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緊跟國際同行
- 華為如何應對國際化競爭與合作
- 程東升
- 643字
- 2016-01-04 16:09:47
任正非說:
作為高技術產品的程控交換機,同時也是高投入的產品,廠家只有緊跟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在開發上大量投入,才能保證設備具有世界一流的技術水平;只有在市場、培訓、服務上投入,才能保證設備在交換網運轉良好,適應高質量通信網建設。但目前市場并沒有體現“優質優價”,做長線產品技術與設備大量投入,負擔重,發展遇到重重困難,而短期行為投入少,利潤卻頗為不錯。如果國內廠家幾年之內,繼續無資金進行更新改造,加速科研投入的話,幾年后將被外國企業一掃而空。
華為是從代理香港HAX交換機開始的,這是很多公司起步時的必然選擇,因為代理門檻低、風險小,但也難以積累自有技術。但華為不同,任正非一直夢想擁有自己的技術,生產自己的產品。在做代理的同時,華為就開始有目的地學習技術,每逢HAX工程師去現場維護,華為就會派出自己工程師也到現場。在做代理有了一定的積累后,華為就全部投入到了JK1000交換機的研發中。這是一款半機械、半數字的過渡階段的交換機產品。當國內同類廠商看到華為推出JK1000后,開始研發2000門的交換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程控交換機。此時,由于國內程控交換機市場非常大,即便是2000門的機器,收益也非常好。但任正非認為,華為應在這項技術上領先一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進行更大的投入。在華為看來,此時,國內程控交換機的技術焦點,已經轉到了容量大小上。華為馬上升級,開始研制萬門級程控交換機。1994年,具有歷史意義的C&C08交換機誕生了,華為一舉奠定了其在國內通信市場上的技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