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詞曲部(4)

  • 閑情偶寄
  • 李漁
  • 4655字
  • 2015-10-08 15:31:22

向在都門,魏貞庵相國取崔鄭合葬墓志銘示予,命予作《北西廂》翻本,以正從前之謬。予謝不敏,謂天下已傳之書,無論是非可否,悉宜聽之,不當奮其死力與較短長。較之而非,舉世起而非我;即較之而是,舉世亦起而非我。何也?貴遠賤近,慕古薄今,天下之通情也。誰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時流下?彼文足以傳世,業有明征;我力足以降人,尚無實據。以無據敵有征,其敗可立見也。時龔芝麓先生亦在座,與貞庵相國均以予言為然。向有一人欲改《北西廂》,又有一人欲續《水滸傳》,同商干予。予曰:“《西廂》非不可改,《水滸》非不可續,然無奈二書已傳,萬口交贊,其高踞詞壇之座位,業如泰山之穩,磐石之固,欲遽叱之使起而讓席于予,此萬不可得之數也。無論所改之《西廂》、所續之《水滸》,未必可繼后塵,即使高出前人數倍,吾知舉世之人不約而同,皆以‘續貂蛇足’四字,為新作之定評矣。”二人唯唯而去。此予由衷之言,向以誡人,而今不以之繩己,動數前人之過者,其意何居?曰:存其是也。放鄭聲者,非仇鄭聲,存雅樂也;辟異端者,非仇異端,存正道也;予之力斥《南西廂》,非仇《南西廂》,欲存《北西廂》之本來面目也。若謂前人盡不可議,前書盡不可毀,則楊朱、墨翟亦是前人,鄭聲未必無底本,有之亦是前書,何以古圣賢放之辟之,不遺余力哉?予又謂《北西廂》不可改,《南西廂》則不可不翻。何也?世人喜觀此劇,非故嗜痂,因此劇之外別無善本,欲睹崔張舊事,舍此無由。地乏朱砂,赤土為佳,《南西廂》之得以浪傳,職是故也。使得一人焉,起而痛反其失,別出新裁,創為南本,師實甫之意,而不必更襲其詞,祖漢卿之心,而不獨僅續其后,若與《北西廂》角勝爭雄,則可謂難之又難,若止與《南西廂》賭長較短,則猶恐屑而不屑。予雖乏才,請當斯任,救饑有暇,當即拈毫。

《南西廂》翻本既不可無,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于《北琵琶》一劇。蔡中郎夫婦之傳,既以《琵琶》得名,則“琵琶”二字乃一篇之主,而當年作者何以僅標其名,不見拈弄真實?使趙五娘描容之后,果然身背琵琶,往別張大公,彈出北曲哀聲一大套,使觀者聽者涕泗橫流,豈非《琵琶記》中一大暢事?而當年見不及此者,豈元人各有所長,工南詞者不善制北曲耶?使王實甫作《琵琶》,吾知與千載后之李笠翁必有同心矣。予雖乏才,亦不敢不當斯任。向填一折付優人,補則誠原本之不逮,茲已附入四卷之末,尚思擴為全本,以備詞人采擇,如其可用,譜為弦索新聲,若是,則《南西廂》、《北琵琶》二書可以并行。雖不敢望追蹤前哲,并轡時賢,但能保與自手所填諸曲(如已經行世之前后八種,及已填未刻之內外八種)合而較之,必有淺深疏密之分矣。然著此二書,必須杜門累月,竊恐饑為驅人,勢不由我。安得雨珠雨粟之天,為數十口家人籌生計乎?傷哉!貧也。

恪守詞韻

一出用一韻到底,半字不容出入,此為定格。舊曲韻雜出入無常者,因其法制未備,原無成格可守,不足怪也。既有《中原音韻》一書,則猶畛域畫定,寸步不容越矣。常見文人制曲,一折之中,定有一二出韻之字,非曰明知故犯,以偶得好句不在韻中,而又不肯割愛,故勉強入之,以快一時之目者也。杭有才人沈孚中者,所制《綰春園》、《息宰河》二劇,不施浮采,純用白描,大是元人后勁。予初閱時,不忍釋卷,及考其聲韻,則一無定軌,不惟偶犯數字,竟以寒山、桓歡二韻,合為一處用之,又有以支思、劉微、魚模三韻并用者,甚至以真文、庚青、侵尋三韻,不論開口閉口,同作一韻用者。長于用才而短于擇術,致使佳調不傳,殊可痛惜!夫作詩填詞同一理也。未有沈休文詩韻以前,大同小異之韻,或可葉入詩中。既有此書,即三百篇之風人復作,亦當俯就范圍。李白詩仙,杜甫詩圣,其才豈出沈約下,未聞以才思縱橫而躍出韻外,況其他乎?設有一詩于此,言言中的,字字驚人,而以一東二冬并葉,或三江七陽互施,吾知司選政者,必加擯黜,豈有以才高句美而破格收之者乎?詞家繩墨,只在《譜》《韻》二書,合譜合韻,方可言才,不則八斗難克升合,五車不敵片紙,雖多雖富,亦奚以為?

凜遵曲譜

曲譜者,填詞之粉本,猶婦人刺繡之花樣也,描一朵,刺一朵,畫一葉,繡一葉,拙者不可稍減,巧者亦不能略增。然花樣無定式,盡可日異月新,曲譜則愈舊愈佳,稍稍趨新,則以毫厘之差而成千里之謬。情事新奇百出,文章變化無窮,總不出譜內刊成之定格。是束縛文人而使有才不得自展者,曲譜是也;私厚詞人而使有才得以獨展者,亦曲譜是也。使曲無定譜,亦可日異月新,則凡屬淹通文藝者,皆可填詞,何元人、我輩之足重哉?“依樣畫葫蘆”一語,竟似為填詞而發。妙在依樣之中,別出好歹,稍有一線之出入,則葫蘆體樣不圓,非近于方,則類乎扁矣。葫蘆豈易畫者哉!明朝三百年,善畫葫蘆者,止有湯臨川一人,而猶有病其聲韻偶乖,字句多寡之不合者。甚矣,畫葫蘆之難,而一定之成樣不可擅改也。

曲譜無新,曲牌名有新。蓋詞人好奇嗜巧,而又不得展其伎倆,無可奈何,故以二曲三曲合為一曲,熔鑄成名,如《金索掛梧桐》、《傾杯賞芙蓉》、《倚馬待風云》之類是也。此皆老于詞學、文人善歌者能之,不則上調不接下調,徒受歌者揶揄。然音調雖協,亦須文理貫通,始可串離使合。如《金絡索》、《梧桐樹》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金索掛梧桐》,以金索掛樹,是情理所有之事也。《傾杯序》、《玉芙蓉》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傾杯賞芙蓉》,傾杯酒而賞芙蓉,雖系捏成,猶口頭語也。《駐馬聽》、《一江風》、《駐云飛》是三曲,串為一曲,而名曰《倚馬待風云》,倚馬而待風云之會,此語即入詩文中,亦自成句。凡此皆系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竟有只顧串合,不詢文義之通塞,事理之有無,生扭數字作曲名者,殊失顧名思義之體,反不若前人不列名目,只以“犯”字加之。如本曲《江兒水》而串入二別曲,則曰《二犯江兒水》;本曲《集賢賓》而串入三別曲,則曰《三犯集賢賓》。又有以“攤破”二字概之者,如本曲《簇御林》、本曲《地錦花》而串入別曲,則曰《攤破簇御林》、《攤破地錦花》之類,何等渾然,何等藏拙。更有以十數曲串為一曲而標以總名,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回腸》、《十二峰》之類,更覺渾雅。予謂串舊作新,終是填詞末著。只求文字好,音律正,即牌名舊殺,終覺新奇可喜。如以極新極美之名,而填以庸腐乖張之曲,誰其好之?善惡在實,不在名也。

魚模當分

詞曲韻書,止靠《中原音韻》一種,此系北韻,非南韻也。十年之前,武林陳次升先生欲補此缺陷,作《南詞音韻》一書,工垂成而復輟,殊為可惜。予謂南韻深渺,卒難成書。填詞之家即將《中原音韻》一書,就平上去三音之中,抽出入聲字,另為一聲,私置案頭,亦可暫備南詞之用。然此猶可緩。更有急于此者,則魚模一韻,斷宜分別為二。魚之與模,相去甚遠,不知周德清當日何故比而同之,豈仿沈休文詩韻之例,以元、繁、孫三韻,合為十三元之一韻,必欲于純中示雜,以存“大音希聲”之一線耶?無論一曲數音,聽到歇腳處,覺其散漫無歸,即我輩置之案頭,自作文字讀,亦覺字句聱牙,聲韻逆耳。倘有詞學專家,欲其文字與聲音媲美者,當令魚自魚而模自模,兩不相混,斯為極妥。即不能全出皆分,或每曲各為一韻,如前曲用魚,則用魚韻到底,后曲用模,則用模韻到底,猶之一詩一韻,后不同前,亦簡便可行之法也。自愚見推之,作詩用韻,亦當仿此。另鈔元字一韻,區別為三,拈得十三元者,首句用元,則用元韻到底,凡涉繁、孫二韻者勿用,拈得繁、孫者亦然。出韻則犯詩家之忌,未有以用韻太嚴而反來指謫者也。

廉監宜避

侵尋、監咸、廉纖三韻,同屬閉口之音,而侵尋一韻,較之監咸、廉纖,獨覺稍異。每至收音處,侵尋閉口,而其音猶帶清亮,至監咸、廉纖二韻,則微有不同。此二韻者,以作急板小曲則可,若填悠揚大套之詞,則宜避之。《西廂》“不念《法華經》,不理《梁王懺》”一折用之者,以出惠明口中,聲口恰相合耳。此二韻宜避者,不止單為聲音,以其一韻之中,可用者不過數字,余皆險僻艱生,備而不用者也。若惠明曲中之“搒”字、“攙”字、“燂”字、“舎”字、“餡”字、“蘸”字、“飉”字,惟惠明可用,亦惟才大如天之王實甫能用,以第二人作《西廂》,即不敢用此險韻矣。初學填詞者不知,每于一折開手處,誤用此韻,致累全篇無好句;又有作不終篇,棄去此韻而另作者,失計妨時。故用韻不可不擇。

拗句難好

音律之難,不難于鏗鏘順口之文,而難于倔強聱牙之句。鏗鏘順口者,如此字聲韻不合,隨取一字換之,縱橫順逆,皆可成文,何難一時數曲。至于倔強聱牙之句,即不拘音律,任意揮寫,尚難見才,況有清濁陰陽,及明用韻,暗用韻,又斷斷不宜用韻之成格,死死限在其中乎?詞名之最易填者,如《皂羅袍》、《醉扶歸》、《解三酲》、《步步嬌》、《園林好》、《江兒水》等曲。韻腳雖多,字句雖有長短,然讀者順口,作者自能隨筆,即有一二句宜作拗體,亦如詩內之古風,無才者處此,亦能勉力見才。至如《小桃紅》、《下山虎》等曲,則有最難下筆之句矣。《幽閨記·小桃紅》之中段云:“輕輕將袖兒掀,露春纖,盞兒拈,低嬌面也。”每句只三字,末字葉韻,而每句之第二字,又斷該用平,不可犯仄。此等處,似難而尚未盡難。其《下山虎》云:“大人家體面,委實多般,有眼何曾見!懶能向前,弄盞傳杯,恁般靦腆。這里新人忒殺虔,待推怎地展?主婚人,不見憐,配合夫妻,事事非偶然。好惡姻緣總在天。”只須“懶能向前”、“待推怎地展”、“事非偶然”之三句,便能攪斷詞腸。“懶能向前”、“事非偶然”二句,每句四字,兩平兩仄,末字葉韻。“待推怎地展”一句五字,末字葉韻,五字之中,平居其一,仄居其四。此等拗句,如何措手?南曲中此類極多,其難有十倍于此者,若逐個牌名援引,則不勝其繁,而觀者厭矣;不引一二處定其難易,人又未必盡曉;茲只隨拈舊詩一句,顛倒聲韻以喻之。如“云淡風輕近午天”,此等句法,自然容易見好,若變為“風輕云淡近午天”,則雖有好句,不奪目矣。況“風輕云淡近午天”七字之中,未必言言合律,或是陰陽相左,或是平仄尚乖,必須再易數字,始能合拍。或改為“風輕云淡午近天”,或又改為“風輕午近云淡天”,此等句法,揆之音律則或諧矣,若以文理繩之,尚得名為詞曲乎?海內觀者,肯曰此句為音律所限,自難求工,姑為體貼人情之善念而恕之乎?曰:不能也。既曰不能,則作者將刪去此句而不作乎?抑自創一格而暢我所欲言乎?曰:亦不能也。然則攻此道者,亦甚難矣!變難成易,其道何居?曰:有一方便法門,詞人或有行之者,未必盡有知之者。行之者偶然合拍,如路逢故人,出之不意,非我知其在路而往投之也。凡作倔強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成語在人口頭,即稍更數字,略變聲音,念來亦覺順口。新造之句,一字聱牙,非止念不順口,且令人不解其意。今亦隨拈一二句試之。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口頭語也,試變為“油鹽柴米醬醋茶”,或再變為“醬醋油鹽柴米茶”,未有不明其義,不辨其聲者。“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口頭語也,試將上句變為“日出東邊西邊雨”,下句變為“道是有情卻無情”,亦未有不明其義,不辨其聲音。若使新造之言而作此等拗句,則幾與海外方言無別,必經重譯而后知之矣。即取前引《幽閨》之二句,定其工拙。“懶能向前”、“事非偶然”二句,皆拗體也。“懶能向前”一句,系作者新構,此句便覺生澀,讀不順口。“事非偶然”一句,系家常俗語,此句便覺自然,讀之溜亮,豈非用成語易工,作新句難好之驗乎?予作傳奇數十種,所謂“三折肱為良醫”,此折肱語也。因覓知音,盡傾肝膈。孔子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多聞,吾不敢居,謹自呼為直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荃湾区| 敖汉旗| 洞口县| 长汀县| 广州市| 侯马市| 锡林郭勒盟| 富顺县| 新和县| 和平区| 乐亭县| 八宿县| 永福县| 乐业县| 福州市| 成安县| 绥滨县| 东乌珠穆沁旗| 开平市| 吴旗县| 久治县| 若羌县| 大方县| 浪卡子县| 德化县| 化隆| 大丰市| 连云港市| 阿鲁科尔沁旗| 紫云| 理塘县| 海南省| 绿春县| 石柱| 元朗区| 姜堰市| 德格县| 仁布县| 车险|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