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百花歷
  • 程羽文
  • 1348字
  • 2015-11-09 14:21:50

24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花信風,應花期而來之風。其說源出秦呂不韋《呂氏春秋》:"春之德風,風不信,則其花不成。"按期而至的春風,因遵守信用,是為德風。若春風失信,未能按期而至,則本應臨期而開之花便會因為無風的照排而開不成了。這里有風是因,花是果,花應風信始開意思。宋程大昌《演繁露》釋日:"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泛觀,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按《呂氏春秋》乃知花信風者,風應花期,其來有信也。"可參。

呂氏所言之風本指著風、然花不止于春榮,花信風必不限于春風,后人遂演為一年四季之風,號二十四番花信風;又有演為四個月自節氣小寒至谷雨之風,亦號二十四番花信風。唯世人但知后者而不知前者,蓋前者雖花名存列,卻期信不合,難配四時,致無用不彰。四個月花信風實屬春之花信風。小寒雖仍處各十二月,然古人認為,冬至日后,黑夜漸短,'白晝漸長,陰氣漸去,陽氣漸生,此稱為冬十一月一陽生,隨后十二月稱為二陽生,正月稱為三陽開泰。小寒信風已是春陽之風,臨期之花首推梅,故世言梅花光報春消息,梅花先占天下春,即循此理。花信風,詩中涉及最多。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卷十幾《花信風》引征頗詳:"古詩:早禾映雨初晴后,苦楝花風吹日長。又:楝花開后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徐師川詩;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風。崔德符詩:清明煙火尚闌珊,花信風來第幾番。晏元獻詩;春寒欲盡復未盡,二十四番花信風。此用花信風也。尹遷詩:曉雨催花信,春衣汗酒痕。張澤詩:春容將變臘,暖信已驚花。則但言花信而不言風。蔣竹山詞;春睛也好,春陰也好,著些兒春雨越好。春雨如絲,繡出花枝紅裊。怎禁他孟婆合皂。梅花風小,杏花風小,海棠風驀的寒峭。歲歲春光,被二十四風吹老。楝花風爾且慢到。又元人:榆莢雨酣新水滑,楝花風軟薄寒收。"

風有信,似銜德行,因許之為德風。偏有不依期日、行蹤無定之風,如宋范正敏《邁齋閑覽》云:"河朔春時多大風,飛塵撼木,數目一作,二三日方止,以訪左右,對日:不德是風,且無年,名曰:吹花擘柳風、草木百谷皆籍之。"此類風,來去無信,自不屬花信風,錄此題外話,以擴見聞而已。

一年之二十四番花信風

南朝梁蕭繹《纂要》:

一月兩番花信,陰陽寒暖,各隨其時,但先期一日,有風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則鵝兒、木蘭、李花、桐花、金櫻、黃書、楝花、荷花、檳榔、蔓羅、菱花、木槿、桂花、蘆花、蘭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具存。

四個月之二十四番花信風

宋呂原明《歲時雜記》:

一月二氣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在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暮;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囗囗,三候楝花。楝花競,則立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安乡县| 绍兴市| 敖汉旗| 东方市| 寿阳县| 雷波县| 山阴县| 仁怀市| 肃宁县| 梅州市| 兴安盟| 嫩江县| 高邮市| 茂名市| 凤冈县| 雷波县| 平乐县| 崇州市| 彝良县| 淅川县| 武汉市| 临清市| 紫金县| 海阳市| 鸡西市| 望奎县| 建始县| 安乡县| 阿拉善盟| 军事| 香河县| 石门县| 西盟| 武定县| 柘荣县| 锡林郭勒盟| 抚顺县| 全州县| 丰镇市|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