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晉論上

  • 備論
  • 何去非
  • 930字
  • 2015-11-24 19:34:17

神器之重,有以自歸而后收之,有以力取而后得之。自歸而后收之者,三代之上是也;力取而后得之者,秦、漢而下是也。夫歸我而收之,與夫我取而得之,固有間矣。而其所以取之之道,又有甚異者焉!然則享天下者,亦觀夫所取之道如何耳。

魏之取漢,異于漢之所以取秦;晉之取魏,異于魏之所以取漢。魏示晉以所取漢之跡,晉襲魏以所取魏之權。是晉之取魏者,魏啟之也。晉將蹈跡而取魏也,是以汲汲而求執(zhí)魏之權。魏徒見權之去我而在晉,猶昔之去漢而在魏也。是以安其所取,而以天下輸之,乃自謂所當然者。故晉于得魏之跡,無以異于魏得漢。而于所以取魏之道,最為無名,蓋有類夫王莽之盜漢也。雖然,晉室之禍,亦魏有以遺之。嗚呼!豈亦天意者耶?

昔者秦為無道,天下之民唯恐秦之不亡也,是以豪杰相與起而誅秦。秦亡而漢得之,是漢無所負于秦也。東漢自董卓之亂,天下痛其禍漢之深,相與建議歃血起而誅卓者,凡以為漢也。卓既誅矣,而曹操、二袁乃始連兵相噬,以爭天下而求代漢。曹操先得挾漢之策以令天下,終于漢不自亡而操取之,是魏猶有負于漢也。漢之亡也,非天下亡之,是操取之也。雖然,微曹操則漢之天下不得不亡,以其有二袁之竊取之也。操收天下于二袁竊取之中,是漢嘗亡天下矣,而操收之,則魏猶為有名也。故曰:魏之取漢,異乎漢之取秦也。至于晉也,則不然。自司馬仲達已韜藏禍奸于操之世,操嘗悟之而不自決也,以授之于丕。而丕昏弱,加全佑而倚任之。故其于操之亡,乃稍骎以立其盜權之功,遂收其權而私制之。所謂盜權之功者,蓋東定遼東而取孟達,南摧王凌而內誅曹爽耳。非有存其既亡,續(xù)其既絕之大勛,若魏之于漢也。蓋知夫魏之取漢,其道由此也。是以汲汲求蹈其跡,而竊收其權,更四世而固執(zhí)之。至于一旦取魏于偃然無事之間,而天下之人亦安之于無可奈何,是最為無名,而有類夫王莽之盜漢也。及夫晉之宗室內叛,烽煙外起,至于陵夷而不可勝嘆者,亦魏有以遺之。魏亡公族之恩,雖號加侯王,而無尺土一民之奉。晉人取而代之,矯其無枝葉之庇,于是大殖宗室,假之制兵專國之權。一旦八王內相屠噬,至于禍結不可勝解,而群盜乘之關右、秦川帝王之宅也。魏武大徙西北之眾而錯居之,以捍蜀寇。至于近發(fā)肘腋,不可勝救,以成永嘉之禍。由是觀之,則凡晉室之大變,皆魏有以遺之。嗚呼!豈亦天意者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江都市| 高邑县| 湾仔区| 株洲县| 区。| 汉中市| 准格尔旗| 扎兰屯市| 大同市| 搜索| 额济纳旗| 商洛市| 北碚区| 元阳县| 定安县| 雅江县| 鄂托克前旗| 安福县| 中卫市| 黄冈市| 杂多县| 神池县| 铜梁县| 南皮县| 三门峡市| 平罗县| 花莲市| 桑日县| 景泰县| 德惠市| 观塘区| 山阳县| 清涧县| 瑞金市| 伊吾县| 隆回县| 金华市| 托克托县| 安泽县|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