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殺高級教程
- 劉斌 黃冠堯 李晶亮編著
- 2729字
- 2018-12-30 19:09:11
1.3 身份局中的基本技巧
本節給出三國殺身份局中一些通用的技巧,更具體的武將技能技巧將在后續章節中給出。
1.3.1 游戲牌總結
三國殺基本包游戲牌一共108張,其中包括4張EX擴展牌。4張EX擴展牌分別是1張〈無懈可擊〉,1張〈閃電〉,1張〈寒冰劍〉,1張〈仁王盾〉。這108張牌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 基本牌?;九埔还?3張,其中30張〈殺〉,15張〈閃〉和8張〈桃〉。
● 錦囊牌。錦囊牌一共36張,其中2張〈閃電〉,3張〈樂不思蜀〉,4張〈無懈可擊〉,2張〈借刀殺人〉,2張〈五谷豐登〉,4張〈無中生有〉,6張〈過河拆橋〉,5張〈順手牽羊〉,3張〈決斗〉,1張〈桃園結義〉, 3張〈南蠻入侵〉和1張〈萬箭齊發〉。
● 裝備牌:裝備牌一共19張,其中3張〈+1馬〉,3張〈–1馬〉,2張〈八卦陣〉,1張〈仁王盾〉,10張武器牌(2張〈諸葛連弩〉,1張〈雌雄雙股劍〉,1張〈寒冰劍〉,1張〈青釭劍〉,1張〈青龍偃月刀〉,1張〈丈八蛇矛〉,1張〈貫石斧〉,1張〈方天畫戟〉和1張〈麒麟弓〉)。
錦囊牌按照功能又可以劃分出以下幾類。
● 防御型:〈無懈可擊〉。
● 輔助型:〈五谷豐登〉, 〈無中生有〉, 〈桃園結義〉。
● 限制型:〈順手牽羊〉, 〈過河拆橋〉, 〈借刀殺人〉, 〈樂不思蜀〉。
● 群體攻擊型:〈南蠻入侵〉, 〈萬箭齊發〉。
● 單體攻擊型:〈決斗〉。
● 隨機型:〈閃電〉。
群體攻擊型和單體攻擊型牌一共有7張,又被稱為“北斗七星”或者“七龍珠”。三國殺游戲牌中,一共有37張直接進攻牌(30張〈殺〉和7張錦囊攻擊牌),13張間接進攻牌(10張武器和3張〈–1馬〉),但防守牌共只有29張(包括15張〈閃〉,8張〈桃〉,3張防具,3張〈+1馬〉)。因此可以看出,三國殺總體鼓勵進攻的游戲,在游戲進程中,總會有武將死去。
1.3.2 通用技巧
下面總結幾點通用的技巧,在后續各章中都會用到。
1.想辦法擴大牌差
三國殺中,不同角色之間牌的數量和質量都不一樣,這種差異被稱為“牌差”。三國殺最基本的一點技巧就是擴大該牌差,從而擁有更強的戰斗力。
有人說有的武將不依賴手牌,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武將不依賴牌,只是依賴的程度不同。大家都認為郭嘉的技能【遺計】和荀彧的技能【節命】很強大,就是因為他們能夠補充額外的牌。劉備的【仁德】本身雖然不能帶來更多的牌,卻可以把劉備的牌分給更需要的角色,既增加了其他角色的手牌數量,也提高了其手牌質量。張遼的技能【突襲】更是每次制造4張牌差。諸葛亮不能明顯地制造牌差,但是可以通過技能【觀星】提高自己的手牌質量,降低下家的手牌質量,也雙向地調節了牌差。孫權是典型的洗牌機器,通過技能【制衡】能夠大量洗牌,從而獲得質量更好的手牌。
總結:
三國殺最基本的取勝之道就是比對手握有更多質量更好的牌,這種“牌差”優勢會逐漸轉換為體力優勢,并最終取得勝利。
在進攻時,牌數和所造成的傷害并不是線性增加的。例如,3張牌一般能夠造成1點傷害,那么6張牌往往不止造成2點傷害。想要擴大牌差,并不意味著一開始就要猛攻,事實上有的武將拖到后期威脅更大,但基本事實依然一樣,牌差決定勝負。例如,孫尚香一般在后期裝備幾個裝備后,才能通過不斷換裝備刷牌。
2.想辦法擴大血差
三國殺歸根結底是要把對方殺死。什么是殺死?就是殺掉對方的血量。我們不妨假設一下,雙方的牌都是一樣的,并且都沒有技能,那么除開先后手這個條件,最終獲勝的一方一定是血量多的一方。雖然在實戰中不能這么簡答假設,但是這個思考告訴我們,越有效地減少對方血量,越有效地防止己方被減少血量,就越有可能獲得游戲的勝利。這就是血差的基本概念。
3.1血≈2牌
三國殺本質上是血和牌的游戲。那么我們不禁要問自己,這兩者之間有沒有一定的價值關系呢?在這里把結論告訴讀者:1滴血約等于2張牌。很多武將的技能支持這個判斷,比如,郭嘉的【遺計】,夏侯惇的【剛烈】等。當然,這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多時候,血牌的價值是浮動的,有時候1滴血的價值大于2張牌,比如,瀕死的時候;有時候2張牌的價值大于1滴血,比如,急需爆發的黃月英或者孫權。雖然血牌之間的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我們用1血≈2牌來作為思考問題的基本出發點,會給我們分析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
4.要命的距離
三國殺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距離,玩家尤其初學者應該時刻考慮距離。三國殺中有6張距離牌,10張武器牌,這些牌都很重要。在游戲進行過程中,玩家要時刻注意控制距離,防守的時候優先要拆掉對方的武將和〈–1馬〉,并且自己要裝備〈+1馬〉。進攻的時候,要優先拆掉對方的〈+1馬〉。試想一下,如果別人打不到你,你卻能每輪出一張〈殺〉,那么勝利是遲早的事。
5.團隊游戲而非個人自保
玩家首選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除了主公和內奸必須保命外,其他角色都是可以犧牲的,團隊的整體利益才是第一位的。反賊必須拼命進攻主公,赴湯蹈火、同歸于盡在所不惜;忠臣需要鞠躬盡瘁,為主公擋刀,舍生取義。
初學者往往很怕死,誰都不敢打,拼命留著牌保命,這樣是打不好三國殺的。玩家首選要敢于犧牲,有時候寧可損失一點體力,也要留著手牌。例如,許褚手中只有一個〈殺〉,在其他玩家打出〈南蠻入侵〉后,可以考慮直接掉血,留著這張〈殺〉進行【裸衣】。郭嘉在其他角色打出攻擊牌后,故意受到傷害,然后通過技能【遺計】把摸到的兩張牌分給其他隊友。
很多初學者特別喜歡留〈桃〉而忽略其他牌,其實有很多牌都比〈桃〉好。〈諸葛連弩〉的重要性往往超過〈桃〉,而一張好的防具甚至比〈桃〉還要重要。
6.盡量輸出攻擊
每個玩家都要行動起來,再差的武將,再爛的手牌,哪怕是只出一張〈殺〉,也對自己的團隊有所貢獻。不要因為對方有〈閃〉就不出〈殺〉(張角除外)。
7.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牌
并不是每張牌都必須馬上打出去,如果〈順手牽羊〉和〈過河拆橋〉沒有明顯的目標,那么就可以存一回合。如果〈順手牽羊〉只能順隊友,那么不如不順。
〈南蠻入侵〉、〈萬箭齊發〉、〈桃園結義〉、〈五谷豐登〉這些群體牌使用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謹慎,因為很可能會給對方帶來更多的好處或者給己方帶來更多的傷害。這些牌的使用原則是要擴大牌差或者造成決定性傷害(比如,打死對方一人),如果不能保證功效或者不能打破僵局,最好不用。
新手往往是見牌就用,比如,〈順手牽羊〉、〈過河拆橋〉、〈桃〉等,總是以為有好牌一定要打出去,殊不知如果能夠在合適的時機打出,說不定能夠逆轉局勢。最常見的就是AOE拿到手,不管當前局面如何就打出去,這種不思考、見牌就出的行為是特別需要克服的。
8.注意武將的特性
同樣的牌針對不同的武將就有不同的打法。游戲開始后,玩家首選要弄清楚各個武將的特性,優勢在哪里,弱點在哪里。例如,對方有張遼,那么手上最好不要留好牌,包括各種錦囊牌和〈桃〉,以及一些重要武器。如果己方有孫尚香,那么男性角色的隊友就必須學會掉血,給孫尚香【聯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