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 本草易讀
  • 汪讱庵
  • 4833字
  • 2015-11-10 18:37:54

消急痛。解眩暈之如倒,療湯火之暴傷。除涎唾而殺蟲,消風(fēng)熱而除煩。

目熱昏眩,同黃連蜜丸服。(驗方第一。)大熱心悶,燒末,酒下。(第二。)槐角丸 槐角(一兩,炒) 地榆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黃芩 枳殼(各半兩)酒丸豆大。每米湯下三十丸。治五種痔瘡,外痔糞前血,內(nèi)痔糞后血,谷道四周弩肉曰痔瘡內(nèi)有蟲曰蟲痔也。(諸方第一。)

槐米三百零一

苦,平,無毒。治五種痔瘡,解一切血癥。腸風(fēng)瀉血,吐衄崩漏。療失音而除喉痹,止心痛熱,殺腹臟之蟲蠱。

舌衄出血,為末敷之。(驗方第一。)咯血吐血,炒末,每糯米水下三錢,仰臥。(第二。)尿血,同郁金炒末,湯下,立效。(第三。)大便下血,同荊穗為末,酒下。又同柏葉煎服。(第四。)酒毒下血,同山梔末,新水下。(第五。)婦人漏血,燒末,酒下。(第六。)血崩不止,同黃芩末,酒下。(第七。)中風(fēng)失音,炒末,三更仰臥嚼咽。(第八。)白帶不止,同蠣末粉,每酒下三錢。(第九。)外痔長寸,煎洗兼服之。(第十。)一切癰發(fā)疔毒, 痛者皆治,酒煎,汗之,未成已成俱效。(十一。)牙根腫痛,欲成骨槽風(fēng),槐米三錢,焙,苦參三錢,焙,蛇皮半條,焙,共為末,蜜一兩,丸三粒,每服一丸,用老

槐白皮三百零二

苦,平,無毒。淋陰囊墜腫,漱口齒疳 ,除皮膚麻木,浴陰下癢痛。一切惡瘡,五般痔煎膏,除痛生肉,消腫止血。根皮尤良。

槐白皮三百零二

槐枝

性同槐白皮。洗陰下濕癢,解赤白崩漏。 黑揩牙,燒瀝涂癬,釀酒療風(fēng),燒灰沐發(fā)。

洗瘡最良,浴痔亦效。

槐白皮三百零二

槐蛾

辛,平,無毒。治五痔脫肛下血,療婦人陰下生瘡,止心痛而破血,益氣力而去風(fēng)。

風(fēng)熱牙痛,槐枝燒熱,烙之。(驗方第一。)九種心痛,當(dāng)太陽取新槐一把,去兩頭,水煎服。(第二。)赤白崩中,槐枝燒灰,酒下。(第三。)胎動催生,取槐枝東引者,令產(chǎn)母把之,即易生。(第四。)陰瘡濕癢,取槐枝北面者,煎洗,頻易。(第五。)陰下濕癢,槐白皮炒,煎水日洗。(第六。)痔瘡作癢,或出膿血,有蟲者,取槐白皮水煎,先熏后洗。又為末,綿包納下部。(第七。)破傷中風(fēng),背陰槐白皮,旋刻一片,艾灸百壯,不痛至痛,痛至不痛。(第八。)中風(fēng)身直,不得屈伸,取槐白皮酒水煮,徐服。(第九。)腸痔下血,槐蛾為末,水飲服。(第十。)崩中下血,槐蛾為末,酒下。(十一。)產(chǎn)后血痛欲死。同上。(十二。)蛔蟲心痛,同上,水服。若不止,服熱水至一升,則蟲立出。(十三。)月水不斷,人黃瘦者,槐蛾燒黃,赤石脂各一兩,為末,每熱酒服二錢。(十四。)臟毒下血,槐蛾同干漆燒末。酒下。(十五。)

秦皮三百零三

惡苦瓠、防葵、吳茱萸,大戟為之使???,寒,無毒。足厥陰、少陽經(jīng)藥也。明目除熱,益精止帶。治熱痢下重,祛赤目腫痛。

退風(fēng)濕。

生廬江川谷及冤句水邊。二八月采皮。陜西及河陽亦有之。其木似檀,枝干皆青綠色,葉如匙頭許,大而不光,并無花實,根似槐根,俗呼為白 樹。

皂角三百零四

捶碎,去子、弦、蜜炙、酥炙,或絞汁或燒灰,各依方用。忌鐵器。柏仁為使,惡麥冬,畏空青、人參、苦參。即皂莢。辛,咸,溫,有小毒。入手太陰、陽明。祛風(fēng)化痰,消腫通竅,破癥殺蟲,通腸墜胎。

療脹滿而消谷,除咳嗽而定喘。開中風(fēng)之噤口,熏久痢之脫肛,起風(fēng)痹之死肌,解喉痹之塞滿。取精汁熬膏,貼一切腫毒,合蒼術(shù)燒煙,辟諸般瘟疫。確有明目益精之能,操治癩平疥之權(quán)。

生雍州山谷,今在處處有之。其樹有極高碩者,葉如槐葉,瘦長而尖,枝間多刺,夏開細黃小如豬牙,一種長而肥濃,多脂而粘,一種長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為佳。有不結(jié)實者,樹鑿一孔,入生鐵數(shù)斤,泥封之,即結(jié)莢矣。

中風(fēng)噤口痰壅,炙黃為末,每酒下一錢。(驗方第一。)口 ,為末酒下。左 敷右,右敷左。(第二。)中暑不省,燒末,同甘草末以水煎,灌之。(第三。)魘死,為末吹鼻。(第四。)縊死。同上。(第五。)水溺死,為末,布包納下部。(第六。)骨哽咽,為末吹鼻。(第七。)積年疥瘡,皂角入豬肚煮熟,去皂角,食肚。(第八。)大風(fēng)諸癩,炙,去皮、子,丸服。(第九。)足瘡癢甚,炙熟烙之。(第十。)便毒癰疽,醋熬膏敷之。(十一。)香港腳腫痛,同赤小豆末,酒醋合敷。(十二。)身面猝腫,炙黃去皮,酒煎服。(十三。)二便不通,燒末,飲下立通。(十四。)痰喘咳嗽,皂角三條,去皮子,一條入巴豆十粒,香油制;一條入杏仁十粒,姜汁制;一條入半夏十粒,蜜制。入一處,火炙黃色,為末。每用一字,安手心,臥時姜汁調(diào)下,神效也。(十五。)咳逆上氣,唾濁不臥,皂角去皮、子,為末,蜜丸豆大,每三丸,棗膏湯下。(十六。)一切痰氣,皂莢燒末,萊菔子炒末,入姜汁、蜜丸豆大,每十丸湯下。(十七。)妊婦一乳或兩乳腫痛,作寒熱內(nèi)吹,皂角一條,燒枯存性,為末,酒下立消。(十八。)

皂角三百零四

皂角子

煮熟,用銅刀去皮去內(nèi)黃,取白肉用。辛,溫,無毒。和血潤腸,祛風(fēng)退熱。瘰 、腫毒、瘡癬。

皂刺三百零五

即皂角針也。辛,溫,無毒。治癰腫妒乳,療風(fēng)癢惡瘡。下胎衣而殺蟲,潰瘡癰而涂癬。

大風(fēng)惡疾,目昏眉落鼻崩,皂刺三斤,燒灰,蒸一時久,曬干為末,大黃湯下,十日當(dāng)全愈。(驗方第一。)胎衣不下,燒末,酒下。(第二。)小兒重舌,燒灰。入樸硝摻之,涎出自消。(第三。)痢因傷風(fēng),傷風(fēng)不已,而下痢膿血,同枳殼、槐米,蜜丸豆大,每三十丸。(第四。)

訶子三百零六

酒煮去皮核用。苦,酸,澀,溫,無毒。消痰下氣,開胃化食,生津除煩,斂肺澀腸。消心腹脹滿,破胸膈結(jié)氣,止嘔吐霍亂,除崩帶瀉痢。最利久嗽,兼止諸痛。

生交州、愛州、嶺南,而廣州最盛?;ò咨咴伦映伤茥d子,青黃色,皮肉相著。

下氣消食,訶子一枚為末,水煎,入少鹽,食之。(驗方第一。)氣嗽日久,生訶子一枚,含之咽汁,病后不知味,并檳榔服之。(第二。)一切滑痢,末服、湯服、丸服皆可。(第

柳枝三百零七

苦,寒,無毒。祛風(fēng)止痛,消腫療瘡。煎湯洗風(fēng)腫瘙癢,小兒寒熱,煎服治黃膽白濁,痰熱淋疾,酒煮熨一切痛腫,風(fēng)蟲齒牙。

柳枝三百零七

柳葉

苦,寒,無毒。煎洗除惡疥漆瘡,作膏能續(xù)筋長肉。天行熱病,傳尸骨蒸,心腹血瘀,湯火療白濁而平丹毒。最止疼痛,亦治疔瘡。

柳枝三百零七

柳絮、柳花、柳實、柳子

苦,寒,無毒。柳絮治風(fēng)水黃膽,頭面黑熱,痂疥惡瘡,金瘡出血。柳花療肢攣膝痛,止血消渴。

黃膽初起,柳枝煎汁服。(驗方第一。)一塊猝腫,酒煎柳白皮熨之。(第二。)一塊急痛。同上。(第三。)走注痛急。同上。(第四。)齒根腫痛,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楊白皮,水煎漱之。(第五。)風(fēng)蟲牙痛,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之。以其汁漬牙根間。(第六。)乳癰初起,柳根白皮堅紫者,搗爛火溫,白布包熨之,冷再易。(第七。)反花惡瘡,柳枝葉煎如餳,日三涂之。(第八。)赤丹從背起,柳木炭,水合敷。(第九。)小便白濁,清明柳葉,煎湯代茶。(第十。)小兒丹毒,柳葉一斤,煮汁拓洗,日七次。(十一。)眉毛脫落,柳葉為末,姜汁夜夜調(diào)敷。(十二。)猝得惡瘡,人不識者。柳葉煮汁,入少鹽頻洗之。白皮亦可。(十三。)面上惡瘡。同上。(十四。)痘爛生蛆,嫩柳葉鋪席上,臥之,蛆盡出。(十五。)吐咯血,柳葉焙末,米湯下一錢。(十六。)金瘡出血,柳絮封之即止。(十七。)面上膿瘡,柳絮、輕粉為末,燈中油合敷。(十八。)

白楊白皮三百零八

性酸,冷,無毒。去風(fēng)痹宿血,治撲損折傷,除香港腳腫滿,療四肢緩弱。退皮膚之風(fēng)癢,開筋骨,煎湯能止妊痢。漱齒口之疼痛,消項下之癭瘰。

白楊白皮三百零八

青楊

苦,辛,無毒。金瘡乳癰,諸腫痘瘡。枝葉治久痢赤白。

妊娠下痢,白楊白皮一斤,水煎分服之。(驗方第一。)口吻爛瘡,白楊嫩枝,鐵上燒炭,和脂合敷之。(第二。)腹?jié)M堅癖如石,白楊東引枝數(shù)斤,去粗皮,切細熬黃,以酒淋訖,用絹袋盛渣,還納酒中,密封再宿服之。(第三。)

榆白皮三百零九

甘,平,滑利,無毒。通二便而利水道,滑胎孕而解 喘,治頭瘡而敷癬瘡,消乳腫而退癰熱;最行津液,善治淋瀝。

喘不止,煎如膠,日二服。(驗方第一。)五淋澀痛。同上。(第二。)渴而尿多。同上。(第三。)臨月易產(chǎn),同上,臨月頻頻服之。(第四。)下死胎、生胎,水煎服。(第五。)小兒瘰 ,搗封之,頻易。(第六。)

蘇木三百一十

切細蒸用。甘,咸,無毒。破血消腫,行瘀止痛。開癥癖而除惡露,止霍亂而解嘔逆。

自南海、昆侖來,而交州、愛州亦有之。葉似榆葉而無澀,抽條長丈許,花黃,子青熟黑。

產(chǎn)后氣喘,(因惡露不行。水煎沖參末服。)

棕皮灰三百十一

苦,澀,平,無毒。止吐衄崩帶,解赤白痢下。生肌止血,破癥通尿。最治金瘡,亦療疥癬。筍及子、花治同。

生嶺南、西川,今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無枝條。葉大而圓,有如車輪,萃于樹杪。

其下有皮重疊裹之,每皮一匝為一節(jié)。每歲必兩三剝之,剝則后生,否則樹死或不長也。

血崩不止,淡酒下。(驗方第一。)鼻衄,吹鼻即止。(第二。)血淋不止,水沖服。(第三。)水谷痢下。同上。(第四。)

巴豆三百十二

芫花為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藜蘆、冷水,反牽牛。有用仁、用殼、用油,麩炒、酣煮、燒末之異。布包壓去油,謂之巴霜。新者佳。用之去皮及心。辛,溫,有毒。破癥瘕結(jié)聚、痰癖留飲,除鬼毒蠱 ,平惡瘡息肉;消十種水氣,宣一切滯。蕩滌五臟,掃清六腑,通利關(guān)竅,消除生冷。瀉痢驚癇之疾,喉痹牙痛之 。通經(jīng)墜胎,破血排膿,祛風(fēng)導(dǎo)氣,消腫殺蟲。解寒熱之溫瘧,止心腹之急痛。乃斬關(guān)奪門之將,有健脾開胃之能。

生巴郡山谷。八月采實。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濃大,花發(fā)成似大楓子殼而脆薄,子及仁似海松子。

一切積滯,巴豆一兩、蛤粉二兩、黃柏二兩,丸綠豆大,每五丸水下。(驗方第一。)食瘧積瘧,巴豆去心二錢、皂角二錢,丸豆大,每冷水下一丸。(第二。)積滯瀉痢,腹痛里急,巴豆、杏仁各四十九粒,去皮心燒末,熔蠟丸約綠豆大,每次三錢,用大黃湯下之可也。(第三。)下血不止,以雞子開孔,巴豆一粒入,煨熟,去豆分食之。(第四。)夏日水瀉不止,巴豆一粒,針頭燒末,化蠟作一丸,倒流水下。(第五。)小兒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包塞鼻,男左女右,痰即下。(第六。)點除黑痣,巴豆、鍛石、人言等分,糯米少許,炒研點之。(第七。)癰疽惡肉,炒焦研膏點之。(第八。)

大楓子三百十三

去殼。辛,熱,有毒。攻蚊殺蟲,除風(fēng)癬疥癩,楊梅瘡毒。

生海南諸番國。

掃除疥瘡,為末,同水銀拭之。驗方第一。

桑根白皮三百十四

木皮亦可。焙末用,忌鐵器,出土上勿用,續(xù)斷、桂心、麻子為使。甘,平,無毒。手太陰肺藥也。瀉肺下氣,消痰止渴,開胃化食,利水殺蟲。消水腫腹脹,瀉,除虛勞客熱。利二腸而散血,敷鵝口而息崩。肺虛及小便利者忌用。

小兒重舌,煎汁,乳上飲之。(驗方第一。)小兒流涎,脾熱也。取自然汁敷胸上立止。(第二。)小兒鵝口,取汁敷之。(第三。)小兒唇腫,同上。(第四。)潤發(fā),同柏葉煎汁沐之。(第五。)產(chǎn)后下血,水煎服。(第六。)瘦腳息痛,桑白皮四錢、樸硝五錢、乳香二錢,水煎洗足。(第七。)瀉白散 桑皮(炒) 骨皮(炒,各一兩) 甘草(炒,五錢)為末。每服二錢。治肺熱嗽喘,面腫身熱。(諸方第一。)

桑葉三百十五

家桑經(jīng)霜者良???,寒,有小毒,家桑葉無毒。濃汁服治香港腳水腫,尤利二腸,水煎服治霍亂腹痛,更住吐并敷風(fēng)痛,研汁涂小兒吻瘡,兼療金瘡。炙熟煎飲,代茶止渴。熬熱而止汗,治勞熱而除嗽,利五臟而通關(guān),退諸風(fēng)而下氣。最能明目長發(fā),尤解蜈咬蛇傷。

赤目澀痛,為末紙卷,燒熏鼻。(驗方第一。)令發(fā)速長,同麻葉煎汁沐之,七次,可長尺余。(第二。)手足麻木,霜桑葉煎水頻洗之。(第三。)湯火傷瘡,燒末,油合敷,三日愈。(第四。)瘡口不斂,為末敷之。(第五。)穿掌腫毒,新桑葉研爛,函 之即愈。(第六。)霍亂轉(zhuǎn)筋入腹,水煎服。(第七。)渴疾,煎熟代茶。(第八。)風(fēng)眼下淚,臘后不落桑葉,煎水洗之。(第九。)青盲洗法∶青桑葉焙干,燒存性,水煎澄清,水洗至百度,神效。逐月按日∶正月初八,二月初八,三月初六,四月初四,五月初六,六月初二,七月初七,八月二十九,九月十二,十月十三,十一月初二,十二月三十日。(第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定南县| 巴中市| 丹寨县| 金塔县| 卫辉市| 四会市| 沐川县| 会宁县| 广平县| 萍乡市| 松阳县| 东辽县| 舒兰市| 嵊泗县| 武邑县| 永清县| 瓮安县| 宜春市| 临猗县| 长宁县| 临城县| 乐昌市| 高密市| 麦盖提县| 沾益县| 芜湖市| 噶尔县| 苏尼特右旗| 乌拉特后旗| 伊川县| 瓦房店市| 溧水县| 邳州市| 洛南县| 蓬溪县| 通城县| 天全县| 安宁市| 黔南|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