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9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4950字
  • 2015-10-09 16:10:20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jīng)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礙輪三昧。

第十無礙輪三昧。初總標。亦初徵。次釋。后結(jié)。

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此三昧?xí)r住無礙身業(yè)。無礙語業(yè)。無礙意業(yè)。住無礙佛國土。得無礙成就眾生智。獲無礙調(diào)伏眾生智。放無礙光明。現(xiàn)無礙光明網(wǎng)。示無礙廣大變化。轉(zhuǎn)無礙清凈法輪。得菩薩無礙自在。

二釋中三。初明入時方便。二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已下明入己智用。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普賢所住下定滿成益。今初有二十二句。兼顯定名。初十一句因用無礙。是無礙義。后普入下有十一句。住果圓滿即是輪義。今此段中即此無礙無所不摧亦即輪義。初三句三業(yè)無礙。次句器世間無礙。次二句眾生世間無礙。余句智正覺無礙。

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作佛所作。凈佛所凈。現(xiàn)佛神通。令佛歡喜。行如來行。住如來道。常得親近無量諸佛。作諸佛事。紹諸佛種。

后住果中。二智通權(quán)實故云普住。三作利樂事。四凈二障種。七智契佛境。余七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已。觀一切智。總觀一切智。別觀一切智。隨順一切智。顯示一切智。攀緣一切智。見一切智。總見一切智。別見一切智。

第二入己智用中四。一攝佛功德。二證入諸法。三普德無盡。四結(jié)示勸修。初中即攝如來二十一種殊勝功德。以此位等佛故。其間或全同佛相。或有約因似而次第無差。于中三。初總明妙悟皆滿。次別顯二十一德。后顯德勝能。今初十句。初句標滿時。余九顯滿相。然一切智若對種智即是根本。若直語佛智則通權(quán)實。今此顯通。于中初三句始觀。言觀一切智者標也。云何觀。觀有二種。一總觀。謂權(quán)實齊觀故。二別觀。此是實。此是權(quán)。權(quán)中有多差別。皆審照了故。次三句中順。亦初句標。次云何隨順。由前總觀故頓能顯示。由前別觀故各各攀緣。后三句終契。釋同前觀。但前觀察。今證見分明耳。

于普賢菩薩廣大愿。廣大心。廣大行。廣大所趣。廣大所入。廣大光明。廣大出現(xiàn)。廣大護念。廣大變化。廣大道。

二別明二十一種功德。分二十段。后二合故。今初第一明二行永絕。即于所知一向無障轉(zhuǎn)功德。然有二義。一謂非如二乘有無智故。二不同凡大現(xiàn)行生死起諸雜染。不同二乘現(xiàn)行涅盤棄利樂事。世尊無彼。今菩薩亦無。文中廣顯利樂。即不同二乘。皆與智俱。即不同凡夫。就文分二。先總明大用常恒。二佛子此菩薩有一蓮華下別顯一用。前中二。先法說。后喻明。今初法說中二。先正明。后徵釋。今初。先明行體。

不斷不退。無休無替。無倦無舍。無散無亂。常增進恒相續(xù)。

次辨常恒。

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于諸法中成就大愿。發(fā)行大乘。入于佛法大方便海。以勝愿力。于諸菩薩所行之行。智慧明照皆得善巧。具足菩薩神通變化。善能護念一切眾生。如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于諸眾生恒起大悲。成就如來不變異法。

二徵釋中徵意云何以得此智滿行常。釋意云愿行善成智慧善巧故。

佛子。譬如有人以摩尼寶置色衣中。其摩尼寶雖同衣色不舍自性。

第二喻顯中四。初喻。二合。三徵。四釋。今初。摩尼寶置色衣中。即總喻菩薩心智置佛智中。雖同衣色。喻前智滿十句。故合云觀一切智等。不舍自性。喻前行常二十句。

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成就智慧以為心寶。觀一切智普皆明現(xiàn)。然不舍于菩薩諸行。

二合如喻辨。

何以故。

三徵意云何得已能滿智而不斷行耶。

菩薩摩訶薩發(fā)大誓愿利益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承事一切諸佛。嚴凈一切世界。安慰眾生深入法海。為凈眾生界現(xiàn)大自在給施眾生。普照世間入于無邊幻化法門。不退不轉(zhuǎn)無疲無厭。

四釋意云菩薩無障礙愿法應(yīng)爾故窮盡生界。益無疲厭。文中二。先法說。

佛子。譬如虗空持眾世界。若成若住。無厭無倦。無羸無朽。無散無壞。無變無異。無有差別。不舍自性。何以故。虗空自性法應(yīng)爾故。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立無量大愿。度一切眾生。心無厭倦。

后轉(zhuǎn)以喻況。于中三喻。皆喻利生無厭。各有法合。一虗空持剎喻。喻大愿法爾故無厭。

佛子。譬如涅盤。去來現(xiàn)在無量眾生于中滅度。終無厭倦。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清凈是謂涅盤云何于中而有疲厭。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為欲度脫一切眾生皆令出離而現(xiàn)于世。云何而起疲厭之心。

二涅樂普滅喻。喻為凈眾生故無厭。上二喻悲。

佛子。如薩婆若能令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一切菩薩。于諸佛家已現(xiàn)當生乃至令成無上菩提。終不疲厭。何以故。一切智與法界無二故。于一切法無所著故。菩薩摩訶薩亦復(fù)如是。其心平等住一切智。云何而有疲厭之心。

三佛智普成喻。喻能所不二故無厭。此一喻智。既非愛見之悲。何有厭乎。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有一蓮華。其華廣大盡十方際。以不可說葉不可說寶不可說香而為莊嚴。其不可說寶。復(fù)各示現(xiàn)種種眾寶。清凈妙好極善安住。其華常放眾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無所障礙。真金為網(wǎng)彌覆其上。寶鐸徐搖出微妙音。其音演暢一切智法。

第二別顯一用中二。初明依果殊勝。后菩薩摩訶薩于此華下正報自在。前中二。先明相嚴。過前十地。故窮十方際。

此大蓮華具足如來清凈莊嚴。一切善根之所生起。吉祥為表神力所現(xiàn)。有十千阿僧只清凈功德。菩薩妙道之所成就。一切智心之所流出。十方佛影于中顯現(xiàn)。世間瞻仰猶如佛塔。眾生見者無不禮敬。從能了幻正法所生。一切世間不可為喻。

后辨德嚴。自內(nèi)而觀。量周法界。自外而觀。許眾生見。乃即小之大也。

菩薩摩訶薩于此華上結(jié)加趺坐。其身大小與華相稱。

二正報中二。明身大小。

一切諸佛神力所加。令菩薩身一一毛孔各出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光明。一一光明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摩尼寶。其寶皆名普光明藏。種種色相以為莊嚴。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眾寶及華以為羅網(wǎng)彌覆其上。散百千億那由他殊勝妙香無量色相種種莊嚴。復(fù)現(xiàn)不思議寶莊嚴蓋以覆其上。一一摩尼寶悉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樓閣。一一樓閣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蓮華藏師子之座。一一師子座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光明。一一光明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色相。一一色相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光明輪。一一光明輪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毗盧遮那摩尼寶華。一一華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臺。一一臺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佛。一一佛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神變。一一神變凈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眾生眾。一一眾生眾中現(xiàn)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諸佛自在。一一自在雨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佛法。一一佛法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修多羅。一一修多羅說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法門。一一法門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金剛智所入法輪。差別言辭各別演說。一一法輪。成熟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眾生界。一一眾生界。有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眾生于佛法中而得調(diào)伏。

后明佛加放光。有二十重。后后重中皆倍前前百萬億那由他不可說佛剎微塵數(shù)倍。則數(shù)難量矣。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三昧。示現(xiàn)如是神通境界無量變化。悉知如幻而不染著。

第二明達無相法。即同諸如來于最清凈真如能入功德。初結(jié)前生后。達無相故不染。

安住無邊不可說法自性清凈法界實相如來種性無礙際中。無去無來非先非后。甚深無底。現(xiàn)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心不迷亂亦無分別。

后正顯安住。即是入義。謂此真如非有非無。故云無邊。定有定無即是邊故。不可說法即離言真如。其法界實相及無礙際。皆真如異名。而云如來種性。諸佛以無性真如而為性故。出現(xiàn)品云皆同一性所謂無性。法華云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無去來等重顯真如即是中道。故深無底。現(xiàn)量已下別明能入之義。

為去來今一切諸佛之所稱贊。從諸佛力之所流出。入于一切諸佛境界體性如實。凈眼現(xiàn)證。慧眼普見。成就佛眼為世明燈。行于智眼所知境界。廣能開示微妙法門。

第三明住于佛住德。謂佛無功用常住圣天梵住故。文中先三世佛贊。文通前后二段。從諸佛力下正顯其義。謂入一切佛境即圣天等所住境也。凈眼現(xiàn)證下明能住相。十眼圓明而安住故。

成菩提心。趣勝丈夫。于諸境界無有障礙。入智種性出生諸智。離世生法而現(xiàn)受生。神通變化方便調(diào)伏。如是一切無非善巧。

第四明得佛平等德。謂佛佛相望有平等故。文即為三。初明所依平等。謂諸佛皆依清凈故。文中始發(fā)菩提心。終成種智。出生智用。皆所依也。次離世生法下明意樂平等。同以調(diào)生為意樂故。后神通變化下作平等業(yè)。同作受用變化業(yè)故。

功德解欲悉皆清凈。最極微妙具足圓滿。智慧廣大猶如虗空。善能觀察眾圣境界。信行愿力堅固不動。功德無盡世所稱嘆。于一切佛所觀之藏大菩提處一切智海。集眾妙寶為大智者。猶如蓮華自性清凈。眾生見者皆生歡喜咸得利益。智光普照見無量佛凈一切法。

第五明到無障處德。以修一切障對治故。福智皆凈。離于二障。文中初二句功德。次二句智慧。各上句障凈。下句德滿。次二句重顯功德。余四句重顯智慧。

所行寂靜。于諸佛法究竟無礙。恒以方便住佛菩提功德行中而得出生。具菩薩智。為菩薩首。一切諸佛共所護念。得佛威神成佛法身。念力難思。于境一緣而無所緣。其行廣大無相無礙。等于法界無量無邊。所證菩提猶如虗空。無有邊際無所縛著。

第六明不可轉(zhuǎn)法。謂教證二法他不能轉(zhuǎn)。文中初二句略標教證。謂寂靜證也。諸佛法教也。恒以下別顯教。念力下重顯證。既如空無著等。他安能轉(zhuǎn)耶。

于諸世間普作饒益。一切智海善根所流。悉能通達無量境界。已善成就清凈施法。住菩薩心。凈菩薩種。能隨順生諸佛菩提。于諸佛法皆得善巧。具微妙行成堅固力。

第七明所行無礙德。謂雖于世間作利樂事。世間八法不能礙也。文中住菩薩心。成堅固力即不礙之因也。

一切諸佛自在威神。眾生難聞菩薩悉知。入不二門住無相法。雖復(fù)永舍一切諸相而能廣說種種諸法。隨諸眾生心樂欲解悉使調(diào)伏咸令歡喜。

第八明立不思議德。謂安立正法。凡愚不能思也。文中初總顯。一切教法皆是如來威力之所建立。菩薩能知。返顯凡夫不思。入不二下別顯安立難思之相。謂依無相而廣說故。隨欲解之多端。故并難思也。

法界為身無有分別。智慧境界不可窮盡。志常勇猛心恒平等。見一切佛功德邊際。了一切劫差別次第。

第九明普見三世。以身心等于法界。故于三世記別無差。

開示一切法。安住一切剎。嚴凈一切諸佛國土。顯現(xiàn)一切正法光明。演去來今一切佛法。示諸菩薩所住之處。為世明燈生諸善根。永離世間常生佛所。

第十明身恒充滿一切國土。謂為開法故示現(xiàn)受用變化之身。徧諸世界而為利樂。

得佛智慧明了第一。一切諸佛皆共攝受。已入未來諸佛之數(shù)。從諸善友而得出生。所有志求皆無不果。

第十一明智恒明達一切諸法。謂于境善決能斷他疑故。

具大威德住增上意。隨所聽聞咸能善說。

第十二明了一切行。謂具增上意樂。能了有情意樂性行。如其所應(yīng)而為現(xiàn)身。即有威德。

亦為開示聞法善根住實際輪。于一切法心無障礙。不舍諸行。離諸分別。

第十三明除一切疑。謂聲聞人。言其全無少分善根。今能開示。令知當生如來妙智。故心無障礙。

于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癡闇。悉能明照一切佛法。不壞諸有而生其中。了知一切諸有境界。從本已來無有動作。身語意業(yè)皆悉無邊。

第十四明無能測身。然有二義。一謂其身非虗妄分別所起。無煩惱業(yè)生。離染故不可測。初一行經(jīng)顯之。二其身雖無分別如摩尼珠。然由佛增上及眾生勝解力。見金色等。而佛無有分別。即不壞諸有。下經(jīng)文顯之。

雖隨世俗演說種種無量文字。而恒不壞離文字法。深入佛海。知一切法但有假名。于諸境界無系無著。

第十五明一切菩薩等所求智。謂菩薩以無量文字調(diào)伏有情。要依佛所聞法為先。獲得妙智。故諸菩薩等皆求也。

了一切法空無所有。所修諸行從法界生。

第十六明到佛無二究竟彼岸。謂了一切法空法界等。即佛無二法身。依此法身。修波羅蜜多等行。而得圓滿。為從法界生。

猶如虗空無相無形。深入法界隨順演說。于一境門生一切智。

第十七明具足如來平等解脫。謂一一如來所現(xiàn)身土。皆徧法界。猶如虗空。無相無形。不相障礙。而不相雜。隨其化緣現(xiàn)各別故。故文云隨順演說。于一境門生一切智慧。各順一一境故。

觀十力地以智修學(xué)。智為橋梁至薩婆若。以智慧眼見法無礙。善入諸地。

第十八即證無中邊佛平等地。謂三種佛身平等徧滿。無有中邊之異故。至薩婆若即自受用。智為橋梁即通變化。見法無礙即是法身。善入諸地即佛十地也。

知種種義。一一法門悉得明了。

第十九明盡于法界。謂此法界最清凈故。能起等流契經(jīng)等法。極此法界。于當來世作諸有情隨應(yīng)利樂。

所有大愿靡不成就。

第二十即等虗空界。窮未來際無有盡故。方云成就。

前第二入己智用中一攝佛功德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外汇| 保靖县| 旬阳县| 湘阴县| 西吉县| 株洲县| 阿城市| 龙陵县| 克山县| 乐昌市| 晋宁县| 拜泉县| 孟州市| 敖汉旗| 辉南县| 濮阳市| 宜昌市| 凤庆县| 探索| 云霄县| 柳江县| 开阳县| 错那县| 霍城县| 仙居县| 福清市| 郯城县| 吉首市| 万安县| 靖安县| 九台市| 土默特右旗| 雅安市| 通山县| 冷水江市| 宿松县| 栾城县| 大荔县| 建始县| 莱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