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優波笈多為其說法。精進修行即得世間四禪。得初禪定生須陀洹想。得第二禪生斯陀含想。得第三禪生阿那含想。得第四禪生阿羅漢想。不復精進。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作放逸。弟子答言。我所作已辦得阿羅漢果。時優波笈多方便教化言。善男子。汝可往中天竺國。比丘便往。優波笈多于其中路化作五百賈客共游山中。復化作五百劫賊來殺賈客。比丘見劫欲來殺之生大怖畏。即自思惟我非羅漢。若是羅漢不應怖畏。我當是阿那含。于賈客中有一長者女失伴無侶。女人見比丘即禮其足。便語比丘。圣人今者愿將我去。比丘語言。世尊有制。不得獨與一女人同路行。汝今去我如師子見遠以隨我行。優波笈多復化作大江。是比丘入水欲渡江而在水下。女人亦渡江而在水上。比丘見此女人在江中將欲沒。即便思惟。世尊已聽。若見女人水中欲死牽出無罪。思惟竟。即便牽出。牽出之后便起欲心。而復思惟。我非是阿那含。阿那含者無有欲心。我應是斯陀含須陀洹。乃至將女人上岸。便作思惟。我于今者欲舍一切戒與此女人為居。時優波笈多即攝神通在其前立語言。善男子。汝是阿羅漢耶。是時比丘即向優波笈多懺悔。優波笈多為其說法。比丘精進思惟即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覺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長者兒。典領家業未經幾時。而白父母。聽我出家。乃至優波笈多與其出家。即為說法。令入山坐禪。比丘受教即入山中。在一樹下結跏趺坐。是比丘未出家時有婦端正。及其坐禪思惟其婦。時優波笈多化作其婦以住其前。比丘見已而語之言。汝何故來。女人答言。汝喚我來。比丘語言。我在此坐。未曾出言。云何喚汝。女人答言。汝以覺觀喚我。非是發言。時彼女人即說偈言。
慚愧有二種 謂口及與心
于此二種中 心慚愧為最
若無有心覺 則無口言說
乃至優波笈多。還攝神力復其本身。在其前住而說偈言。
若汝不樂 觀彼女人 若不欲見
則不思惟 若汝舍欲 不應當樂
譬如人吐 不復欲食
優波笈多更為說法。精進思惟得阿羅漢果。便說偈言。
和上見實 已教化我 我敬彼故
即得圣道
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放牛因緣
爾時優波笈多欲往中天竺國。于其中路有五百放牛人。時五百放牛人見優波笈多便到其所。優波笈多即為說法。既聞法已得見四諦。便以牛施優波笈多。即于其所出家修道。優波笈多為其說法。皆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化人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修道。優波笈多為其說法既聞法已得世間四禪。于初禪定生須陀洹果想。于二禪定生斯陀含果想。于三禪定生阿那含果想。于四禪定生阿羅漢果想。言我已作所作便生懈怠。不復精進。優波笈多言。汝當精進莫作放逸。比丘答言。我已作所作乃至得阿羅漢果。優波笈多教其入山坐禪。復化作比丘。共其坐禪令其咨受。時化比丘教其禪法。又問言。誰為汝出家。和上是誰。比丘答言。優波笈多是我和上。為我出家。化比丘言。汝大功德。得優波笈多無相佛為汝作師。復問。汝讀誦何經。為修多羅毗尼摩得勒伽(翻律本)。于佛法有所得不。比丘答言。我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化人又問。汝以何道得。比丘答言。以世道得。化人言。汝所得者是世諦道。汝未得圣法。比丘聞已深生憂惱。便往優波笈多所。白和上言。我故是凡夫。和上當為我說法。優波笈多即為說法。彼比丘精進思惟即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不樂住處因緣
爾時摩偷羅國有一長者子。典領家事未經幾時心念欲出家。白其父母。聽我出家修道。父母答言。我無有兒。唯有汝耳。我今未死。云何舍我出家。是兒聞父母言心生憂惱。乃至六日不食。是時父母聽其出家。而語言。汝出家已當數看我。答言如是。即便往至優波笈多所出家。出家竟念言。昔與父母有約。出家之后當數看父母。白和上言。往父母處。是其先妻。為其懊惱不復嚴飾。比丘見之語言。我當舍戒還家。又往優波笈多處。至已禮足說言。和上一心我欲舍戒還我本處。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莫作此思惟。且待少時。我欲知汝意。令汝意滿后可舍戒。復令其往摩偷羅國。化其婦死四人擔之從彼國出。是時比丘還看父母。而于中路見死尸出。問擔尸者。此是何人。彼人答言。有一長者兒某甲新出家。是其婦。為其懊惱而死。我今移之置尸陀林。比丘聞之便隨其去欲見其身。優波笈多化此死尸多出蟲血。比丘見已入不凈觀。思惟精進得阿羅漢果。已作所作往優波笈多處頂禮其足。優波笈多言。汝見婦不。答言。依法而見。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錫杖因緣
是時摩偷羅國有一善男子。于優波笈多所出家。時優波笈多為其說法。聞法已得世間四禪。比丘念言。我所作已作不復精進。優波笈多言。善男子。汝當精進莫作放逸。答言和上。我已作所作得阿羅漢果。時和上令其執錫杖早起著衣持缽。往眾僧前然后入國。是時有五百優婆塞。皆持飲食隨其后行。比丘見已知他重之。謂言己是勝功德人便起我慢。復更思惟。我非羅漢。阿羅漢者。無有我我所慢。乃至往和上處。白和上言。我未得圣道。當為說法。優波笈多即為說法。比丘思惟即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善見因緣
爾時罽賓國有一比丘名善見。得世間四禪。龍王所貴。時罽賓國炎旱無雨。一切大眾請此比丘欲令降雨。優波笈多思惟。欲化善見。今正是時。優波笈多方便教化。令十二年無雨。外道見相。語大眾言。過十二年乃當有雨。大眾聞此言而生憂惱。往優波笈多處請令降雨。優波笈多言。我不當請雨。罽賓國有一比丘名善見。汝可求之。時摩偷羅國大眾。遣使至善見所請其求雨。善見得四禪神通。以神通力往摩偷羅國。乃至大眾請其求雨。是時善見即為降雨滿閻浮提地。閻浮提人患此大水。大眾心謂。善見比丘降此大雨。勝優波笈多。是時善見多人隨從出摩偷羅國。優波笈多少人隨從入摩偷羅國。時善見比丘見其自身隨從者多。見優波笈多隨從者少。便生慢心。復思惟言。我非羅漢。阿羅漢者無有慢心。即往優波笈多所。至已禮足而白言。佛已涅槃。大德今作佛事。為我說法。優波笈多言。佛所說戒汝不正守護。自謂勝我而生憍慢。佛處處說聽比丘請雨。乃至優波笈多為其說法。比丘聞法思惟精進得阿羅漢果。乃至取籌置石室中。
寺封因緣
爾時優波笈多。于摩偷羅國起寺非壹乃至百數。時摩偷羅國王名真多柯。無有信心惱亂眾僧及給事檀越。時無量眾僧及給事檀越。往至優波笈多所。說如是事。優波笈多思惟。若我遣使白阿育王。恐阿育王嗔必當害之。我當自往。時優波笈多以神通力如瞬眼頃。于那哆婆哆寺忽然不現。即到波多利弗多(翻重花子樹)城雞寺。時阿育王聞優波笈多來。修治國界香花伎樂種種莊嚴。與諸大臣及國人民。悉皆往迎優波笈多。至已禮足恭敬合掌說言。大德。何故來此。答言。故來王處。王復問言。有何事故。大德答言。大王已弘廣佛法。于摩偷羅國起寺非一乃至百數。彼國王真多柯王領彼國。無有信心惱亂佛法。王當令其守護佛法。時阿育王即敕大臣名曰成護。汝可使人急殺彼王。優波笈多即白王言。莫殺彼王。王當教敕。從今以去莫復惱亂佛法。時阿育王自手作書。以牙印之授羅剎手。羅剎奉書。一念之頃即至彼國。時真多柯王頂受讀誦。既讀誦竟擊鼓宣令一切國人。從今以往不得惱亂佛法。時阿育王問優波笈多。彼何等寺為偷劫所亂。優波笈多答言。那哆婆哆寺。時阿育王自手作書以牙印之。與優波笈多。以一國封供給此寺。時阿育王設種種供養。優波笈多受供養竟。即于雞寺忽然不見。還那哆婆哆寺。
郗征柯因緣
爾時優波笈多思惟。郗征柯為生已未。見其未生。從此日日往其父母處。一日與多比丘往其家。一日與二比丘往其家。復別日獨往。是時長者見優波笈多獨來其舍問言。圣人何故無有弟子隨從。長老答言。我無弟子。長者白言。我樂在家不樂出家。若我生兒當與大德為弟子。是時長者生兒未久而便命終。第二兒生又復命終。乃至第三兒生名郗征柯。即與優波笈多。令其出家。優波笈多為其出家與受具足。于第一羯磨。得須陀洹果。乃至第四羯磨。得阿羅漢果。時優波笈多思惟。我應化者悉已化竟。此石室長十八肘廣十二肘。四寸籌已滿。我今當入涅槃。是時優波笈多作是念已。便以法藏付郗征柯。說言。善男子。世尊法藏付摩訶迦葉入般涅槃。摩訶迦葉法藏付阿難入涅槃。阿難以法藏付末田地入涅槃。末田地以法藏付和上入涅槃。和上以法藏付我。我今欲入涅槃。此法藏汝當守護。乃至卻后七日優波笈多當入涅槃。時諸天人遍告一切閻浮提人令知。有十萬阿羅漢和合學人。及精進凡夫。比丘白衣等無量無數。優波笈多涅槃時至。以神通力身升虛空。現種種神變。行住坐臥入火三昧。入三昧有種種色。青黃赤白從其身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乃至以種種神力。令諸同學及諸人天生大歡喜心得開解。即入涅槃如水滅火。即以此籌阇維其身。乃至起塔種種供養。優波笈多入涅槃時。復有一千羅漢。舍命入涅槃。乃至郗征柯守護法藏竟復入涅槃。優波笈多因緣竟。
正法常住 多時不滅 塔持舍利
亦如是住 是人持法 愛樂無窮
常住不滅 亦復如是
從阿育王因緣。乃至優波笈多入涅槃。外國凡三千一百偈。偈三十二字。
弟子二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