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早期的電子商務是從國際貿易領域起步的。但因特網普及后,人們的注意力轉向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國際貿易領域的電子商務應用似乎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
這種狀況引起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高度重視。為了推動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領域的應用,2006年,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設立了軟科學研究項目《國際電子商務策略研究》(編號:JJXXH—2006-06)。作為負責人,我參與了該項目的全部研究過程。
研究表明,進入21世紀,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的標志性內容和迅速成長的朝陽產業,它對一個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刺激經濟需求、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每個國家都面臨著直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求得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挑戰,為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的要求,各國政府都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重新設計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當前,國際上電子商務仍處于發展初期,技術和應用模式尚待成熟。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全力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努力實現電子商務技術和應用上的跨越,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是一項帶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課題。
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國際電子商務技術應在全國商檢、海關、貿促會、稅收等涉及出口的各管理部門普遍應用,大部分企業使用電子通關,傳統行業和中小企業廣泛運用網絡營銷手段,形成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電子政務有機結合的運作體系;電子交易在整個國家國際貿易總交易額的比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形成國際電子商務完善的標準體系和可靠的網絡信用體系。
通過對國際電子商務的應用環境分析、發展策略比較研究、法律法規比較研究,項目成果從經濟全球化和國家國際電子商務戰略的高度提出了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策略制定的著眼點和基本思路,進而提出了國際電子商務的總體策略、突破口的選擇和有關的具體措施。
200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成為我國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電子商務作為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
對一個企業來說,產、供、銷是企業最重要的三項業務環節。在這三個環節中,除生產信息化外,供應信息化與銷售信息化都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關。如果一個企業涉及國際貿易業務,那么,國際電子商務將在該企業進出口信息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過程中,電子商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通道和橋梁。由于有了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才在工業品市場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也正是有了電子商務,供應和銷售——工業活動三個主要環節中的兩個環節,才有了進入虛擬市場、全面實現信息化的可能。在國際貿易領域,同樣需要國際電子商務發揮作用,推動企業走向世界。
全球經濟的發展,人類需求層次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國家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貿易量快速增長,貿易商品種類極大豐富;另一方面,也使國際貿易的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初級產品、原料等貿易品種正逐步讓位于高附加值、精密加工的產品。國際貿易的變化發展對進出口程序、支付方式、物流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貿易的效率化和便利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本書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新形勢,從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結合的角度對國際電子商務這一新興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全新的國際電子商務的研究框架。全書共10章,包括國際貿易與電子商務、國際電子商務概述、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策略、國際電子商務技術基礎、國際電子商務市場調研與信息檢索、國際電子支付、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通關、國際電子商務物流、國際電子商務的法律規范。
創新貫穿于本書形成的全過程。本書對國際電子商務領域中大量新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探索性研究。第1章重點討論了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的關系;第2章提出了國際電子商務的概念、分類和特點;第3章客觀分析了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提出了我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第4 章研究了從事電子商務活動所必須掌握的網絡技術基礎;第5章重點研究了國際電子商務市場調研的方法;第6章探討了國際電子商務條件下的電子信用證和關稅電子支付問題;第7章介紹了EDI的概念、工作環境、工作原理等;第8章對電子通關的實踐進行了全面的理論總結;第9章對電子商務物流的概念、模式和技術進行了專門的研究;第10章對國際電子商務中的數據電文、電子合同、電子通信、網絡環境下的國際貿易術語等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本書的完成,第一,感謝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趙小凡司長、董寶青副司長,是他們的多次指導,使本書的撰寫有一個清晰的框架;第二,感謝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健教授,在與他的密切合作中,筆者才完成了國際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研究;第三,感謝國際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實踐者,是他們的大量實踐活動,為本書的撰寫奠定了實際基礎;第四,感謝國內外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領域大量資料的提供者,這些資料幫助筆者形成了對國際電子商務的全面認識。
在本書的撰寫工作中,時啟亮、方瀾、葛澤惠、李周平、王秋華、王誼芳、梁圣義、楊立釩、郭杰、程子楊、王衛、樊嘉迪、羅銳佳、秦宇、秦亮、楊曉琳等老師和學生參加了有關資料的收集和配套資料包的制作,在此,謹向本書的合作者表示真誠的謝意。
國際電子商務的研究剛剛起步,筆者對其中問題的認識還很膚淺,懇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給予批評指正,以便在再版時予以更正。
楊堅爭
2008年6月30日
E-mail:cnyangj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