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網絡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大多數人所認識,現在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網絡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也推動了局域網技術的蓬勃發展,隨之而來各行各業對懂得局域網技術、掌握網絡組建方法、善于管理和使用局域網的人才需求與日俱增。作為一直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轉變傳統的以課堂和學校為中心的職業教育方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習者的職業技能培養,達到辦學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
本書目標
本書的編寫目標是幫助讀者掌握網絡基礎知識、網絡建設相關技術,以及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的配置調試方法。以實際生活中各種網絡組建、維護需求為導向組織知識點,并依照企業施工過程組織技能訓練內容。旨在加強學習者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習者進入實際職業崗位場景做準備,縮短學習者的學習與就業之間的距離。
內容組成
本書引入企業真實的工程案例,以項目方式組織知識內容。全書由七個項目組成,內容涉及認識局域網、了解以太網、構建簡單辦公網、優化和擴展辦公網絡、構建路由網絡、構建三層交換網絡、實現園區網互通、保護辦公網和園區網安全及搭建校園無線網絡等。主要介紹了網絡服務器及操作系統選型、安裝、維護、調優、備份及恢復;網絡設備調試、維護;企業數據維護、備份;安全方案規劃、實施、管理、文檔撰寫、歸檔等具體內容。使讀者通過課程學習具備設計一個簡單的局域網網絡及網絡日常管理、維護的能力。
本書特點
1.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托——明確教材定位
本書的編寫是以計算機應用專業“崗位驅動、項目導向”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項目導向、課崗一體”課程體系中的教學計劃、教學標準為依據,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注重突出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
2.以崗位任務為線索——確定教學項目
教學項目必須與崗位任務相匹配。按照崗位任務的邏輯關系設計教學情境,打破“三段式”學科課程模式,擺脫學科課程的思想束縛,從崗位需求出發,盡早讓學生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3.以職業能力為依據——設計教學情境
知識的掌握服務于能力的建構。要圍繞職業能力的形成組織教學內容,以崗位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編寫中避免了把職業能力簡單理解為操作技能,而是注重職業情境中實踐智慧的養成,培養學生在復雜的工作過程中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
4.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開展教學活動
按照工作過程設計學習過程。以真實的項目為載體來設計活動、組織教學,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5.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強化技能訓練
教材內容體系的組織參照了教育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綱和行業認證考試的考核標準,使學習者在校學習期間能順利通過黑龍江省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獲得相應的與就業崗位相關的行業認證資格證書。
6.以資源共享為目標——配套教材資源
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便于各類求知者學習,本教材配備了PPT電子課件、電子教案及實訓指導,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更好地根據教學要求預習、復習或自學。
學時安排建議見下表(僅供參考):

教學建議
? 教學方法:把整個學習過程模擬為在中小企業構建局域網并進行管理的實際工作過程。再以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為主,將相對獨立的階段工作過程設計為教學項目,通過項目實訓讓學生逐一掌握相對獨立的技術,不斷提高項目的綜合性。引導學生將相應的知識點關聯起來,達到能夠獨立設計和組建完整的小型局域網。在項目教學中可以嘗試采用模擬演練教學法,為學生提供近似真實的訓練環境,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工作崗位,從而更有效地學習某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綜合能力。
? 考核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總成績=過程評價60%(學習態度10%+知識、技能水平20%+項目測試30%)+結果評價40%(期末實操考試40%)。期末實操考試要求完成一個實驗室網絡的設計與實施組建,并搭建相關的服務器。
? 教學條件:每位學生一臺計算機(安裝Windows 2003 Server),每四位學生有一把打線鉗、一個電纜測試儀、兩臺二層交換機、兩臺三層交換機、兩臺路由器;教師應有豐富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理論知識,并具備網絡組建經驗,掌握行業測試標準。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