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上世紀60年代,作家鹿橋的一部描寫西南聯大生活的小說《未央歌》甫一出版,便在臺灣讀者中激起了強烈反響,也深刻影響了此后幾代臺灣青年人的大學想象。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大陸的大學是怎樣的?那里有怎樣的瑯瑯書聲、笳吹弦誦?有朝一日,是否也能在彼岸和來自各省的同胞一起切磋問道、砥礪學行?這樣一些疑問,想必曾縈繞在許多臺灣年輕學子的腦海中。

但在兩岸政治對峙的年代,要想到大陸來上大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陸的大學生也難以想象身邊會多出一位“臺灣同學”。

和平發展的歷史大潮不可阻擋,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兩岸局勢的緩和、改善,兩岸的教育交流開始復蘇,大學間的人員交流重新啟動。善意的釋放融化了冰雪,友好的積累迎來了春天,臺灣學生來大陸高校就讀,終于不再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擺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本《邂逅北京——臺灣學生北京求學記》,正是這樣一份歷史的見證。書中收錄了近年來在北京高校學習的60余位臺灣學生的文章,是他們求學過程中所思所想所感的真實記錄。在京期間,他們有的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有的畢業后奮力打拼,在事業上有出色的表現;還有的熱心團體活動,為兩岸交流多方奔走。作為在大陸高校攻讀學位或交換學習的全日制臺灣學生,他們的到來,標志著兩岸關系新篇章的開啟,對于未來一段時期兩岸教育開放政策的走向,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打開這本書,也便走進了心靈與心靈相碰撞、相交匯的難忘瞬間。

北京是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也是自元朝至今的八百年古都,文物古跡俯拾皆是。對許多臺灣朋友而言,北京猶如一個夢,悠遠厚重的歷史與大氣磅礴的現代風格在這里相得益彰。臺灣著名歌手陳升曾寫下風靡兩岸的歌曲《北京一夜》,其中所唱的“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不知讓多少人心醉神迷。對于未曾踏足的臺生,北京是否只是教科書上塵封的歷史?又或是民國文人的一段吟哦?還是《城南舊事》里英子眼中古樸的舊模樣?行勝于言,當錄取通知書與機票拿在手里,北京就華麗麗地出現在你的眼前。

收入本書的臺灣學生文章,向我們提供了他們觀察北京的獨特視角——一座魅力之城。在他們眼中,北京印象極為多元:那是空間的巨大,“北京的面積是臺北的52倍,人口相當于大半個臺灣”;那是四季分明的氣候、晝夜懸殊的溫差,令人生畏、卻又翹首盼望的冬天,以及那紛紛揚揚的瑞雪;那是通衢大道上熙攘的人潮,夾雜著天南地北的口音;那也是北方人的豪邁氣魄與爽直性格,漂亮的兒化音……對于初來乍到的臺灣學生來說,北京是一次蘊涵著新鮮與驚喜的冒險;而對于有志于在此脫胎換骨、成就自我的精英翹楚來說,北京更意味著難得的機遇與平臺。這座崛起中的世界城市,正以空前的力度延攬世界級的頂尖人才,也以其開放的胸懷推動東西方文化在此融匯。

當然,讓北京更加不可錯過的理由,還因為這里有著極為豐富且高質量的教育資源,知名大學林立,科研院所云集,無論是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還是諸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專業性院校,均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學院路、中關村一帶密集的高等院校,堪稱北京的大腦,也是中國大陸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承舉足輕重的人才思想庫。在兩岸青年的文化交流與教育交流中,北京市也走在前列。自1998年起,北京開始大規模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大學生,至今,已有5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具有招收港澳臺學生的資質,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選擇到北京讀大學。2010年起,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北京高校開始免試接收在臺灣基本學力測試中成績達到“頂標級”的臺灣高中畢業生;2011年,隨著相關政策將申請入學標準擴大至“前標級”,來北京就讀的臺灣免試生數量穩步提升。目前,在北京市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讀的臺灣學生已近1400人,北京已經成為除廣東、福建、上海之外,中國大陸招收臺灣學生最多的地區。

外部環境的改善、政策的突破,為臺生來京就學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而學生的增加、教育規模的擴大也對教育機構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北京的各所高校均已形成了成熟的臺生服務及管理體系,每一位有過在京求學經歷的臺生,都會切身感受到所在大學給予的諸多關懷與照顧。2005年,北京市港澳臺僑學生教育管理研究會成立,標志著北京地區聚各高校之合力,逐步開始實現優勢資源共享,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為港澳臺僑學生營造更好的求學環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研究會成立七年來,我們親歷了臺生來京求學人數迅速增長的歷史時期,見證了許多學生在北京高校學習、成長、成才的過程。出于記錄這段歷史的良好愿望,研究會向在北京高校就讀的臺灣學生或校友征集在京學習的心得體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本《邂逅北京——臺灣學生北京求學記》終于問世。收入本書的文稿,均系在京臺生或臺灣校友們的真情實感,涵蓋了他們從學習到生活,從經驗到情感的諸多方面,對于希望了解在北京求學生活狀態的臺灣青年學子來說,不乏借鑒與指導意義。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當前,兩岸關系互動熱絡,交流頻繁而深入,將教育開放與交流作為兩岸青年人加深了解、實現長久和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已成共識。我們希望此書的出版,能為過去十余年間兩岸教育交流的足跡留下一份見證;同時,也衷心期望它作為一個窗口,讓更多的人了解臺灣學生在北京求學的經歷與感悟,也讓更多的臺灣青年學子了解北京、了解大陸、了解大陸高校。但愿有一天,更多兩岸學子在北京、在大陸邂逅,共同書寫美好的青春與成長。

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緣分呢?

編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布尔津县| 洛川县| 邵东县| 海淀区| 桐梓县| 宾阳县| 阿尔山市| 开封县| 临夏县| 密山市| 富裕县| 定边县| 宁夏| 阳曲县| 青浦区| 思南县| 长汀县| 丁青县| 石城县| 游戏| 邓州市| 石棉县| 大同市| 漳州市| 儋州市| 迁安市| 平湖市| 嘉义县| 黄冈市| 博白县| 丰顺县| 东乌| 同德县| 弥渡县| 衡东县| 运城市| 东丰县| 杭州市| 锡林郭勒盟|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