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紀念你曾來過的天空(2)
- 找尋未知的自己:跟隨三毛去旅行
- 周意然
- 2803字
- 2015-11-18 16:55:27
上天是公平的,當你覺得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上天會像圣誕老人一樣悄悄地送給你一份禮物,上帝雖然關了畢加索巴塞羅那的門,卻為他打開了巴黎的窗。漂泊在巴黎的畢加索,貧困無助,落魄失意,就在這個時候,芳華正茂的美麗少女奧麗薇飄然走進了畢加索的生命,給畢加索的生命重新帶來了亮麗的顏色。愛情的滋潤和甜美讓畢加索那顆本已對生命失望而變得固執頹喪的心靈重新生動起來,原本筆下沉淪痛苦的藍色,開始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情愫。這種情愫細細緩緩地燃燒掉舊有的悲傷,此時的整個畫風膨脹著一種幸福的溫存和情感歸屬的喜悅。畢加索進入了“玫瑰紅時期”。這個時期,畢加索的作品,人物表情一如既往的冷漠,但卻已經開始注重畫作整體和諧的美感以及對細微人性的關注。色彩比起藍色憂郁時期鮮艷明朗了許多,情感已經不在先前那種無望的深淵中游離徘徊,而是漸漸地剝離了出來。先前缺乏生命力的悲哀已經被放棄而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生百態的極大興趣、關注以及信心。猶如《穿襯衣的女子》之中,年輕的女子身著一襲若隱若現的薄紗襯衣,胴體被輕柔地勾勒出來,與偏向黑暗的背景相輔相成,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種年輕女子特有的自信以及傲慢;讓人感受到了鬼魅般纖細隱約的美感。整個畫作氣氛幽柔而細致,在氤氳中垂憐著一種病態美,看似頹廢卻又自信樂觀,百轉千回之中就被這幅畫深深吸引。
畢加索的后期畫風傾向于原始藝術,開始致力于簡化形象。這使得畢加索的畫風曾一度轉入寫實。而到了1930年作品的風格又明顯地傾向于超現實主義,由此可以推斷,這段時期,畢加索的精神狀態是不太穩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畢加索創作了一幅以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的作品——《格爾尼卡》。這幅畫是一幅抽象畫,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手法的完美結合而著稱,在這幅畫中,一切事物都劇烈地扭曲變形,畢加索運用夸張的筆觸和著無數幾何彩塊的堆積,幾近抽象之能,表現出了被侵略人們的痛苦以及受難場景,而與其相對的則是侵略者可憎的獸性,這幅畫所體現的思想感情極真實地表達了當時畢加索內心的多種復雜情感。
畢加索的一生是嘗試與探求的一生,他不斷嘗試和變化藝術手法,并以此去探求千變萬化的藝術世界,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獸藝術手法……多派風格都被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吸收消化以及融合,并將其轉換成為自己的特有風格。但他畫作中的個性并沒有因此而消失,這也是他的才能之一,那就是吸收融合各種變異風格為自己所用的同時,保持著自己那粗獷剛勁的個性,這樣做不但不矛盾,反而在各種手法的運用之中,都達到了內部的高度統一與和諧,可謂集千家精髓為我所用。在畢加索的一生之中,他從來都沒有特定的老師,同時也沒有特定的學生。畢加索曾經說過的話很多,但有一句卻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我們所做的事會自動地傾向我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必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我想死也會相同吧!”
如果三毛也能有如此平靜而豁達的想法,想必就不會那么早地離我們而去,而畢加索也正如他平靜的想法,靜靜地,如愿以償地走過了他一生九十三個春秋,留給后人無限的敬仰與財富。
在夢幻之城漫步
文藝復興時代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曾經高度贊譽了有地中海曼哈頓之稱的巴塞羅那,稱它是西班牙的驕傲,并且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巴塞羅那依山傍海、地勢雄偉,地中海的氣候舒適宜人,市區內文藝復興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各類建筑和現代化的樓群交相輝映。巴塞羅那,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稱榮世界。然而城市中幾乎所有極富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被稱作巴塞羅那建筑史上最瘋狂,也是最前衛的建筑藝術家——高迪。
高迪全稱安東尼奧·高迪·伊·克爾內特,出生于離巴塞羅那不到100公里的加泰羅尼亞小城雷烏斯,他的建筑被認為是20世紀最有原創精神、最重要的建筑。
常人很難想象天空、云層、山脈、水面,以及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的造型能夠應用在水泥砌筑起來的建筑上,而在高迪的建筑中,世界萬物皆可擁有建筑的靈氣。高迪的建筑同我們以往所能夠見到的歐式建筑有著很大的不同。作為一位用建筑來表達思想的哲學家,高迪對西班牙傳統建筑進行了解構,在高迪的眼中,建筑就是震撼的交響樂,就是絕美的雕塑,就是千古流傳的詩篇。在這樣的思想下,高迪的風格既不是純粹的羅馬式、哥特式,也不是二者結合的混合式,而是融合了東方伊斯蘭風格、自然主義以及現代主義等多種元素,是一種高度“高迪化”了的藝術建筑。高迪尤其喜歡在建筑物上使用曲線來進行設計,他拒絕在建筑物上使用直線,因為他一直認為直線是人類臆想的,是不自然而且單調的。高迪在設計中最偏愛的幾何形體就是圓形、雙曲面和螺旋面,他完全擯棄了徹頭徹尾的直線設計,而使用了不同于一般歐洲風格的建筑方式,終于,巴塞羅那成為了一座夢幻之城。
米拉之家、巴特略公寓以及戈埃爾公園,這些優秀的建筑均出自高迪之手,甚至于他的未完成作品——圣家教堂,都讓人不能不聯想到西班牙人那膽大豪放、敢想敢做的民族特性。我們似乎也可以明白,典型的地中海盆地藝術,這恰恰就是高迪想要為人們展示的東西。高迪的身上充滿了原創精神,正如他的名言所說:“創作就是回歸自然”,高迪滴水不漏地做到了這一點。自然和幻想是高迪大多數建筑靈感的來源,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紋路、蜂巢的格致、神話人物的形狀,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存在,但是它們身上卻又常常有著被人遺忘的精彩之處,只有高迪發現了這一點,并融入到了他的建筑理念之中。高迪,一個像三毛一樣愛著大自然的人,他的建筑以及她的文字都是回歸自然的代表。
被許多當地老百姓稱為“石頭房子”的米拉公寓。外觀酷似斷崖,使用的是內外連續性的建造方式,整個公寓被視作“迷宮”的寫照。連續不斷的彎曲造型,就像海浪起伏,動感味十足,立面大窗上一個個的洞好似蜂窩般可愛,會讓人不自覺的認為這座神奇的房子就是那被海浪侵蝕后的巖石。高迪還在米拉公寓房頂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突出物,有的像遠古時代身著銀色盔甲的戰士,有的像神話故事中的食人怪物,有的則像安詳而沉靜的教堂的大鐘。其實,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煙囪和通風管道。
巴特略公寓,遠遠望去好似一幅抽象派畫家筆下的風景畫,從中可以讀出高迪對自然界中各種形狀結構的獨特詮釋。如骨架、軟骨、貝殼、翅膀、熔巖以及花瓣。公寓的露臺就像一個骷髏頭,柱子看上去像是一根根插入土中的骨頭,屋頂則仿佛是布滿閃亮鱗片的魚背,看似山脊上聳立的險峰卻只是公寓房頂上的一個煙囪。
戈埃爾公園,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終于建成了,怪異的造型讓人感到仿佛走進了魔幻般神奇的世界,繽紛的西班牙瓷磚讓公園流動的曲線更顯得動感強烈。公園那條長蛇般的座椅,椅子的高度、背部的弧度,座椅的寬度以及人坐上去相距的空間,都恰到好處地保持了朋友之間促膝長談應有的距離。這種人性化的設計,在公園的每個角落都能夠輕易地發現,不由得贊嘆高迪果然是個心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