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知識儲備篇 工薪族用“薪”理財,必須要知道的基礎知識(2)

在上述幾種投資方式中,通常而言,在收入相同的情況下,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稅負是一樣的,私營企業的稅負最重。但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私營企業等三種形式的企業,是法人單位,在發票的申購、納稅人的認定等方面占有優勢,比較容易開展業務,經營的范圍比較廣,并且可以享受國家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

在三種企業形式中,私營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出現,只承擔有限責任,風險相對較小;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由于要承擔無限責任,風險較大。特別是個人獨資企業還存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等相關法規不健全不易操作的現象,加劇了這類企業的風險。而合伙企業由于多方共同興辦企業,在資金的籌集等方面存在優勢,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少。相對于有限責任公司而言,較低的稅負有利于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發展。個人投資者在制訂投資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選擇最優投資方案。

工薪族理財不可不知的投資學原理

復利原理——時間就是金錢

所謂復利也稱利上加利,是指一筆存款或者投資獲得回報之后,再連本帶利進行新一輪投資的方法。復利的魔力,即每次投資的收益都可以作為下次投資的本金,如果年限越長,收益率越高,那么復利的效果就越明顯。

關于復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從前,有一個非常愛下棋的國王,他棋藝高超,從未碰到過敵手。于是,他下了一道詔書,詔書中說無論是誰,只要擊敗他,國王就會答應他任何一個要求。

一天,一個小伙子來到皇宮與國王下棋,并最終贏了國王。國王問這個小伙子要什么樣的獎賞,小伙子說他只要一個小小的獎賞,就是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中放上一粒麥子,在第二個格子中再放進前一個格子的一倍,依次重復向后類推,一直將棋盤每一個格子擺滿。

國王覺得很容易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國庫里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其要求的百分之一。因為即使一粒麥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數十萬億噸的麥子才夠。盡管從表面上看,小伙子的起點十分低,從一粒麥子開始,但是經過很多次的乘積,就迅速變成龐大的數字。

復利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多投資者沒有了解其價值,或者即使了解但沒有耐心和毅力長期堅持下去,這是大多數投資者難以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你要想讓資金更快地增長,在投資中獲得更高的回報,就必須對復利加以足夠的重視。其實,世界上許多大師級的投資者都把復利原理用到了極致。股神沃倫·巴菲特就是最為典型的一個。

沃倫·巴菲特認為,長期持有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的股票,將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財富。其關鍵在于投資者未兌現的企業股票收益通過復利產生了巨大的長期增值。

投資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投資者所需要做的就是長期持有,并耐心地等待股價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上漲。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具有超額價值的創造能力,其內在價值將持續穩定地增加,相應地,其股價也將逐步上升。最終,復利累進的巨大力量,將會為投資者帶來巨額財富。比如,有人在1914年以2700美元買了100股IBM公司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到1977年,則100股將增為72798股,市值增到2000萬美元以上,63年間投資增值了7407倍。按復利計算, IBM公司63年間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5.2%,這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增長率,由于保持了63年之久,在時間之神的幫助下,最終為超長線投資者帶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但是,在很多投資者眼里,15.2%的年收益率實在是微不足道。大家都在持續高燒,癡人說夢:每年翻一倍很輕松;每月10%不是夢;每周5%太簡單……要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平均年增長率也只不過是20%多一點啊,但是由于他連續保持了40多年,因而當之無愧地戴上了世界股神的桂冠。

在復利原理中,時間和回報率正是復利原理“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時間的長短將對最終的價值數量產生巨大的影響,時間越長,復利產生的價值增值就越多。

投資1萬元資金,按照不同的年限和不同的回報率計算,其收益水平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如果年回報率是10%,那么,投資5年,1萬元增加到1.61萬元;投資10年,增加到2.60萬元……投資50年,就增加到117萬元。如果回報率是30%,那么,投資5年,1萬元增加到了3.71萬元,投資10年,增加到13.78萬元……投資50年,1萬元就增加為49.79億元。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其威力比原子彈更大!”

按照復利原理計算的價值成長投資的回報非常可觀,如果我們堅持按照成長投資模式去挑選、投資股票,那么,這種豐厚的投資回報并非遙不可及,我們的投資收益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現在小投資,將來大收益,這就是復利的神奇魔力。

杠桿原理——運用財務杠桿帶來大收益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借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制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于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杠桿原理也充分應用于投資中,主要是指利用很小的資金獲得很大的收益。我們以投資服裝生意來說明杠桿的應用。假如你有1000元錢就可以做1000元錢的生意了,進貨買入1000元的衣服可以賣出1400元,自己賺了400元,這就是自己的錢賺的錢,就是那1000元本錢帶來的利潤。這是沒有杠桿作用的。從銀行貸款是要給銀行利息的,這個道理都知道。利息就是你從銀行拿錢出來使用的成本。這等于是你用利息買來銀行的錢的使用權,使用后你還是要還給銀行的。如果你看準做服裝的生意肯定是賺錢的,可以從銀行貸款10萬,使用1個星期,假如利息正好是1000元。這等于你用原來做衣服的本錢1000元買了銀行10萬的使用權,用這10萬買了衣服,賣出后得到14萬。你自己就賺了4萬。這就是用自己的1000元撬動了10萬的力量,用10萬的力量賺了4萬的錢。這就是一個杠桿的例子。

杠桿常常用“倍”來表示大小。如果你有100元,投資1000元的生意,這就是10倍的杠桿。如果你有100元可以投資10000元的生意,這就是100倍的杠桿。例如做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時候,就是充分地使用了杠桿,這種杠桿從10倍、50倍、100倍、200倍、400倍的都有。

還有我們買房子時的按揭,也是使用了杠桿原理。絕大多數人買房子,都不是一筆付清的。如果你買一幢100萬的房子,首付是20%,你就用了5倍的杠桿。如果房價增值10%的話,你的投資回報就是50%。那如果你的首付是10%的話,杠桿就變成10倍。如果房價漲10%,你的投資回報就是一倍!可見,用杠桿賺錢來得快。

但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甘蔗沒有兩頭甜,杠桿也不例外。杠桿可以把回報放大,它也可以把損失放大。同樣用那100萬的房子做例子,如果房價跌了10%,那么5倍的杠桿損失就是50%,10倍的杠桿損失,就是你的本錢盡失,全軍覆沒。例如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主要原因就是以前使用的杠桿的倍數太大。

在股票、房價瘋漲的時候,許多人恨不得把杠桿用到100倍以上,這樣才能回報快,一本萬利;而當股票、房價大幅下跌的時候,杠桿的放大效應迫使很多人把股票和房子以低價賣出。而當人們把股票和房子低價賣出時,則造成了更多的家庭資不抵債,被迫將資產以更低價出售,從而造成惡性循環,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

總之,我們在使用杠桿之前有一個更重要的核心要把握住,那就是成功與失敗的概率是多大。要是賺錢的概率比較大,就可以用很大的杠桿,因為這樣賺錢快。如果失敗的概率比較大,那根本不能做,做了就是失敗,而且會賠得很慘。

不可預測性——投資市場是在時刻變化著的

投資市場的不可預測性是指證券市場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由于其內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性以及影響它的許多外部因素的難處理性,使得其運行規律難以被理解和刻畫。然而在具體的投資過程中,好多人最喜歡做的事卻是去預測,或者讓別人去預測。這是投資者對市場缺乏了解的表現。其實,從來沒有人能正確預測出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的具體點位或價位,最多也就是根據當時的走勢判斷一下趨勢如何。市場會以它自己的方式來證明大多數的預測都是錯誤的。

那些著名的投資大師,他們更多的是關注股票本身,以及大的趨勢,很少花心思去預測股市的短期變化。例如,有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和美國最成功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奇就告誡投資者:永遠不要預測股市。因為,沒有人能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勢,更不可能預測到具體的點位。即使有一次預測對了,那也是運氣,是偶然現象,而不會是常態。

巴菲特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分析市場的運作與試圖預測市場是兩碼事,了解這點很重要。我們已經接近了解市場行為的邊緣了,但我們還不具備任何預測市場的能力。復雜適應性系統帶給我們的教訓是,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它頑固地拒絕被預測。”他堅持認為,預測在投資中根本不會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方法就是投資于業績優秀的公司。他還說道:“事實上,人的貪欲、恐懼和愚蠢是可以預測的,但其后果卻是不堪設想。”在他看來,投資者經歷的就是兩種情況:上漲或下跌。關鍵是你必須要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所利用,千萬不要讓市場誤導你采取錯誤的行動。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想想,就知道那些所謂的預測的不可靠性。如果那些活躍的股市和經濟預測專家能夠連續預測成功的話,他們早就成了大富翁,還用得著到處奔波搞預測嗎?

即使那些投資市場上的大型機構,也無法準確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勢。例如,在中國市場上,近年來機構對上證指數最高點位的預測(這些預測無疑代表了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高端的研究水平,集中了許多重量級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智慧)就屢屢失算。2005年年末各大券商機構對2006年的預測, 1500點已是最高目標位的頂部了,當時有個別專家分析股改大勢后提出, 1300點將成為歷史性底部時,不少分析人員還嗤之以鼻。但事實上,2006年卻是以2675點最高點位收盤。到了2006年年末,絕大多數機構對2007年上證指數的預測都遠遠低于4000點,而實際上2007年以來,將近半年以上時間都是在4000點上方運行,到10月份上證指數還一度達到6124點的高位。隨后股市大跌,有好多人預測4000點是政策底,絕不會跌破,結果股指最終跌破了2000點。還有,很多人預測2008年奧運會時會有一波大行情,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不但奧運會前夕股市表現很弱。而且,就在奧運會開幕當天,股市開始了向下破位。在奧運會進行的那些天,股市一路向下。預期中的奧運行情沒有出現,留下的是黑色夢魘。由此可見,對于具體點位的預測常常是“失算”的時候多于“勝算”。

雖然,股市的具體點位是無法準確預測的,但大的趨勢還是可以判斷的。其實,彼得·林奇的“雞尾酒會”理論是一個尋找股市規律的有效工具。

在雞尾酒聚會上,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們彼此相識,聊天。彼得·林奇從參加雞尾酒會的經歷上,總結出了判斷股市走勢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當彼得·林奇在介紹自己是基金經理時,人們只與他碰杯致意,就漠不關心地走開了。他們更多的是圍繞在牙醫周圍,詢問自己的牙疼病,或者寧愿談論明星的緋聞,沒有一個人會談論股票。彼得·林奇認為,當人們寧愿談論牙病也不談論股票時,股市應該已經探底,不會再有大的下跌空間。

第二階段,當彼得·林奇在介紹自己是基金經理時,人們會簡短地與他聊上幾句股票,抱怨一下股市的低迷,接著還是走開了,繼續關心自己的牙病和明星的緋聞。彼得·林奇認為,當人們只愿意閑聊兩句股票而還是更關心自己的牙齒時,股市即將開始抄底反彈。

第三階段,當人們在得知彼得·林奇是基金經理時,紛紛圍過來詢問該買哪一只股票,哪只股票能賺錢,股市走勢將會如何,而再沒有人關心明星緋聞或者牙齒。彼得·林奇認為,當人們都來詢問基金經理買哪只股票好時,股市應該已經到達階段性高點。

第四階段,人們在酒會上大談特談股票,并且很多人都主動向彼得·林奇推薦股票,告訴他去買哪只股票,哪只股票會漲。彼得·林奇認為,當人們不再詢問該買哪只股票,而是反而主動告訴基金經理買哪只股票好時,股市很可能已經到達頂部了,大盤即將開始下跌震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岗巴县| 阳朔县| 根河市| 北票市| 舒城县| 浦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墨竹工卡县| 湖北省| 华安县| 娱乐| 新和县| 育儿| 临湘市| 监利县| 手游| 两当县| 嵊州市| 富川| 湖北省| 山阴县| 加查县| 天镇县| 林周县| 宁化县| 盐津县| 雷山县| 岳西县| 塘沽区| 荣成市| 台江县| 五峰| 灵丘县| 辽源市| 彭泽县| 图木舒克市| 景宁| 安塞县| 新绛县|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