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寵愛犀首,便私底下對犀首說:“我將讓你做相國。”沒想到,秦惠王說這話的時候恰好隔墻有耳,被相國甘茂手下的小吏從墻洞中偷聽到了。小吏便把這件事稟告了甘茂。
甘茂聽說這件事后,便進宮拜見秦惠王說:“大王找到了賢能的相國,我冒昧地前來祝賀。”
秦惠王聽了十分驚疑,說:“我把國家托付給您,哪里再有什么賢能的相國?”
甘茂故作驚訝地說:“大王不是將要讓犀首當相國嗎?”
秦惠王一聽,更加驚疑不定了,連忙問道:“您這話是從哪里聽來的?”
甘茂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是犀首告訴我的。”
秦惠王聽了甘茂的話十分生氣,立刻下令把犀首趕走了。
即便是私房話,也可能被人宣之于眾。正所謂“沒有不透風的墻”,就算這些話當時沒有被其他人聽見,也難保對方會不小心走漏風聲。所以,有些話最好不要說。
道理雖然大家都懂,可是有些人總免不了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尤其是背后說人壞話,更是常見的事。在職場上,有些人總喜歡三五成群在一起說別人的長短,他們說時總是想保密、不走漏風聲,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總有一天他們所說的話會被揭露。若被人揭露了,只怕不好收場。
常言道:“人人背后有人說,背后人人在說人。”有人認為,當面說人會使人憤怒,使人對自己產生敵意,而背后說人則較為安全,然而,他們不知道,如果背后所說的話透露出去,被人知道了真相,作為始作俑者會給自己帶來不利的人際關系。
某校一位副校長平時就喜歡在背后對別人評頭論足。他總認為自己什么都厲害,別人都要差他一等,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在背后說人壞話的習慣。
有一次,他在教導處辦公室里和幾個主任聊天,恰好該校一名女教師進來辦事。這個女教師平時打扮較為新潮,副校長向來對她的裝扮就很有意見,認為有傷風化。等女教師一出門,他就對其他老師說道開了:“你們看看,她穿的那個樣子,這種老師教什么書啊,這不是帶壞學生嗎?”
誰料話還沒說完,那位女教師忘了拿東西,又回到了教導處辦公室。這下聽個正著,女教師勃然大怒,跟副校長吵了起來,絲毫不給副校長留一點情面,副校長頓時尷尬得不知所措,幸好幾位辦公室主任從中勸解才平惜了這場風波。經過此事,副校長不僅丟了面子,還使自己在學校的地位受到影響。這就是道人長短的代價。
在職場中,切忌背后說人壞話,以免引起沖突,破壞自己的人際關系。應該保持正直、坦蕩,拒絕傳播同事間的閑言碎語,有問題就擺在桌面上來說,以便大家共同解決。
撒點善意的謊,等于送上一束鮮花
自古以來,人們對謊言都避之不及,對于撒謊者更是深惡痛絕,然而大家卻不知道,世間還有一種謊言是動人的,那就是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就是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為使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內,從而說的一些無惡意的謊言。在很多情況下,巧用善意的謊言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
解縉是明代有名的大才子。有一次,他陪明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邊釣魚,結果,整整一個上午,朱元璋都沒有釣到一條魚。
朱元璋十分懊喪,便命解縉寫詩記下這件事情。解縉心想沒釣到魚已經夠掃興了,還要作詩記下這件掃興的事情,如果這詩直錄其事,恐怕皇帝一定不高興,弄不好自己就要掉腦袋。這詩怎么寫呢?
解縉不愧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吟道:“數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這詩寫得好,把一件不好的事情寫成了一樁妙事。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便對解縉大加贊賞。
很顯然,解縉詩中所敘其實就是謊話,不過,這謊話說得好,說得妥當,很對皇帝的胃口,大受皇帝的贊賞。解縉的謊話就是善意的,更為絕妙的是,這個善意的謊言還解決了皇帝不開心的棘手問題。
在南朝時期也發生過類似的一件事。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邊釣魚,垂釣半天也沒有任何收獲,心中不免惆悵。這時,一旁的王景見狀,便說:“這實在是因為釣魚人太清廉了,所以釣不著貪圖誘餌的魚。”這樣一句話說得宋文帝頓時開懷,高興地回宮了。
事實上,說善意的謊言是一種職場常用的手段和一種處世方法,有時還是處理上下級關系的潤滑劑。
在職場中,總有些不能講的事情存在,完全的誠實是不利于職場發展的。不管是于公于私,善意的謊言都是必要的。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你多半希望下屬對你誠實,但下屬太誠實的時候,只怕你也會受不了。一個人若是太誠實,什么事情都明明白白地擺到臺面上來說,作為上司,恐怕也不會給這樣的下屬發展的機會。
一個人闖蕩于職場,少不了有辭職、跳槽的時候,這時也需要說些善意的謊言。在跳槽的過程中,有的人抹不開面子,而有的人則不顧上司的顏面,直愣愣地提出辭職,這樣結果往往不太好。如果考慮到上司的面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則能收到皆大歡喜的結果。
石陵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一家中型公司做售后服務工作。一晃5年時間過去了,在這5年中,石陵勤于思考、努力鉆研,已經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骨干。
這個時候,恰逢他的勞動合同即將到期,而另一家公司的研發部門早就有意把石陵攬入麾下。經過幾次接觸之后,石陵與那家公司相互之間都感覺不錯。于是,石陵決定向上司提出辭職。
然而,該怎么辭職才不會讓公司的上司對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呢?石陵深感棘手。思考了幾天后,石陵針對自己上司追求完美的個性,想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說一回謊話。
石陵見到自己的上司后,十分誠懇且明確地說:“我不打算續簽合同,因為我想給自己一段時間去學習、去深造。”
說這話的時候,石陵用真誠、熱切的眼神看著上司。
上司聽了石陵的話,半信半疑,不過還是答應了。因為這是上司最能接受的理由,與辦公室政治無關,與薪水無關,與發展空間無關,與自己的領導魅力無關。至于石陵的理由是真是假,已經不是問題的關鍵,重要的是上司能夠接受這個理由,而且不失顏面。
善意的謊言是必要的,沒有善意的謊言,世界將會失去朦朧的美麗,獨留蒼白而殘酷的現實,這會讓人失去美好的感覺,也會破壞人們之間的感情與良好的關系。職場中的交往是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而且其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其他人際關系,因此要特別注意言語的修飾,千萬不能馬虎了事。撒點兒善意的謊等于送上一束鮮花,帶給人的是美感,收獲的則是良好的關系。
謹慎“收聲”,適時“出聲”
職場人士要謹慎“收聲”,適時“出聲”。無論“收聲”還是“出聲”,對于職場人士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下屬,更要懂得“收聲”與“出聲”。不會“收聲”容易惹禍上身,不會“出聲”則難以出頭。
有人認為,“收聲”與“出聲”是矛盾的。其實不然,這二者不僅不矛盾,而且還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謹慎“收聲”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而只有適時“出聲”才能獲得進取的機會。
其實,是“收聲”還是“出聲”,就是一個時機的問題。也就是說,話要根據時機來說,不能亂說。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請自己的朋友做副總,但是那個朋友任職不久,便因兩人之間出現矛盾而跳槽了。
這位老板自然不能說出朋友離去的真正原因,便對一個下屬稱副總由于患病回老家療養去了。
不料,那名知情的員工卻私下向他人透露了事情的真相,結果一傳十、十傳百,鬧得沸沸揚揚。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氣,不久后,他就找了個理由把那名多嘴的員工辭退了。
說話是一門學問,就是要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什么時候不該說什么話。這看似簡單,可做起來就不是那么簡單了,很多人都是因為吃了這方面的虧,最終懊悔不已。
喬治是美國有名的大亨,資產超過10億美元。有一年,他從加州飛到中國某城市,到那里尋找合作伙伴,準備投資建廠。經過一番努力,3天后,喬治終于坐到了談判桌前。
喬治的談判對象是中國某大型企業的領導。這位領導之所以能坐到談判桌前,是因為其精明能干和通曉市場行情的本領令喬治頗為欣賞。尤其是喬治聽了他對合資企業的宏偉設想后,看到了合資企業的光輝前景。
然而,就在喬治準備簽約的時候,忽然聽見這位領導自豪地談道:“我們企業擁有2000多名職工,去年共創利稅700多萬元,實力絕對雄厚……”
聽到這兒,喬治放下了簽字筆,他心里一算:700萬元人民幣折成美元是90余萬,一個2000多人的企業一年才賺這么點兒錢,而這位領導居然還那么自豪和滿意。
想到這里,喬治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這離自己預定的利潤目標差得太遠了。于是,喬治決定立即終止合作談判。
因為一句話,眼看要到手的投資就這樣消失了。如果那位領導當時能安靜一下,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很顯然,這位領導說話沒有把握好時機,該沉默的時候沒有“收聲”。
當然,謹慎“收聲”并不是說凡事都沉默不語。凡事都“收聲”也是不對的。
在職場上,就有一些人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益而不敢、不愿出聲,結果失去遠大的利益。
該出聲的時候還要出聲,只不過,出聲要掌握好時機。掌握好說話的時機是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程,因為如果你說的不是時候,即便你的話再動聽,也起不到好作用,相反,還會給你帶來負面的效果。
好話并不是什么時候都適用,并不是什么時候都能給自己帶來好處,而是要看時機。該說話時說話是一種水平,不該說話時不說話是一種聰明,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不該說話是一種城府。
云蕾畢業后到一家報社當記者。在試用期里,她一直很謹慎,可讓她煩惱的是,一批老同事總是喜歡議論人長人短。
這些同事雖然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但一張張利嘴似乎都沒有閑過,他們總是有事沒事到云蕾桌前,大談特談編輯部主任的私事。對此,云蕾打算保持沉默,她認為只要自己不予理會,過陣子他們也就沒興趣到自己的面前聒噪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那些同事從來就不在乎云蕾是否感興趣。有一次,云蕾剛上班,一個同事照例湊到她面前聊起來。
這時,云蕾覺得自己再不開口不行了。于是未等對方說完話,她就打斷說:“王姐,你看,我是新人,你們都敢說的話,我敢說嗎?難道你們都不喜歡我,不想讓我在這里工作了?”
這么一句簡單的話說出來,一下子就起了作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再沒有人在她面前談論編輯部主任的話題了,而且在試用期滿時,云蕾順利地通過了群眾的評議。
面對無聊的閑聊,且是有關上司的流言,這對一個新人而言的確是很難處理的事。如果話說得不好,就會得罪人,影響職場人際關系;如果不說話,則無法表明自己的態度,會影響自己的前途。云蕾以一句簡單的話就使自己擺脫了“重圍”,而且還不得罪人,可謂高明至極。
總而言之,說話須謹慎,說的時候應根據情況把握時機。說話的內容再精彩,時機掌握不好也無法達到目的。因此,作為職場人士一定要學會謹慎地“收聲”與“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