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5章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3)

  • 兒女英雄傳
  • 文康
  • 2574字
  • 2015-10-09 17:59:22

姑娘正在梳洗,人回:“褚大姑奶奶吃梳頭酒來了。”舅太太那時早已起來,急于要進房看干女兒,因等個齊全人[齊全人:指父母、公婆、丈夫俱在的有福女人]踩過門,自己才好進去。見褚大娘子來了,便也同張太太隨后進來。姑娘此時見了娘,倒也沒甚么可商量的了。只見滿耳朵里一片叫姑奶奶的聲音,也聽不出誰是誰來。一時看著這些人,雖是這等親熱相關,想起自己父母不在跟前,不覺性動于中,情發于外,一陣傷心落淚;再轉一念,若果然父母都在,今日看了我嫁了這等人家,奉著這樣公婆,隨著這樣夫婿,又多著這樣一個有情有義同意合心的張家妹子,不知何等歡喜!不由越想越痛,抽抽噎噎起來。舅太太忙勸道:“姑奶奶,今日可哭不得!回來哭得眼睛桃兒似的,人家笑話。”

姑娘聽得人家要笑話了,才止悲不語。大家應酬了幾句吉祥話,張太太道:“我見著姑奶奶了,放心了,我可走了。”

你道他又往那里去?原來這樁喜事安太太算來算去,只請得出褚大姑奶奶、佟舅太太、張親家太太這么三位新親來,女家倒占了三位;男家止剩了安太太一位,怎么算怎么兩下里都是單兒。然則安老爺這樣一個舊家,這請不出十位八位新親不成?只因其中有三層原故:第一層,這樁事,安老爺恐姑娘的性兒拿不定,不知這日究意辦得成辦不成,并不曾通知親友,連日在此住下的,便是自己的內侄媳并本家晚輩,都合舅太太不好同席;第二層,這位張太太論遠近,本就該請他作男家新親才是正理,并且還慮到他作了女家新親,真要鬧到《送親演禮》,打起牙把骨來,可就不成事了,何況他還是啖白飯呢;第三層,從來著書的道理,那怕稗官說部,借題目作文章,便燦然可觀,填人數湊熱鬧,便索然無味。所以燕北閑人這部《兒女英雄傳》,自始至終止這一個題目,止這幾個人物。便是安老爺、安太太再請上幾個旁不相干的人來湊熱鬧,那燕北閑人作起書來,也一定照孔夫子刪《詩》《書》、修《春秋》的例,給他刪除了去。此張親家太太見著姑奶奶所以就走的原委也。按下不表。

卻說褚大娘子把姑娘的眉梢鬢角略給他繳了幾線,修整了修整,妝飾起來。大家看了,真個是春意透酥胸,春色橫眉黛,昨日今朝,大不相同。舅太太看他吃了東西,便上上下下花團錦簇圍隨了出來。出門邁鞍子,過火盆,迎喜神,避太歲,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門。

俗語講的再不錯:“是親的割不掉,是假的安不牢。”姑娘此時便一心惦記公婆,想去請安。不想出得那座門,前面兩個引路的仆婦便引了順著游廊一直往后去。走了一會兒,進了一個小院門,才進院門,便聞得有一陣煙火油醬氣。姑娘心想:“怎么才出門兒就把我引到這么個地方兒來了?”一進房門,只見一個連二灶上弄著大旺的火,上面坐著個翻開的鐵鍋,地下站著幾個衣飾齊整的仆婦,又有個四十余歲鲇魚腳的胖老婆子,也穿件新藍布衫兒,戴朵紅石榴花兒,鼓著倆大奶膀子,腆著個大肚子,叉著八字腳兒,笑呵呵的跪下,說:“請大奶奶安哪!”姑娘這才明白,原來是公婆的內廚房。

只見伺候的仆婦在灶前點燭上香,地下鋪好了紅氈子,便請拜灶君。二位新人行禮起來,那個胖女人就拿過一把柴火來,說:“請奶奶添火。”又舀過半瓢凈水來。說:“請奶奶添湯。”

隨有眾仆婦給他拉著衣服,摟著袖子,一一的添好了。姑娘暗想:“往后要把這件事全靠了我,我可了不了哇!”那知這是安水心先生的意思,他道:“古者,婦人主中饋者也。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連那平釘堆繡扎拉扣都是第二樁事。”所以定要把這“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的兩句文章作足了。

這里添過水火,張姑娘便請姑娘出來,跟著前引那兩個仆婦,也不知怎的轉彎抹角走了會子,又出了一座正北的角門兒。姑娘一看,對面便是昨日在那里上轎的那個所在,想道:“怎么我不曾見公婆,倒又先引到我此地來呢?”只見前面那兩個仆婦不進這座門,卻引了往東走,進了那座大祠堂門。原來昨日是遙拜祖先,還不曾行廟見禮。一進門,早見安老爺、安太太在院子里肅恭將事的伺候,教兒婦兩個在院子望空先拜過宗祠,然后老夫妻倆領了他們進祠堂叩見老太爺、老太太的神主,算自己帶見之意。行過了禮,姑娘上前問了公婆的起居。安老爺道:“論今日卻不是你回門的日期,既到了這里,自然該同你女婿過那邊,到親家老爺、親家太太神主前磕個頭去才是。”姑娘答應一聲,隨了大家過去。安老夫妻便先回家。

姑娘到父母神主前同公子磕過頭,自然不免傷感,只得以禮制情,便忙忙的回來。才到上房,便有兩個女人捧著兩副新紅捧盒在廊下伺候。姑娘進門見過翁姑,那兩個便端進盒子來,張姑娘幫他打開。姑娘一看,只見一個盒子里面放著五個碟子:一碟火腿,一碟黃悶肉,一碟榛子,一碟棗兒,一碟栗子;那一個里面是香嘖嘖熱騰騰的兩碗熱湯兒面。姑娘納悶道:“大清早起,這可怎么吃得到一塊兒呢?”原來這又是安水心先生的制度,就把這點兒吃食作了姑娘的“開箱禮”。

且住,這話益發奇了!便是姑娘娘家無人,不曾給公婆預備開箱的東西,止把鄧九公幫箱的金銀綢緞用些,也充得數了。這位水心先生卻意不在此。他講得是《禮記》上:“古者,婦人之贄,惟榛,脯、脩、棗、栗。”脯,鮮肉也;脩,干肉也。所以命公子給媳婦裝了三碟干果子,又配上這兩碟肉腥,就算了玉鳳姑娘見公婆的贄見,以為必該如此而行,才合古禮。這同前回叫公子抱只鵝去謝妝,是一副板印下來的。

那兩碗熱湯兒面,便是玉鳳姑娘方才添的那一爐子火那一鍋水煮的。但是熱湯兒面又怎么算得羹湯呢?要作碗三鮮湯、十錦羹吃著,豈不比面爽口入臟些?他講得的是:“羹湯者,有湯餅之遺意存焉。”古無“面”字,凡是面食一概都叫作“餅”。今之熱湯兒面,即古之湯餅也。所以如今小兒洗三下面,古為之“湯餅會”。今日這兩碗面,保不定還有個“我家的媳婦兒會趕面,趕到鍋里團團轉”的秘典在里頭呢!這是安老爺一番考據工夫。

卻說姑娘見公婆家的規矩如此,便先放了筷子,把那兩葷三素的五碟吃食獻上去,擺成一個梅花式,然后捧著面先進公公,后進婆婆。安老爺十分得意,便向太太道:“太太,我們倒要亨用他這點敬意。”安太太只不過挑了兩三箸面,夾了一片火腿。安老爺卻就著那五樣佳肴,把一碗面忒兒嘍忒兒嘍吃了個干凈,還滿臉堆歡向玉鳳姑娘說了一句:“媳婦,生受你。”

舅太太在旁看了半日,說:“姑老爺,你可慪死我了!也沒說你們二位為這個媳婦兒費了多少心多少事,連個活計也不叫他遞,棗兒栗子的鬧起,請姑娘拜姐姐來的。我這里給我們姑娘備了點兒東西。”說著,便叫人搭過兩個小方盤兒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鱼台县| 湖州市| 乃东县| 仪征市| 浦县| 黄平县| 神农架林区| 金昌市| 岢岚县| 胶南市| 武冈市| 安远县| 杭锦后旗| 如东县| 寿宁县| 益阳市| 安阳县| 繁峙县| 罗甸县| 枞阳县| 绥棱县| 米泉市| 民县| 卓资县| 遂宁市| 塔河县| 南部县| 鹰潭市| 乌恰县| 霍邱县| 长寿区| 平阳县| 托克逊县| 休宁县| 巩义市| 绵阳市| 高阳县| 聊城市| 安乡县|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