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2章 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1)

  • 水滸傳
  • (明)施耐庵
  • 3219字
  • 2015-10-10 12:08:39

話說樞密使童貫受了天子統軍大元帥之職,徑到樞密院中,便發調兵符驗,要撥東京管下八路軍州各起軍一萬,就差本處兵馬都監統率;又于京師御林軍內選點二萬,守護中軍。樞密院下一應事務,盡委副樞密使掌管。御營中選兩員良將,為左羽右翼。號令已定,不旬日間,諸事完備。一應接續軍糧,并是高太尉差人趲運。那八路軍馬:

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鄭州兵馬都監陳翥陳州兵馬都監吳秉彝唐州兵馬都監韓天麟許州兵馬都監李明鄧州兵馬都監王義洳州兵馬都監馬萬里嵩州兵馬都監周信

御營中選到左羽右翼良將二員為中軍,那二人:

御前飛龍大將酆美御前飛虎大將畢勝

童貫掌握中軍為主帥,號令大小三軍齊備,武庫撥降軍器,選定吉日出師,高、楊二太尉設筵餞行,朝廷著仰中書省一面賞軍。且說童貫已領眾將,次日先驅軍馬出城,然后拜辭天子,飛身上馬,出這新曹門,來五里短亭,只見高、楊二太尉率領眾官,先在那里等候。童貫下馬,高太尉執盞擎杯,與童貫道:“樞密相公此行,與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凱歌。此寇潛伏水洼,只須先截四邊糧草,堅固寨柵,誘此賊下山,然后進兵。那時一個個生擒活捉,庶不負朝廷委用。”童貫道:“重蒙教誨,不敢有忘。”各飲罷酒,楊太尉也來執盞與童貫道:“樞相素讀兵書,深知韜略,剿擒此寇,易如反掌;爭奈此賊潛伏水泊,地利未便,樞相到彼,必有良策。”童貫道:“下官到彼,見機而作,自有法度。”高楊二太尉一齊進酒賀道:“都門之外,懸望凱旋。”相別之后,各自上馬。有各衙門合屬官員送路的,不知其數:或近送,或遠送,次第回京,皆不必說。大小三軍,一齊進發,各隨隊伍,甚是嚴整。前軍四隊,先鋒總領行軍;后軍四隊,合后將軍監督;左右八路軍馬,羽翼旗牌催督;童貫鎮握中軍,總統馬步,御林軍二萬,都是御營選揀的人。童貫執鞭,指點軍兵進發。

當日童貫離了東京,迤邐前進,不一二日,已到濟州界分。太守張叔夜出城迎接,大軍屯住城外。只見童貫引輕騎入城,至州衙前下馬。張叔夜邀請至堂上,拜罷起居已了,侍立在面前。童樞密道:“水洼草賊,殺害良民,邀劫商旅,造惡非止一端,往往剿捕,蓋為不得其人,致容滋蔓。吾今統率大軍十萬,戰將百員,刻日要掃清山寨,擒拿眾賊,以安兆民。”張叔夜答道:“樞相在上,此寇潛伏水泊,雖然是山林狂寇,中間多有智謀勇烈之士,樞相勿以怒氣自激,引軍長驅,必用良謀,可成功績。”童貫聽了大怒,罵道:“都似你這等懦弱匹夫,畏刀避劍,貪生怕死,誤了國家大事,以致養成賊勢。吾今到此,有何懼哉!”張叔夜那里再敢言語,且備酒食供送。童樞密隨即出城,次日驅領大軍,近梁山泊下寨。

且說宋江等已有細作人探知多日了。宋江與吳用已自鐵桶般商量下計策,只等大軍到來,告示諸將,各要遵依,毋得差錯。

再說童樞密調撥軍兵,點差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為正先鋒,鄭州都監陳翥為副先鋒,陳州都監吳秉彝為正合后,許州都監李明為副合后,唐州都監韓天麟,鄧州都監王義二人為左哨,洳州都監馬萬里,嵩州都監周信二人為右哨,龍虎二將酆美,畢勝為中軍羽翼,童貫為元帥,總領大軍,全身披掛,親自監督。戰鼓三通,諸軍盡起。

行不過十里之外,塵土起處,早有敵軍哨路,來的漸近,鸞鈴響處,約有三十余騎哨馬,都戴青包巾,各穿綠戰襖,馬上盡系著紅纓,每邊拴掛數十個銅鈴,后插一把雉尾,都是釧銀細桿長槍,輕弓短箭。

為頭一將乃“巡哨都頭領沒羽箭張清”,左有龔旺,右有丁得孫。直哨到童貫軍前,相離不遠,只隔百十步,勒馬便回。前軍先鋒二將,不得軍令,不敢亂動,報至中軍,主帥童貫親到軍前,觀猶未盡,張清又哨將來。童貫欲待遣人追戰,左右說道:“此人鞍后錦袋中都是石子,丟不放空,不可追趕。”張清連哨了三遭,不見童貫進兵,返回,行不到五里,只見山背后鑼聲響動,早轉出五百步軍來,當先四個步軍頭領,乃是黑旋風李逵,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叱項充,飛天大圣李袞,直奔前來。

那五百步軍就山坡下一字兒擺開,兩邊團牌齊齊扎住。童貫領軍在前見了,便將玉塵尾一招,大隊軍馬沖擊前去。李逵、樊瑞引步軍分開兩路,都倒提著蠻牌,踅過山腳便走。童貫大軍趕出山嘴,只見一派平川曠野之地,就把軍馬列成陣勢,遙望李逵、樊瑞度嶺穿林,都不見了。童貫中軍立起攢木將臺,令撥法官二員上去,左招右遞,一起一伏,擺作四門斗底陣。陣勢才完,只聽得山后炮響,就后山飛出一彪軍馬來。童貫令左右攏住戰馬,自上將臺看時,只見山東一路軍馬涌出來:前一隊軍馬紅旗,第二隊雜彩旗,第三隊青旗,第四隊又是雜彩旗。只見山西一路人馬也涌來:前一隊人馬是雜彩旗,第二隊白旗,第三隊又是雜彩旗,第四隊旗,旗背后盡是黃旗。大隊軍將,急先涌來,占住中央,里面列成陣勢。遠觀未實,近覷分明,正南上這隊人馬,盡都是火焰紅旗,紅甲紅袍,朱纓赤馬,前面一把引軍紅旗,上面金銷南斗六星,下繡朱雀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紅旗中涌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盔頂朱纓飄一顆,猩猩袍上花千朵。貍蠻帶束紫玉圍,狻猊甲露黃金鎖。狼牙木棍鐵釘排,龍駒遍體胭脂裹。紅旗招展半天霞,正按南方丙丁火。

號旗上寫得分明:“先鋒大將‘霹靂火’秦明。”左右兩員副將:左是“圣水將”單廷,右邊是“神火將”魏定國。三員大將,手握兵器,都騎赤馬,立于陣前。東壁一隊人馬,盡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前面一把引軍青旗,上面金銷東斗四星,下繡青龍之狀。

那把旗招展動處,青旗中涌出一員大將,怎生扮扮,但見: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征袍花一簇。

鎧甲穿連獸吐環,寶刀閃爍龍吞玉。

青驄遍體粉團花,戰襖護身鸚鵡綠。

碧云旗動遠山明,正按東方甲乙木。

號旗上寫得分明:“左軍大將‘大刀’關勝。”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丑郡馬”宣贊,右手是“井木犴”郝思文。三員大將,手□兵器,都騎青馬,立于陣前。西壁一隊人馬,盡是白旗,白甲,白袍,白纓,白馬,前面一把引軍白旗,上面金銷西斗五星,下繡白虎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白旗中涌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漠漠寒云護太陰,梨花萬朵疊層琛。素色羅袍光閃閃,爛銀鎧甲冷森森。賽霜駿馬騎獅子,出白長槍□綠沉。

一簇旗動飄雪練,正按西方庚辛金。

號旗上寫得分明:“右軍大將豹子頭林沖。”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鎮三山黃信,右手是病尉遲孫立。三員大將,手執兵器,都騎白馬,立于陣前。后面一簇人馬,盡是黑旗,黑甲,黑袍,黑纓,黑馬,前面一把引軍黑旗,上面金銷北斗七星,下繡玄武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黑旗中涌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堂堂卷地烏云起,鐵騎強弓勢莫比。

黑羅袍穿龍虎軀,烏油甲掛豺狼體。

鞭似烏龍舞兩條,馬如潑墨行千里。

七星旗動玄武搖,正按北方壬癸水。

號旗上寫得分明:“合后大將雙鞭呼廷灼。”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百勝將韓滔,右手是天目將彭屺。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黑馬,立于陣前。

東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青旗,紅甲,前面一把引繡旗,上面金銷巽卦,下繡飛龍。那一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擐甲披袍出戰場,手中拈著兩條槍。雕弓鸞鳳壺中插,寶劍沙魚鞘內藏。束霧衣飄黃錦帶,騰空馬頓紫絲韁。

青旗紅焰龍蛇動,獨據東南守巽方。

號旗上寫得分明:“虎軍大將雙槍將董平。”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摩云金翅歐鵬,右手是火眼狻猊鄧飛,手握兵器,都騎戰馬,立于陣前。

西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紅旗,白甲,前面一把引軍繡旗,上面金銷坤卦,下繡飛熊。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當先涌出英雄將,凜凜威風添氣象。

魚麟鐵甲緊遮身,鳳翅金盔拴護項。

沖波戰馬似龍形,開山大斧如弓樣。

紅旗白甲火云飛,正據西南坤位上。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急先鋒索超。”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錦毛虎燕順,右手是鐵笛仙馬麟。三員大將,手握兵器,都騎戰馬,立于陣前。

東北方門旗影里一隊軍馬,黑旗,青甲,前面一把引軍繡旗,上面金銷艮卦,下繡飛豹。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虎坐雕鞍膽氣昂,彎弓插箭鬼神慌。朱纓銀蓋遮刀面,絨縷金鈴貼馬傍。盔頂穰花紅錯落,甲穿柳葉翠遮藏。

黑旗青甲煙塵內,東北天山守艮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汝南县| 黑河市| 南澳县| 松桃| 徐水县| 杨浦区| 呈贡县| 邳州市| 富川| 大埔县| 金坛市| 莫力| 广水市| 绍兴县| 海林市| 金塔县| 三门县| 汨罗市| 大港区| 南郑县| 图们市| 尼勒克县| 阳西县| 曲周县| 方城县| 会理县| 库车县| 汝州市| 庆云县| 南乐县| 信宜市| 河池市| 镇巴县| 呈贡县| 古丈县| 宜宾市| 临泽县| 敦煌市| 类乌齐县|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