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愿你我老去之后,有個嘴角上揚的青春(2)
- 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 盧思浩
- 4965字
- 2015-10-12 10:24:11
轉眼這么幾年過去了,一年又一年時間飛逝得遠比想象的快。畢業后跟她回母校,以前的教室仍然在上著課,是我最頭疼的物理;操場上籃球場上擠滿了人,麥迪那時是所有男生的最愛;走廊里男生女生在偷偷講著悄悄話;擁擠的食堂,總是坐不滿的會議室,紅色的教學樓,一切如常,唯一變了的只是換了一撥又一撥學生。
我才突然明白,原來青春一直沒有變,它只是我們路過的一站,我們經過了就沒有了,可后面還會有人陸續經過這一站。可我們經過了就沒辦法回去了,只能遠遠地看著,暗自懷念不已,就像時間一直沒有走,走遠的是我們自己。
這樣的一種無奈和徒勞,一如我當時那么地喜歡你,一如你為了等我在寒風里裹著衣服站了很久,一如最后我們都沒有在一起。
那天你跟我站在操場感嘆著舊時光,卻看見更年輕的“我們”在拼命揮霍。一樣的懵懂,一樣的青澀,一樣的不知道怎么開口對喜歡的人說喜歡你。總有人變成當初的我們,犯著跟當初我們犯的類似的錯誤,揮霍著我們無比想回去的舊時光。
究竟是那時不諳世事的我們懵懂地喜歡著一個人的感覺更珍貴,還是經歷了世事之后的我們終于對愛的人說出一句“我們在一起”更不容易?這個問題,也許誰也沒有辦法回答。
有些青春的故事,還沒有開頭,那就不要開始了吧。
這就是我現在能寫下的關于你的故事,青春,懵懂,喜歡,還有五月天,有遺憾卻不后悔。
還記得那天李婧問我:“如果回到過去,告訴你,你遇到的那些人最后的結局是遠去,你付出的感情最后的結局是遺忘,你還會跟以前一樣嗎?”
我看著她說:“其實說起來,我們從一開始就料到了,不是嗎?”她看著我,笑了笑說:“是啊。”
其實從一開始你就知道。你知道感情從來就不是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的,你知道現在面對愛情誰都不是善男信女,誰都曾經或多或少受過傷,看過那么多背叛,誰也不會剛戀愛一個星期就毫無顧忌地掏心掏肺。
其實從一開始你就知道。你知道有些話只是借口,你知道也許我們的戀情只是一時沖動撐不過一個夏日的午后,你知道我們的感情可能不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你知道其實身邊的朋友沒有多少人看好我們。
其實從一開始你就知道。你知道不是所有夢想都可以逐一實現,你知道有些人今天對你好明天就可能把你忘得遠遠的,你知道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慢慢地變成銅墻鐵壁的大人。
奇怪呢,那時候總覺得各奔東西之后,最不會失去聯系的人就是你,卻沒想到最先失去聯系的人,也是你。
那么接下來,還有很多日子要走。就把你的幼稚難過,把你的孤單寂寞,把你美好的不美好的開心的失落的那些,把你所有關于年輕而又無知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送給那些在青春里陪著你的人吧。
然后跟現在依舊能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帶著最后的一絲勇氣和任性,以及那千瘡百孔的夢想,一起在這瘋狂的世界很努力地走下去。
帶著那些無法割舍下的舊時光,很努力地走下去。
background music——Green Day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致你我折騰來折騰去不得安寧的青春
把遇到的人見過的事都記下來,
趁年輕;
把感動過的奮斗過的都寫下來,
趁還記得;
跟愛著的人用力牽手擁抱,
趁還相愛;
把折騰的青春折騰下去,
趁還熱血。
要一個其他人都沒有的青春,
這樣才算活過。
有那么一個人,在你最難過、最無助的時候總在你的身邊,在看過你最落魄、最真實、最不堪的一面也不會離開你,在你失眠的時候凌晨四五點死撐著不睡覺陪你聊天。你考慮過無數個人、無數種情況,偏偏沒有想到陪著你的這個人喜歡你,偏偏不知道他遲遲不開口是因為怕失去你。
有那么一段時光,你是某個人的腦殘粉,你愛他,你想要知道關于他的一切,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讓你躁動不已,他的一言一語你都記在心里。你支持他的所有錯誤決定,在他難過的時候陪在他的左右,可是他從來不相信你愛他,所以你守護著他,以最好的朋友的名義。
有那么一個夏天,回憶明亮得讓你不愿意回想起來,可你越是抗拒越是能想起來。在一次又一次的散伙飯里來回奔波,暢想著未來四年的幸福生活。結果呢,結果那個畢業季那年的天空已經悄然不見了,那間上課的教室、那個人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結果那些所謂的時光突然就所剩無幾。
于是我們對于這些有了一個定義——青春。
死黨CL跟他女朋友分分合合好幾年,我們這些局外人都為他們揪心。終于,他們什么事情都經歷過了,父母不同意也撐過來了,異地三年也撐過來了,甚至連有“小三”牽扯的事情也撐過來了。當我們都以為他們終于可以穩定下來結婚的時候,他們分手了。
我們一直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們不提起,他也不會主動說。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幫人聚餐,聊到這話題的時候,他才說了一句:“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一句話說得輕描淡寫,只是誰都能看得出來他背后的難受。
我看著他,突然想:折騰了那么久,什么都沒得到,值得嗎?
天氣越來越冷,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中,空虛擲地有聲,往事卻異常安詳,沒有誰去打擾它,它卻總是不甘寂寞。
之后我們共同的朋友出國了。其實他完全不用出國,他家境很好,學業有成,活脫兒“別人家的孩子”,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法國。
起初我們都不理解他的想法,后來他說:“以前我們小,沒辦法為自己做選擇,但這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因為那時我們沒有選擇。現在我們長大了,能夠為自己做選擇了,卻又開始猶豫了。我不想讓自己遺憾,我想去法國,所以我去了。”
聽說他剛開始過得很辛苦,不過現在穩定下來了,讀完了碩士,準備讀博士,建筑專業,至今我依然難以想象他戴著眼鏡認真苦讀的樣子。
跟他們比起來,我的青春看起來平凡得多。我跟很多人一樣喜歡班里的漂亮女生,卻不敢去表白;一樣不喜歡上課,可還是一副乖乖牌的樣子用功學習;一樣省吃儉用偷攢零花錢,買上一本籃球雜志……就是這樣普通而又平凡,卻還是做著要改變世界的美夢。
倒是那天夜里CL跟我聊起天來,他問我為什么不找個女朋友。我說,你們一個兩個的結局都那么悲慘,我不想那么難過。他盯了我半晌才說:“盧思浩,這不像你。你不是一向不怕折騰的嗎?你不是最害怕遺憾的嗎?怎么,這么快,你就要讓自己對自己失望了?”
沉默半晌,我又想起之前閃過的那個問題:這樣的折騰,值得嗎?然后我聽見心底的另一個聲音:值得。
陳信宏說,青春是手牽手坐上了永不回頭的火車;九把刀說,青春不過是淋了雨,還想再淋一遍;《瘋狂世界》里說,青春是潑出去的水,用力地浪費,再用力地后悔。
總是凌晨三點的時候還在趕著今天要交的課題,總是翹掉最后那節課去操場追逐那不停的籃球,總是在難過的時候拉上最好的朋友喝個爛醉,總是很強烈地喜歡一個人而不去計較有什么回報,總是不停地受傷又不停地爬起來,覺得自己不可救藥可還是不知悔改。
就像去讀設計的朋友一樣,他說他正年輕,他說他想出發,所以他做到了。
青春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拼命地向前沖,然后跌倒;青春是明知道下一句臺詞是什么,也會毫無意外地被感動;青春就是在你的勇氣快要消失的時候,有人告訴你不能怕,要向前沖。
也許三年后、十年后、三十年后的我們回想起來,會覺得這時候的我們無比幼稚,可是只有經歷了如此折騰的青春之后,才能明白原來幸福只是一件可貴的小事。
有多少人愿意在最美好的那幾年陪著默默無聞的你?又有多少人愿意毫無怨言地包容你的任性和懵懂?
在那些看起來平凡而又遙遙無期的日子里,因為有了這些人,有了彼此的陪伴和在青春里留下的痕跡,才沒有浪費這些年。
或者更應該說,正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才有了我的這些年。
突然有點兒想笑,還好我們遇到了彼此,才讓我學會了折騰。因為有這么一群不省心的朋友,我才不得安寧地度過了青春;又因為有努力去實現夢想的榜樣,讓我時刻不停地朝夢想走著。
以前有時候會想,如果沒有遇到你們這幫損友,我的日子會是什么樣子。也許很安逸,也許比現在還瘋,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再去想那些假設的東西。
就是因為有你們這幫無肉不歡、不損對方不舒坦的損友,我才有了我的這些年啊,我才是現在的我。青春這么復雜的東西,我不懂我也不想去懂,它是殘酷、是美好、是遺憾、是瘋狂,我都無所謂。因為我已經看到最珍貴的東西,度過很珍貴的那些年了。
那么在最后向這個世界投降之前,再瘋狂一次吧。我還有一個牛逼的要去實現的夢想,我還有一群死黨,所以沒什么好怕的。
殺死我們的東西,一定是平淡而又安穩的。
每天每夜度過的日子,寫過的文章,讀過的書籍,看過的電影,認識的那些人,去過的那些不知道名字的地方,所有青春里的這些折騰,慢慢地,它們會堆砌出你想要的未來。
等到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
愿我們老了回憶起來,會有一個嘴角上揚的青春。不,我們老了之后回憶起來,必須有一個嘴角上揚的青春。
background music——五月天《一顆蘋果》Live版
想過去想得太多,就真的容易活在過去了
過去的事過去的人,
即使你拼命回憶也回不到以前。
可是回憶越來越美,
舊時光把你困在里面出不來。
是啊,
過去多么美,
現在多么狼狽。
可是就在你沉浸于回憶中的時候,
你錯過了一個又一個人,
你忘記了最重要的今天。
所以,
永遠要現在努力,
把回憶當成一種力量,
更好地走下去。
《泰坦尼克號》第一次上映的時候,正是1997年。
那年的我不過小學,沒有去看《泰坦尼克號》,不明白這艘沉沒于百年前的大船有著什么樣的魅力。那時的我,不過最愛著《數碼寶貝》和電視機里的周星馳,跟玩得最好的那批伙伴收集卡片、玩著彈珠,然后就這么迎來了21世紀。
眨眼我們到了2012,相傳瑪雅人預言這一年是世界末日,周星馳的電影不再頻繁地出現。《數碼寶貝》迎來了它的完結篇,度過了最后的榮光,湮沒于時間的長河。伙伴們早就已經失去了聯系,即便現在的通信比任何時候都先進。這一年微博傳言所有食品都有害,所有陌生人都不能信,菊花不再只是泡茶的。有時候我會想,也許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也說不定。
這兩年唯一的共通性,是一部電影,是一艘沉船,是杰克和羅絲永恒的愛情故事,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人。我第一次看《泰坦尼克號》的時候已是高中,那時候家里有了第一臺電腦。三個小時看下來,不由得慶幸我沒有太早地看這部電影,1997年的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看懂這部電影。
同《泰坦尼克號》一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將愛情進行到底》也披上懷舊大衣,出現在各大電影院里,訴說著他們的愛情故事,演繹著他們各自的結局。而明明知道結局是什么的我們,還是再次地被這些感動了。
因為他們訴說的,還有我們的故事,還有這過去的15年我們經歷的離別,經歷的愛恨,經歷的人生。
轉眼就是15年過去了,杰克和羅絲依舊活在電影銀幕上,而我們早就不知不覺地遠離了曾經的我們,愛情、友情漸漸變得面目全非。這么說不免有些難過,像是一切都變了樣,可又能實實在在地感受著所謂的物是人非。然而最讓我覺得難過的是,在所有的物是人非里面,變得最多的是我自己。
我們這些看著《哆啦A夢》《數碼寶貝》《灌籃高手》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會期待著自己有個百寶袋,有個數碼獸,能在球場上力挽狂瀾,都曾經想象著有一只竹蜻蜓和任意門,都曾經為了喜歡的女生像櫻木一樣默默做著讓她開心的事情。
只是那然后呢?再也沒有然后了。
曾經的自己自以為是地生活著,自以為自己跟誰都不一樣,再長大了一些又覺得過去的自己很傻,后來又發現其實執著也不是一件壞事。于是在所有的岔路口,我都選擇向前走從不轉彎。我總是對自己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愛想愛的人,要相信自己的直覺,要相信眼前的那個人,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成長,沒想到最后變得只篤信時間。
你在青春愛過誰,誰在青春愛過你。是不是你也覺得自己裝得天衣無縫那些曖昧和情緒沒有人能夠看出來,是不是你也會在聽到她名字的時候心里暗自激動,是不是你也假裝若無其事走過她的身邊時希望她能看你一眼。
你在青春陪過誰,誰在青春陪過你。我也曾經想回到那些日子,有著做不完的作業,跟死黨抱怨學校的伙食,一起參加運動會,一起上課下課,一起哭和鬧,就算過得有多累、多么循規蹈矩,也覺得一切都充滿希望。
終于有一天,你發現,微博上面你有幾百幾千個粉絲,校內上你有幾百幾千個好友,電話簿里存著幾百個朋友的號碼,可是不知道打給誰。在失眠的夜里,在看到美景的清晨,你不知道跟誰分享自己的喜悅抑或難過。
越長大越孤單,似乎是每一代人都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一代一代人,在時間的洪流里不停向前,逐漸把以前的我們丟下,就像《秒速五厘米》里的那句臺詞那樣,曾經如此真切的情感,最后竟然徹徹底底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