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實習生(1)

  • 彼得·林奇傳
  • 橡樹理財
  • 4332字
  • 2015-12-28 11:25:32

做波段操作的人都喜歡做市場行情預測,他們往往希望在短期內得到最大的報酬。的確,有人因此賺到了錢,但這絕對不是永遠可以遵循的法則。事實上,如果有人能想出一個屢試不爽的市場預測法,那他一定名留青史,在富人榜上一定也是名列前三名的常客,財富甚至多于沃倫·巴菲特或比爾·蓋茨。所以,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什么時候空頭市場即將到來(雖然有一些自稱華爾街算命師的人自認為有能力預測到空頭市場的到來),當那種10家股票有9家下跌的大空頭市場來臨時,很多投資人總是無法避免地出現恐慌。

——彼得·林奇《學以致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位于費城,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商學院。1881年,當約瑟·沃頓創立這所學院時,他相信未來的商業領導者需要一個全面的擁有生機的教育。

經過一個世紀的實踐和創新,沃頓商學院已經能為學生提供世界上最先進和最現代化的MBA教育。而且在MBA教學中創立了許多個第一:第一所現代化管理和外語雙專業學院、第一個商學院工商管理和碩士雙學位課程、第一個國際論壇——最早的高級經理人全球課程之一、第一個完整的本科國際工商課程——Huntsman國際研究和商務課程。

沃頓商學院在各個經濟領域研究以及管理教學水平方面都有很高聲譽,在美國商學院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沃頓商學院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國際化視角的學院。

沃頓商學院在商業的很多領域有著深遠影響,其中包括全球策略、金融、保險、風險、法律與道德、不動產和公共政策等。它的商業教育模式在教學、研究、出版中處處強調領導能力,以體現企業管理者的精神和創新能力。

學院不僅致力于培養未來的商界精英,同時為商界提供研究服務,因此慢慢成為世界領先的商業知識創新機構。而實現商業知識創新就需要用精通于跨學科方法從事研究和聯系商業。這方面,沃頓商學院18個研究中心起到了很好作用,在這18個研究中心中包括領導力和應變管理、電子商務、創業管理和商業改革等。

在沃頓商學院上學的經歷對于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彼得·林奇也成功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開始瘋狂地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于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知識。除了必修課以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課程,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研究工商管理和股票行情上。此外,他還對金融投資以及投資存在的風險做了細致而周到的研究。

讀MBA的第一年暑假,彼得·林奇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找到一份實習工作。

在當時,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發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用彼得·林奇的話說,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就像紐約帆船俱樂部、奧古斯塔全球高爾夫球俱樂部、卡耐基音樂廳以及肯塔基賽馬會一樣重要,它像是金融界的克魯尼城,投資經理人夢想在這里工作就像中世紀修道士們對克魯尼城一樣趨之若鶩。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對于彼得·林奇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而這次機會是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總裁沙利文出于對彼得·林奇的喜愛而提供的。

當時,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每個暑假都設立3個實習名額,而每年的職位應聘者卻有100多人。而在這100多人之中,彼得·林奇無疑是幸運的。

當時,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是投資領域的領軍者。自1946年在美國波士頓成立以來,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投資管理組織,管理著超過11000億美元的資產。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也是隨著美國經濟的增長而成長起來的。

1930年,波士頓的兩家有業務聯系的經紀公司(托利弗·米利特和安德森·克倫威爾)的高層管理人員創立了富達基金。創立時基金規模很小,只有44萬美元。開始的經營還算成功,到了1933年,其基金規模已經達到350萬美元。但此后一度陷入困境,在1939年底,富達基金的經營資產只剩下53萬美元。此后一位律師接手后,富達基金又重新開始走上坦途。

富達基金的這位救世主叫愛德華·約翰遜,1898年出生在富裕的零售業主家庭。高中畢業后曾作為海軍一名電報話務員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約翰遜考入哈佛大學,并在大學期間與證券市場結下了不解之緣。約翰遜回憶說,在他上大學時,那時《星期六晚郵報》連載了一部題為《股票作手回憶錄》的小說,講述了20世紀初的神秘人物杰西·利弗莫爾的投資傳奇經歷。約翰遜被吸引住了,開始在股市上小試身手,并沉迷其中。早期投資股票的經歷給約翰遜的最大收獲,也許就是使他認識到,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幾十年后的今天,盡管人們已經有計算機等幫助人們投資,但對股票市場的認識其實未必增加了多少。

約翰遜于1924年獲得法律學位,此后就職于波士頓一家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投資的法律咨詢工作。在工作中,富達基金引起了約翰遜的注意。富達基金持有不少鐵路債券,由于鐵路公司經營不善,這些債券已經淪為垃圾債券,交易價格之低讓人難以想象,富達公司因此損失慘重。但是約翰遜大膽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必使美國的鐵路運輸業恢復元氣,鐵路公司重獲償債能力為時不遠了。于是他在1943年以極低的價格接手了富達基金。

事實證明,約翰遜是對的。不到一年的時間,鐵路運輸業開始復蘇。僅1944年一年,富達基金獲得的鐵路債券補付的利息就高達100萬美元。約翰遜的這次投資,堪稱是早期垃圾債券投資的經典之作,它比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的投資早了40年!

隨著富達基金經營形勢的好轉,約翰遜于1946年對基金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在已有的基金之外新創立了一家管理和研究公司——富達投資公司,并由富達麥哲倫基金來承擔富達基金的證券投資活動。至此,富達麥哲倫基金完成了奠基階段。

改組后的富達公司業務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到1949年,其資產規模已接近了2000萬美元,成為比較大的一只基金。1958年,富達基金資產規模達到416億美元,旗下基金包括富達基金公司基金、布里頓基金、富達資本基金、富達麥哲倫基金,并成為當時繼投資者多樣化服務公司、馬薩諸塞投資信托、惠靈頓基金和休斯·W·朗之后第五大基金公司。1965年,富達基金掌管的資產規模躍居首位,基金增加到9只,資產規模接近40億美元。

富達基金取得這樣好的業績,與約翰遜合理的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約翰遜認為,客戶的滿意度始終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公司收入過多時,約翰遜甚至會懷疑自己過多地侵占了客戶的利益。當富達公司的年收入達到550萬美元時,約翰遜曾內疚地說:“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原本是不配有如此高收入的。”

富達基金的財務管理比較符合現代基金的管理規定。富達基金通過設立基金保管機構和信托人董事會實現基金的保管,并負責基金的監督工作,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通過管理和研究公司及附屬公司處理基金的投資處理商業事務。基金的財務由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通過年報公布公司的財務概要、報表和審計師報告。

能進入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彼得·林奇激動萬分。這是彼得·林奇最向往的——一方面,他可以與導師喬治·沙利文一起工作;另一方面他還可以把自己的投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并且,他還可以在實習時期得到一筆豐厚的薪金,而這筆錢是支持他完成研究生課程所必需的資金。

然而,彼得·林奇的到來并沒有給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帶來很大的收益,反而自從彼得·林奇到來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1966年5月時的925點,一直開始下滑。而9月份當彼得·林奇的實習告一段落回到大學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到了800點以下。但是那時,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喬治·沙利文也不會意識到,這與一個小小的實習生有什么聯系。

在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實習時,彼得·林奇負責調研和撰寫報告工作,并負責對當時的美國造紙業和出版業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在這里,彼得·林奇開始真正接觸到股票分析。通過實際調查,他發現大學課本上的有效市場假設和隨機漫步假設兩個著名理論極其矛盾,根本無法幫助人們獲得投資成功。彼得·林奇覺得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同事們遠遠比在大學里教授數量分析和隨機運行理論的教授們做得好。在理論與執行的沖突下,他寧愿作一名執行者。這種理念促使彼得·林奇決定在以后的投資中注重實際調查的作用。

當彼得·林奇拿著這些研究報告向經驗豐富的喬治·沙利文先生請教時,得到了喬治·沙利文先生的贊賞。但是,彼得·林奇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工作與他想像的大不一樣,喬治·沙利文先生給他安排到最基層做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這種工作與彼得·林奇成功之后從事的基金投資工作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彼得·林奇還是努力的工作,并且毫無怨言。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名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實習生,自己并沒有從事股票投資、企業財務管理或基金管理的經驗,所以他對作企業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并且細致而周密地去完成一天的整個工作流程。在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即便作為一名實習生所做的工作和正式的調研人員所作的工作仍然是一樣的,他所作的報告同樣會送到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總裁喬治·沙利文的辦公桌上。這是彼得·林奇努力做好工作的原動力——他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得到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和喬治·沙利文先生的肯定。

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用資金投資股票,以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注重“自上而下”的選股策略,并且善于發掘被低估或者股價落后市場漲幅、具有投資潛力的公司,并且由于公司對研究人員的重視,加上獲得全球券商網絡的配合,使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得以很好地執行。

公司在選定某家公司股票之前和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之后都會時刻關注這家公司經營業績的好壞。而彼得·林奇和其他的研究人員就是從事這種收集投資公司的各種信息,并對這些公司的股票的未來趨勢做出預測,他們所提交的研究報告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決策。

彼得·林奇起初被公司指定分析美國造紙業和新聞出版業的管理和經營情況。他不但要對上市公司的資金管理、人事管理和產品做出投資分析,并且還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公司還會委派彼得·林奇到上市公司進行調查。這項工作,雖然辛苦,卻很合彼得·林奇的胃口,他認為只有實際調查得來的材料才會有用。所以,對于外出調查工作,他總是有著極大的熱情,并且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但是,彼得·林奇在沃頓商學院所學的專業并不是營銷與研究,更不是做市場調查,股票數據對每一個文科生來說者是最頭痛的工作。但彼得·林奇在大學時期閱讀的有關金融圖書和雜志對股票分析起到了很大作用,這讓彼得·林奇直接從理論直接跳到實踐中來。雖然有許多同事認為,一個工商管理學碩士從事股票分析工作是不合適的,但是彼得·林奇用自己的最佳表現證明自己是最優秀的實習生,從而打破了美國富達這個“不合格”麥哲倫基金公司同事的世俗成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商南县| 东源县| 龙门县| 当雄县| 洱源县| 高清| 巫溪县| 永仁县| 宁明县| 寻甸| 河北省| 家居| 靖远县| 且末县| 息烽县| 双鸭山市| 额尔古纳市| 光泽县| 河东区| 毕节市| 阿鲁科尔沁旗| 织金县| 乌拉特后旗| 工布江达县| 上思县| 德清县| 渝北区| 特克斯县| 南阳市| 鄯善县| 凌源市| 泰顺县| 张家界市| 大安市| 宁阳县| 广安市| 湄潭县| 德阳市| 楚雄市|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