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傷濕,必然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又方用∶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肉桂(五分) 茯苓(五錢) 白術(五錢) 車前子(一錢) 柴胡(一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燥癥〕
燥病初起,咽干口燥,不吐痰,干咳嗽不已,面目紅,不畏風吹是也。方用∶麥冬(五錢) 元參(五錢) 桔梗(三錢) 甘草(一錢) 花粉(一錢) 陳皮(三分) 百部(八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火癥〕
火癥初起,必大渴引飲,身有斑點,或身熱如焚,或發狂亂語。方用∶石膏(三錢) 元參(一兩) 麥冬(一兩) 甘草(三錢) 升麻(三錢) 知母(三錢) 半夏(三一、二劑可止可安,〔三劑愈〕,不必四劑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發汗奇法
邪居腠理之間,必用汗藥以泄之。方用∶荊芥(一錢) 桔梗(一錢) 防風(一錢) 甘草(一錢) 蘇葉(一錢) 白術(五錢) 茯苓(此方妙在〔以〕白術為君。蓋人之脾胃健,而后皮毛、腠理始得開闔自如。白術健脾去濕,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癆病癥
勞病既成,最難治者。蓋必有蟲生之,以食人之氣血也。若徒補其氣血,而不入殺蟲之品,則飲食入胃,只蔭蟲而不生氣血矣。〔若〕但只殺蟲而不補氣血,則五臟盡傷,又何有生理哉?惟于大補之中,加入殺蟲之品,則元氣既全,真陽未散,蟲死而身安矣。方用∶人參(三兩) 熟地(八兩) 地栗粉(八兩) 鱉甲(一斤,醋炙) 神曲(五兩) 麥冬(五上共為末,將山藥末打成糊,〔和〕為丸。每日滾白水送下五錢,半年而蟲從大便出〔矣〕。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未成癆而將成癆病〕
未成癆病,而將成癆病者,方用∶熟地(一兩) 地骨皮(五錢) 人參(五錢) 麥冬(五錢) 白術(一錢) 山藥(三錢) 白芥子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陽虛下陷方
人因饑飽勞役,內傷正氣,以致氣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飲食不能運動,往往變成癆瘵。
若疑飲食不進,為脾胃之火,肉黍之積,輕則砂仁、枳殼、山楂、麥芽之品,重則芒硝、大于此?方用∶人參(一錢) 柴胡(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黃 (三錢) 當歸(三錢) 白術(三錢) 升麻(三分) 水煎服凡人右手寸脈,大于左手寸脈,即內傷之癥;不論左右關、尺脈何如,以此方投之,最神效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陰虛下陷方
如人陰虛脾泄,歲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方用∶熟地(五錢) 山萸(五錢) 白術(一兩) 山藥(三錢) 北五味(一錢) 肉桂(一此方純是補陰之藥,惟升麻以提陰中之氣;又有溫濕之品,以暖命門而健脾土,又何至再溏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陰虛火動夜熱晝寒方
如腎水虛兼感寒者,或腎水虧竭,夜熱晝寒,此等癥若認作陽癥〔治之〕,則口渴而熱益熾足而熟地(一兩) 北五味(五錢) 地骨皮(三錢) 白芥子(三錢) 車前子(一錢) 山萸(五葉(七片) 水煎服此治陰虛火動者神效。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陰虛火動夜熱晝寒方
又方
治陰寒無火,〔方〕用∶肉桂(一錢) 附子(一錢) 熟地(一兩) 山茱萸(四錢) 白術(三錢) 人參(三二方治陰之中,即有以治陽;而治陽之中,即藏于補陰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過勞方
凡人過勞,脈必浮大不倫。若不安閑作息,必有吐血之癥,當用(宜)滋補,方用∶人參(三兩) 白術(五兩) 茯苓(三兩) 熟地(五兩) 山茱萸(四兩) 當歸(八兩) 白芍(味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五錢。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日重夜輕方
病重于日間,而發寒發熱,較夜尤重,此等癥必須從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柴胡(三錢) 當歸(三錢) 黃 (五錢) 人參(一錢)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青皮(一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日重夜輕方
又方
更易。〔方用〕人參(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白術(五錢) 柴胡(二錢) 白芥子(一錢) 熟地(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夜重日輕方
病重于夜間,而發寒發熱,或寒少而熱多,或熱少而寒多,一到天明〔便〕覺清爽,一到黃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何首烏(三錢生用) 柴胡(三錢) 麥五此方妙在用鱉甲,乃主陰之物,逢陰則入,遇陽則轉;生何首烏,直入陰經,亦攻邪氣;以(白)芥子祛痰,又不耗其真陰之氣;有不奏功者乎?必須黃昏〔時〕服,以此藥則陰氣固而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陰邪兼陽邪〕
然亦有陰邪而兼陽邪,亦發于夜間,其病亦發寒發熱,無異純陰邪氣之癥,但少少煩躁耳,方用∶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當歸(三錢) 鱉甲(五錢) 白芥子(三錢) 柴胡(二錢) 陳皮(術(三錢) 何首烏(三錢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氣治法
氣虛氣實,不可不平之也。氣實者,非氣實乃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方(法當)用補正之藥,而人參(一錢) 白術(一錢) 甘草(一錢) 麻黃(一錢) 半夏(一錢) 柴胡(三錢) 白芍(三錢) 水煎服推而廣之,治氣非一條也∶氣陷,補中益氣湯可用;氣衰,六君子湯可采;氣寒,人參白術用獨總之,氣虛則羸弱,氣實則壯盛。虛者用前方;實者另一方,即用∶枳殼(五分) 白術(一錢) 陳皮(五分) 茯苓(三錢) 白芍(二錢) 山楂(十個) 柴胡(一錢) 梔子(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血治法
血不歸經,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竅,各處出血。循行經絡,外行于皮毛,中行于臟腑,內行處妄二便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麥冬(三錢) 熟地(五錢) 生地(五錢) 茜草根(一此方即四物湯加減,妙在用茜草根,引血歸經。服一二劑后,用六味地黃湯,補腎以滋肝木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三黑神奇飲〕
熟地(五錢) 山萸(五錢) 山藥(二錢) 丹皮(二錢) 澤瀉(二錢) 北五味(一血癥最宜用此方,久服三年不吐血。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肺脾雙治湯
如人咳嗽不已、吐瀉不已,此肺脾之傷。人以為∶咳嗽宜治肺,吐瀉宜治脾。殊不知,咳嗽上吐人參(一錢) 麥冬(二錢) 茯苓(二錢) 柴胡(一錢) 車前子(一錢) 神曲(五分) 薏仁此治肺治脾之藥,合而用之,咳嗽之病、吐瀉之癥各愈,所謂一方而兩用之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腎肝同補湯
腎水〔虧〕不能滋肝木,則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兩脅飽悶之癥。肝木不能生腎中之火,則熟地(一兩) 山萸(五錢) 白芍(五錢) 當歸(五錢) 柴胡(二錢) 肉桂(一錢) 水煎服此方熟地、山萸補腎之藥,而〔當〕歸、〔白〕芍、柴〔胡〕、〔肉〕桂補肝之品。既去(腎為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心腎同源湯
腎,水藏(臟)也。心,火藏(臟)也。是心腎二經為仇敵〔矣〕,似不宜牽連而一(合)治之。
腎必我以熟地(五兩) 山萸(三兩) 山藥(三錢) 白術(五兩) 人參(三兩) 芡實(五錢) 茯神(三兩) 菖蒲(一兩) 炒棗仁(三兩) 遠志(一兩) 五味子(一兩) 麥冬(三兩) 柏子仁(三兩)蜜丸每早晚溫水送下五錢。
此方之妙,治腎之藥少于治心之味,蓋心君寧靜,腎氣自安,何至心動,此治腎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腎也,所謂心腎相根據。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寒熱真假辨
真熱癥口干極而呼水,舌燥極而開裂生刺,喉痛日夜不已,大熱烙手而無汗也。真寒癥手足寒雖干而不燥,即燥而無芒刺紋烈也。假寒癥手足冰冷而有時溫和,厥逆身戰亦未太甚,而有時而安,有時而搐是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寒熱真假辨
〔真熱癥方用〕
麻黃(三錢) 當歸(五錢) 黃連(三錢) 黃芩(三錢) 石膏(三錢) 知母(三錢) 半夏(三錢) 枳殼(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愈。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寒熱真假辨
〔真寒癥方用〕
附子(三錢) 肉桂(一錢) 干姜(一錢) 白術(五錢) 人參(一兩)水煎服,急救之。此乃真中寒邪,腎火避出軀殼之外而陽邪之氣直犯心宮,心君不守,肝氣多加?蓋元氣飛越,只一線之氣未絕,純用桂附干姜一派辛辣之藥,邪雖外逐而正氣垂絕,若不多加參術,何以反正氣于若存若亡之際哉?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假寒方
如人手足冰冷,或發厥逆,或身戰畏寒,人以為寒,而非寒也,內真熱而外假寒耳。方用∶附子(一錢) 肉桂(一錢) 人參(三錢) 白術(五錢) 豬膽汁(半個) 苦菜汁(三匙)先將水二碗煎藥,熟后以藥并器,放水中激涼,〔再〕入膽汁,菜汁調勻,一氣服之。
方中全是熱藥,倘服不如法,必然虛火上沖,盡行嘔出。必熱藥涼服,已足而順其性,而(況)下行又有二汁之苦,以騙其假道之防也哉。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上熱下寒方
上焦火勢之盛,吐痰如涌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蓋衣,而下體冰涼,此上假熱而下真寒也附子(一個) 熟地(半斤) 山萸(四兩) 麥冬(一兩) 北五味(一兩) 茯苓(三兩) 澤瀉(三兩) 丹皮(三兩) 肉桂(一兩)水十碗,煎〔至〕四〔三〕碗,探涼與病患服之。〔渣再用水三碗,煎至一碗,一氣服之〕,二劑四碗服盡,立刻安靜。此上病治下之一法也,最效。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乍寒乍熱辨
病有灑淅惡寒,而后發熱者也。蓋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何謂陽不足陽氣凡治寒熱∶用柴胡升陽氣,使不下陷陰中,則不熱也;用黃芩降陰氣,使不升入陽中,則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病在上而求諸下
頭痛、目痛、耳紅、腮腫痛……一切上焦等癥,除清涼發散正治外,人即束手無策,而不知如大便結,脈沉實者,用酒蒸大黃三錢微下之,此名釜底抽薪之法。
如大便瀉,脈沉足冷者,宜六味地黃丸加牛膝、車前〔子〕、肉桂;足冷甚者,加熟地、附大便如常,脈無力者,用牛膝、車前〔子〕引下之,此名引火歸源之法〔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病在下而求諸上
凡治下焦病,用本病藥不愈者,須從上治之∶如足痛足腫,無力虛軟,膝瘡紅腫,用木瓜、升提之。
如足軟,不能行而能食,名曰痿癥。宜清肺熱。
如治泄瀉,用實脾利水之劑不效,亦用升提,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炮姜、蒼術;脈遲如尿血,用涼血利水藥不效,宜清心蓮子飲。若清心不止,再加升〔麻〕、柴〔胡〕。
如治便血,用止澀之藥不效,或兼泄瀉,須察其脈∶如右關微細,或數大無力,是脾虛不攝〔是〕實熱在肺,宜清肺,〔用〕麥冬、花粉、元參、枯芩、桔梗、五味子、枳殼等藥。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真熱假寒方
如人身外冰冷,身內火熾,發寒發熱,戰栗不已,此真熱反現假寒之象以欺人也。自〔法〕當用三黃湯加石膏、生姜,乘熱飲之。用井水以撲其心,至二、三十次,內熱自止,而外之戰栗亦若失〔矣〕。后用元參、麥冬、白芍各二兩,煎湯與服,任其恣飲,后不再甚矣。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真寒假熱方
如人下部冰冷,上部大熱,渴欲飲水,下喉即吐,此真寒反現假熱之象以欺人也。自(法)當用八味湯大劑,探冷與服。再令一人強而有力者,以手擦其足心,如火之熱,不熱不已,以大熱為度。后用吳茱萸一兩、附子一錢、麝香三分,以少許白面入之,打糊作膏,貼在足心之中。少頃必熟睡,醒來,下部身熱,而上部之火息矣。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氣虛胃虛方
凡人病氣虛者,乃身體羸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人參(一兩) 茯苓(三錢) 白術(五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車前子(一錢) 澤瀉(此方用人參為君者,開其胃氣。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進,下之糟粕不能化。必用人參以養胃土,茯苓、車前以分消水谷也。
或服此而未愈。兼服八味丸,最能實大腸而利膀胱也。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氣虛飲食不消方
飲食入胃,必須胃氣充足,始能化糟粕而生津液。〔今飲食不消,氣虛故也〕。方用∶人參(二錢) 白術(三錢) 陳皮(五分) 神曲(五分) 甘草(三錢) 黃 (三錢) 麥冬(五分) 山楂(五粒) 炮姜(一錢) 茯苓(三錢) 水煎服傷面食,加蘿卜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錢。咳嗽,加蘇子一錢、桔梗二錢。傷風,又恐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血虛面色黃瘦方
出汗盜汗,夜臥常醒,不能潤色以養筋是也。血虛自當補血,舍四物湯,又何求耶?今不用熟地(一兩) 麥冬(三錢) 當歸(五錢) 桑葉(十片) 枸杞(三錢) 茜草(一錢) 水煎服此方妙用桑葉補陰而生血,又妙加茜草,則血得活而益生,況又濟之以〔當〕歸、〔熟〕地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氣血雙補方
飲食不進,形容枯槁,補其氣而血益燥,補其血而氣益餒;助胃氣而盜汗難止,補血脈而胸熟地(三錢) 人參(一錢) 白術(一錢)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三錢) 茯苓(三錢) 麥冬(五錢) 谷芽(一錢) 甘草(八分) 陳皮(五分) 神曲(五分) 水煎服此方氣血雙補,與八珍湯同功,而勝于八珍湯也〔者〕,妙在補中有調和之法耳。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扶正散邪湯
此專治正氣虛而邪氣入之者,如頭疼發熱;凡脈右寸口大于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效人參(一錢) 白術(三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一錢) 柴胡(三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消食善饑方
火盛之癥,大渴引飲,呼水自救,朝食即饑;或夜食不止。方用∶元參(一兩) 麥冬(五錢) 竹葉(三十片) 菊花(二錢) 生地(三錢) 白芥子(
傅青主先生秘傳雜癥方論
久虛緩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