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被逼上高端的節日購物指南
- 穿prada的月餅(財蜜eMook)
- 她理財
- 2479字
- 2015-11-26 14:30:32
@小盒
前兩天才想起來,9月是個密集的月份:兩個處女座好基友過生日、結婚紀念日、中秋節。
所以,要買的禮物一大堆。正在躊躇:是把手里面絲芙蘭的優惠券用了呢?還是找淘寶香港代購呢?還是某友要從亞美利堅回來,讓她在機場捎呢……或者干脆姐拼了,去個老佛爺、新光天地奢一把~~作為全世界最不擅長選擇的天秤座,我決定逛逛街,在移動中獲取靈感。
結果,你猜我最后買了什么?
¥#¥%&……什么都沒買。不是我太小氣,而是只要出了小區,進入交通干道,甭管它是三環主路還是平時不怎么見人的小區干道,都是四面八方的車擁在一個路口,各不相讓、笛聲齊鳴。連堵了幾天,我終于醒悟了:快過節了!這里是北京!
在這樣的日子,想實現一天之內從A點—B點,再到C點的遷移,就跟非洲大草原上的叫罵前夕一個意思:走上半個月吧。
還記得幾年前,也是這樣的中秋前,我去金融街見朋友。在復興門到官園橋一帶工作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四點鐘會面結束的時候,我走出雕刻時光,發現平日里不見幾人的街道上、寫字樓下,以各種形態散落著打車客,有些人扶老攜幼、有些人西裝革履卻狼狽不堪地拎著十幾個袋子,還有人孑然一身看上去就知道是搶車能手的。
我認命地穿著10厘米高跟鞋緩慢地朝地鐵方向挪動,走到一條小街的時候,見到了此生最為奇妙的二環景色:一條短短的單向路,出口方向不知道為什么堵了,后面的車又源源不斷地擠上來,狹窄的小路瞬間變成停車場,很多司機認命地下車抽煙,幾個taxi先生甚至摸出了一把撲克開始組局。
有過這樣的教訓,我還想這幾天逛街買禮物,實在是夠笨的。好在我技能多,我麻利上了微信,在那里,我有全球代購的小伙伴、香港代購的小伙伴、東大門代購的小伙伴……當然,最多的是散落全國賣A貨的小伙伴。
我微信里有一個分組,叫:全球A+。說的就是他們,24小時無斷點服務,堵車、物流壓貨神馬的都是浮云,只要你想要,販子小哥們一定有本事給你弄到。
這個分組里有個香港人,至今我都弄不清他的正職是什么,只知他每季度去趟歐美,有上到愛馬仕、BV下到Coach奧特萊斯店里所有導購的電話,當然,也有所有品牌的會員卡,他是少數有進店拍照+專柜預留權的代購,這么說吧,昨天歐洲專柜上架的東西,過2~3個星期,他就能給你弄回來。
還有一個妹子賣定制款。你在官網看上什么了,高清圖發她,半天之后就有回復:哪家工廠有現貨、哪家工廠能定制,從堪稱精密儀器的陀飛輪到邊角料做的鑰匙扣,全都1:1。
還有一姐妹,蝸居郊區,最近干上了飾品定制,款式來源于蒂芙尼、卡地亞、寶格麗三家,貨源不知何處,鉆石都帶GIA證書和腰碼的,要定制有定制、要保修有保修。
當然,全都價格不菲。比如在瑞士賣5萬元左右的一塊手表,在這里能賣到2~3k。蒂芙尼的鑰匙型鉆石掛墜,微信售價大約是專柜的1/3。但朋友說了:鉆的品質只有比專柜好沒有比專柜差的。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迷戀這幫人,他們向你展示了一個年收入5萬就可以戴浪琴表、拿Prada包、穿Gucci鞋的人生,狠一點兒的還能再配上卡地亞love系列的手鐲戒指。but,這些yy都隨著長大而變得具有諷刺。我不再研究奢侈品,也不再喜歡A貨,我用我500元買來的牛皮包,不怕風吹雨淋,不用做幾百元一次的護理。
在歐洲、美國,那些我們天天向往的shopping國度里,大街上幾乎見不到有人用名牌包袋鞋履,即使是時尚之都米蘭,似乎也只有服裝秀的時候,街上的人會變得不一樣起來。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哈爾濱的一個朋友說的故事:我們那兒,有專門的貸款,買貂兒,大家都要面子,必須人手一件。
另一個故事是我亂入某名媛聚會。有一天散場有點兒晚,某新認識的名媛姐姐跟我說,我要去你家附近的哪里哪里,你捎我一段兒啊。我說好啊,路上就問她,你司機呢?她說突然有事請假了,我說你干嗎不自己開車呢?她說“我車限號,司機的車不愛開”,我腦子一抽問,那你咋來的?姐姐翻個白眼看我,門衛給叫的啊……
我才反應過來,高檔社區是可以給門衛打電話,讓出租車直接開到地庫電梯前接人的。我現在的身份,是綜合了:門衛+司機的角色。到地方了,姐姐非拉我進去見世面,我進門后被擺在條凳上的一排愛馬仕晃瞎了眼,你以為那些珍稀皮革哪兒去了?全在這兒呢,蟒蛇皮、鱷魚皮、鴕鳥皮……現在你拿個牛皮的鉑金包,都不好意思放這兒。我有瞬間恍惚,覺得這可能是愛馬仕的品牌大趴,后來事實證明,只是名媛姐姐們的定期閨密聚。
在裝13領域,是有一些規矩的。
用愛馬仕的人聚會,Prada來了就變成助理或者秘書,沒人會跟你聊最近去哪兒了又看了哪些藝術品,因為你是上班族;穿禮服的時候,飾品就算不是私人定制的,至少也要設計師系列,沒人會選love系列,雖然你也花了幾萬元,但那是年輕人玩兒的,算不上珠寶。
奢侈品本身是沒有特殊性的,它唯一的特殊是標榜了身份。它的溢價也正體現在此。你買不起一個20w的包嗎?不一定。很多人買得起200萬的房子、50萬的車,孩子上小學交個贊助費也要這么多,所以不是買不起。
可是你會買嗎?
我是用愛馬仕的、你是用Prada的,她是用Coach的。sorry,Coach是什么?忘了說,在奢侈品陣營里面,Coach基本算快時尚系列,就像麥當勞在餐飲界的地位。你不能說,我吃遍麥當勞的所有產品我就是美食家了,對吧?同樣,一個吃遍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真功夫的人,也是無法成為美食家的,估計苛刻一點兒連吃貨都不算。
你用得起愛馬仕,就要住得起豪宅,出行要坐賓利,飛機要買頭等艙,吃飯即使不是鮑魚燕窩,至少也要全有機才行……這樣的生活,一個擠地鐵上下班嫌人多、氣味重的人,怎么體會得到?不如省下那幾萬塊買包的錢,買個汽車代步好一點。畢竟,裝13和真的13還是有區別的。
嗯,差點兒忘了,我最后買了什么禮物!
閨密一人一塊J12,1k元頂級品質,進口陶瓷;
老公一塊藍氣球,3k元,自動機械的,終身質保;
老媽一條巴寶莉羊絨圍巾,2k,秋冬新款。包裝好了直接送樓下!
我不裝13,他們可以裝,哈哈!就像今年聽聞有了鮑魚餡兒的月餅一樣,即使不用大腦想都知道是罐頭裝的鮮鮑,可是也抑制不住說“咱沒事也來點兒鮑魚”的沖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