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4015字
  • 2015-11-27 16:45:20

降雨部第十一

依分別功德論云。雨有三種。一天雨。二龍雨。三阿修羅雨。天雨細霧。龍雨甚粗。喜則和潤。嗔則雷電。阿修羅為共帝釋斗亦能降雨。粗細不定(依經雨亦多種或有無云而雨。或有先云而雨。或有因龍而雨。或有不依龍而雨寔由眾生自業所感。具如經說也)

失候部第十二

如起世經云。佛告諸比丘。有五因緣能障礙雨。令占師不測增長迷惑。記天必雨而更不雨。何者為五。一于虛空中云興雷作。伽茶伽茶瞿廚瞿廚等聲。或出電光。或復有風吹冷氣至。如是種種皆是雨相。諸占察人及天文師等。悉克此時必當降雨。爾時羅睺阿修羅王從其宮出。便以兩手撮彼雨云擲置海中。此是第一雨障因緣。占者不知而竟不雨。第二有時虛空起云。云中亦作伽茶等聲。亦出電光。復有風吹冷氣來。時占者見相克天降雨。爾時火界增上力生。即于其時雨云燒滅。此名第二雨障因緣。占者不知。而遂不雨。第三有時虛空中起云。云中亦作伽荼等聲。亦出電光。復有風吹冷氣來。時占者見已記天必雨。以風界增上力生。則吹云擲置于彼迦陵伽磧中。或置諸曠野中。或置摩連那磧地。此名第三雨障因緣。占者不知而遂不雨。第四有諸眾生為放逸污清凈行故。天不依時雨。第五為閻浮提人。有不如法慳貪嫉妒邪見顛倒故。天則不雨(此二作法并同前說。長阿含經亦同相似也)以此因緣。相師迷惑占雨不定。增一阿含經云。日月有四重翳使不得放光明。何等為四。一者云。二者風塵。三者煙。四者阿須倫。使覆日月不得放光明。比丘亦有四結。覆蔽人心不得開解。一者欲結。二者嗔恚。三者愚癡。四者利養。覆蔽人心不得開解。四分律亦有四種喻同前。一者淫欲。二者飲酒。三者捉錢寶。四者邪命。有此四法亦令佛法不明了。故頌曰

火氣上升煙  云氣叇崿云

神龍吐津霧  揚埃坋人塵

酒為放逸門  淫為生死源

金銀生患重  邪命壞戒根

地動部第十三

依佛般泥洹經云。阿難叉手問佛。欲知地動幾事。佛語阿難。有三因緣。一為地倚水上。水倚于風。風倚于空。大風起則水擾。水擾則地動。二為得道沙門及神妙天。欲現感應故。所以地動。三為佛力自我作佛前后。已動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無不感發。天人鬼神多得聞解

又大方等大集念佛三昧經云。一切大地六種震動。一動遍動等遍動。二震遍震等遍震。三涌遍涌等遍涌。四吼遍吼等遍吼。五起遍起等遍起。六覺遍覺等遍覺。是六各三合十八相。如是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中涌邊沒。邊涌中沒

又立世阿毗曇論云。佛告富樓那。復有大神通威德諸天。若欲震動大地即能令動。若諸比丘有大神通及大威德。觀地大相令小小相令大。欲令地動亦能震動。令地動有風名鞞嵐婆。此風常吹俱動不息。風力上升。有風下吹。亦有傍動。是風平等圓轉相持。又智度論云。地動有四種。一火二龍。三金翅鳥。四天二十八宿等。又諸羅漢諸天等亦能地動。又增一阿含經云。佛在舍衛城告諸比丘。有八因緣而地大動。此地深六十八千由延。為水所持。水依虛空。或復是時虛空風動而水亦動。水動地便大動。是初動也。若比丘得神足所欲自在。觀地如掌。能使地大動。是二動也。若復諸天有大神足有大威力。能使地動。是三動也。若復菩薩在兜術天。欲降神下生。是時地動。是四動也。若菩薩自知在母胎中。地為大動。是五動也。若菩薩知滿十月當出母胎。地為大動。是六動也。若菩薩出家于道場坐。降伏魔怨。終成等覺。地為大動。是七動也。若未來于無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地為大動。是八動也(依經地動。亦有多種或有地動圣人出世。有山動四果圣人出世。或有諸佛菩薩出世。或動一世界。多世界亦有薄福眾生感得地動損破。依正兩報具如經說也)述曰。自下略敘俗書天地初分陰陽形變之意。謂有五重。一元氣。二太易。三太初。四太始。五太素

第一元氣者。依河圖曰。元氣無形匈匈蒙蒙。偃者為地。伏者為天。禮統曰。天地者。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

皇甫士安帝王世紀曰。元氣始萌謂之太初。三五歷紀曰。未有天地之時。混沌如雞子。溟涬始可蒙鴻滋分。歲起攝提元氣啟肇

帝系譜曰。天地初起溟涬蒙鴻。即生天皇。治萬八千歲以木德王

列子曰。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張虔注曰。天地無所從生。而自然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變之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也。故易上系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其吉兇也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與日月同明。四時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于圓丘之禮也。母地方澤之祭也。兄日于東郊姊月于西郊也)春秋說題辭曰。天之為言填也。居高理下為人經群陽精也。含為太一。分為殊名。故立字一大為天

春秋繁露曰。天有十端。天為一端。地為一端。陽為一端。陰為一端。土為一端。人為一端。金為一端。木為一端。水為一端。火為一端。凡十端。天亦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氣故生。秋怒氣故殺。夏樂氣故養。冬哀氣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爾雅曰。穹蒼蒼天也(李巡曰。古時人質仰視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蒼蒼。故曰穹蒼也)春為蒼天(李巡曰。春萬物始生。其色蒼蒼。故曰蒼天也)夏為昊天(李巡曰。夏萬物壯其氣昊昊。故曰昊天也)秋為旻天(李巡曰。秋萬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旻天文也。郭景純曰旻猶愍。愍萬物雕落也)冬為上天(李巡曰。冬陰氣在上萬物伏藏。故曰上天。郭景純曰。言時無時在上。臨下而已)廣雅曰。天圓廣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東西短減四步。周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步。從地至天一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下度之厚與天高等

孝經周天七。衡六間曰。周天有七衡。而六間者。相去萬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合十一萬九千里。從內衡以至中衡。從中衡以至外衡。各五萬九千五百里

洛書甄曜度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度為千九百三十二里。則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論衡曰。日一日行一度。一度二千里。日晝行千里。舒疾與騏驎之步相類也

白虎通曰。日行遲。月行疾。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月徑千里。又計日行路。有其內外。從極北至極南。相去九百九十由旬。經一百八十日。日行從內至外。又經一百八十日。日行從外至內。是故名行。言日行六十里者。由輪大故。日遲天行。以行遲故。唯六十里。是故一年有十二月。六月北行。六月南行。總有三百六十度行路也。白虎通曰。月所以滿缺。何歸功于日也。三日成魄。八日成光。二八十六轉而歸功。晦至朔旦。受符復行也。月有大小何天左旋。日月右行。日行遲。月行疾。月及日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須三十日過七度。日不可分。故乍小明。有陰陽即有閏月。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十二月日不匝十二度。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也。明陰不足陽有余。閏者陽之余也

徐整長歷。日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尚書者。靈曜之日光照三十萬六千里。又地說書日月照四十五萬里

列子曰。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小兒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一小兒以為日初出時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其中才如槃蓋。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謂汝多智乎

桓譚新論曰。余小時聞閭巷言。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近日中時遠。一兒以日初出遠日中時近。長水校尉關子楊。以為天去人上遠而四傍近。以星宿昏時出東方其間甚疏相去丈余。夜半在上視之甚數相去唯一二尺。日為天陽。火為地陽。地陽上升。天陽下降。令置火于地。從傍與上診其熱。遠近不同乃差半焉。日中在上當天陽之衡。故熱于始出。從太陽中來故涼。西在桑榆大小雖同。氣猶不如清朝也

論衡曰。夫日月不圓。視若圓者。去人遠也。夫日火精。在地水火不圓。在天火何故獨圓。日月在天猶五星。五星猶列星不圓。光曜若圓。何以明之。春秋之時星霣宋都。視之如石。石也不圓。是知日月五星亦不圓也

論衡曰。儒言。日中有三足烏。日者火也。烏入中焦爛。安得如立。然烏日氣也

詩推度災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蠩體就穴鼻始萌(宋均注曰決鼻兔也)春秋演孔圖曰。蟾蠩月精也。春秋元命包曰。陰精為月。日行十三度。常詘任而受(受陽精也)受明精在內。故金水內景。河圖始開曰。黃泉之埃上為青云。赤泉之埃上為赤云。白泉之埃上為白云。玄泉之埃上為玄云(淮南又載)河圖括地象曰。昆侖山出五色云氣

易說卦曰。巽為風。撓萬物者莫疾風。風以動之。河圖帝通紀曰。風者天地之使也

爾雅曰。四氣和為通正。謂之景風(李巡曰景風太平之風也)。南風謂之颽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太風。焚輪謂之頹(郭樸注曰風從上下)。扶搖謂之焱(從上下也)。風與火為忳(音屯忳盛貌也)。因風為飄。日出而風為暴。風而雨土為霾(音埋)。陰而風為曀。易稽覽圖曰。降陽為風。降陽之動不鳴條

易說卦曰。震為雷動萬物者莫大于雷。河圖帝通紀曰。雷天地之鼓也

左傳曰。藏冰以時則雷出震。棄冰不用則雷不發而震

春秋元命包曰。陰陽合而為雷

師曠占曰。春雷始起其音柏柏格格。其霹靂者。所謂雄雷旱氣也。其鳴依音。音不大霹靂者。所謂雌雷水氣也。師曠占曰。春分雨雷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其所住者。兵起其下。無云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國兇

河圖始開圖曰。激陽為雷

易稽覽圖曰。陰陽和合其電耀耀也。其光長。春秋元命包曰。陰陽激為電。史記天官書。電者陰陽之動也

谷梁傳曰。隱公曰霆雷(謂急雷今之霹靂也)

爾雅曰。疾雷為霆霓(郭樸注曰。雷之急激者謂之霹靂也)說文曰。震霹靂振物也

釋名曰。霹靂折也。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異苑曰。沙門釋慧遠棲神廬岳。嘗有游龍翔其前。遠公有怒以石擲中。仍騰躍上升。有傾風飆燁。公知是龍之所興。登山燒香會僧齊聲唱偈。于是霹靂回向投龍之石。云雨乃除。異苑曰。乞伏虜兇虐暴惡。嘗中霹靂。其挺引身出外。題背四字表其兇匿。國少時為涉去所棄

頌曰

日月長懸  天曜常暉  晝金夜玉

孰與玄期  出則晃朗  沒已還晞

虧盈隱顯  晦朔旋璣  星辰列位

福壽靈威  圣人建立  隨業增徽

云龍相會  升降分離  擊動雷電

寒暑應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阜南县| 长宁县| 从江县| 克拉玛依市| 广元市| 长春市| 平邑县| 合川市| 桑日县| 越西县| 城固县| 格尔木市| 横峰县| 会理县| 新昌县| 临邑县| 博爱县| 梁山县| 砀山县| 武汉市| 隆尧县| 汉中市| 新兴县| 磐安县| 武山县| 琼海市| 体育| 三穗县| 屯留县| 上思县| 基隆市| 内乡县| 喜德县| 华阴市| 南江县| 科技| 宾阳县| 沙坪坝区| 东乌珠穆沁旗|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