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轉運:改變命運的7個良好習慣
- 成杰
- 4707字
- 2015-12-28 11:48:00
善于從實踐中學習,一是在實踐中端正態度,二是講究實踐的方法,三是在總結教訓中探尋成功之道,從失敗或錯誤中查原因、找癥結、明方向,進而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只有遵循這三個原則,我們的實踐才有意義。
(1)在實踐中端正態度。端正實踐的態度就是要知行合一。古人說知易行難,實際上,行難,知也不易。“無論事大小,認識先抓好”,我們在實踐時,在“行”時,必須先抓好認識,要先有“知”。做任何事情,如果不抓認識,不“知”,思想就不明確,行動就不自覺,事情也就無法干好。但是,只抓認識,只求“知”,醉心于坐而論道,不去“行”,也辦不成事情,認識也解決不好,最終也難以做到真“知”。因此,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只有通過“行”,通過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我們的認識,才能逐步地達到真“知”,才能把事情辦好。換言之,知和行要相輔相成,在知的基礎上行,在行的過程中知,知行合一,開拓前進。知與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達到知行合一,才能知得更真,才能行得更好。可以說,只要知行合一做得好,我們的實踐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講究實踐的方法。任何問題的解決都有一個最佳方案,實踐更要講究方法。實踐的方法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具體而微。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具體的,要做好這些事情必須狠抓具體,抓小的細節。“于細微處見成效”,做事情的成效如何往往體現于細枝末節處。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活學活用科學發展觀,遇到具體問題就做具體分析,弄清具體情況,研究具體辦法,觀察具體變化,解決具體問題,從細微處入手,通過具體、艱苦、細致、扎實的工作把事情做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犯這個“眼高手低”的錯誤。毛病出在哪?就出在沒有抓具體,沒有抓細節。任何一件大的事情都是由一些小的事情組成,小的事情做好了,集腋成裘,積沙成塔,大的事情自然也就做好了。想要把事情做好,就得抓具體、抓細節。
二是求真務實。在實踐的過程中,必須求真務實。想辦好事情,必須要知實情、想實招、求實效,要求真。人不能脫離實際,不能離開具體的、現實的條件,生搬硬套,搞教條主義。在實際工作中,遇到要做的事情,要把它們找出來分分類,分清楚該辦的、不該辦的,能辦的、不能辦的,先辦的、后辦的,根據輕重緩急,排列出來,研究出切實可行的辦法,真正地落實下去。同時,做好事情,要在務實。養成務實的習慣,立下務實的規矩,才能少說空話,多做實事,把實事做好。不難設想,如果我們不求真務實,盡搞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我們的實踐就是失敗的。
三是善于思考。思考是研究、探索客觀規律的過程,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思考問題,必須下功夫、花心血,要有“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毅力和“衣帶漸寬終不悔”的韌勁;思考問題,需要詳盡占有材料,綜合分析,理清思路,進而形成正確的決策,付諸行動。這就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既不能把它看得過于簡單,也不能把它看得過于復雜,要結合實際,經過周密細致的思考,制定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措施,切實貫徹落實,從而把工作做好。
(3)在總結教訓中探尋成功之道。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進步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就是總結。總結經驗,是學習理論、提高認識、搞好工作和增長才干的重要環節。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須抓住這個環節。
我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成功和失敗都有其規律,我們要善于通過總結找到這個規律,堅持正確的,擯棄錯誤的,我們的工作就會有大的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對挫折和失敗的理性思考是個人發展進步的關鍵助力。以逆向的思維、辯證的方法、聯系的觀點,對事物的正反兩面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有助于總結提高、提升境界。要養成善于總結的習慣,學會總結的本領,經常總結。通過總結使學習步步深入,認識不斷提高,經驗日益增多,行動更加自覺,不斷地將學習和行動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習慣秘笈
為什么要在實踐中學習?因為即使熟背游泳要領而不下水,最后也必然被淹到。這可以歸結為一句老話:實踐造就完美。
第六節控制情緒,別讓壞心情干擾你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
——美國世界級成功導師 安東尼·羅賓
情緒對一個人命運的影響具有決定性作用。在人的生命中每一次經歷如果形成或產生了情緒,都會以感覺的形式存儲在人的心靈中。當生命中再次出現類似的境遇時,人的思想就會從心靈中將以往相關的情緒和感覺調出來,就好比打開了計算機的程序,人的行為就會不受自我意識的控制,按照以往所編制好的心靈程序進行運轉并產生相應的結果。
情緒的不當表達會對我們身心健康、自身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調節和掌控情緒的發生發展。情緒的管理就是不要去除或壓制情緒,而是在覺察情緒后,調整情緒的表達方式。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情境表達適當的情緒,就是情緒掌控之道。
【精彩故事】
一個小伙子大學畢業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他被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鉆井隊。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組長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鉆井架,把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頂層的隊長手里。小伙子高興地拿著盒子快步登上高高的狹窄的舷梯,氣喘吁吁、滿頭是汗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隊長。隊長只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就讓他送回去。他又快步跑下舷梯,把盒子交給組長,組長也同樣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送給隊長。
年輕人看了看組長,猶豫了一下,又轉身登上舷梯。當他第二次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隊長時,渾身是汗兩腿發抖,隊長卻和上次一樣,在盒子上簽下名字,讓他把盒子再送回去。他擦擦臉上的汗水,轉身走向舷梯,把盒子送下來,組長簽完字,讓他再送上去。
此時的他有些憤怒了,他看看組長平靜的臉,又拿起盒子艱難地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爬。當他登到最頂層時,渾身上下都濕透了,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隊長。隊長看著他,傲慢地說:“把盒子打開。”他撕開外面的包裝紙,打開盒子,里面是一罐奶粉。他憤怒地抬起頭,雙眼噴著怒火,射向隊長。
隊長又對他說:“把奶粉沖上。”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叭”地一下把盒子扔在地上:“我不干了!”說完,他看看地上的盒子,感到心里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全釋放了出來。
這時,那位傲慢的隊長站起身來,直視他說:“剛才讓你做的這些叫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我們要求隊員身上一定要有極強的承受力,承受各種危險的考驗,才能完成海上作業任務。前面三次你都通過了,可惜只差最后一點點,你沒有喝到自己沖的牛奶。”
【妙語點評】
這個年輕人沒有經受住最艱難的考驗,自然也沒有收獲意外的驚喜。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此方能應對各種問題。
【智慧感悟】
一般來講,在掌控情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壞情緒分為急性的和慢性的兩種:
因受到外界刺激而沖動發火,做出種種不理智的行為,可以說是急性的壞情緒。對付這種壞情緒常用的方法是,及時給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如當你感到怒氣正在上升時,在心里對自己說: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從1數到10。往往只需幾秒鐘、幾十秒鐘,你的心緒就能夠平靜下來,那時再去處理問題,就不太可能會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了。
慢性的壞情緒,往往是由生活中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如果當我們感到自己情緒消沉或者沮喪的時候,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改變它,比如出去散散步、聽聽音樂、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也可以向知心的朋友哭訴一下。另外,如果你能夠為改變自己的處境而去做些事情,或者以逆境為人生的動力去努力奮斗,就會更好地幫你從消極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一種良好平靜的自我心態,就是主宰自我的一個基礎。愿我們都能做主宰自己情緒的主人,營造平安、和諧、快樂的氛圍和心境,要天天都開心!
【實用寶典】
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轉移法,即當我們認識到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就要盡快地、盡可能積極主動地將注意力轉移到那些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去。這種方法的關鍵是盡量減少外界刺激的輸入量,盡量減少它的影響和作用。
(2)分離法,即把遇到的煩惱分散隔離開來,不要把煩惱聯系起來,更不要通過想象、思維等活動來放大刺激,從而增加煩惱。否則就會火上澆油,激化矛盾。
(3)弱化法,即減弱自己的煩惱,不記憶、不思考、不想象。如果一個人對不良刺激不聽、不看、不感覺、不注意、不輸入大腦,人們也就自然不會有煩惱。這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注意。因為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的過程都有一個特點,即不注意時就不可能產生。
(4)體諒法,即原諒別人的過錯,把對方看作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認識到這一事物的客觀規律和必然性,問題僅僅是如何處理,這樣,煩惱的情緒也就會消除。事實上,人的肚量是由委屈撐大的。要消除人的消極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對方體諒。
(5)解脫法,即換一個角度看待令人煩惱的問題,從更深、更高、更廣、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它作出新的理解,以跳出原來的思維范圍,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幸中的萬幸”,就是典型的解脫法,將注意力集中到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是一個人精神愉快的重要源泉之一。
(6)升華法,即利用強烈的情緒沖動,并把它引導到積極的、有效力的方向上去,使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和價值。當人們受到某種刺激,內心產生某種強烈的情緒沖動時,既不能采取壓抑的態度,也不能采用直接發泄的方式,這時,升華就是最好的解決途徑。人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發憤圖強”,就是升華的典型例子。
(7)抵消法,即當某一刺激使我們產生不良情緒時,有意識地采取一些行動,尋求另外的刺激,使之抵消原有的刺激的作用。在激憤、感情沖動的時候,很想發作,就會產生一種采取行動的潛在需要,如拍桌子、摔東西、從椅子上站起來、捶胸頓足等。這時可以采取聯系著積極情緒的行動,不是拍桌子,而是把桌子上的東西整理一下;不是捶胸頓足而是摸摸頭發,向對方微笑;不是摔東西而是把自己的上衣整理一下;不是一躍而起,而是站起來給對方拿一把椅子請他坐下……這樣做,就能抵消或削弱不良情緒的反應。
(8)利用法,即我們平時說的“將壞事變成好事”。一種是對時機和客觀條件的利用。如果對方有一種能使我們苦惱的強制性要求,卻被你巧妙地加以利用,則在精神上就會感到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從而可由煩惱轉化為怡然自得,樂在其中。另一種就是對情緒本身的利用。如當自己真摯的情感強烈而涌現時,抓住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樣既是利用,又是升華和抵消。
(9)表達法。用表達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有多種形式。第一種方法是書寫。寫給對方或中間人,把自己心中的委屈、煩悶、氣憤等都痛快淋漓地寫出來。寫完了再念幾遍,讓心中的悶氣都發泄出來,氣消之后,把它撕掉,不留痕跡。第二種方法是談心,找一個熱心、耐心、公正、寬厚、有見識、對自己又比較了解的人談談心,把自己心中的話痛痛快快地倒出來,并得到對方的勸導,心中會有一種舒暢的感覺。第三種就是直接找對方誠懇地談談,以求雙方都作一些讓步,都能接受。
以上九種辦法,轉移、分離和弱化為第一類,是盡量抵制刺激的侵入和放大;體諒、解脫和升華是第二類,就是盡量將不良情緒加以轉變、消化;而抵消、利用和表達則屬于第三類,即對于那些抵制未盡、轉化未完的部分,加以抵消、利用和表達來加以處理和解決。
習慣秘笈
一個由自己人生經歷所產生的情緒,會隨時隨地被編制到生命程序中并進行儲存和自動運行。許多人在苦苦追求所愿終究無果,原因就在于生活在一個由自己過去經歷所創制的程序中而不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