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移動成本分布的短線實戰要點
如本章開始所舉的實例,在一段多空力量都沒有形成突破的區域里,研究其阻力位和支撐位能有效地指導短線實戰。下面我們先以一個圖來演示反彈阻力位的形成。如圖3-15所示,橫線a是指數創階段高點這一天收盤價的輻射線,而大量的投資者是套牢在b線一帶。a線還代表著巨量折射所形成的壓力,后面的反彈很難突破這個壓力。
圖3-15 移動成本分布壓力位
b籌碼峰所在區域,就是那么多K線計算出來的中心成本區,這些籌碼被死死地套在這里,苦苦地掙扎,都想逃出來。因此,它們對反彈形成很大的壓力,使得反彈很難持續下去。
這個壓力不僅表現在b線這里,甚至再往下降5%,也有人愿意拋,哪怕降10%也有人愿意割肉,這些割肉盤就會把指數打下來。現在我們就清楚了,在b線附近的套牢盤太多,或者說由此形成的b籌碼峰高度太高,所以這個位置的阻力很大。
有人會問,哪一天會漲呢?像這樣的話,不就永遠漲不上去了嗎?b線永遠不能沖過了嗎?不是的。這個位置不能反彈上去,是因為上面的投資者還沒有割肉,怎么辦呢?市場會作出調節的。市場調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空間調節,一個是時間調節。只要有充分的時間下跌,時間長度達到了,下面的籌碼峰就會長大,因為上面的籌碼都轉移到下面來成交了。在下面重新形成籌碼堆積,可能在三角形一帶形成一個巨大的籌碼峰,同時伴隨著上面籌碼峰減小。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籌碼分布慢慢地下移,上檔的人到下邊來成交,割肉了,上面的籌碼峰就轉移到下面來了。而當下面的籌碼峰面積(高度)大大地超過上面的籌碼峰的時候,就是低位吸籌完畢。而低位換手充分,才可以醞釀一波行情。莊家坐莊一定要在低價買進大量的籌碼,必然會造成低價區的籌碼峰擴大。用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籌碼峰從上面轉移到下面來了,也就是籌碼峰轉移,這樣才可能形成行情。
籌碼峰轉移需要兩個前提。第一個前提:要有時間。要耐心地等待,等著上面的散戶被時間消磨掉意志,終于割肉出逃,籌碼峰也就下來了。第二個前提:要有空間,必須要具備時間和空間兩個條件。如果股價只跌一點點,散戶是不會割肉出來的,必須跌出一定的空間,才會造成恐慌。散戶的心理就是如此,有人20元買進,15元不走,10元也不走,跌到5元開始考慮要走了,等到反彈到7元全部逃跑。也就是說,要跌出一定的空間,然后再來一個反彈,送給他一個逃命機會,他就走人了。
在短線實戰中,短期內難以沖過阻力位時,我們應該賣出。移動成本分布中有如下幾個關鍵阻力位需要警惕。
(一)雙峰密集時超跌反彈阻力位
雙峰密集的形態在成本分布指標上有兩個明顯的籌碼分布密集區域。其形成過程為:上密集峰在股價處于高位連續橫盤整理(或放量成交)時形成,一旦股價快速下跌,上密集峰的籌碼虧損比例最大,往往套牢的時間也越長,形成中線重要壓力(莊家出貨形成上密集峰時則這種壓力非常明顯)。下密集峰的籌碼由于建倉成本較低,在快速下跌過程中出現虧損概率較低,但是,如果股價快速跌破了下密集峰時,說明這些低位籌碼也出現了虧損,對后市反彈同樣會形成一定壓力。
一旦股價在嚴重超跌后出現快速反彈。由于下密集峰的籌碼基本處于小賺或小虧的狀況,一般壓力相對較小,比較容易突破。但是,一旦突破下密集峰之后這些低位籌碼就實現了盈利,形成一定的獲利盤;加上上密集峰的籌碼虧損比例減小,有減套賣出或小虧賣出的沖動。來自高位套牢盤和低位獲利盤面的兩方面賣壓,往往造成股價的短線回落,兩個密集峰之間的峰谷位置常常形成超跌反彈的重要壓力位置。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籌碼分布重新在該峰谷上集中,形成新的密集峰,才具備繼續上漲的支撐力。
如圖3-16所示,中信銀行(601988)在2009年的8月出現一波大跌。9月1日創出最低點后開始超跌反彈。但是,從成本分布指標來看,該日的籌碼出現雙峰密集的形態,上密集峰的籌碼嚴重虧損,下密集峰的籌碼小虧。在9月15日反彈至兩個密集峰之間的峰谷位置之后便出現了調整,消化壓力之后才形成向上突破。
圖3-16 超跌反彈至雙峰峰谷開始回調
(二)單峰密集的超跌反彈阻力位
單峰密集形態的形成過程主要是在某一價格區間上的成交量堆積較多,大部分籌碼的成本主要分布在這一價格區間內,持倉成本比較接近于平均成本。如果在市場下跌中,該密集峰被向下跌破,則說明持有該股的大部分投資者都出現了虧損,而這時候平均成本線就形成了重要的壓力位置。后市即使出現超跌反彈,一旦反彈到該平均成本線,將有大量的賣盤出現,短線出現回調的概率就會增加。只有股價充分調整,真正站上該密集峰之后才會出現上行的動力。
如圖3-17所示的神火股份(000933)即是如此。在2009年8月的大跌中,該股從34元下跌到9月1日的21元后出現超跌反彈,但從成本分布來看,出現一定的單峰密集形態,平均成本線(藍線)在單密集峰上。股價短線快速反彈至平均成本線附近時同樣遇到了壓力,股價回調整理站上密集峰后才出現了上行趨勢。
圖3-17 超跌反彈遇單峰壓力回調
(三)主要密集峰與次要密集峰的超跌反彈阻力位
當籌碼分布呈現多峰密集或密集峰不規則時,主要是要分清主要密集峰和次要密集峰的位置。密集峰越高對后市的壓力越大,主要密集峰被套牢的幅度越大,則對股價形成壓力的時間越長。
下面以金地集團(600383)在2009年9月1日的成本分布形態以及對后續走勢的影響進行分析。
首先,從該股在9月1日的成本分布指標來看(見圖3-18),出現多密集峰的形態。其中17元以上的密集峰最高,是主要密集峰。15元附近的密集峰次之,是次要密集峰。且次要密集峰在主要密集峰之下,最先對股價形成壓力;主要密集峰處于高位,將形成長期重要壓力。
而從后續走勢來看,股價自9月1日的11元反彈至9月14日、15日的15元后,受到次要密集峰壓力,股價在后續走勢中重新跌回了12元附近。10月份雖然突破了下面的次要密集峰,但開始遇到了主要密集峰的重要壓力。由于該密集峰(17元以上)是在7月底8月初主力資金大舉高位減倉時形成的,被套牢的主要是散戶籌碼,是重要的中長線壓力,股價難以向上突破,最終向下發展。
圖3-18 金地集團2009年9月1日的移動成本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