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道可道章》第一

臣真述曰:夫稟二氣而生,居三才之際:靈于萬物者,謂之最靈;靈于最靈者,謂之圣人。圣人代天地而理萬物者也,于是因言以立道,因道以制名。然異于真常之元,故曰:可道。既為萬物之母,故曰:可名。又天地之道,無跡可尋,故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圣人之作,有物可睹,故曰:常有欲以觀其僥。觀,猶示也。且乾坤之用,因無入有,是以同出異名;變化之理,因有歸無,是以同謂之玄。蓋天地之道,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是為一玄也;圣人之道,代天理物,各正性命,復(fù)為一玄也。故曰:玄之又玄。是以,道君將明王者,治天下、安萬國、正師旅,孰不由于此戶者也。故曰:眾妙之門。臣伏惟玄元皇帝所建五千之文將垂億兆之祀,同天地之覆載,比日月之照臨,利將無窮,人受其賜。故王者得之,可以適天下;諸侯得之,可以安萬邦;卿大夫得之,可以凝庶績;士庶人得之,可以知其所歸。若好徑之徒不遵此道,必有倒行之悔。矧其違易即險而欲僥幸者哉!微乎!微至乎至不可得而言也,已是以初標(biāo)道。非常道,指其殊涂而同歸;末言眾妙之門,明其百慮而一致,冠于篇首,誠有旨哉。

《天下皆知章》第二

臣真述曰:夫美者,對惡之謂也。今天下之人皆知美之為美者,此已知其惡也久矣;皆知善之為善者,此己知其不善也久矣。故其下文云:“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后之相隨。”夫物既有名,人既有情,則是非彼我存乎其間,是非彼我存乎其間,則愛惡起而相攻矣。愛惡起而相攻,則戰(zhàn)爭興矣!夫戰(zhàn)爭者,不必皆用干戈斧鉞也。至于匹夫之相手足,蟲獸相爪牙,禽鳥之相觜距,皆爭斗之徒也。然至于王侯之動,即無不用其金革矣。

為患之大,莫甚于斯。故偃武修文,興利除害,其事既理。故曰:無為。其教既行,故曰:不言。是以云:“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夫無為之事,蓋欲令潛運(yùn)其功,陰施其德,使百姓日用而不知之,此之謂無為也。夫不言之教,蓋欲令正身率下,而不欲使躬之不逮也。古者言之不出,同此義也。夫王者:無為于喜怒,則刑賞不溢、金革不起;無為于求取,則賦斂不厚、供奉不繁;無為于愛惡,則用舍必當(dāng)、賢不肖別矣;無為于近侍,則左右前后皆正人矣;無為于土地,則兵革不出、士卒不勞矣;無為于百姓,則天下安矣。其無為之美利,信如是哉!又萬物作焉而不辭者,言上下皆得自然之分,悉無言辭也。又生而不有其恩,為而不恃其德,獨(dú)立造化而不居其功,不怙其強(qiáng),卑以自守,所以事業(yè)簡易而長不離其身。故曰:“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章》第三

臣真述曰:夫圣人之理,不伐其善、不顯其長,上行其風(fēng)、下承其化。既絕矜尚,遂無斗爭。非謂其不用賢能,而使人不爭也。且自三皇五帝至于王霸,未有不上尊三事、下敬百寮,外資卿相之弼諧、內(nèi)有后妃之輔助,此奚謂其不尚賢乎哉!必不然也。又難得之貨,皆是遠(yuǎn)方異物。若在上貴之無饜,則在下之人供輸無已,更相求取,非盜而何?盜賊既興,兵革斯起矣!又珍物麗容是人之所欲,而圣人達(dá)理不蕩于胸中,故其心不可得而亂也。是以,圣人虛其心者,除垢止念也;實其腹者,懷忠抱信也;弱其志者,謙柔不犯于外也;強(qiáng)其骨者,堅固有備于內(nèi)也;常使人無知無欲者,蓋率身以正人,故使夫智者亦不敢為也。故此下文云“為無為”者,直是戒其人君無為兵戰(zhàn)之事也。語曰:舜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若人君皆能如舜之德,則天下安得不治矣!故曰:“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道沖而用章》第四

臣真述曰:此章言人君體道用心無有滿溢之志,長使淵然澄靜,如萬物之祖宗,則自然挫折鋒铓之铦銳,解釋紛擾之云為,故能和光耀、降嚴(yán)威也。同其塵,雜含垢氣也。然玄元深嘆,此有道之君能存其至德如是。故云:“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言似天帝之先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臣真述曰:此言“不仁”者,猶下《經(jīng)》云“不德”也。言天道與王道者,同施仁恩,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且不責(zé)生成之報焉。王者既不責(zé)于人,則刑罰自然不用矣!刑罰不用,則兵革自然不興矣!兵革不興,則天下自然無事矣!故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鑰乎!”言國君能調(diào)和元?dú)猓瑧?yīng)理萬機(jī)如橐鑰之用焉,終無屈撓之弊也。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故曰:“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其此之謂乎!

《谷神不死章》第六

臣真述曰:谷,養(yǎng)也,又虛空也。言神氣游息于虛空之中,故得長存也。玄天為鼻,牝地為口;天根于清,地根于寧。此言人君長能固守清寧之道,以理其天下國家,則自然無動用勤勞之事。故曰:“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章》第七

臣真述曰:夫天清而運(yùn)動不已,地寧而安靜無窮。皆以其順自然之化,無獨(dú)見之專,不矜其功,不厚其生,施陽布陰,復(fù)不為主,故能長生也。是以,圣人能則象天地之德,清寧沖虛不敢為天下先,故能長先矣。及外其身者,謂不矜貴其身,則憂患不能及,所以得其身長存也。又經(jīng)曰:“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非此之謂與!若夫人君克己復(fù)禮,使天下歸仁。既得億兆歡心,蠻夷稽顙,自然干戈止息、宗廟安寧。故曰:“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章》第八

臣真述曰:此一章特諭理兵之要,深至矣!夫上善之兵,方之于水。然水之溢也,有昏墊之災(zāi);兵之亂也,有涂炭之害。故水治,則潤澤萬物、通濟(jì)舟[木戢];兵理,則鎮(zhèn)安兆庶、保衛(wèi)邦家。若理兵能象水之不爭,又能居所惡之地不侵害者,則近于道矣。是以,兵之動息,必當(dāng)擇利而處之。故曰:“居善地”也。主將之心,必在清澄深凈。故曰:“心善淵”也。兵者類多兇害,故戒之曰:“與善仁”也。夫軍旅之政,失則為亂,故曰:“政善治”也。兵者所尚:謀慮精微,故曰:“事善能”也。凡興兵整眾、應(yīng)敵救災(zāi),必當(dāng)其期,故曰:“動善時”也。既上文具標(biāo)七善不爭之德矣,此又重云。

夫唯不爭,故無尤者,臣伏以道君之意深切誨諭者,正欲勸其人君無為于上、不爭于下爾!夫無為者,戢兵之源;不爭者,息戰(zhàn)之本。若王侯能明鑒其源,洞觀其本,簡其云為,息其爭斗,則金革寧矣。臣又竊嘗習(xí)讀五千之文,每至探索奧旨、詳研大歸,未嘗不先于無為,次于不爭,以為教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永川市| 丽水市| 穆棱市| 万宁市| 锡林郭勒盟| 沙湾县| 平舆县| 扎赉特旗| 芦山县| 阜新市| 汉源县| 平利县| 康保县| 嘉兴市| 盐亭县| 宽甸| 望谟县| 九龙城区| 洪洞县| 平顺县| 绥中县| 湟中县| 海淀区| 溧阳市| 通许县| 景德镇市| 方城县| 嘉祥县| 阜城县| 西和县| 肃南| 大城县| 彝良县| 新龙县| 宾阳县| 巴彦淖尔市| 潼关县| 德清县| 噶尔县| 丰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