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3012字
  • 2015-10-09 16:10:20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初標部類品會

此經按西域記。說有三部。上部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中部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龍樹菩薩入龍宮。見上中二部。非凡夫心力能持。遂記下本流通人間。今傳來此方者八十卷。三十九品。以經來未盡。故所行者為略本耳。然此經乃我盧舍那佛初成正覺。于菩提場稱性所演。一時頓說。周徧法界。故部類之多寡。第隨見聞有異。今說此經之處有七。其會有九。其品有三十九。所詮之義。統四法界。攝五周六位因果。清涼疏以信解行證四分科釋全經。七處九會三十九品者。

初會菩提場。普賢菩薩說毗盧遮那如來依正因果法門。自第一卷至十一卷。共六品經。六品者。

(世主妙嚴品 如來現相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華藏世界品 毗盧遮那品)。

二會普光明殿。文殊師利菩薩說十信等法門。自十二卷至十五卷。共六品經。六品者。

(如來名號品 四圣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凈行品 賢首品)。

三會忉利天宮。法慧菩薩說十住等法門。自十六卷至十八卷。共六品經。六品者。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山頂偈贊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四會夜摩天宮。功德林菩薩說十行等法門。自十九卷至二十一卷。共四品經。四品者。

(升夜摩天宮品 夜摩天宮偈贊品 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五會兜率天宮。金剛幢菩薩說十回向等法門。自二十二卷至三十三卷。共三品經。三品者。

(升兜率天宮品 兜率天宮偈贊品 十回向品)。

六會他化自在天宮。金剛藏菩薩說十地法門。自三十四卷至三十九卷。共一品經。一品者(即十地品)。

七重會普光明殿。毗盧遮那如來說阿僧只數量法門。及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及普賢等諸菩薩說十大三昧等等覺法門。從四十卷至五十二卷。共十一品經。十一品者。

(普賢說十定品 十通品 十忍品 佛說阿僧只品 心王菩薩說如來壽量品 諸菩薩住處品上明差別因 青蓮華藏菩薩說佛不思議法品普賢說十身相海品 佛說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上明差別果 普賢菩薩說普賢行品 明平等因 說如來出現品 明平等果 上自二會來至此一遍明六位因果)。

八三會普光明殿。普賢菩薩說離世間法門。自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經。一品者。

(即離世間品此二遍明六位因果)。

九會逝多林有本末二會。初毗盧遮那如來放光現相答諸菩薩念請。為本會。次文殊師利菩薩從善住樓閣出。往人間開悟六千比丘。及指善財參五十三善知識。為末會。通為入法界品。自六十卷至八十卷。共一品經。一品者。

(即入法界品此三遍明六位因果)。

八十卷經通分五周四分者。

一所信因果周者。即舉果勸樂生信分。謂第一會菩提場說毗盧遮那依正果報法門。自世主妙嚴品至毗盧遮那品。六品經蓋舉揚如來依正二報難思之果。勸勵大心眾生。令生樂欲。以起凈信。前五品顯舍那依正果德。后一品明佛本因。故名所信因果周。亦名舉果勸樂生信分。

二差別因果周者。亦名修因契果生解分。自第二會普光明殿起。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重會普光明殿。說十定至諸菩薩住處品。共二十六品經。明差別因圓。后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共三品經明差別果滿。其十定以下六品明等覺。后三品明妙覺。

三平等因果周者。即于前會說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二品經明平等因果。前普賢行明因該果海。次如來出現明果徹因源。因果不二故名平等。連上差別二周。通名修因契果生解分。

四成行因果周者。亦名托法進修成行分。謂八會三會普光明殿。說離世間法。即成行因果周。以普慧云興二百問。普賢瓶瀉二千酬。通明六位因果。自五十三卷至五十九卷。共一品經。初通明五位之因。后明八相之果。五位因者即住行向地等覺。八相果者即降兜率。托胎。降生。出家。降魔成道。說法。入涅盤。此托圓融法界。進修成行。位位交羅。一位具足一切位故。沒其位名。但明圓融之行故名托法進修。

五證入因果周者。亦名依人證入成德分。謂第九會逝多林說入法界法門。以諸菩薩念請有三十問。具問如來果海中事。以果海離言。故如來但現相以答。復放光攝受。光中具見所問之事。令其現證。是為本會。次文殊師利從善住樓閣出。漸往人間。大塔廟前。令六千比丘頓證。次指善財童子南詢參五十三知識。通名末會。及善財末后見普賢菩薩。入普賢一毛孔中頓圓曠劫之果。故前三十八品但該羅六位因果。令生信發解。依之起行造修。至此方為證入。故云依人證入成德分。若無實證則前解行俱為虗設。故以證終。

然上一部八十卷經分為三十九品。以此多品攝入五周四分。此但分章以斷釋經文。其文所詮之義有四法界。古德釋經以六相十重玄門。以收全部之義。四法界者。一理法界。二事法界。三理事無礙法界。四事事無礙法界。六相者謂總別同異成壞。由此六相同時。方成十重玄門。以顯事事無礙。十玄門者。一同時具足相應門。(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二廣狹自在無礙門。(一尺之鏡現千重影)三一多相容不同門。(一室千燈光光涉入)四諸法相即自在門。(如金與色二不相離)五秘密隱顯俱成門。(片月澄空晦明相暎)六微細相容安立門。(如琉璃瓶盛多芥子)七因陀羅網境界門。(十鏡互照影現重重)八托事顯法生解門。(立像豎臂觸目皆道)九十世隔法異成門。(一夕之夢翱翔百年)十主伴圓融具德門。(北辰所居眾星皆拱)由此六相十玄同時具足。故成事事無礙法界。故經中凡舉一事一行一法。必該此六相十玄之義。以彰圓融法界。然此廣大無邊理趣。統以法界觀門收之。攝歸一心。念念具足。方順此宗。逈超諸教。故此圓融妙行。日劫相倍。具如法界觀門。

右上所列乃全經大旨。凡誦此經者。必先了其章段。精熟理觀。則臨文念念證入無邊法界。

由經文浩瀚攝義無邊。故釋經者以五周四分科斷。使義有所歸。觀者臨文自然契會。此科文之大綱也。若其理趣。就于各品自有指歸。

次釋題目

題稱大方廣佛華嚴經者。乃依人法喻因果以立名也。大方廣三字是法。乃舉法界全體。具體相用三大義故。佛乃能證之人。法界三大乃所證之法。華喻稱法界性所修之因。嚴乃莊嚴法身以成報身之果。言三大者。大謂體大。舉法界當體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廣博包含。大而無外。以極法界量。強名曰大。故曰曠兼無際也。方者相也。猶法也。以法界之體本來無相。今全體變成十法界事相。一切眾生有此法性軌持而能生解。故曰以正法自持。謂十法界有相之法無一不具。故相亦大也。廣者用大。謂法界之體有大力用。以能變起十法界用。故曰稱體而周。若諸眾生有能悟此體者。即有轉凡成圣之用。故用亦大也。以此三大總一法界真源。覺此本源故名為佛。故曰覺斯玄妙。佛者覺也。以法界體亦名清凈法身。必假萬行莊嚴乃成報身故。稱法界性以此修因故。華喻萬行功德。言華必有果。嚴謂莊嚴。以萬行之因華。莊嚴法身之果體。是為報佛故。嚴謂飾法成人。今說此經者。即報佛也。

第一會菩提場

普賢菩薩為會主。說舉果法。有六品經。四分科經。即舉果勸樂生信分。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此明舉果勸樂。有六品經者科分十分。一教起因緣即初一品。二大眾同請分。三面光集眾分。四毫光示法分。五眉間出眾分。已上在第二品。六普賢三昧分。七諸佛同加分。八法主起定分。九大眾重請分。已上在第三品。十正陳法海分。在后三品內。言世主妙嚴者。世謂三世間。智正覺世間。器世間。眾生世間。主者佛為智正覺世間主。菩薩欲色諸天為器世間主。諸神雜類為眾生世間主。嚴者毗盧遮那初成正覺正報果體。有佛剎微塵數相好乃嚴自。今處菩提場海會眾中。則為二種世間嚴。而菩薩海會諸天神王以為眷屬以嚴主佛。為眷屬嚴。其地金剛寶樹等。為依報處嚴。三種世間依正二報更互相嚴。故為妙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普宁市| 百色市| 乌兰浩特市| 高雄市| 西乌珠穆沁旗| 塔河县| 喀喇| 瑞安市| 太保市| 绍兴县| 于田县| 翼城县| 拉萨市| 龙川县| 江达县| 尼勒克县| 屏南县| 威远县| 台南县| 凤庆县| 宝坻区| 新密市| 宁都县| 涟水县| 沈阳市| 天祝| 平罗县| 南澳县| 南阳市| 忻城县| 汶上县| 西青区| 上饶市| 开原市| 伊金霍洛旗| 武邑县| 牟定县| 浦江县| 南安市|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