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是勸朕忍一時之辱,不要現在與突厥正面作戰。朕明白。其實以你、蘇烈、尉遲恭、程知節等之武力,不見得不如頡利手下眾將,只是此時國基不穩,與突厥交鋒,弊端甚多。就讓尉遲恭率軍迎擊突厥,讓他們莫要太囂張,若頡利真攻到長安,朕自有退軍之策!”
李靖跪倒在地,咚咚磕了幾個響頭,道:“臣無能,無法讓陛下安心。”
李世民扶起他道:“突厥武力遠勝我朝,人所眾知,李愛卿不必苛責自己。一則我以仁義治國,勝負之道,并非只以武力決之。想晉陽起兵時,我兵不過萬,將不及十,卻也成就今日之大業。二則你等要分秒必爭,訓練軍士,籌備糧餉。朕有一個想法,可否點丁男入伍為府兵,增加軍隊數量?”
李靖道:“圣上明見!臣以為遠征突厥非一日一時之功,只有積蓄國力,預先籌劃,才能畢功于一役。”
李世民沉吟道:“召集朝中將帥,能帶兵出征的有李績、李道宗、薛萬徹,李道宗乃是皇戚,不心多說,李績、薛萬徹又怎么用?”
李靖道:“陛下曾經講過,李績和李道宗用兵,不會大勝也不會大敗,而薛萬徹若不是大勝便是大敗。臣靜想陛下所言,覺得極是。不求大勝亦不會大敗者,乃有所節制,預先多做籌劃。不大勝便大敗,乃是勇將,憑運氣而戰。臣以為,以李績、李宗道為正兵,對陣迎敵,而以薛萬徹為奇兵,出奇制勝,可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世民大笑道:“不錯,卿真是帥才,突厥被滅,朝夕之間!”
李世民隨即叮囑道:“此事甚為機密,你只要好好去練就可以了,不要讓其他將領知道。”
李靖跪下去道:“臣明白。”
頡利二十萬精騎如蝗蟲般橫掃過來,一路幾乎沒有受到什么象樣的抵抗。突厥人逐水草而居,是個游牧民族。族人幾乎還未學走路便先學騎馬,對于突厥勇士來說,馬便像他身體的一部分一樣。草原民族大都奉行弱肉強食的信條,為爭奪水草豐盛的地區,部族之間的戰火綿延不絕。而突厥成為草原上最強大的力量,征服回紇、薛延陀等部落,其強悍可想而知。
此時的長安已經全城戒備,備足淡水、食物,籌齊箭矢、礌石、滾木以及刁車、木女頭、狼牙拍、鐵鴟、唧筒等各種守城用器。
雖然尉遲恭在涇陽擊敗突厥軍,但突厥軍主力未損,仍有十五萬精騎兵撲向長安。
當李靖與長孫無忌進宮見到李世民時,卻發現他正悠閑地教侍衛們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