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遼東攻略
- 挽明
- 燕西風
- 3109字
- 2015-11-30 21:12:07
由于京杭大運河的終點或者說起點就在通州,這里云集了各方商賈,大量的商人聚集于此,令通州的商業異常繁榮。
在通州碼頭轉了一圈,楊鶴不由大為感慨,此時河冰初融,來往船只還不算多,這里便如此繁榮,若是運河完全暢通,這里會是什么樣子?
大明的官員整天哭窮,簡直就是手捧金碗要飯吃,就這一個商埠,一年能給大明創造多少商業價值?能為朝廷繳納多少賦稅?
楊鶴記得張鳳奇曾經跟他說起過,大明每年收上來的賦稅,不算田稅一年只有二三百萬兩銀子,其中還有一百多萬兩是鹽稅,有幾十萬兩的茶稅,以及幾十萬兩的礦稅,就是說商稅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下,東林黨那些人還提出減免賦稅,這些人哪里是為百姓著想,為朝廷著想?說這些人是在禍害大明還差不多,讓這些人掌權管理國家,大明想不亡都難。
搖搖頭,楊鶴輕輕嘆了口氣。
從張鳳奇給他講的一些人和事來看,東林黨之中有些人是非常有風骨的,某些言官更是不畏強權,但是為什么這些人就看不出賦稅乃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呢?
是他們真的不知道,還是被利益蒙蔽了眼睛?
而朝廷任用這樣一些人治理國家,顯然是用人的制度出了問題。
站在碼頭旁,楊鶴默默思索起來。
沉思良久,楊鶴忽然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現在無根無基,想這些又有什么用?
現在自己最要緊的是做好自己的事,站穩腳跟。
苦笑了一下,楊鶴轉身尋了個人,打聽了下通州軍營在什么地方,然后直奔軍營而去。
有劉啟和張鳳奇的書信,楊鶴很快得到了徐光啟的接見。
初見徐光啟,楊鶴實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干瘦的老頭就是后世那個聞名于世的大科學家。
而徐光啟也沒想到劉啟和張鳳奇信中極力推崇的人竟然如此年輕。
一老一少互相打量了一會兒,徐光啟笑道:“來,坐吧。”
楊鶴忙道:“大人面前,哪有卑職的座位。”
徐光啟擺擺手:“本官這里沒那么多講究,何況你遠來是客,坐吧,無需拘束。”
“多謝大人?!睏铤Q忙道。
給徐光啟施了一禮,楊鶴在椅子上坐下。
命人給楊鶴上茶,徐光啟拿起桌上的書信看了幾眼,然后笑問道:“劉御史信中說你是羅總兵麾下親衛營的千總,可張知縣信中卻說你是撫寧縣團練總兵,你到底是什么職務?怎么劉御史和張知縣說的不一樣呢?”
楊鶴忙道:“回大人的話,卑職原是羅一貫總兵的部下,蒙羅總兵賞識,讓卑職擔任親衛營千總之職,不過兵部的人并未批復,因此卑職這個千總是做不得準的。
至于擔任撫寧縣團練總兵,卑職從關外回來以后在撫寧縣購置了一些土地,購置土地的時候跟張知縣認識了,蒙張知縣瞧得起,讓卑職擔任撫寧縣團練總兵?!?
徐光啟聞言點點頭笑道:“原來如此,本官還納悶呢,你怎么既是邊軍千總,又是團練總兵。”
說話間,一名下人端著茶水進來。
待下人把茶杯放好,徐光啟擺手示意楊鶴喝茶,然后自己拿起茶杯飲了口茶。
楊鶴這段時間經常跟張鳳奇等人打交道,已經知道這時人們會客,只有主人首先喝茶,客人才能喝茶,如果主人不喝,只是端著茶杯,則表示會面結束,主人要送客了。
這種端茶送客的禮節,可謂既風雅又不會令客人下不來臺,實比后世人們看表,看時間找借口送客強多了。
待楊鶴喝了口茶,徐光啟看著楊鶴笑道:“你從何處得知本官種過番薯?”
楊鶴忙把茶杯放下道:“卑職是從張知縣的弟弟張鳳梧口中得知的。”
徐光啟笑著問道:“不知張知縣的弟弟是做什么的?”
“是位舉人,因屢試不中,便絕了仕途之念,這些年四處游歷,偶然見識過番薯,得知番薯的產量極高,后來還聽說大人曾種過番薯。”楊鶴道。
徐光啟點點頭笑道:“就說呢,本官跟劉御史和張知縣并不熟悉,他們怎會知道本官種過番薯?”
笑了笑,徐光啟接問道:“番薯的產量確實很高,但是百姓并不相信,也不認可這個東西,因此本官推廣了一段時間,效果并不理想。你如何能讓老百姓相信這個東西產量很高,并愿意種它呢?”
楊鶴笑道:“很簡單,卑職找了一位老農,這位老農有幾十畝地,卑職讓他只管放心的種番薯,如果沒有產量,他有多少地,卑職就給他補多少糧食?!?
“他相信你會給他補償糧食?”徐光啟驚訝道。
“呵呵,他的地就是卑職給的,甚至他一家的命也是卑職救的,卑職說的話,他還是相信的?!睏铤Q笑道。
“原來如此,難怪你有如此把握。”徐光啟恍然道。
隨即徐光啟笑道:“只要這位老農試種番薯成功,別人見了就會跟著種植番薯,你的辦法可謂簡單而又實用。年輕人,有魄力!”
楊鶴笑道:“大人夸獎了,其實卑職也是沒辦法才種植番薯,遼東那些百姓入關,開墾的都是荒地,頭幾年收獲肯定會差一些,甚至可能沒有多少收獲。這么多人,如果糧食不足,朝廷就要背一個很大的包袱。
朝廷現在的狀況大人想必比卑職清楚,如果朝廷接濟不上,老百姓沒有糧吃,那是要出亂子的。
于是卑職就想,有沒有高產的作物呢?
如果有高產的作物,即便是新開的荒地收獲低,怎么也比那些谷物收獲多吧?哪怕一畝多收幾斗糧食,也能幫朝廷解決很大的問題?!?
徐光啟默默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你能心系朝廷和百姓,雖是武人,可比朝中某些官員強得多了?!?
“不敢當,卑職只是盡自己所能,希望能為朝廷和百姓做點實事?!睏铤Q忙道。
徐光啟搖搖頭,嘆息道:“現在要做點實事何其難啊!”
端起茶杯,徐光啟慢慢飲了口茶,然后說道:“你隨羅總兵于遼東與建虜累次交戰,對建虜想必十分了解,跟老夫說說,建虜真的那么難對付么?”
楊鶴沉吟了一會兒,斟酌了一下措詞道:“怎么說呢,如果是野戰,建虜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我軍以步兵為主,步兵與騎兵交戰,本身就處于劣勢,即使我們依靠人多的優勢占據了主動,想殲滅建虜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以大明現在的狀況,想靠野戰徹底擊敗建虜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建虜并不是無法擊敗的,建虜的弱點其實很多,如果我們針對建虜的弱點進行布局,建虜是絕對無法跟大明抗衡的?!?
“建虜有什么弱點,說來聽聽?!毙旃鈫⒙勓悦Φ馈?
楊鶴笑了笑道:“建虜最大的弱點就是物資匱乏,就因為建虜物資匱乏,所以每到冬天日子難過的時候,他們就會對外用兵。而且建虜用兵,糧草都是士兵自備。
打仗都要士兵自備糧草,顯然是無法持久作戰的,這就要求建虜用兵的時候必須速戰速決,一旦糧草消耗殆盡,就得退兵,不然的話,就只能四處劫掠,以補充軍需?!?
徐光啟點點頭:“說的不錯,物資匱乏確實是建虜最大的弱點,那你認為應該如何針對建虜的弱點布局?!?
“謹守門戶,堅壁清野,然后派遣一支游兵于建虜后方不時騷擾,令其無法安心對外用兵乃至生產?!睏铤Q道。
“如何謹守門戶,堅壁清野?說與老夫聽聽。”徐光啟忙問道。
“很簡單,就是扼住建虜進入大明的通道,令其不得入內劫掠,門戶以外,所有的百姓撤離,令建虜無法得到任何補給。”楊鶴道。
徐光啟聞言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守住山海關,關外的地盤全部放棄?”
楊鶴搖搖頭:“不能在山海關拒敵,山海關是大明的門戶,我們決不能在家門口跟建虜作戰,因為一旦山海關有什么閃失,我大明便要直面建虜的兵鋒。
我們要守的地方是寧遠,寧遠是遼西的咽喉,守住寧遠,建虜便無法直面山海關?!?
徐光啟擺擺手:“你等一下?!?
說完回身從書柜里取出一個卷軸,然后在桌上展開。
楊鶴看了看,卻是一副遼東地圖。
楊鶴伸手在寧遠的位置點了點:“就是這里,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中間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通行,只要在這里筑一座堅城,除非建虜翻山,否則要想進入關內,就必須攻克寧遠城。”
“這可是孤城啊,建虜若是圍城呢?”徐光啟道。
楊鶴笑道:“圍城?圍城好啊,看看誰能耗得過誰?寧遠在海邊,我們可以通過海路補給物資,建虜從哪里補給?除非建虜能從海路封鎖我們。如果建虜能封住海路,那卑職就無話可說了。”
徐光啟聞言大笑:“建虜若是有本事封住海路,還用打什么寧遠,山海關?直接從海路攻打天津衛就行了?!?
楊鶴笑了笑接道:“寧遠的地形有利于防守,但也僅限于防守,如果我們想有所作為,還要占據這個地方?!?
說著伸手在地圖上錦州的位置點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