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
南詔志∶春水有三,俱在鶴慶府。一在城東南二十里石碑坪;一在城南三十里龍珠山麓。
一在城東北三十里五老山下。春水盈時,有硫黃氣。郡人于二三月間和鹽梅椒末飲之,能祛疾。職方考∶云南鶴慶府出春水,在觀音山蓮花寨之北,立夏前三日出后七日止,水無定所,每出時,地中漉漉有聲,土人循其聲掘之,其水始出,能除百病,遠近村民競飲之,走 方者飲之不染瘴,病癘者飲之立除,外境人尤效,數(shù)日內(nèi)有鸚 綠鳩數(shù)百群飛來,飲水涸乃去。
味甘性平,除痼疾,濃腸胃,已虛勞,去瘴癘。
敏按∶土為萬物之母,凡物得土之精者,均入脾胃而能扶正氣。正氣足,則百病自除,此水在地能鳴,出無定所,乃川脈得先天之氣,借地力宣泄,故有濃胃除疾之功。出七日即涸,并具來復(fù)之機,鶴慶為云南邊境,山川蒙密,民多瘴癘,府志載城東南尚有溫泉;每歲三月,郡人浴之,有痞疾者輒愈,則又不特春水之出其地也。天心愛人,生一害必生一物以救之,如出鳩之地多犀,觀于此水,可以悟物理矣。
天孫水
廣志云∶即七夕水。廣人每以七夕雞初鳴,汲江水或井水貯之,是夕水重于他夕數(shù)斤,經(jīng)年味不變,益甘甚以療熱病,謂之圣水。若雞二唱則水不然矣。
色清,性微寒,味甘,治一切熱癥神效。
喉蛾喉癰∶陸氏濟世良方,用肥婆草捶爛,將些圣水開服,如牙痍牙癰,將此草捶爛,和圣水含在口內(nèi),吐?lián)Q數(shù)次即愈。
治食百尿∶濟世良方∶用苦瓜捶爛,取汁,和圣水服之,即愈。若無苦瓜,取其核捶爛,和圣水服之。
荷葉上露
夏日黎明日將出時,將長杓坐碗于首,向荷池葉上傾瀉之,以伏露為佳。秋露太寒,花上者性散,有小毒,勿用。
味甘,明目,下水臌氣脹,利胸膈,寬中解暑。大力丸用之。(蓮葉象震卦,荷上露或亦入肝而滋益肝臟歟。)按∶露本陰液,夜則地氣上升,降而為露。其性隨物而變,居易錄有碧玉露漿方,于中秋前后,用無五倍子新青布一二匹扯作十余段,每一段四五尺,五更時于百草頭上,或荷葉稻苗上者尤佳。先用細竹一根,掠去草上蛛網(wǎng),乃用青布系長竹上,如旗樣,展取草露水,絞在桶中,展?jié)窦唇g,視青布色淡。則另換新布,陽光一見則不展,所取露水,用瓷罐洗凈盛貯,澄數(shù)日自清,晚間用男乳一酒杯,約一兩半,白蜂蜜一酒杯,人參湯一酒杯,多少同乳,人參須上等,四五分不拘,總?cè)胍粚m碗內(nèi),將露水一飯碗攙入宮碗,共得七八分,和勻,以棉紙封口,用碟蓋好。次日五更,燒開水二大碗,將宮碗內(nèi)露隔湯頓熱,睡醒時緩緩溫服之。藍所以殺蟲,露去諸經(jīng)之火,參補氣,乳補血,蜜潤肺。治一切虛損勞癥有奇效。可知露本養(yǎng)陰扶陽,又得荷葉之清氣,故能奏功如此。
糯稻露
俞佳士妙應(yīng)方∶治痞塊。八月白露后收糯稻頭上露水,晚作二服,飲下立消。
按∶諸草木皆需天露始潤,惟稻至酉時,其根上津潤之氣漸升,入夜乃達葉尖,至?xí)詮?fù)自上而降于根,故無露之夜,稻葉獨潤,陳翠虛詞,一些珠露,阿誰運上稻花頭,是也。
白云
云本山澤之氣,蒸而為云,水屬也。故入水部。有五色;惟白云可治病,唐守時言∶凡高山大川,悉有云氣,五岳名山,多出云。山曾取之餉客,其取云法,用金漆盒,蓋上鑿一孔,以木塞之。俟天氣晴朗,黎明往山巖石畔覓之,見地上有白云如線者,如筍者,茁土而出,即云苗也。急以盒蓋孔對其氣,使盡入其中,以木塞口。收必須白云,如雪色,有香氣如梅蘭,方合用。其他雜色云,多帶草土氣,黑云尤腥,多帶怪物,不宜盒取。放云之法∶擇凈室,須四面有窗者,通上下用紙裱糊,勿令泄氣,然后將云盒居中去塞,則云自出,悠揚渙散,芬芳四繞,可以醒脾胃舒肝郁而和經(jīng)絡(luò),令人有 然出塵之想。
治啞瘴。余澹庵云∶滇廣山瘴,有一種人受之終身不能語,名曰啞瘴。唯聞白云之氣,久久自引毒外出,可以全愈。
血臌水腫,聞云氣漸消。
鹵水
苦堿無毒,治大熱,消渴去煩,除邪下蠱毒,柔肌膚,去濕熱,消痰,磨積塊垢膩,多服損人。(食纂)綱目有鹽膽水,乃已燒成鹽復(fù)瀝下之苦鹵,一名鹵水。此乃取于鹵地,瀝以燒鹽之用,與鹽膽水不同。
竹精
汪東藩醫(yī)奧云∶毛竹內(nèi)剖之,新竹多有水,乃竹精也。以不臭色清者入藥佳。
治汗斑,以雞毛蘸水刷上,立退。
五月五日雨,剖竹得水,名神水。
古刺水
帶經(jīng)堂詩話∶左公蘿石手書一帖云∶乙酉年五月,客燕之太醫(yī)院,從人有自市中買得古刺水者,上鐫永樂十八年熬造古刺水一罐,凈重八兩,罐重三斤,內(nèi)府物也。按∶左詩中,有再拜嘗此水,含之不忍咽句,則此水未嘗不可服食也。又云∶瓶中古刺水,制自文皇年。制之扃天府,元石流清泉。列皇飲祖澤,旨之如羹然。繹詩意,又似常服所制,亦不止十八瓶也。
刺水用錫罐貯之。上朱刻永樂二年熬造,罐重二斤,水八兩,香氣酷烈。據(jù)此,則古刺水又如是之多,罐面以錫,刻字涂朱,其曰二年,則又在前,或明時內(nèi)府有此制耳。
何氏辟寒錄云∶古辣本賓橫間墟名,以墟中之泉釀酒。埋之地中,日足取出,名古辣泉。
色淺紅,味甘,不易敗,此或另一種也。按輿地志,賓橫在廣西南寧界。陳墨樵苕水札記云∶姚履中坦為予言,余杭一舊家,祖遺一錫瓶,制極精致,面刻三楷字云古刺水。口封固極密,搖之有水聲,相傳數(shù)世,亦不知何用。薛淀山洪云∶嚴(yán)嵩抄家籍二有此,其涼沁骨,蓋暑月以涼體者。李覲王日記云∶予館河?xùn)|裴氏,其家有古刺水一罐。系銅制,高四寸;圍一拱,身圓面平,狀如花鼓,銅質(zhì)青黃四圍牢鑄永樂二十一年十月鑄古刺水一罐,罐重三斤,水重八兩,共二十二字,字皆陰文。據(jù)云∶世宦鄭氏舊物也。鉆銅取水,可療瞽疾。朱退谷曾于陜西陳渭野處,見古刺水一瓶,云是海壇鎮(zhèn)張杰家物,其制上大而下小,圓如瓶式,四圍無痕跡,搖之有水聲,面微有小鉆孔,言曾有富瞽持十金欲售之以治目,方取鉆鉆孔,天大霹靂,因懼而止,然此物亦神矣。孫雍建云∶古刺地名。古刺水乃三寶太監(jiān)所求得之物,天下止有十八瓶。其瓶以五金重重包裹,其近水一層,乃真金也。水色如醬油而清,光可鑒,以火燃之如燒酒有焰者真。其性大熱,乃房中藥也。婦人飲之,香沁骨肉。
性涼、澤肌膚、明目、療青盲、開瞽、功同空青,治熱癥有效。以茶匙滴汁入湯浴,能令香氣透骨不散。按∶古刺水據(jù)薛氏言性涼,可治熱疾。孫氏言性大熱,止可入湯沐,不可服。
今是物世雖有之,但市充貢品,價值千金,不聞有服試之者,故并附孫說以俟考。又葉東表言∶古刺水手蘸少許, 入鼻中,能驟長精神,強骨力,其香氣蓋能和血通竅,昔未有鴉片煙以前,惟用此。后因呂宋有鴉片,而人遂不知用古刺水,緣水貴而鴉片賤,故人爭用賤者,其實功效相仿,房中術(shù) 法更勝于服。
強水
西洋人所造,性最猛烈,能蝕五金。王怡堂先生云∶其水至強,五金八石皆能穿漏,惟玻璃可盛。西人造強水之法,藥止七味,入罐中熬煉,如今之取露法,旁合以玻璃瓶而封其隙,下以文武火疊次交煉,見有黑氣入玻璃瓶中,水亦隨氣滴入,黑氣盡,藥乃成矣。此水性猛烈,不可服食。西人凡畫洋畫,必須鏤板于銅上者,先以筆畫銅,或山水人物,以此水漬其間一晝夜,其漬處銅自爛,勝于雕刻。高低隱顯,無不各有肖其妙,銅上有不欲爛處,先用黃蠟護之,然后再漬,俟一周時,看銅有爛痕,則以水洗去強水,拭凈蠟跡,其銅板上畫已成。絕勝鐫鏤,且易而速云,入藥取其氣用。
治癰疽拔疔。謝天士云∶凡癰疽已潰或未潰,用強水可蝕惡肉,勝于 砂,只須置強水于玻璃瓶內(nèi),以瓶口對癰疽上,掩少時,其藥氣自升入患處,疽肉變白而腐,毒亦拔出,然后再敷他藥治之。疔有根,亦以此治法,則根自爛出。
物理小識∶有 水,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傾之盂中,隨形而定,復(fù)取 水歸瓶,其取水法,以琉璃窯燒一長管,以煉砂取其氣道。朱公為余言之∶崇禎庚辰進坤輿格致一書,言采礦分五金事,工省而利多。壬午, 公鴻寶為大司農(nóng),亦議之。而政府不從,今日番甚少,但有氣 ,真番 乃能干汞。按此 水取強水也,特古今異名耳。
刀創(chuàng)水
出西洋,不知何物合成,番船帶來,粵澳門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