的生態問題,了解關于資源保護的法律。

2.人口狀況。主要涉及我國人口的數量、分布、年齡結構及城鄉結構,考生應在明確我國人口狀況的同時把握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3.我國的世界遺產。考生應熟記我國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種類以及批準時間,尤其要掌握新近被批準列入的遺產種類及相應批準時間。

視頻講解

第1節 國土與資源★★★

考點 1 自然狀況

(一)我國的地理位置與國土面積

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東南面臨海洋,西北深入亞歐大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我國國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國的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千米。東鄰朝鮮,南連越南、老撾、緬甸,西南和西部與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東北、正北有俄羅斯、蒙古,西北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為鄰。除了廣闊的陸地以外,還有寬闊的海域和眾多的島嶼。大陸海岸線總長約為1.8萬千米,島嶼海岸線總長約為1.4萬千米。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文萊等國,與我國隔海相望。

領土邊疆

【速記口訣】我國的陸上鄰國和海上鄰國

十四鄰國陸上環,俄羅斯蒙古和朝鮮;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印度)尼(尼泊爾)不丹緬老南。隔海六國要記全,印尼(印度尼西亞)馬文菲日韓。

(二)我國的地形

1.我國地形多種多樣

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我國均有分布,這為我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地形條件。

2.我國山區面積廣大

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這是我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征。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游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布的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高原和大型的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面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從我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我國近海大陸架比較廣闊,渤海和黃海海底的全部、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屬淺海大陸架。目前,開發海洋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主要是在大陸架上進行的。

三級階梯

4.我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

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致是:北段大體沿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部)一線,南段比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線(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這條線的東南部是外流區域,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河流水量占全國河流總水量的95%以上,內流區域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但是河流總水量還不到全國河流總水量的5%。我國的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珠江、淮河、黑龍江、京杭運河等。我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咸水湖。著名的湖泊有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巢湖、青海湖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中國河流

中國湖泊

(三)我國的氣候

1.顯著的季風特色

冬季盛行偏北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和西南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濕潤。

2.明顯的大陸氣候

冬季我國是世界上同緯度最冷的國家,夏季則是世界上同緯度最熱的國家(沙漠除外)。

3.多樣的氣候類型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北緯度差異大,東西距海遠近不同,地形復雜多樣,形成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特別注意

我國冬季氣溫最低值在漠河,氣溫最高值在海南;

我國夏季氣溫最高值在吐魯番盆地,氣溫最低值在青藏高原。


考點 2 資源狀況

(一)我國的土地資源

(二)我國的水資源

河流和湖泊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我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于全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比如,我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占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三)我國的礦產資源

我國幅員廣闊,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有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我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于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相當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卻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于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四)我國的生物資源

(五)我國的海洋資源

我國是一個陸海兼具的國家,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加上島嶼海岸線總長約3.2萬千米。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我國主張的管轄海域面積可達300萬平方千米,接近陸地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與領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領海面積為38萬平方千米。

在我國的海域中,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372個,大陸架面積居世界第5位。我國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油氣資源沉積盆地約70萬平方千米,石油資源量估計為240億噸左右,天然氣資源量估計為14萬億立方米,還有大量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紀成為油氣替代能源的“可燃冰”。我國管轄海域內有海洋漁場280萬平方千米,20米以內淺海面積2.4億畝。海水可養殖面積260萬公頃,已經養殖的面積71萬公頃;淺海灘涂可養殖面積242萬公頃,已經養殖的面積55萬公頃。我國已經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7.5萬平方千米多金屬結核礦區,多金屬結核儲量5億多噸。

中國島嶼

真題再現

1.(單選)關于我國土地資源,在下列選項中闡述正確的是( )。

A.我國土地資源絕對數量居于世界前列

B.我國以農業立國,耕地面積比重比較大

C.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居世界前列,排在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之后

D.耕地后備資源多,95%集中在西北和東北地區

解析 A。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1)土地總量大,人均占有少。我國的國土總面積雖居世界第3位,與整個歐洲面積差不多,但是,我國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只及世界人均數的1/3,僅相當于加拿大的1/47,美國的1/4。(2)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耕地所占比重約10%且后備土地資源有限。我國農墾歷史悠久,質量好的土地資源絕大多數已被開發利用,耕地后備資源潛力小。(3)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4)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單選)我國的能源條件可以概括為( )。

A.缺煤、富油、少氣

B.富煤、缺油、少氣

C.缺煤、缺油、多氣

D.富煤、富油、多氣

視頻解析

解析 B。本題考查國情。我國已探明的煤炭儲藏量居世界第一,所以排除A、C兩項;現在我國一半左右的石油都依靠進口,所以排除D項。


考點 3 生態問題和資源保護

1.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問題

(1)占國土65%的山區、9.7%的生態環境脆弱帶,開發利用不當,形成大范圍水土流失,加速了生態失衡。

(2)自然災害頻率加快,受害、成災面積不斷擴大。

(3)森林面積不斷縮小,采伐量遠超過生長量。

(4)草原長期放牧,重用輕養,每年退化200萬公頃,累計退化面積近1.8億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57%。

(5)我國是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2.37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27.33%。

(6)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大國,過量開采,浪費驚人,人為污染,水資源危害加劇。

(7)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地區間資源承載能力差異甚大,我國處于人口負荷過重的臨界狀態。

(8)大氣污染嚴重,酸雨態勢擴大,廢渣排放增加,垃圾包圍城市已是十分突出的環境問題。

(9)農林環境污染正由點到面向全國蔓延,部分鄉鎮企業成為最大的污染源,經濟發展的成效正在被抵消。

(10)生態環境破壞造成巨額經濟損失,惡性循環事故迭起,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資源保護法律的制定

我國關于自然資源保護的法律主要是針對土地資源、海洋資源、森林資源、草原資源、水產資源、礦產資源、漁業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而制定的。目前已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此外,還有帶法律性質的制度規定,如為了保護青海湖中珍貴的湟魚資源,維護湖區生態平衡,青海省宣布從1994年起對我國第一大湖青海湖實行連續7年的封湖育魚。

進階秘籍,特色講義

華圖圖書增值服務

更深入理解我國資源保護的范圍及措施,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考試通,免費下載電子書:《資源保護的范圍及措施》,獲取關于資源保護的深度講解。

注:本書所有“電子書”下載流程:下載“考試通APP”→注冊→點擊“我的”→進入“掃一掃”→掃描二維碼→點擊“全書下載”。

云學習

第2節 人口★★

考點 1 人口狀況

1.人口數量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的1/5。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目前我國總人口約為13.39億,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數據相比,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

雖然近20年來,人口增長率不高,但人口眾多已成為我國一個不可改變的基本國情。它對我國的資源需求、能源供應、教育普及、就業保障、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乃至整個現代化建設都是一個沉重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2.人口的分布

我國人口眾多,分布不平衡。以黑龍江省黑河至云南省騰沖一線為界的東南地區,面積約411.7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全國的90%;西北一側,面積548.3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全國的10%。我國人口構成特點是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大,但在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大批農村人口會逐步變成城鎮人口,城鄉人口結構將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是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人口變動的一種客觀必然性。

3.人口的年齡結構

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時,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基本屬于年輕型。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后,伴隨人口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急劇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轉變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已初步進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已變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齡結構繼續老化,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年齡結構開始向老年型轉變。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8811萬,占總人口的6.96%,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國家行列。

201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數的13.26%,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別上升了2.93和1.91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正在進一步發展

人口的老齡化,將對經濟增長、就業與勞動力資源供應、儲蓄與投資、社會保險機制、代際關系、家庭構成等方面帶來廣泛而嚴重的負面影響。

4.人口城鄉結構的變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我國的農村人口在人口總數中占絕大多數,但在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大批農村人口會逐步變成城鎮人口,城鄉人口結構將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是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人口變動的一種客觀必然性。1995年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進一步加速,農村經濟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城鎮人口比重已由1995年的29.04%上升為2013年的53.73%。

但在城市化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

(1)大城市化現象較為嚴重。2008年,在我國655個城市中,市區總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就有122個,占18.6%,北京、上海則是超過10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

(2)城市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業比較落后,城市人口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較多。由于城市人口和城市數量的快速增加,使城市的基礎設施、服務業和管理系統難以達到同步發展和改進,造成城市生活和生產的諸多問題,如交通問題、供水問題、居住問題、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等。

考點 2 計劃生育政策

1.計劃生育政策

實行計劃生育是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資料生產與人類自身再生產應該相適應的原理,結合當時我國國情而制定的決策。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我國政府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1978年以后計劃生育成為了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的具體措施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2.計劃生育的主要目的

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這一基本國策自制定以來,對我國的人口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但計劃生育一味地只控制人口數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了國家嚴重的老齡化,未富先老的人口格局。為此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憲法》第25條明確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而婚姻法則將計劃生育作為一個基本原則確立在總則之中。計劃生育對人口的出生增長實行計劃調節和控制,以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真題再現

1.(單選)下列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中晚婚晚育標準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晚婚是指男26周歲、女24周歲結婚

B.晚婚是指男28周歲、女25周歲結婚

C.晚育是指男28周歲、女26周歲后生育第一胎

D.晚育是指已婚婦女24周歲以上或實行晚婚后懷孕生育第一個子女

解析 D。男年滿25周歲、女年滿23周歲后結婚為晚婚;女年滿24周歲后初育為晚育。

2.(單選)我國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 )。

A.其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B.其現居住地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C.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

D.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戶籍所在地為主

解析 C。根據《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4條規定,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第3節 我國的世界遺產★★

考點我國的世界遺產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把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雙重遺產(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建筑群、遺址。

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并建立《世界遺產名錄》。我國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99年10月29日,我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我國于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截至2015年8月,我國已有世界遺產48處,其中文化遺產34處。我國世界遺產總數位居世界各國第二位,僅次于意大利的51處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激發了人類的創造力。截至2014年,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總數已達38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文化遺產日”。

知識強化,技能鞏固

1.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地理國情專項練習。(建議在 WiFi環境下掃描測驗)

2.錯題難題記錄: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書所有“在線題庫”使用方法:下載“考試通APP”→注冊→點擊“我的”→進入“掃一掃”→掃描二維碼→開始答題。

在線題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石棉县| 西丰县| 陆丰市| 伊吾县| 常德市| 宁远县| 景宁| 华安县| 彰化市| 和林格尔县| 盖州市| 广宁县| 布拖县| 永宁县| 佛教| 双辽市| 甘南县| 江山市| 湖州市| 邵武市| 南华县| 洪江市| 邳州市| 洞头县| 和顺县| 金华市| 宜良县| 九江市| 宣武区| 改则县| 高州市| 宁德市| 浮山县| 淮滨县| 杭锦旗| 蒙阴县| 高邑县| 吴旗县| 鹿邑县| 南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