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藤部(2)

諸毒圍藥∶祝氏效方∶南星炒四兩,五倍子炒黑,白芨炒各二兩,藤黃、姜黃炒各一兩,共為細(xì)末,醋調(diào)涂;重者加牛黃一錢,鹿茸五錢。 又種福堂方∶無膿即消,有膿即潰,五倍子一兩,白芷六錢,藤黃、百草霜各三錢,生半夏、生南星、白芨、陳小粉飛面各四錢,共為末,紅醋調(diào)敷。 箍毒 活人方∶五倍子略焙一兩,藤黃四兩,銅青少許,小粉炒八兩,作錠,用時醋磨涂。 一切無名腫毒∶藤黃五錢,五倍子二兩,白蜜、蔥頭各一兩,用米醋調(diào)圍患處,留頂勿敷。 五色蟾酥墨∶能立消腫毒,雄黃、銀朱、膽礬、韶粉、藤黃、銅綠、硼砂各一兩,麝香一錢,共為末,蟾酥為條,如筆管大,水磨涂。

疔瘡 吳興楊氏便易良方∶銀朱、蜒蝣、白甘菊、人中白、苧根內(nèi)白心、雄黃、藤黃、大黃坐板瘡 仙遺拾珠∶藤黃搗碎,用雄豬網(wǎng)油,青布一長條,將藤黃摻在網(wǎng)油之上,青布卷成條子,線扎緊,浸菜油內(nèi)一夜,火燃取滴下油,杯積埋土中,一夜出火毒,涂瘡即效。

五黃散∶治一切頑癬。雞腳大黃、硫黃、雄黃、姜黃、藤黃各等分,為細(xì)末,菜油調(diào)涂患處金氏離洞膏∶治 瘡如神。萬應(yīng)油五兩,藤黃一兩五錢,凈黃臘二兩,共熬黑棕色,攤貼。

熬萬應(yīng)油法∶香油六十兩(以十六兩官秤作準(zhǔn)),凈桃枝一兩,柳枝一兩,槐枝一兩,桑枝一花椒五錢,蓖麻二兩,馬前四兩,蓽茇五錢,桂枝一兩,白芷二兩。夏浸三日,冬七日,春、秋五日,然后熬至渣枯,去渣。每斤生油,熬熟汁得八折。此油

金鎖銀開

百草鏡云∶俗名鐵邊箕,處處山野有之,葉似天門冬葉,又似土茯苓葉,但差狹小耳,藤生,或緣石砌樹上竹林內(nèi)亦有之,非海金沙也;其根黑色,兩旁有細(xì)刺如邊箕樣,故名,入藥用根。敏按∶今俗所用治一切喉癥。金鎖銀開乃天蕎麥之根,形如累丸,粘結(jié)成塊。產(chǎn)山上者,皮黃;污泥中者,皮黑,與百草鏡所言各別,或名同而物異耶。 李氏草秘∶天蕎麥亦名金鎖銀開,形若蕎麥,治乳癰風(fēng)毒,入諸散毒藥內(nèi),取根二分,生姜一分,水煎服,愈。治敗血久病不痊,又洗痔血,皆佳。 李氏草秘又云∶小青草藤上蔓,有倒摘刺,細(xì)如稻芒,開粉紅花,生蘭子,葉似蕎麥,又名野蕎麥,煎洗痔漏之圣藥。

治白濁用根,搗汁沖酒服。

喉中風(fēng)火∶ 孫玉庭云∶其根專治喉閉,故得此名。喉風(fēng)喉毒,用醋磨嗽喉,涎痰去而喉閉痰核瘰 ,不拘何等 結(jié)核初起者。梁湖陳府秘方∶用金鎖銀開(須鮮者),將來搗汁沖酒服;其莖、葉用白水煮爛,和米粉作餅餌食之,不過二、三服立消。若破爛者,以梁上烏龍尾揉去粗屑,納瘡中,外貼膏藥,亦服根汁,吃餅餌五、六次,自結(jié)痂而愈。

洗痔漏,治蛇傷木蛇毒,搗汁和酒服(草秘)。

汪連仕采藥書∶金須鈄,俗呼金鎖銀開,其苗柔而堅性不斷,今名象毛,力能軟堅化痞,合米醋搗汁盥口,能開鎖纏喉風(fēng),雖枯根亦可透鎖喉。

乳藤

粵志∶乳藤蔓如懸鉤倒掛,葉尖而長,斷之有白汁如乳。婦人產(chǎn)后,以藤搗汁和米作粥食之,乳 自通。 初生嫩條可食,其大實曰冬榮子,大如柚子,中有瓤,瓣瓣相疊,白如豬脂,炙食皆甘美,身懷數(shù)日,香不減,秋末冬初間,采以相餉,矜為服食之珍,行血通乳(粵志)。 李氏草秘∶乳汁藤生山麓林中,高二、三尺,葉似蒲萄子,藍(lán)色一叢,根皮掐之出汁如乳,為諸毒癰瘡中之圣藥。

排膿散毒,生肌止痛,消腫益血,痛不可忍者,罨之即止;已成未成,已潰未潰,始終皆不可少(李氏草秘)。汪連仕草藥方∶乳門草即乳汁草,又名土奶奶,性寒涼,行乳汁通氣,而能入血分,根止痢疾。細(xì)藤者,即遍地金,又名雞盲草,合雞肝蒸服專治小兒一切疳眼。

蝙蝠藤

此藤附生巖壁喬木,及人墻茨側(cè),葉類蒲萄而小,多歧,勁濃青滑,絕似蝙蝠形,故名。

治腰痛瘰 。

腰疼,澹寮試效方∶用蝙蝠藤二兩,老人用三兩,酒煎服,二劑即痛止,不可再服;若多服

皆治藤

蔓延墻壁間,長丈余,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

無根草

采藥錄∶此草無根無葉,生在柴草上,纏結(jié)而生,名無根金絲草,色有紫有黃。 百草鏡∶無根金絲草一名大焰草,即菟絲苗也,生毛豆莖上者佳。此草與女蘿相似,以色黃如金而細(xì)如線者真;若色紅紫粗類燈心者,名女蘿。又紫背浮萍,亦名無根草,與此別。 藥鑒∶無根金絲草莖細(xì)而赤,無葉無根,惟有青色細(xì)累,附于莖際,蔓延極長,多纏草木上。其性涼,味微甘,利水治濕熱。三、四月采。 李氏草秘∶纏豆藤一名豆馬黃,無葉有花,子即菟絲子,最治血,解豆瘡毒;難產(chǎn),酒煎服。

藥性考∶金絲草無根葉,用苗,此藥功在涼血散血,故治癰疽腫毒諸癥;味苦性寒,吐、衄、崩、便、咳、咯諸血,服之能止。解諸藥毒,瘴癘疔癰惡瘡。 臺志∶利水通淋。葛祖方∶治狐臭騷氣,辟汗愈虐。 百草鏡∶治癃淋濁痢,帶下黃膽,予解痘毒,敷紅絲療。

消毒保嬰丹∶王之才醫(yī)便∶凡小兒未出痘瘡者,每過春分、秋分日服一丸,其痘毒即漸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出痘稀少。若服三年六次者,永不出痘,此方屢驗,萬勿輕視。纏豆藤一兩五錢(其藤八月收取,毛豆莢上纏繞細(xì)紅絲,采取陰干,以此為君,妙在此藥上)、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兩、新升麻七錢五分、生地黃、荊芥、防風(fēng)、川獨活、甘草、當(dāng)歸各五錢、連翹七錢五分、黃連、赤芍藥、桔梗各五錢,牛蒡子一兩、朱砂另研(甘草同煮,過去甘草)一兩五錢、苦絲瓜兩個(各長五寸,隔年經(jīng)霜者妙,燒灰存性),上藥為極細(xì)末,砂糖拌勻,共搗千余下,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濃煎甘草湯化下。其前項藥予辦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修合,務(wù)在虔誠,忌婦人、雞、犬、貓、孝服見之,合藥須凈室焚香,向太陽祝藥云∶神仙真藥,體合自然,嬰兒吞服,天地齊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氣七遍。

慈惠小編∶治小便不通,諸藥無效。 金絲草一握,同韭菜根頭煎湯洗小肚,即通。金絲草葉,細(xì)絲如棕色,近水灘諸樹上皆有之。

麥裹藤

各麥地皆有,臨安縣鄉(xiāng)間尤多,四月采之,莖纏麥上,葉類神仙對坐草而略尖,微有毛,葉對節(jié)生,莖細(xì),節(jié)微紫,葉小者佳,葉大者無力。

跌撲張氏傳方∶以干者一錢,酒煎服。

白毛藤

亦名天燈籠,又名和尚頭草。白毛藤生人家墻壁上,莖、葉皆有白毛,八、九月開花藕合色,結(jié)子生青熟紅,鳥雀喜食之。 百草鏡∶白毛藤多生人家園圃中墻壁上,春生冬槁,結(jié)子小如豆而軟,紅如珊瑚,霜后葉枯,惟赤子累累,綴懸墻壁上,俗呼毛藤果。采其藤干之浸酒,云可除骨節(jié)風(fēng)濕痛。

止血淋、瘧、疝氣。汁滴耳中,止膿不干。入藥內(nèi),保腫毒不大。治 ,用煮牛肉精者食水腫,小兒蛔結(jié)腹痛。 采藥志云∶性熱活血,追風(fēng)生血,治鬼箭有效。

風(fēng)痛 楊氏驗方∶桑黃二兩,白毛藤二兩,切碎,用紹興原壇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黃膽初起 百草鏡∶白毛藤、神仙對坐草、大茵陳、三白草、車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

大氣脬 不藥良方∶用白毛藤,無灰酒服。

天球草

一名盒子草,俗呼盒兒藤,好生水岸道旁,苗高三、四尺,葉如波斯,花有小絨,五月結(jié)實為球,球內(nèi)生黑子二片,生時青老則黑,每片渾如龜背,又名龜兒草,丹術(shù)家取其汁伏硫汞,根伏雌雄。 百草鏡∶鴛鴦木鱉,一名水荔枝、盒兒藤。葉長尖,有鋸齒,生水涯,蔓生,秋時結(jié)實,狀如荔枝,色青有刺,殼上中有斷紋,兩截相合,藏子二粒,色黑如木鱉而小。孫氏丹方∶盒子草,子及葉有小毒,蔓生岸旁,葉尖花白,子中有二片,如盒子。綱目附子藤后,花、實、根形俱不甚詳。

性有小毒,主蠱毒及蛇咬,搗敷瘡上即愈。

疳積初起 百草鏡云∶鴛鴦木鱉三錢,煎服愈。

敏按∶此草似予知子,近時人罕用,而吳氏遵程著從新,以予知子為近日所無,直不知即天球草也,世不用,而草醫(yī)又易以他名。

松蘿

山川志∶出武當(dāng)山,生尖峰古木上,長者丈余。

治蛇虎傷,湯火烙傷,及頑瘡等癥藥性考∶松蘿甘平,能平肝氣, 怒痰熱,溫瘧吐痢,頭能探吐膈痰,去熱。

松上寄生

利水導(dǎo)痰,除胸中熱。

楓上寄生

汪連仕云∶吊殺猢猻,一名上樹猢猻,又名鐵角猻兒,乃楓樹上風(fēng)木藤,至年遠(yuǎn),結(jié)成連珠傀儡。能追風(fēng),不換時刻,酒蒸服,加金雀根土、當(dāng)歸、石床花根,石蠶,治癱瘓勾急之要藥。

蛇莆藤

職方典∶產(chǎn)福寧,莖細(xì),葉如猴耳。

治喉齒百病。

李頭藤

職方典∶產(chǎn)福寧,其藤腐朽者,可代香用。

止嘔血活經(jīng)絡(luò)。

龍須藤

粵東小錄∶藤產(chǎn)東莞,微細(xì)如發(fā),直起數(shù)丈,無一節(jié),常飛越數(shù)樹,如千百游絲牽綴,紅者名紅龍須,紫者名紫龍須,有五色,然生無根蒂,以穢物投之即消釋,不知所去。土人以其液和細(xì)土鍛石,涂舋糖釜,其堅如鐵,雖猛火不裂。其花與子皆入藥。

浸酒服,補(bǔ)筋骨,祛風(fēng)解毒,能循脈絡(luò),無微不到。

藥性考∶五色龍須藤,細(xì)如發(fā),生無根蒂,掛樹長發(fā)。

臭藤根

草寶云∶此草二月發(fā)苗,蔓延地上,不在樹間,系草藤也。葉對生,與臭梧桐葉相似,六、七月開花,粉紅色,絕類牽牛花,但口不甚放開。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為臭藤。其根入藥,本年者細(xì)小,二、三年者大如萊菔,可用。 李氏草秘云∶臭藤一名卻節(jié),對葉延蔓,極臭,煎洗腿足諸風(fēng)寒濕痛、拘攣不能轉(zhuǎn)舒,如神。汪氏藥錄∶臭蒲萄蔓延而生,子如蒲萄而臭,治風(fēng)。又云∶野蒲萄氣重味臭,功能敗腸胃之癰。

治瘰 ,用根煎酒數(shù)服自愈,未破者消,已潰者斂。

治風(fēng)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fēng)火 毒,散郁氣,洗疝,合紫蘇煎湯(汪連仕方)。

黃練芽

今呼黃連芽,一名黃 頭。春初采嫩芽,小兒生食之,取其清香可口,味帶苦澀如黃連,故名。亦可以鹽湯焯食,漉出曝干為鹽菜,暑月食之。百草鏡∶此物藤生,引蔓大樹上,葉如桑寄生,尖長柔滑,頗光潤肥濃,二、三月枯枝生芽,淡紅色,如椿芽,生食苦中帶甘,入口生津。安徽人家多腌以為菜,與芹芽、椿芽、蘆芽并重。藥性考云∶葉似槐而尖,嫩時揉干代茶勝茗,木甚細(xì)膩,苦中帶甘,味如橄欖,鹽食酸甜。解喉痛咽哽,消熱醒酒,舌爛口糜,嚼汁可解。

味苦澀,性寒,解暑、止渴、利便(食物宜忌)。生津明目,清積熱解毒(藥檢)。

敏按∶方以智物理小識∶黃楝頭一名回味,俗呼黃連頭。樹分葉如椿,大者合抱,春采其葉,味苦而甘,皮可合香入藥,治痢及霍亂。綱目遺此未收。如方氏所云,則木也,與百草鏡所云互異,或地土有不同耶,抑其物本有二種耶,并存俟考。

木龍?zhí)?

周益生家寶方∶藤出錢塘橫山,喜沿人家墻壁及石崖上,土人多識之。

治肺癰、吐癰、腸癰、脅癰四癥,搗汁,老酒沖服,冬月以酒 取汁二碗服,立效。

蔞油

按∶蔞即扶留藤蔞即 也。嶺南人取其葉合檳榔食,今人名櫓葉,用其葉封固,曬半載,收貯待用,可留數(shù)十年,非獨疏積滯消瘴癘,治病亦伙,惟西洋人有之。

治手足紅腫或疼,以蔞葉油揉擦,用布包裹,滴耳治耳痛;刀傷 傷,以棉花浸蔞油貼裹傷處;又治背癰及癤毒,貼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潰膿,亦可敷貼楊梅毒瘡漏痔,以上俱泰西應(yīng)振鐸本草補(b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久治县| 平果县| 涟源市| 托克逊县| 松溪县| 德庆县| 哈巴河县| 依兰县| 江达县| 甘泉县| 仁怀市| 三穗县| 凯里市| 阿拉尔市| 康定县| 光山县| 榕江县| 卫辉市| 遵化市| 兰坪| 宁夏| 绥化市| 阳城县| 镇坪县| 芦溪县| 泽州县| 安阳市| 门源| 凤台县| 青阳县| 安塞县| 阿荣旗| 九江县| 龙江县| 佛山市| 墨江| 文水县| 凭祥市| 平安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