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痢下,腹痛食不化者,炙末棗肉丸服。燒末米飲下亦良。(驗(yàn)方第一。)糞前有血,炒末每服二錢。(第二。)腸滑久痢,全石榴一枚,燒末,另以石榴一瓣煎湯下。(第三。)小兒風(fēng)癇,大榴一枚,去頂剜空,入全蝎五枚,黃泥固濟(jì), 之為末,每半錢乳汁下,或防風(fēng)湯下。(第四。)腳肚生瘡,癢痛黃水,用皮煎湯,日日掃之。(第五。)蛔蟲,東行根水煎服。(第六。)經(jīng)閉方,同上,不通再服。嗽而脈甚數(shù)者不用。(第七。)赤白痢。同上。(第八。)金蠶蠱毒,吮白礬味甘,食黑豆不腥是也。方同上。(第九。)金瘡出血榴花、鍛石等分,搗合陰干,為末敷之。(第十。)
橘皮二百五十一
色紅陳久者佳。去白為橘紅。去白消痰,留白和中??啵?,溫,無毒?;抵嗡裕槡饫碇?,調(diào)脾快膈,止嘔降沖,利水消谷,通淋潤腸。
療霍亂吐瀉,除嘈雜吐青;破癥瘕 癖,解魚腥肉腐。入食料最宜,殺寸白亦良。
橘皮細(xì)紋紅色,皮薄而多筋,其味苦辛。若紋粗色黃皮濃,內(nèi)多白膜無筋,味甘辛者,柑皮也。紋極粗色黃,內(nèi)多膜無筋,皮極濃,味甘多辛少者,柚皮也。今天下多以柑皮雜之,柑皮猶可,柚皮則懸絕矣。去凈內(nèi)白名橘紅,專于消痰下氣。生江南。十月采。
嘈雜吐水,真橘皮為末,五更安五分掌內(nèi),以舌舐之,即睡,三日必效。(驗(yàn)方第一。)霍亂吐瀉,但有一點(diǎn)胃氣存者,服之再生。真橘皮五錢,真藿香五錢,時時煎服。(第二。)反胃吐食,真橘紅,西壁土炒,同姜棗煎服。(第三。)猝然噎食,炒末煎服。(第四。)痰膈氣脹,水煎服。(第五。)積年氣嗽,同神曲、生姜蒸餅丸服。(第六。)香港腳沖心,心下結(jié)硬,佐杏仁蜜丸服。(第七。)老人氣秘。同上。(第八。)風(fēng)痰麻木,濕痰死血為患也。橘紅一斤,水煎爛,去渣再煎,頓服取吐。(第九。)潤下丸 橘皮(半斤,鹽水淹過煮干) 炙草(二兩)蒸丸豆大,每百丸。治痰停胸膈,咳唾稠粘。(諸方第一。)寬中丸 陳皮(四兩) 白術(shù)(二兩)酒丸服。治脹滿壅塞不通。(第二。)二賢散 橘紅(一斤,陳皮亦可) 甘草(四兩) 食鹽(五錢)水煮爛,曬干為末,白湯下。治積塊,進(jìn)飲食。有塊加姜黃,氣滯加香附,噤口加蓮肉。
橘皮二百五十一
青皮
去瓤醋炒用??啵?,溫,無毒。入肝膽經(jīng)。下滯氣而消食,破堅(jiān)癖而祛脹;治兩脅之郁痛,降胸膈之氣瀉肺氣而平乳癰。
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知。
橘皮二百五十一
橘核仁
苦,平,無毒。消陰卵之腫痛,除小腸之疝氣,止腎疰之腰痛,療酒 之風(fēng)鼻。
脹飽,青皮三,臺參二,麥芽三,陳皮三,查肉三,水煎。(驗(yàn)方第一。)
枇杷葉二百五十二
以粟稈作刷,刷凈毛用。治胃病姜炙,治肺病蜜炙???,平,甘,辛,無毒。下逆氣而止嘔噦,除熱嗽而解暑毒。退胸面之風(fēng)瘡,解香港腳之腫痛襄、漢、吳、蜀、閩、嶺、江西、湖南皆有之。木高丈余,肥枝長葉,大如驢耳。盛冬開白花,四月成實(shí),大者如雞子,小者如龍眼。
白果二百五十三
銀杏。甘、苦、辛,澀,無毒。熟食益人,溫肺益氣,定喘止嗽,縮小便而止白濁。生食引疳,降皴而敷癬疳。
哮喘痰嗽,白果一個,麻黃二錢,炙草二錢,水煎臥時服。(驗(yàn)方第一。)小便數(shù),十四個,七生七煨,食之。(第二。)白濁,白果仁十個,擂水服,日一次。(第三。)腸風(fēng)下血,煨熟食之。(第四。)手足皴裂,嚼爛。每夜敷之。(第五。)癬瘡,切斷頻搽之。(第六。)下疳瘡,杵涂之。(第七。)陰毛生虱,嚼敷之。(第八。)狗咬成瘡,嚼敷之。又嚼爛杏仁涂之。又洗凈熱牛糞封之,痛止。又瓦屋上刮下青苔敷之。
又瘡愈復(fù)發(fā)者,蔓荊根搗汁服之。又重發(fā)者,化黃蠟滴入瘡中。(第九。)
胡桃肉二百五十四
甘,溫,無毒。補(bǔ)氣養(yǎng)血,潤燥化痰。除腰腳之虛痛,定心腹之疝痛,療虛寒之喘嗽。
止血發(fā)痘瘡。有火者勿服。
發(fā)熱頭痛無汗,同蔥白、紅茶、生姜水煎服出汗。(驗(yàn)方第一。)老人喘嗽,同杏仁、生姜研膏,煉蜜丸彈子大,臥時服一丸,姜水下。(第二。)久嗽不止,同人參、杏仁蜜丸彈大服。(第三。)食物醋心,爛嚼,姜湯下,立止。(第四。)誤吞銅錢,多食之良。(第五。)小腸氣痛,胡桃肉一枚,燒炭末酒下。(第六。)便毒初起,胡桃肉燒末,酒下三錢見效。又胡桃用二個,夾銅錢食之。(第七。)一切癰腫初起,胡桃十個,煨熟去殼,槐花一兩炒末,溫酒調(diào)服。(第八。)疔瘡惡腫,平破取仁嚼爛,再安殼內(nèi),合在瘡上,頻易甚效。(第九。)
荔枝核二百五十五
近世多用此偽麝香,不可不知。甘,溫,澀,無毒。入厥陰經(jīng)。治男子 疝之腫大,療婦人血?dú)庵掏础V剐钠⒅弁?,除閩、蜀二處皆有之,以閩中者為勝。木高二三丈,類桂木、冬青。綠色蓬蓬然,四時不凋,腎囊腫大,燒研酒服。或加青皮、茴香。(驗(yàn)方第一。)心脾痛,為末醋下。(第二。)小腸疝氣,荔枝、小茴、枳殼、半夏、木香少許。(第三。)
龍眼肉二百五十六
元肉。甘,平,無毒。開胃益脾,補(bǔ)虛長智。
蜀、閩二處出荔枝處皆有之。樹似荔枝,葉如林檎,凌冬不凋,夏開細(xì)白花。七月實(shí)熟。
橄欖二百五十七
酸,甘,溫,無毒。開胃下氣,生津止渴,除瀉消酒。治咽喉之痛,解魚鱉之毒。
生閩、廣及緣海諸處。木高丈余,葉似櫸柳。二月開花,八月成實(shí),狀如長棗。熟時以木釘內(nèi),其實(shí)一宿自落。
檳榔二百五十八
苦,辛,溫,澀。無毒。降氣消谷,逐水豁痰,生肌止痛,除煩破癥。療香港腳之脹滿,治瀉痢之后重,解二便之氣秘,除腫脹之氣水。殺寸白而逐三蟲,療諸瘧而御瘴癘。下一切氣,除諸般風(fēng)。大腹子治同。
嶺南、交廣諸處皆有之。木高五七丈,正直無枝,皮似青桐,節(jié)似桂枝。葉生木端,似芭蕉出,旁有刺如棘針。一房數(shù)百實(shí),皆有皮殼。
痰涎為害,末服之。(驗(yàn)方第一。)嘔吐痰水,同陳皮服。(第二。)醋心吐水,方同上,蜜湯下。(第三。)傷寒痞滿,同枳實(shí)為末,黃連湯下。(第四。)傷寒結(jié)胸,酒煎服。(第五。)蛔厥腹痛。同上。腹痛脈浮洪,是蟲痛也。(第六。)寸白蟲病,末服之。(第七。)
檳榔二百五十八
大腹皮
黑豆水洗曬干,入灰火燒煨切用。大腹子皮也。辛,微溫,無毒。解水氣之浮腫,除諸氣之上攻;止霍亂而通二腸,理香港腳而消痞滿。
出嶺表、滇南。與檳榔相似,是檳榔中之一種,但小異耳。彼處通呼檳榔。今所用即檳榔皮
川椒紅二百五十九
去閉口者。辛,溫,有毒。入手足太陰、右腎命門。溫中散寒,祛風(fēng)除濕,下氣逐水,消食除痹。
止寒嗽而療久痢,消水腫而破癥結(jié),解蠱毒而殺蛔蟲,止咳逆而除腹痛。療腰腳之痿痹,治精溺之滑數(shù),除產(chǎn)后之宿血,止歷節(jié)之風(fēng)痛。堅(jiān)齒發(fā)而明目,下乳汁而滅瘢?;ń芳t治同。(即近時花椒,蜀川者勝。)
川椒紅二百五十九
椒目
苦,辛,有小毒。治水腫而利小便,止崩帶而除氣喘。
手足心腫,風(fēng)也?;ń贰⑹雏}為末,醋合敷。(驗(yàn)方第一。)風(fēng)牙痛,花椒醋煎含漱。(第二。)囊癢,同蔥頭煎洗之。(第三。)水氣腫滿,杵研酒下。(第四。)崩中帶下。同上。(第五。)痞滿腫痛,同上,水下。(第六。)
胡椒二百六十
辛,大溫,無毒。溫中下氣,祛痰除濕。止心腹之寒痛,暖腸胃之冷痢,解齒痛之浮熱,除胃寒之吐逆。消宿食而止霍亂,破冷積而消陰毒。殺一切魚肉毒,解諸般風(fēng)冷氣。畢澄茄主治略同,一類二種耳。
胡椒生西戎,今南番諸國及交趾、滇南諸地皆有之。蔓生附樹,葉如扁豆、山藥。正月開黃而生。
心腹冷痛,一歲一粒酒下。(驗(yàn)方第一。)心下大痛,同乳香姜水下。(第二。)虛寒反胃,醋丸服。(第三。)發(fā)散寒邪,同丁香為末,蔥白搗合。敷兩手心,合掌握定,夾大腿內(nèi)側(cè)發(fā)汗。(第四。)風(fēng)蟲牙痛,同綠豆搗碎,綿包咬痛處。(第五。)
吳茱萸二百六十一
湯浸炒用。蓼實(shí)為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紫石英。辛,溫,有小毒。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經(jīng)。溫中下氣,止痛除濕,開郁化滯,祛痹殺蟲。止心腹之冷痛,除腰腳之痿弱,住胃冷之吐瀉,解遍身之痹痛,下產(chǎn)后之余血,退心中之吞酸。平轉(zhuǎn)筋而療香港腳,消水腫而除疝氣。腸風(fēng)痔血最靈,舌苦口瘡亦效。咽膈不通之疾,胸脅痞滿之 。
生上谷、冤句。九月采實(shí)。今處處有之。木高丈余,葉似椿而闊濃,紫色。三月開紅紫細(xì)花似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