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少
- 精明女人的消費觀(財蜜eMook)
- 她理財
- 4101字
- 2015-11-26 14:42:14
你能用100件個人物品過一生嗎?
@luoluoatbj
她理財上面有個話題,是買了卻用不著的東西。確實我也有過買買買再扔扔扔的經歷,特別是幾次搬家,都是不斷精簡物品的過程。科學女青年講究量化思維,到底一個人需要多少物品?
2007年夏天,家住加州南部的美國人戴夫·布魯諾(Dave Bruno)環顧自己滿滿當當的衣櫥、起居室、廚房和車庫,發現偌大的家里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對物質過度豐富的恐慌逐漸轉變為對過度浪費的擔憂,Dave最終決定,將自己擁有的東西減少到100件,借此生活一整年。
他在博客上記錄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一些還開始與之互動。《時代周刊》報道了他的故事后,他出了書,上了電視,去了TED,還在facebook上開設了專題頁面,引發了更多人效仿。從此,一場以“清減、拒絕、再整理”為口號的運動興起了,這就是“百樣物品挑戰”(The 100 Thing Challenge)。
Dave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他只擁有100件個人物品就過了至少一年,而且過得很好。這份經歷寫在他的《裸活時代》里。
Dave的出發點,也是對物質生活的反思,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真的需要不斷地購買大量商品,來讓我們過得快樂嗎?為了支付日益高漲的花銷,我們需要信用卡借支,不斷地工作來彌補,然而很多快樂,并不需要太多的物品來支持。他想用簡化自己的生活,來證明這一點。
他的簡化物品的清單主要包括:
衣服(不包括內衣)
沖浪露營物品
私人紀念物品(婚戒、圣經)等
不包括書籍、家具、房子等。
他的妻子還有三個女兒,她們也并未參加入簡化物品中。
事實證明,他不但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他的100件物品中還包括了許多驢友裝備,因此他的生活也很充實。當然這里面也有一些客觀因素,比如他的工作比較自由,環境不需要正式著裝等。因為這件事情比較不尋常,在他開始這項挑戰的時候,我就已經關注過他。坦白講,最后寫成的這本書沒有我預期的好看,但是也有所裨益,確實,太多的物品,只是代表過多的花費、不停地整理,而且你還會忘記其中的一大部分!
那我自己能做到這樣嗎?我試著用excel表先做了一份衣服清單,把衣服按照襯衫、長裙等等分類,結果發現單是衣服已經快100件了。好吧,至少我還可以設立一個目標:用100件衣服過一生。
這本書還留在我的書架上,時不時看一看,提醒我簡化再簡化,重點是不要買太多東西了,cash is king。
也許有一天,我也能只用100件物品,自由地行走全世界。
一塊錢過一天
@梅子
凱絲·凱莉是布里斯托爾一名教外國學生的教師。她沒有存款,卻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到超市購物,去酒吧喝酒,在咖啡店喝咖啡,她的收支勉強保持平衡,也從不為將來做打算。如果說“一天一英鎊,堅持過一年”的挑戰深深地改變了她,那么這種改變幾乎是翻天覆地的。在那一年,她開始感受到生活的真意,開始找到了物質消費刺激意外的快樂,最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自由”的含義。如今,她與伴侶布魯斯居住在薩默塞特,繼續享受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她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書《一塊錢過一天》。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看以下目錄:
楔子:一不做,二不休
三杯酒下肚的突發奇想,讓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未來的一年里,一天只花一英鎊生活。好吧!無論如何,我要證明我能做到……
6月
后悔草率作出的決定,卻還要面對工作中不斷出現的人情費,怎樣才能讓朋友們看到世上確實有“免費的午餐”呢?
7月
我學會了靠1英鎊旅行一天,重新開始了年輕時的搭車旅行,再次過上了野營生活,并且學會了精打細算。
8月
我的自行車丟了,按照計劃我恐怕無法再購買一輛;而且大量免費的食物顯然對我的體重提出了挑戰,我該怎么辦呢?
9月
無論你是否相信,在馬路上撿錢雖然并不容易,但積累的數量卻足以讓你小小地震驚一下。
10月
沒錯!我甚至去了法國,而且沒有違背每天只花一英鎊的承諾,想知道我怎么做到的嗎?
11月
每個人都有幾乎全新卻不愿意再穿的衣服,只要參加一次服裝交換活動,我們就可以減少許多浪費在購買服裝上的錢。
12月
我該如何度過圣誕假期呢?為朋友準備禮物,接受美味大餐的邀請……這可是一次真正的考驗,重要的是我一定要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
1月
我公開了每天只花1英鎊的秘密,收到了一些人由衷的建議,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不過感覺還算不錯,許多免費的活動由于我的出現而蓬蓽生輝。
2月
我參加了一個有趣的死亡討論會,或許還有很多好聽的故事等著我……
3月
我發現的免費的活動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在這些活動中,我收獲的也遠不是錢能衡量的……
4月
到了最考驗人的緊急時刻——我遇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現在,我焦慮地思考著是否要為了他而放棄這美妙的一天1英鎊的生活。
5月
每一年都會有人把大把的錢用于節食和減肥上,而我要說的是,這樣的問題顯然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本章尾聲
成功了!這一年來,我每天只花1英鎊,卻比以往過得更幸福……沒錯,直到今天我每天仍然只用1英鎊。
看罷此書,感嘆有三:①在中國,一塊錢過一天,大概就是一根棒棒糖+一個饅頭的節奏吧,10塊錢才差不多;②怎么那么多免費的話劇啊晚餐啊沙龍啊,咱們這兒有嗎?③沒事兒折騰自己挑戰自己是個好習慣,合理消費的概念也值得推崇,總之是一本有趣的小書,值得推薦!
《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
@素時
身邊的雜物越堆越多,卻怎么都丟不掉,因為“舍不得”“好可惜”;不斷地買新東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為“萬一沒有……”“總有一天會用到”;想把屋子收拾干凈卻遲遲不肯行動,因為收拾“很麻煩”“費時間”……
人生的種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中。
最近我在不斷地扔東西。衣服!書!家具!鞋子!包!各種各樣扔!通過收拾家里的破爛兒,也慢慢清理了心里的破爛兒!
一邊收拾,一邊問自己:“這個東西,適合我嗎?”
也會覺得可惜,這個包包還很貴呀,還很新呢,但是不適合我了呀,不適合?哎,那么,送人吧。就這樣。
無他,七月份我計劃裝修一處市區的房子。差不多年底可以入住。那處房子才是一個套二,而我現在住的是套四……我想我的東西至少該扔掉一半吧。客廳、主臥、衣帽間、客臥、儲物間都很糟。東西橫七豎八放得滿滿當當,想想就覺得頭大,可怕。
扔著扔著,神清氣爽。
還因為讀了一本書的緣故。書名叫《斷舍離》。
作者山下英子通過參透瑜伽“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并由此獲得靈感,創造出了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靈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其中,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多余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日常平凡瑣碎的家務事構成的。因此,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清爽的環境、神圣的空間,不就是重復做這些家務嗎?不需要閉上眼睛,也不需要靜靜打坐,只要坦然面對物品,就是坦然面對自己。整理房間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所行動,心靈就會跟上腳步。可以說,斷舍離是一種動禪。
簡單說,“斷舍離”就是學會“做減法”。把精力、時間、金錢投入對自己最重要的人和事。
不僅適用于居家小事,更適用于人生選擇。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個被簡稱為“斷舍離”的現代家居整理辦法,絕類“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奧卡姆剃刀定律。14世紀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了這個原理,說明簡單最有效,少即是多。
有個著名的例子,是王世襄老爺子為世家所樂道的燜蔥。
汪曾祺在《四方食事》里寫過一個從黃永玉那里聽來的故事:黃永玉邀一幫子比他還老的老頭兒在家聚餐,自帶材料,每人表演一個菜。王世襄去了,提了一捆蔥。他做了一個菜:燜蔥。結果把所有的菜都壓下去了。后來看王世襄先生的兒子王敦煌寫的《吃主兒》里有道“海米燒大蔥”,大概就是燜蔥的做法:海米用紹酒泡開,再加醬油、鹽、糖各少許;粗棵大蔥十根,去根去蔥葉,多剝幾層外皮,只留蔥白,切成二寸長段。坐鍋上火,倒素油,微火溫油,逐段炸蔥,直至發黃變軟,不可炸煳。撈出控油,用筷子夾到盤中碼好。等蔥全部炸好之后,再將空鍋置火上,將整盤蔥推入鍋中,再倒入泡好的海米作料,收湯后端鍋離火裝盤。
王世襄一生質樸,唯獨妻子辭世后,他將兩人部分藏品拍賣,竟然達到6000多萬元的天價。他生前好友田家青的眼里,老爺子生前的核心思想是干實事,不務虛。他記憶中王老一個生活細節見微知著。“這么多年來,請王先生吃飯,往往去的都是比較高級的酒店,王先生其實并不喜歡。每一道菜上來,他往往會有一個下意識的動作:先拿筷子把菜里邊做的虛的東西,什么蘿卜花啊,雕的仙鶴、小橋,放的花瓣挑掉。我看得出來,他并沒有真的刻意想做這件事,生活中的王世襄本是一位十分能容忍的人,完全下意識地給它挑出去。想起王先生的一句話,形容他一生對食物或收藏的審美品位,也值得我們反思:‘世好妍華,我耽拙樸’。”
附贈:《斷舍離》語錄
1.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不斷地接收著各種各樣的物品,我們只關注眼前的利益,一刻不停地與物品搏斗,變得疲于奔命。我們物質為上,卻根本不曾發覺自己已經被物品死死地困住,失去了自在的生活空間。
2.在“斷舍離”中,物品被視為“有了就會很方便”“沒有就會很不安”的對象。換個角度看,物品也可以當做是不安與執著的替身。
3.“斷舍離”的要點之一在于,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為中心,而不是成為物的附庸,從而達成人生清爽高效的自有境界。源自瑜伽和佛學的“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指果斷地舍棄無用的東西,提倡不要一味地固守執著,懂得舍棄能獲得更多的幸福。
4.通過不間歇地削除身邊不必要的人與事物,慢慢察覺到一種最好的狀態,與那些對你最重要的人、事、物更親密地交流,進而探尋到生命中的幸福真義。
5.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
6.一旦開始思考,并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7.“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8.通過實踐“斷舍離”,人們將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