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汗亡陽及諸汗論
產婦分娩,既已亡血,而又多汗,極危癥也。蓋汗者,心之液,榮于內為血,發于外為汗。血液屬陰,陰亡陽亦隨之而走,故曰脫汗亡陽。其用藥與他癥不同,但血塊作痛, 、術未可據加;如倦甚, 汗出,形色又脫,速灌加參生化湯,倍參以救危急,毋拘塊痛矣。汗止再去參服之?!督洝吩弧藐枤庹撸珓t養神,柔則養筋。多汗不止,必發柔痙,氣血俱虛,當用十全大補湯,不應,加附子。予謂∶無塊痛者當用之。此癥若服參、 重劑,而汗多不止,及頭汗出,不至腰足,難治。
自汗不止,皆由勞傷心神,不能鎮守其液,治當健脾胃,散水谷之精以歸肺,益其榮衛而虛血歸源,灌溉四傍,不使妄行于外而為汗也。亦用加參生化湯,或麻黃根湯,并間用黃 、五味煎湯,送六味丸。《醫通》云∶因外感多汗者,黃 建中湯主之。
盜汗者,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猶盜賊之瞰人睡而盜之,謂之盜汗,非自汗可比也。此因亡血陰虛,陽氣偏盛。《內經》云∶陽加于陰則發汗。治當兼用血分藥品,雜病雖用當歸六黃湯,然寒而膩膈,又不可治產后之盜汗也。宜止汗散主之。
頭汗者,或因濕熱,或因瘀血,當審虛實治之。
半身汗出,昔人用二陳合四物,治多不效。以血藥助陰;閉滯經絡也。此屬氣血不充,而有寒痰留滯,非大補氣血,兼行經豁痰不效,宜十全大補、人參養榮,加星、半、川烏。若肥人,多加豁痰行氣藥;如瘦人,乃氣血本枯,夭之征也。
麻黃根湯 治產后虛極,自汗不止。
人參(一錢或二錢) 當歸(二錢) 黃 (一錢半蜜炙) 麻黃根 牡蠣( ) 麥冬(去心)浮麥(各一錢) 桂枝(五分) 炙草(四分)水煎服。如無塊痛,加土炒白術一錢、熟地三錢;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炮姜四分;惡風寒,加防風五分。
黃 建中湯桂枝(一錢) 白芍(二錢) 炙草(七分) 黃 (一錢半蜜炙) 膠飴(三錢)生姜(三片) 棗(二枚)桂枝湯者,和營表藥也。倍芍藥,加膠飴,便能創建中氣,故名小建中湯。以芍藥之酸,斂護營血;膠飴之甘,培養中土。能治風木乘脾,寒熱腹痛。再更加炙黃 ,即黃 建中湯,治虛勞感寒,發汗自汗,以黃 實衛氣,使營衛臟腑俱和,而受益多矣。
止汗散 治產后盜汗。
人參(二錢) 麻黃根(一錢半) 當歸(酒洗) 熟地(各三錢,如有塊痛不用) 黃連(五分,炒) 浮麥(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