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掌握《史記》智慧
- 龔學剛編著
- 1451字
- 2019-01-01 20:33:57
盡孝心舜以德報怨
虞舜,名叫重華。相傳,他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后裔。但從顓頊的兒子一直到舜,幾代都是庶人,沒有人做過官,處于社會底層,身份卑微,生活窘迫。
舜的父親瞽(ɡǔ)叟是個盲人,而且品行不端。在舜很小的時候,舜的母親就去世了。之后沒多久,父親瞽叟就續娶了后妻,舜就有了繼母。繼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象。從此,象成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備受寵愛,而舜則顯得十分多余。
漸漸長大的象在父母的嬌寵下脾氣古怪、盛氣凌人,總是想方設法欺辱、捉弄舜。但是,舜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更加愛護弟弟。瞽叟對后妻言聽計從,常常因為舜犯了一點錯就對他大打出手。心腸狠毒的繼母視舜為眼中釘、肉中刺,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即便如此,得不到一點家庭溫暖的舜仍始終恪守孝道,精心侍奉父母、照顧弟弟。
舜的善良和孝行始終沒能打動父母的心,反而有幾次差點死在繼母的手上。這讓舜漸漸有些心灰意冷。趁著一個夜晚,舜簡單收拾了行李,獨自來到歷山腳下。在那里,舜用茅草搭建了一間屋子,開墾了很大一塊荒地,還種植了各種農作物。因為勤勞肯干,舜每年都有很多吃不完的糧食。他就用這些糧食救濟那些沒有飯吃的窮苦人,人們都十分感激他。
有一年趕上饑荒,有人告訴舜說他家里因為沒人干活,快要斷炊了。舜馬上連夜趕回家,把一袋糧食放到了家門口,自己則躲在隱蔽處。看著家人把糧食拿進家里后,他才滿意地笑了笑,又連夜返回了茅草屋。
時間一長,人們發現了舜的種種善行并四處傳頌,民眾都被他的孝心深深地打動了。在舜的影響下,那些曾為了地界爭斗不休的人們都握手言和、和平共處。后來,舜又去富饒的雷池撒網捕魚,漁場的漁民因為他的到來都變得謙和有禮、互相幫助。不論走到哪里,舜都十分受人們的歡迎。他居住過的地方,不出一年就會發展成一個富足的村落。二十歲的時候,他孝順賢德的美名就已經盡人皆知。
在舜三十歲的時候,堯帝尋訪天下,想找一位賢德之士做自己的接班人,四方諸侯都極力推薦舜。堯帝通過一番考察,覺得舜品行俱佳,是個難得的人才,便將兩個女兒嫁給了他,又賞賜了他大量的糧食、布帛和牛羊。父親瞽叟聽說后心生歹意,想將舜的財產據為己有。他借口家中的糧倉破損,讓舜修補。就在舜爬上糧倉頂的時候,瞽叟點燃了下邊的干草,大火將糧倉燒成了灰燼。機智的舜臨危不亂,他雙手持斗笠從糧倉頂上跳了下來,靠著空氣的浮力逃離了火海。陰謀沒能得逞,瞽叟心有不甘,又讓舜挖井。待井挖深了,瞽叟和象開始往井里填土,企圖活埋舜。不成想,聰明的舜在挖井的時候多了一個心眼,在井底斜著挖了一條通道,因此得以逃生。
后來,孝順且富有才干的舜被大家推舉為首領。當政期間,舜體恤百姓,深得百姓們的尊敬和愛戴。同時,他能任用賢才,排斥一些沒有道德的小人。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再也沒有人敢做禍害百姓的事。堯帝對舜的種種德行十分滿意,在重病彌留之際將帝位傳給了舜。堯帝去世后,舜為他守孝三年,到真正登上帝位的時候已經六十一歲了。執政期間,舜不僅把堯的事業發揚光大,而且決定將帝位傳給在諸侯中有很高威信的禹。
當時,禹為了治理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他開鑿了九座大山,修通了平坦的道路,疏通了九處湖泊,修筑堤壩,使河水流入海中,天下百姓因而能安居樂業。
舜在位三十九年無疾而終。享年百歲。
【史記智慧】
舜是我國遠古時期的一位賢明君王。除了賢明以外,他還是一位大愛無疆、以德報怨的大孝子。他出生于一個下層社會的貧苦家庭,從小受盡了無數苦難,但最后一步步登上了萬人之尊的帝位,成為古代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大孝子。毫無疑問,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能以德報怨、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