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 佛說胞胎經
  • (西晉)竺法護
  • 7785字
  • 2015-11-27 15:16:11

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于時賢者難陀燕坐思惟,即起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

佛告難陀及諸比丘:“當為汝說經,初語亦善,中語亦善,竟語亦善,分別其義,微妙具足凈修梵行。當為汝說,人遇母生受胞胎時。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賢者難陀受教而聽。

佛告難陀:“何故母不受胎?于是父母起塵染心,因緣合會,母有佳善心志,于存樂神來者至前,母有所失精,或父有所失母無所失,或父清凈母不清潔,或母潔凈父不潔凈,或母爾時藏所究竟,即不受胎。如是究竟,或有成寒,或時聲近,有滅其精,或有滿,或如藥,或如果中央。或如蓽茇中子,或如生果子,或如鳥目,或如懿沙目,或如舍竭目,或如祝伽目,或如眼瞳子,或如樹葉,或合聚如垢。于是或深、或上深,或無器胎,或近音聲,或堅核如珠,或為蟲所食,或近左或近右,或大清,或卒暴,或不調均,當左反右,或如水瓶,或如果子,或如狼唐,或有眾瑕,或諸寒俱,或有熱多,或父母務來神卑賤,或來神貴父母卑賤,是故不相過生;等行等志,俱貴俱賤,心同不異則入母胎。何故母不受胎?無前諸雜錯事不和調事,等意同行,俱貴俱賤,宿命因緣當應生子,來神應遇父母而當為子。于時精神或懷二心,所念各異,如是之事則不和合,不得入胎。”

佛告阿難:“云何得入處母胞胎?其薄福者則自生念:‘有水冷風于今天雨,有大眾來欲捶害我,我當走入大[卄/積]草下,或入葉[卄/積]諸草眾聚,或入溪澗深谷,或登高峻,無能得我,得脫冷風及大雨、大眾。’于是入屋。福厚得勢心自念言:‘今有冷風而天大雨及諸大眾,我當入屋、上大講堂,當在平閣升于床榻。’”

佛語阿難:“神入母胎,所念若干各異不同。”

佛語阿難:“神入彼胎則便成藏,其成胎者,父母不凈精亦不離,父母不凈又假依倚,因緣和合而受胞胎,以故非是父母、不離父母。譬如,阿難!酪瓶,如器盛酪以乳著中,因緣盛酪,或為生蘇,假使獨爾不成為蘇,不從酪出蘇亦不離酪,因緣和合乃得為蘇。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凈成身,亦不離父母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

佛告阿難:“譬如生草菜因之生蟲,蟲不從草菜出,亦不離草菜,依生草菜以為因緣,和合生蟲,緣是之中蟲蠡自然。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凈、不離父母不凈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譬如,阿難!因小麥出蟲,蟲不出小麥亦不離小麥,因小麥為緣而得生蟲,因是和合自然生蟲。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凈、不離父母不凈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譬如,阿難!因波達果而生蟲,蟲不從波達果出亦不離波達果,因波達果為緣自然得生。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凈、不離父母不凈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譬如,阿難!因酪生蟲,蟲不從酪出亦不離酪,以酪為緣自然生蟲。如是,阿難!不從父母不凈、不離父母不凈成身,因父母為緣而成胞胎,得立諸根及與四大。因父母緣則立地種,謂諸堅者,軟濕水種,熱暖火種,氣息風種。假使,阿難!因父母故,成胞胎者而為地種,水種令爛,譬如麨中及若肌膚,得對便爛。假使因父母成胞胎,便為水種、不為地種,用薄如濕故也,譬如油及水。又,阿難!水種依地種,不爛壞也;地種依水種而無所著。假使,阿難!父母因緣成胞胎者,地種則為水種,火種不得依也則壞枯腐。譬如夏五月盛暑時,肉中因火種,塵垢穢臭爛壞則就臭腐。如是,阿難!假使因父母胎成地種者及水種者,其于火種不腐壞敗而沒盡也。假使,阿難!因父母胎成地種及水種者,當成火種、無有風種,風種不立不得長大則不成就。又,阿難!神處于內,緣其罪福得成四大,地、水、火、風究竟攝持,水種分別,火種因號,風種則得長大,因而成就。”

佛告阿難:“譬如蓮藕生于池中,清凈具足花合未開,風吹開花令其長大而得成就。如是,阿難!神處于內,因其罪福得成四大,成就地種,攝持水種,分別火種,因號風種而得長大。稍稍成就,非是父母胞胎之緣,人神過生也。非父母福,亦非父體亦非母體,因緣得合也。非空因緣亦非眾緣,亦非他緣,又有俱施同其志愿,而得合會成胚里胞胎。

“譬如,阿難!五谷草木之種完具,不腐不蟲,耕覆摩地肥地,下種生茂好。于阿難意云何?其種獨立,因地水號成其根莖枝葉花實。”

阿難白佛:“不也,天中天!”

佛言:“如是,阿難!不從父母構精,如成胞里,不獨父母遺體,亦不自空因緣也。有因緣合成,四大等合因緣等現,得佛胞里而為胚胎。

“譬如,阿難!有目明眼之人,若摩尼珠、陽燧向日盛明,正中之時以燥牛糞,若艾若布,尋時出火則成光焰。計彼火者,不從日出,不從摩尼珠、陽燧、艾生,亦不離彼。又,阿難!因緣合會因緣俱至,等不增減而火得生。胚胎如是,不從父母、不離父母,又緣父母不凈之精,得成胞里因此成色、痛癢、思想、生死之識,因得號字,緣是得名,由本成色,以此之故號之名色。又,阿難!所從緣起,吾不稱嘆往返終始。”

佛告阿難:“譬如少所瘡病臭處,非人所樂,豈況多乎?少所穿漏瑕穢,何況多乎?如是,阿難!少所周旋在于終始,非吾所嘆,何況久長。所以者何?所有終沒周旋諸患,甚為勤苦,誰當樂乎欣悅臭處入母胚胎耶?”

佛告阿難:“彼始七時受母胎里。云何自然而得成胎?始臥未成就時,其胎自然亦復如是。七日處彼停住而不增減,轉稍而熱,轉向堅固則立地種,其軟濕者則為水種,其中暖者則為火種,關通其中則為風種。第二七日,有風名展轉,而徐起吹之,向在左脅或在右脅,而向其身聚為胞里,猶如酪上肥,其精轉堅亦復如是,彼于七日轉化如熟,其中堅者則立地種,其軟濕者則為水種,其熅燸者則為火種,間關其間則為風種。”

佛告阿難:“第三七日,其胎之內于母腹中,有風名聲門,而起吹之,令其胎里轉就凝堅。凝堅何類?如指著息瘡息肉壞,精變如是。住中七日轉化成熟,彼其堅者則為地種,軟濕者則為水種,其熅燸者則為火種,間關其內則為風種。”

佛告阿難:“第四七日,其胎之內母藏起風,名曰飲食,起吹胎里令其轉堅。其堅何類?譬如含血之類有子,名曰不注(晉曰覲),內骨無信其堅如是。住彼七日轉化成熟,彼其堅者則為地種,軟濕則為水種,熅燸則為火種,間關其內則為風種。”

佛告阿難:“第五七日,其胎之內于母腹中藏,次有風起名曰導御,吹其堅精變為體形,成五處應瑞,兩臏、兩肩、一頭,譬如春時天降于雨,雨從空中墮,長養樹葉枝,其胎如是。其母藏內化成五應,兩臏、兩肩及其頭。”

佛告阿難:“第六七日,其胎在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為水,吹其胎里令其身變化,成四應瑞,兩膝處、兩肘處。”

佛告阿難:“第七七日,其胎里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回轉,吹之令變更成四應瑞,兩手曼、兩臂曼,稍稍自長柔濡軟弱。譬如聚沫干燥時,其胚里內四應如是,兩手、兩足諸曼現處。”

佛告阿難:“第八七日,其胎里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退轉,吹其胎里現二十應處,十足指處、十手指處。譬如天雨從空中墮,流澍觚枝使轉茂盛,時胚胎內于腹藏起二十臠,足十指處、手十指處。”

佛告阿難:“第九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自然風起吹變九孔,兩眼、兩耳、兩鼻孔、口處及下兩孔。”

佛告阿難:“第十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自然風起名曰痤短,吹其胎里急病暴卒,而甚堅強。在中七日,其夜七日,自然風起名曰普門,整理其體,猶如堅強,具足音聲。”

佛告阿難:“第十一七日,胞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理壞,吹其胎里整理其形安正諸散,令母馳走不安,煩躁擾動舉動柔遲,好笑喜語戲笑歌舞,風起淚出。如是如坐母胞胎,成時喜申手腳。其胎轉向,成時諸散合立,有風名柱轉,趣頭頂散其頂上令其倒轉,譬如鍛師排囊吹從上轉之。如是,阿難!其柱轉風上至其項,于項上散轉復往反,其風在項上旋,開其咽口及身中臍,諸曼之指令其穿漏,其侵轉令成就。”

佛告阿難:“第十二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膚面,吹其胎里令成腸胃左右之形,譬如蓮華根著地,其腸成就,依倚于身亦復如是,為十八空經縷溝坑。于其七日,自然化風名曰棄毛,吹生其舌及開其眼,成身百節令具足成就,不減依倚生萬一千節。”

佛告阿難:“第十三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覺身體羸,又覺饑渴,母所食飲入兒體中,兒在胎中,母所食飲,兒因母大長養身。”

佛告阿難:“第十四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自然有風名曰經縷門,吹其精體生九萬筋,二萬二千五百在身前,二萬二千五百在背,二萬二千五百在左脅,二萬二千五百在右脅。”

佛告阿難:“第十五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紅蓮花,名曰波曇,吹其兒體令安二十脈,五脈引在身前,五脈引在背,五脈引在左脅,五脈引在右脅,其脈之中,有無央數不可稱計若干種色,各各有名現目。次名力勢,又名住立,又名堅強。又一種色,或有青色白色,白色為赤、赤色為白,或有白色為黃,或縹變色,蘇色、酪油色,生熱雜錯熟熱雜錯。其二十脈,一一有四十眷屬,合八百脈,二百在身前,二百在背,二百在左,二百在右,二百二力二尊二力勢。”

佛語阿難:“其八百脈,一一之脈有萬眷屬,合為八萬脈。二萬在胸腹,二萬在背,二萬在左,二萬在右。其八萬脈,有無數空不可計。有一空,次二、次三至于七。譬如蓮華莖多有眾孔,次第生一孔、二孔、三孔至于七孔。如是,阿難!其八萬脈亦復如是,有無數根空不可稱計,有一、次二、次三至于七。”佛告阿難:“其諸脈與毛孔轉相依因。”

佛告阿難:“第十六七日,其胞里內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無量,吹其兒體,正其骨節各安其處,開通兩目、兩耳、鼻孔、口門及其項頸,周匝定心,令其食飲流通無礙,有所立處諸孔流出流入,逆順隨體令不差錯,設使具足無所拘滯。譬如陶家作瓦器師,若其弟子和泥調好,以作壞形捶拍令正,補治上下令不缺漏,安著其處。如是,阿難!罪福因緣,自然有風變其形體,開其眼精、耳、鼻、口精、咽喉、項頸,開其心根,令所食飲皆使得通,諸孔出入無掛安其食飲。”

佛告阿難:“第十七七日,其胎里內于母腹藏,自然有風名耗牛面,吹其兒體開其眼精,令使凈潔使有光曜,及耳二精、鼻、口門,皆令清潔光曜無瑕。譬如,阿難!如摩鏡師弟子,取不凈鏡刮治揩摩,以油發明,去其瑕穢光徹內外。如是,阿難!罪福因緣,自然化風開其眼、耳、鼻、口,令其清凈開通無瑕。”

佛告阿難:“第十八七日,其胎里內于母腹藏,除若干瑕悉使清凈。譬如月城郭、若人宮殿,有風名曰大堅強,其風極大,旋吹宮殿擎持游行,自然清凈究竟無瑕。其胎如是,母之腹藏諸入之精,為風所吹,自然鮮明究竟具足。”

佛告阿難:“第十九七日,在胚胎中即得四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初在母腹即獲三根,身根、心根、命根。”

佛告阿難:“第二十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革*卬][革*亢],吹小兒體,在其左足令生骨節,倚其右足而吹成骨,四骨處膝,二骨在臏,三骨在項,十八骨在背,十八骨在脅,十三骨在掌,各有二十骨,在左右足。四骨在時處,二骨在非處,二骨在肩,十八骨在頸,三骨在輪耳,三十二骨在口齒,四骨在頭。譬如,阿難!機關木師、若畫師作木人,合諸關節,先治材木,合集令安,繩連關木,及作經押,以繩關連,因成形像,與人無異。如是,阿難!罪福所化,自然有風吹成色貌,變為骨節,因緣化成。在此二十七日中,于其腹中應時在身,生二百微細骨與肉雜合。”

佛告阿難:“第二十一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所有,吹其兒體令出肌肉。譬如,阿難!工巧陶師作妙瓦器罌甕盆瓨,令具足成。阿難!其所有風,吹其兒身令肌肉生,亦復如是。”

佛告阿難:“二十二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有風名曰度惡,吹其兒體令生音聲。”

佛告阿難:“第二十三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有風名曰針孔清凈,吹其兒身,令其生革稍稍具足。”

佛告阿難:“第二十四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有風名曰堅持,吹其兒身,申布其革令其調均。”

佛告阿難:“第二十五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名曰聞在持,吹其兒體,掃除其肌皆令滑澤。”

佛告阿難:“第二十六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化風吹其兒體,假使前世有惡罪行諸殃來現,于諸十惡,或復慳貪愛惜財物不能施與,不受先圣師父之教,其應清凈長大更成短小,其應粗大則更尪細,應清凈長大更粗大,當多清凈反更得少,當應少者反成為多,當應清潔反得垢濁,當應垢濁反得凈潔,當應雄反成非雄,所不樂雄反為賊雄,當所求者反不得之,志所不樂而自然至,當應為黑而反成黃,當應黃而反成黑。”

佛告阿難:“如其本宿所種諸惡自然得之,或復為盲聾喑啞患癡,身生瘢瘡,生無眼目,口不能言,諸門隔閉,跛蹇禿瘺,本自所作自然得之,父母所憎違失法義。所以者何?如是,阿難!宿命所種非法之行。”

佛告阿難:“假使其人前世奉行眾德,不犯諸惡、諸善來趣,謂十德行,喜于惠施無慳垢心,奉受先圣師父之命,身中諸節,應當長者即清凈長,當應鮮潔自然鮮潔,應粗清凈即粗清凈,應當細小即多細小,應多清凈即多清凈,應少清凈即少清凈,應滑鮮潔即滑鮮潔,應當忍少即便忍少,應當為雄即成為雄,所樂好聲即得好聲,所樂瓔珞即得寶瓔,應當為黑即成為黑,所樂言語即得所樂。如是,阿難!隨宿所種功德,諸為善自然,為眾生所喜見,端正好潔色像第一。其身、口、意所求所作所愿,則得如意。所以者何?是故,阿難!宿命所種自然得之。”

佛告阿難:“假使有男,即趣母右脅累趺坐,兩手掌著面背外,面向其母,生藏之下熟藏之上,五系自縛如在革囊。假使是女,在母腹左脅累趺坐,手掌博面,生藏之下熟藏之上,五系自縛如在革囊。假使母多食,其兒不安;食太少,其兒不安。食多膩,其兒不安;食無膩,其兒不安。大熱大冷,欲得利不利,甜醋粗細,其食如是,或多少而不調均,兒則不安。習色欲過差,兒則不安;在風過差,兒則不安。或多行來馳走有所度越,或上樹木,兒則不安。”

佛告阿難:“兒在母腹,勤苦燠惱,眾患諸難,乃如是乎?俗人自謂,生在安處。其若如是,何況惡趣勤劇之患?諸苦艱難不可譬喻,誰當樂在母胞胎乎?”

佛告阿難:“第二十八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即起八念:乘騎想、園觀想、樓閣間想、游觀想、床榻想、流河想、泉水想、浴池想。”

佛告阿難:“第二十九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中自然有風名曰髓中間,持其皮膚使其凈潔,顏色固然隨其宿行,宿作黑行色現為黑,形體如漆。宿作不白不黑行,色現不白不黑,體像一貌。宿行素無光潤,色現素無光潤,普身一等。宿行白色面貌正白,普體亦然。宿行黃色面貌黃色,普體亦然。阿難!是世間人有是六色,隨本所種自然獲之。”

佛告阿難:“第三十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風起,吹其兒體令生毛發,隨宿所行,或令其兒毛發正黑妙好無量,或生發黃人所不喜。”

佛告阿難:“第三十一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兒身轉大具足。

“第三十二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兒身自成無所乏少。第三十三七日、第三十四七日、第三十五七日、第三十六七日,兒身成滿骨節堅實,在于胞里不以為樂。”

佛告阿難:“第三十七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生念,如在羅網欲得走出。為不凈想,瑕穢之想,牢獄之想,幽冥之想,不以為樂。”

佛告阿難:“第三十八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有華風名曰何所垂趣,吹轉兒身令應所在,下其兩手當來向生,從其緣果吹其兒身,腳上頭下向于生門。假使前世作諸惡行,臨當生時,腳便轉退反其手足,困于其母、或失身命,其母懊惱患痛無量。假使前世作德善行終其長壽,則不回還,命不中盡。其母緣此不遭苦惱無數之患。彼于三十八七日,則遭大苦無極之患,愁憂不樂。”

佛告阿難:“生死之苦甚為勤劇,人生若男或生女,這生墮地痛不可言。甚不善哉!懊惱辛酸,或以衣受觸其形體,若以衾受臥著所處,或在床上或置于地,或覆或露或在暑熱或寒冷,因是之故,遭其苦患酷劇難稱。譬如,阿難!蛇虺牛之皮所懸著處,若在壁上即化為蟲還食其皮,若使樹木苗草陂水,設復在虛空中所倚,即自生蟲還食其形,在所依倚則亦生蟲還食其形。兒始生時則以手受,苦痛懊惱不可稱限,或以衣受觸如前。其形體或稍以長大,饑渴寒熱,其母小心推燥居濕,養育除其不凈。所謂先圣法律,正是其母乳哺之恩。”

佛告阿難:“如是勤苦,誰當樂處父母胚胎?兒生未久,揣飯養身,身即生八萬種蟲,周遍繞動食兒身體。發本蟲名曰舌舐,依于發根食其發。蟲名在《修行道地》中,一名舌舐,二名重舐,三種在頭上,名曰堅固傷損毀害。”

佛告阿難:“人身苦惱如是,八萬種蟲晨夜食其形體,令人羸疲少氣疲極,令身得病或成寒熱,眾患苦惱不可數也。煩躁苦極,饑亦極行,復極住亦極,設身有病,復求醫藥欲除其病。在母胎時苦不可言,既生為人,極壽百歲或長或短,百歲之中,凡更百春百夏百秋百冬,百歲之中更千二百月,春更三月,夏更三月,秋更三月,冬更三月。百歲之中分其明白青冥部,凡更二千四百十五日,春更六百十五日,夏更六百十五日,秋更六百十五日,冬更六百十五日。百歲之中,凡更七萬二千飯,春更萬八千食,夏更萬八千食,秋更萬八千食,冬更萬八千食。或懅不食時,或嗔不食時,或食窮乏時,或有所作不食時,醉放逸不食時,或齋不食時,皆在七萬二千飯中。如是,阿難!勤苦厄惱,誰當樂處母胚胎?如是眾患匆匆未曾得安,眾緣所縛,或眼痛病,或耳、鼻、口、舌、齒痛,臏腳咽喉短氣、腰脊臂肘卷腕,諸百節病痛諸患,風寒諸熱疥癩虛痔,惡瘡癰疽黃疸咳逆,顛狂盲聾喑啞癡憃,疣癃[病-丙+秋]百節煩疼,臚脹[病-丙+帶]下身體浮腫。如是,阿難!地、水、火、風一增則生百病,風適多則百病生,熱多則生百病,寒多則生百病,食多則增百病,三事合會風寒熱聚,四百四病同時俱起,何況其余不可計患,或截手或截腳、耳、鼻,或斬頭,或鎖系鞭杖搒笞,閉在牢獄拷掠加刑,或畏于人,或畏非人、地獄、餓鬼、畜生之難,勤苦曠野蚊虻虱蚤蜂螫之難,虎狼師子蛇虺之懼,如是計之苦不可言。有多所求,種勤苦根,不得則憂。有所志樂不如意,既所得,當復守護,生業勤苦。有所獲得,志愿無厭,塵勞之惱,多所妨礙。”

佛語阿難:“取要言之:五陰則苦,諸入諸衰思想多念,由此生苦。因斯起其憍慢自貢高,自在心走不安,一一諸義當觀自然。譬如車輪,不在一處臥起,在床在地歌舞戲笑,當觀苦想。假使經行坐起行步,常當思苦,懊惱眾患不可稱數,無有一可快。所經行處不起安想,心頓坐而不行,不在床榻,亦當知之勤苦。”

阿難言:“勿起安想。”

佛告阿難:“設在威儀而不休息,則有若干無量苦,與心自想念,謂安不苦。如是,阿難!生死難樂,計有二患:自觀身苦,為他人苦。觀此二義,當自察之:‘吾雖出家,何因致慧,得報果實安隱無患?’所從受食、衣被、床臥、病瘦醫藥,令其主人得大果報,獲大光焰無極普義。”

佛告阿難:“當學如此。于阿難意云何?色為有常無常?”

阿難答曰:“無常。天中天!”

“設無常,為苦不苦?”

阿難白佛:“甚苦,天中天!”

“又無常事,當復離別,法不常在。賢圣弟子聞講此義,寧當發念:‘有吾有我、是我所’不?”

阿難白佛:“不也!天中天!”

“色、痛、癢、生死、識,有常無常?”

答曰:“無常。”

曰:“假使為無常,為苦為安?賢圣弟子聞講說此,寧‘有吾有我、是我所’不?”

答曰:“不也!天中天!”

“是故,阿難!計一切色,過去、當來、今現在者,內外、粗細、微妙瑕穢,若遠若近,無我無彼亦非我身。明達智者即觀如平等不耶?假使,阿難!賢圣弟子,厭于色者、痛癢思想生死識者,設使能厭則離塵垢,離塵垢則度。設志于度,至度見慧,盡于生死,稱揚梵行,身所作則辦,則度彼岸示在此際。”

佛說是經時,賢者阿難得諸法眼生,其五百比丘漏盡意解,賢者阿難五百弟子、諸天、龍神,聞經歡喜。

全書完
為你推薦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會員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馬伯庸 7.2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峨眉山市| 郸城县| 呼和浩特市| 图木舒克市| 克拉玛依市| 栖霞市| 峡江县| 神农架林区| 孟连| 郁南县| 定州市| 开原市| 美姑县| 玛曲县| 收藏| 拜泉县| 淳化县| 株洲县| 周至县| 三亚市| 班玛县| 文成县| 龙胜| 巴林右旗| 浪卡子县| 当涂县| 和静县| 吐鲁番市| 泰顺县| 东光县| 黄山市| 成安县| 延吉市| 潜江市| 沙洋县| 常熟市| 通道| 澄城县| 嘉黎县|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