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8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4736字
  • 2015-11-27 16:45:20

懸幡篇第三十二 華香篇第三十三 唄贊篇第三十四

懸幡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因事寤理必藉相以導真。瞻仰圣容敬神幡以薦奉。是以育王創遺身之塔。架迥浮空。魏主起通天之臺。仁祠切漢。于是華幡飄揚冀騰翥于大千。珠紫相映吐輝煥于百億。慧風或動清升之業有征。微吹時來輪王之報無盡也

引證部第二

如迦葉詰阿難經云。昔阿育王自于境內。立千二百塔。王后病困。有一沙門省王病。王言。前為千二百塔。各織作金縷幡。欲手自懸幡散華始得成辨。而得重病。恐不遂愿。道人語王云。王好叉手一心。道人即現神足。應時千二百寺皆在王前。王見歡喜。便使取金幡金華懸諸剎上。塔寺低昂。即皆就王手。王得本愿身復病愈。即發大意延壽二十五年。故名續命神幡。又普廣經云。若四輩男女。若臨終時若已過命。于其亡日。造作黃幡懸著剎上。使獲福德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凈土。幡蓋供養隨心所愿。至成菩提。幡隨風轉破碎都盡至成微塵幡一轉時轉輪王位。乃至吹塵小王之位。其報無量。燃燈供養照諸幽冥。苦痛眾生蒙此光明。互得相見。緣此福德拔。彼眾生悉得休息(述曰。何故經中為亡人造黃幡。掛于剎塔之上者。答曰。雖未見圣解可以義求。此五大色中黃色居中。用表忠誠。引生中陰不之邊趣冀生中國也。又黃色像金鬼神冥道將為金用故。解祠之時剪白紙錢鬼得白錢用。剪黃紙錢得金錢用。故譬喻經云。時有谷賊盜主人谷盡。主人捉得責言。汝何以盜我谷盡。汝是何神。谷賊言。將我至路有人知我名道逢黃馬車乘衣服皆黃。黃衣人問云。谷賊汝何在此。主人方知是谷賊。主人又問云。乘馬黃衣是誰。谷賊言。是黃金之精。以報主人食粟之直。主人因此得金用不可盡也。良由人鬼趣殊感見各別故。圣制黃幡為其亡人。掛之剎塔令尋之得寶救濟亡靈也)又百緣經云。昔佛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有一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不可稱計。生一男兒。端正殊妙與眾超絕。其兒初生。于虛空中有一大幡遍覆城上。父母見已歡喜無量。因為立字名波多迦。年漸長大。求佛出家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比丘見已而便白佛言。此波多迦宿殖何福。生便端正與眾超絕于虛空中有大幡蓋遍覆城上。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時有王名槃頭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時有一人。于彼塔邊施設大會。作一長幡懸著塔上。發愿而去。緣是功德。從是以來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常有大幡。覆蔭其上受福快樂。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菩薩本行經云。昔佛在世與諸比丘及與阿難。從郁卑羅延國游行村落。時天盛熱無有陰涼。有放羊人見佛涉熱。即起凈心編草作蓋。用覆佛上游隨佛行。去羊大遠。放蓋擲地。還趣羊邊。佛便微笑告阿難言。此放羊人以恭敬心。而以草蓋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不墮惡道。天上人間生尊貴家快樂無極。常有自然七寶之蓋。而在其上。竟十三劫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名阿耨婆達

頌曰

寶剎承高露  綺彩映空天

宛轉云間揚  倒覆似紅蓮

霞幡開錦色  香氣合爐煙

飄飖無定所  只為本輕旋

池照萬影現  泉弄百華鮮

夙夜風吹動  重疊輪王緣

舉仰無厭足  結侶感留連

何知色中彩  招福壽長延

感應緣(略引一驗)

宋劉琛之。沛郡人也。曾在廣陵逢一沙門。謂琛之曰。君有病氣然當不死。可作一二百錢食飯飴眾僧。則免欺患。琛之素不信法心起忿慢。沙門曰。當加只信勿用為怒。相去二十步忽不復見。琛之經七日便病。時氣危頓殆死。至九日方晝如夢非夢。見有五層佛圖在其心上。有二十許僧。繞塔作禮因此而寤。即得大利。病乃稍愈。后在京師住。忽有沙門先不相識。直來入戶曰。君有法緣何不精進。琛之因說先所逢遇。答曰。此賓頭盧也。語已便去不知所向。琛之以元嘉十七年夏。于廣陵遙見慧汪精舍前幡蓋甚眾。而無形像。馳往觀之。比及到門。奄然都滅(右此一驗出冥祥記)

華香篇第三十三(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敬尋釋迦降神羅衛托質王宮。智實生知道惟遍覺。演慧明于百億。注法雨于大千。靈像周于十方。寶塔遍于法界。名香郁馥。似輕云而散霧。寶華含彩。若倒藕而垂蓮。虔誠供養同趣法筵。叩頭彈指俱沾福利也

引證部第二

如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云。佛言。若復有人于如來滅度之后。行于曠路見如來塔廟。能持一華一燈。若一團泥用涂像前。以用供養。乃至能持一錢施于佛像。為補治故。若以一掬水用灑佛塔除去不凈。以華香供養。舉足一步詣于塔寺。若一稱南無佛。欲使此人墮三惡道。百千萬劫終無是處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眾生持香涂佛塔命終生香樂天。與諸天女常相娛樂。從天命終得受人身。生大富家。又阿阇世王經云。過去無數劫有佛號一切度。與其眷屬俱行分衛。有三長者子嚴服共戲。見佛及諸菩薩光明巍巍。互相指示而吾等當共供養。二兒答言。既無香華當用何物。其一兒脫頭上白珠以著手中。便謂二兒。可以供佛。二兒學之。解頭上白珠著其手中。即至佛所。一兒復問二兒。持是功德以何求索。其一兒言。愿如佛右面比丘。其一兒言。愿如佛左面神足比丘。二兒共問一兒。報言。我欲如佛。八千天子皆言。善哉。若如所言。天上天下一切蒙恩。是三小兒已到佛前。各以白珠而散佛上。二兒發聲聞意者。珠在佛肩上。其一兒發菩提心者。珠在佛頭上。化為珠華交露之帳。其中有佛。佛告舍利弗。中央兒者則我身是。右面兒者舍利弗是。左面兒者目連是。舍利弗。汝等本畏生死故。不發菩提心。欲疾泥洹。觀此一兒發阿耨菩提故得成佛。又采華授決經云。時有羅閱國王。使十余人常采好華以給王家。后宮貴人一日出城采華。遇佛發心稽首為禮。心自念言。寧棄身命以華上佛并散圣眾。縱使見害不墮苦痛。便以華散佛及圣眾。卻自歸命一心重禮。佛知其念甚慈愍之。具為說法。諸采華人皆發道意。佛即授決。后當得佛。號曰妙華。時采華夫還家中與二親別。我今命盡為王見殺。父母愕然問何罪咎。具答所由。無華貢王必見危命。故辭別耳。二親聞之。益以愁戚。發篋視之。滿中好華香徹四面。父母告曰。可以進王。時王大嗔見不時來。將人反縛罪當棄市。入宮見王面色不變。王怪問之。汝等罪過命在當殺。何故不懼。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每以非法不惜身命。朝來采華值佛供上。以知違令罪當合死。寧以有德而死。不以無德而存。還視華篋續滿如故。皆是如來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故詣佛所問佛是意。佛言。實然。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故取眾華以散佛上。意無想報以得受決。將來成佛。號曰妙華。王大歡喜解縛悔過。自責愚意不及菩薩。唯原其罪。佛言。善哉。能自改者與無過同

又百緣經云。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將諸比丘。著衣持缽。將詣乞食至一衖中。有一婦女抱一小兒。在衖坐地。時彼小兒逢見世尊心懷歡喜。從母索華。母即與買。小兒得已。持詣佛所散于佛上。于虛空中變成華蓋隨佛行住。小兒見已。甚大歡喜。發大誓愿以此供養善根功德。使我來世得成正覺。過度眾生如佛無異。爾時世尊。見此小兒發是愿已。佛即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以何因緣今日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此小兒以華散。我于未來世不墮惡趣。天上人中常受快樂。過十三阿僧祇成辟支佛。號曰華盛。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百緣經云。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豪富長者。皆共聚集詣泉水上。作唱伎樂而自娛樂。為波羅柰國作華鬘會。時彼會中遣于一人。詣林采波羅柰華作鬘。時采華人還來會所。路見世尊相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懷歡喜前禮佛足。以所采華散佛而去。還復上樹采華。枝折墮死。命終生忉利天。端正殊妙。以波羅柰華而作宮殿。帝釋問曰。汝于何處造修福業。而來生此。以本因緣具報帝釋。爾時帝釋。以偈贊曰

身如真金色  照曜極鮮明

容顏貌端正  諸天中最勝

爾時天子。即說偈答帝釋曰

我蒙佛恩德  散以波羅華

由是善因緣  今得是果報

爾時天子。即共帝釋來詣佛所。佛為說法心開意解。破二十億邪見業障。得須陀洹果。心懷欣慶。即于佛前說偈贊佛

巍巍大世尊  最上無有比

父母及師長  功德無有及

干竭四大海  超越白骨山

閉塞三惡道  能開三善門

又雜寶藏經云。爾時天女。說偈曰

我昔以華鬘  奉迦葉佛塔

今生于天上  獲是勝功德

生在于天中  報得金色身

又薩婆多論云。若四方僧地不得作塔。為佛法自為種殖。若僧和合者得。不和合者不得作之。若僧地有種種華。應凈人取。次第與僧隨意供給。不得私取自供養三寶。若華多僧取不盡。若僧和合聽隨意取之。若僧坊內不得起塔作像。以近人臭穢不清凈故。若重閣舍。若經像在下重。不得在上住。若塔地華不得供養僧法。正應供養佛。此華亦得賣取錢以供養塔用。若屬塔水以供塔用。設用有殘若致功力是塔人者。應賣此水以錢屬塔。不得余用。用則計錢犯。若塔內無人致水功力。一由僧人殘水多少。善好籌量用之

又文殊問經云。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余華用治眾病。其法云何。佛告文殊。華各別祝一百八遍

誦佛華祝曰

南無佛闥寫治莎呵

般若波羅蜜華祝曰

那末柯盧履(民旨反)般若波羅蜜多商莎呵

佛足華祝曰

那莫波陀制點耽鹽莎呵

菩提樹華祝曰

南無菩提逼力龕嵐莎呵

轉法輪處華祝曰

南無達摩斫柯羅夜莎呵

塔華祝曰

那莫鋀跋耶莎呵

菩薩華祝曰

南無菩提薩埵野莎呵

眾僧華祝曰

那莫僧伽野莎呵

佛像華祝曰

那莫波羅底耶莎呵

佛告文殊師利。用此華若諸四眾能信修行。應當早起清凈澡浴漱口念佛功德。恭敬此華不以足蹈及跨華上。如法執取安置凈器。若人患寒熱額痛。皆以冷水摩華以用涂身。若吐痢出血。或腹內煩疼。以漿飲摩華當服此華飲。若口有瘡以暖水摩華含此華汁。若天雨不止。于空閑處以火燒華。令雨即止。若天亢旱在空閑處。以華置水中。復祝冷水更灑華上。天即降雨若牛馬等。本性不調以華飴之。即便調伏。若諸果樹華實不茂。以冷水牛糞摩取華汁以灌其根。不得踐蹋華實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損減。搗華為末以散田中。即得滋長。若國中疾病以冷水摩華。涂螺鼓等吹擊出聲。聞者即愈。若敵國怨賊欲來侵境。以水摩華在于彼處。用灑散之即得退散。若于高山有盤石處。眾多比丘于石上摩華。摩華既竟相與禮拜。久后石上自生珍寶(簡要略述余廣依經)佛告文殊。一一誦滿一百八遍。此祝章句汝于處處當說如佛華法。余華亦爾

又華嚴經云。昔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龍斗生。若燒一丸興大光明。細云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水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悉金色。若有眾生得聞此香。七日七夜歡喜悅樂。滅一切病無有橫枉。遠離恐怖危害之心。專向大慈普念眾生。我知彼已而為說法。令無量眾生得不退轉。又牛頭旃檀香從離垢山生。若以涂身火不能燒

又百緣經云。昔佛在世時。迦毗羅衛城中有一長者。其家巨富。財寶無量。不可稱計。生一男兒。容貌端正世所希有。身諸毛孔出旃檀香從其口出優缽華香。父母見已歡喜無量。因為立字名旃檀香。年漸長大。求佛出家得阿羅漢果。比丘見已而白佛言。此旃檀香。宿殖何福。生于豪族。身口出香。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時有王名盤頭末帝。收其舍利造四寶塔。高一由旬而供養之。時有長者入佛塔中。見地破落和泥涂治。以旃檀香坌散其上。發愿而去。緣是功德。從是以來九十一劫。不墮惡道。天上人中身口常香。受福快樂。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又大莊嚴論云。佛言。我昔曾聞。迦葉佛時有一法師為眾說法。于大眾中贊迦葉佛。以是緣故命終生天。于人天中常受快樂。于釋迦文佛般涅槃后百年阿輸迦王時。為大法師。得阿羅漢。常有妙香從其口出。時彼法師去王不遠為眾說法。口中香氣達于王所。王聞香氣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比丘者為和妙香含于口耶。香氣乃爾。作是念已。語比丘言。開口漱口猶有香氣。比丘白王。何故語我張口漱口。時王答言。我聞香氣心生疑故。使張口及以漱口。香氣逾盛。唯有此香口比丘余無所有。王語比丘。愿為我說。比丘微笑。即說偈言

天地自在者  今當為汝說

此非沉水香  復作華葉莖

旃檀等諸香  和合能出是

我生希有心  而作如是言

由昔贊迦葉  便獲如是香

彼佛時已合  與新香無異

晝夜常有香  未曾有斷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唐山市| 萍乡市| 嘉禾县| 鹤壁市| 横山县| 扎鲁特旗| 西充县| 大宁县| 通城县| 万山特区| 临洮县| 新巴尔虎左旗| 北碚区| 新和县| 涞水县| 乌海市| 浮山县| 白玉县| 桂林市| 长寿区| 杭锦旗| 九龙县| 平塘县| 大石桥市| 句容市| 洛浦县| 雷州市| 离岛区| 忻城县| 克什克腾旗| 淮南市| 吴旗县| 于都县| 盐津县| 滨海县| 永川市| 神木县| 朝阳市| 宜宾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