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 福州府志萬歷本
  • 佚名
  • 4195字
  • 2015-11-24 19:40:57

祀典志五

祠 廟(下)

古田縣

城隍廟

在縣治西里許。洪武三年,因宋、元舊址重建。

劉侯廟

在云羑坊西,祀唐劉疆。唐開元時,疆率眾千余戶歸化,始變硐濠之習,邑人德之,為立廟,宋崇寧初賜爵,元大德間重修,學士張以寧為記。

靈應廟

在西北臺山,宋嘉定間建,祀縣令李堪。堪,景德二年令古田,多惠政,好游山,常過極樂寺,曰:“我死當棲神是山。”一夕,極樂寺忽聞堪車馬聲,趨出道迎,則烏有矣。次早,堪卒。僧神其事,遂祀之,后令傅康為請立廟,賜額“靈應”。

李延平祠

在縣治南門,舊為南升堂,嘉靖初,同知李世忠建,督學潘潢檄有司春秋致祭,以朱子門人林用中、林允中、林夔孫、程若中、余偶、林好古、林大春、蔣康國配饗。

崇德祠

在縣坊三保,嘉靖初建,祀分守參議魏棨,有司春秋致祭。

報功祠

在南門外,萬歷間建,祀國朝知縣王所、徐建、王囗元,巡檢熊彥迪。

順懿廟

在縣東三十里臨水洞。神姓陳,閩江南下渡陳昌女也,嫁劉杞,卒年二十四。臨水洞產巨蛇,時吐氣為疫厲。一日,有朱衣人執劍索白蛇斬之,鄉人詰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陳昌女也。”忽不見。亟往下渡詢之,乃知其為神,遂立廟于洞。宋淳祐間,賜額“順懿”,封慈濟夫人。有祈輒應。元末重修,邑人學士張以寧為之記。

閩清縣

城隍廟

在縣西門內,天順六年移建。

昭顯廟

在梅川,洪武初建,永樂間火,至正統六年重建。相傳神姓陳氏,事王審知,有功于閩,民為立廟。五代末,宋咸平初,累修建。天圣間,淫雨水溢,民居高陵皆囗溺,廟在下乃獨完。初曰“梅川侯”,紹興初,賜額“德威”,后累封保寧感應靈祐公。

薛丕廟

在護仁里名山之上,即薛丕故居也。丕有神異,鄉人祀之,凡水旱禱之多應。正統八年重建。

武功廟

在仁壽里龍源。宋紹興間,朝請大夫蕭磐在舟值風濤,遙見江滸有廟,默禱之,見囗人云霧中,風遂息,旋拜祠下,囗舟所見,歸立祠祀焉。

董公祠

在縣治之西,祀元縣尹董禎。

長樂縣

城隍廟

在縣東五十步許,正統間,因宋元舊址重建。

五賢祠

在六平山下,祀朱文公,配黃幹、李枅、劉砥、劉礪。正德五年建。初,宋禁偽學,文公避地,主于劉氏,四賢實從之。

靈威廟

在縣東賓賢里,祀唐汾陽王郭子儀。咸通間,光州人王想以從兄審知節度閩部,假令長樂,奉王之像,家于芝山,即山之北曰:郭坑,立廟祀之,號曰“福惠”,又刻汾陽碑本廟銘于廡下,想自為記。宋元祐初重新。又芝山之陽溪灘之上亦有廟,按縣志云:寶祐中,邑人樞密陳合領兵于汾水之陽,與匈奴戰,神有默助之功,歸立祀于此。

顯應廟

亦名植柱廟,在縣南八都。唐開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陰,乘大木溯湍流而上,漁者林生負以趨下,復溯而至,如是者三,心異之,取置石室下,遠視之,如植柱,遂以名廟。嘗有洪氏女浣紗,見水中浮若銀巵者,褰裳探之,水漸深,為蛟所吞。其家訴于神,不終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濱,得女尸蛟腹中。洪氏感涕,虛其居,刻所取木為像祠焉。景祐縣尉王侯以禱雨,復應,更立廟。宋紹興初賜額“顯應”,慶歷中潘奎為記。

金吾祖廟

在縣東北隅大宏里。唐開元中,里有林通玄,多善行,后卒,人莫知其為神也。宋初,有寇自梅江而上,鄉人見神樹旗幟御之,寇遂退。是日降靈于人,自述其平生履歷以及父母妻子,靡不詳悉。土人祀焉,后封為金吾顯通王。

連江縣

城隍廟

在縣治左,永樂十七年,因宋、元舊址增建。萬歷間,知縣洪信重修。

劉鞠二公廟

在東湖埧上,祀唐令劉逵、宋令鞠仲謀。二公后先興復水利,邑人祀之,縣官春秋仲丁致祭。詳見《名宦》。

英顯廟

在縣南新安里兌峰。神姓蕭名孔沖,字仲謀,建安人,五代唐莊宗時,中甲科,不樂仕進,削發為僧,志行堅苦,能伏虎豹,沒而邑人祀之。宋靖康初,建安葉儂逼縣境,神兵見于羅論崙,賊遂遁去。紹興間,海寇掠囗蘆寨,神復現異九龍江。累封昭烈公順公。寶祐九年,大旱,鄉人禱雨隨應。元賜今額,洪武十八年重建,學士吳沈為記。

大小亭廟

在二十七都江口。晉時有黃助兄弟二人,漢黃香之孫,遇風覆舟。兄弟連臂浮于江岸,夜則畫沙成字,表其履歷,復夢鄉人曰:“為我南山作墳,北山立廟,吾能辟災降福。”如其言,里無虎豹之患,建鹽亭,獲其利,人號其廟為大亭,弟為小亭,后偽閩封大亭浮濟將軍,小亭昭遠將軍。

靈顯廟

在省魁坊內。神姓黃名孟,字叔達,句容人,唐初游閩,沒于邑。宋紹興間,海寇朱明為患,神見夢于人,示其默佑,未幾寇平。景定間賜額,咸淳初,封福惠侯。又縣治東欽平下里亦有廟,永樂十七年建。

爐峰廟

在縣北,號東鄉。唐景福中,王氏入閩,淮民隨之。始至,有桴浮香爐及書硯,漂于岸側,其人異之,曰:“此吾州杜三郎故物也。”因立廟,偽閩封高義侯,改稽圣侯,南唐升靈瑞侯,鄭南鄉為記。

羅源縣

城隍廟

在縣治東,洪武十二年,因宋、元舊址重建。

忠烈王廟

在縣治西二里許。神姓陳名霸先,本縣霍口里人,五代末為王審知先鋒,忠義囗略,嘗追賊至百塔嶺,馬踣而死,由是顯靈,邑尉程成立廟祀之,宋時敕封武靈忠烈王。

昭佑祠

在羅平里石塘。神姓黃氏,名岳,寧德人。唐末,巢寇入閩,民避地,無所衣食,聞岳行誼,從之如歸,所活甚眾。王審知晉封閩王,聞岳名,欲辟之為輔,岳不能拒,遂赴水死。旁邑人哀之,相與立祠祀焉。元至正間,鄉人重建。

永福縣

城隍廟

在縣治左,洪武元年建。

龜嶺廟

在西南二十八都。宋黃大夫與元兵戰,至洪面,為追兵所斬。大夫英勇異常,身首二處,猶能持其頭以就頸,口尚噴欲言,遇一嫗,急出聲曰:“頭斷尚可續乎?”嫗答以:“不能”,遂僵于地以死。鄉人聞之,遂為立廟于辜嶺寨。

威顯廟

在東南二里許。神姓陳諱必勝,西漢丞相平之后也。家于閩城烏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節,沒為神顯靈,廟食于此。唐永泰二年,邑防置溪潦暴漲,有若枯木而上者數四,尸,洑口祠所立神之刻像也。邑人柯氏取之,即今廟之址,累石為屋祀焉。民禱福或樵牧過者,往往石室中獲錢。宋開寶中,號洑口通靈護境廟。紹興間,額:“威顯”,復封靈貺侯。嘉祐七年,鄉貢進士黃彝為記。

徐真君廟

在縣西二十都高蓋山,祀東漢徐登。登幼神仙煉丹之法,嘗與東吳趙炳較仙術于此,俗呼花林廟。

福清縣

城隍廟

在縣治東,洪武初,因宋、元舊址重建。

龍江祠

在海口龍山之南,中為殿,祀孔子,旁為三賢堂,祀宋儒林光朝、林亦之、陳藻。宋末建,嘉靖間令有司行釋菜禮。

鄭介公祠

在青湖之旁,祀宋監安上門鄭俠,有司春秋致祭。詳見《人文志》。

忠烈祠

在福清縣城東,萬歷二年建,祀宋招撫使劉仝祖與妻林氏及林氏之兄林同,有司春秋致祭,明大學士葉向高記。忠烈祠者,祠宋招撫使劉可祖與其妻林氏及林氏之兄處士同也。林、劉者,邑世家,其先多顯于宋。招撫祖龐守瑞州,處士祖囗守紹興,它顯者不具論,然皆近之,稱二千石囗矣。景炎之季,宋室播遷,越在南海。招撫以國子丞家居,與處士念世為宋臣,圖所以報宋。乃建局于處士之家,募卒繕器,日夜為興復計。未幾與元戰,兵敗。處士盛服坐堂上,嚙指血題詩于壁,賊至,大罵而死。誥其忠義,集及八閩志中。招撫敗而轉匿,元求之急,遂自經。有司執林氏責反狀,林恚而叱曰:“吾夫吾兄,以死報國,何言反乎?血詩尚存,汝不知耶”,遂遇害。其時元焰方熾,林、劉子孫僅存如線。入明,而其事已更百余年,稍以禋沒,又更二百余年,而至隆、萬之間,劉之裔孫宗獻,乃鳴其事于邑。令南陵許公以聞于學使者永豐。宋公開府桂林,殷公傅稽故實甚核而章,乃檄邑為特祠以祀。業有成劃,而直指南昌劉良弼獨格其議,屬宋公徙官,而吳興徐公攝學事,持前議甚力,直指無以難,乃報可,然猶責祠費于其家,不復給官緡。劉之子孫乃請邑令擇地于城東山亭堂之左而建祠焉,樹囗楔于其前,額曰:“忠烈祠。”祠成,而父老人士之稍知故實者,咸咨嗟瞻拜,嘆忠義之有天地間,更歷代而不可泯滅如此。邑令春秋致祭,俱如儀,無敢闕息。至后令乃弗躬而葺,郡乘者至訛林氏于飛囗囗囗諸生囗忠力白而正之,而請邑人郭建初為其略。建初,博物君子也,其論次甚辨,且謂不佞高:“汝為史官,囗舉古今之奇節逸行,毋令沈晦不章,固汝事也,奈何于里闬而失之,汝宜為之記。”不佞概觀史傳,忠臣義士,不稱之矣,乃世獨艷稱文信國之忠,揭而與穹壤并垂,豈非以胡元大變,亙古所無,中華囗憤,莫此為甚,此信國之所以為烈也。處士兄妹之慨慷捐軀,大義皎然,何慚信國?乃信國以元宰,處士以布衣,林又女流,囗愈難而奇矣。招撫自敗而自匿也,倘亦有囗囗之思乎?宋社未墟,殷囗猶在,蹈瑕遘釁,事尚可為,招撫之心,固不能一日忘囗元也。彼其當垂蓋之勢,橫一葦以障洪流,終不幾幸而愛一死,明矣。永豐以招撫處士之忠節,得林而后顯,當矣。又責其倉皇舉事,方試輒敗,其持論似輕,非吳興之表章,則直指說申,俎豆闕矣。忠而不食,遠而遂淪責于詛諉。不佞蓋過燕市而徘徊信國祠下,為文以吊,固悲信國之死元,亦意人心以憤元,而益悲信國。乃招撫事炟灼若是,沉淪三百余年,而猶關甲乙之口,至于群議難奪,并復蘄官府之之囗余,使忠臣之后,獨任其勞。夫國家所以褒忠勸俗之意,則豈非囗近之世殊,而爽幽之情異歟?桂林吳興于囗囗有秉彝矣。天之報忠臣,終不爽也。余其傷忠義之晦,而復為之幸,因紀其始末,合為劉裔者勒之石,以垂無囗,且為吾邑重,若其世家源源與紀載參商,微相牴牾,則有郭先生之籍在,足傳信無疑,茲不論。

東平王廟

在福清縣溪頭,祀唐張巡。

都巡感應廟

在福清縣溪治西隅。神姓許名忠,建安人,唐末為威武軍都巡檢使,屯兵福清,以備寇盜。乾符五年,黃巢陷福州,神夢天使唐、葛、周三將軍助以攻討,明日決戰,大破之。巢兵退廣南,閩中遂安。明年,卒,人思其功,為立祠,請于朝,額曰:“感應”。

靈著王廟

舊名威惠,在福清縣治西隅后王山。神姓陳名元光,唐永隆初,以鷹揚衛將軍隨父陳政戍閩征蠻,鎮撫漳州討賊,戰沒,封王,立廟漳浦縣,春秋有司致祭。宋時,縣人于漳浦請伸香火祠于縣前黃巷,英靈顯赫,自遷于后王山立廟,因名北溪。

論曰:傳云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風使之然也。吾閩信鬼,俗之敝也。其唐之衰耶?其王氏父子據茲土之時耶?瑯琊以豎刃兆祥,始惑神怪,后世子孫謟瀆尤甚,莫不竭民力以崇奉所謂寶皇者,然而禍亂滅亡相踵也,亦竟何福之有哉?不務民義,其效可睹已,奈何至于今,其風未泯也?蓋習之移人,久則難變矣。舊志所載,或里巷之私奉,或巫覡之妄惑,今皆削之,惟在祀典者,則因而存焉。鳴呼?祀典正則民志定,民志定則左道息,左道息則風俗美,詩不云乎?自求多福,何必倀倀然而群聽于神也哉?自晏子不能勝遄臺之佞,冉子不能救泰山之僭,愚獨何人,敢有意于斯?若夫反經,使邪慝不作,則賢有司責也。林文恪舊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川县| 咸丰县| 湖北省| 广昌县| 永城市| 蓬安县| 临沭县| 隆化县| 华池县| 西安市| 托克逊县| 临漳县| 苍南县| 稷山县| 山丹县| 望奎县| 安阳市| 和田市| 越西县| 凉城县| 光山县| 徐水县| 出国| 当雄县| 太谷县| 西青区| 柳江县| 肥西县| 姚安县| 淳安县| 英山县| 柞水县| 雷山县| 进贤县| 安新县| 平泉县| 阿克陶县| 彩票| 宁安市| 阿拉尔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