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買貴的,任性地省錢
- 簡七理財(第21期):如何聰明地買買買
- 簡七理財
- 1821字
- 2015-11-24 17:43:45
作者:簡七小伙伴米蘇就是8爺
原文鏈接:http://jane7.com/article-1012-1.html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這句看起來挺真理的話,我倒覺得疑點重重:
1.對的東西就不貴嗎?
2.貴容易衡量,對的標準卻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3.買之前,你真的知道自己買對了嗎?
所以,不如我們先拋開”對“、”不對“的標準,就用”貴“、”不貴“的標準來說說。至少這幾類產品,我們可以買貴一點。
當然,也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我們要的是品質,不是虛榮。
一、日用品
Tips:
——經常使用的日用品哦,買同類中較貴的;
——但堅決不要囤貨。
有一期七八務實溜,簡七、八爺就討論過如何聰明地買日用品。
簡七就表示,和傳統的思維不同,買日用品時她會盡量選擇同等平類中貴的那一款。理由就是:
1.日用品本身單價不高,就算買貴的,絕對價錢格也不會多花多少錢很多;
2.日用品在生活中使用頻率高,質量好的自己用起來的愉悅感會高很多;
3.不會產生看到便宜就囤屯很多的糟糕決定。
由此我想到了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曾經有一次買了一款很貴的抽紙(其實也就比普通抽紙貴16塊元錢,但已經然是最貴的一款了)。回家一用,特別柔軟,而且一張的吸水能力頂普通抽紙的兩三張,也絕對不會掉紙屑,無論從使用的感覺,和實際的耐用程度來看,都比看起來更便宜的紙巾強N倍。
另一件是一位個朋友說過,看一個人的生活品味是高還是低,并不是看他(她)外在穿什么,而是看他(她)在自己的浴室用什么樣的毛巾。在別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你會對自己保持什么樣的品質呢?
二、衣服鞋子
Tips:
——-買貴的,找到自己適合自己的款式風格;
-——穿著精致后再去購買;
——-降低購買頻次。
自己觀察,看到你身邊真正穿著精致讓人贊嘆的,大多數并不是購物狂。他((她))們往往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色系,并不會隨意嘗試潮流款。這些衣服得貴得有理,質感、剪裁、舒適度等都要讓你滿意。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當你準備去買某類衣服的時候,穿上你現有的這類衣服中最得意的那一件去挑衣服。這樣,你會發現很多看上去很喜歡,但實際不怎么適合你的衣服被自己原有的衣服比下去。既然都不如我自己的衣服,又何必買呢?
我們都會買衣服,卻少有人穿得一直得體。與其做試衣架,不如在衣柜里整理出幾套固定搭配。
三、食品
Tips:
——-新鮮天然第一,即使較貴;
——-臨近過期的食品;
-——選擇適量的包裝,囤積、大包裝會導致不新鮮。
和健康掛鉤的東西,肯定要高品質。可是到底什么食品算是高品質呢捏?不懂專業的,我想,新鮮的、天然的應該比較好。
老爸總是說,自己做著吃,貴也貴不到哪里去,挑菜的時候就選貴的吧。要是真的是一樣的菜,他們又何苦賣貴了沒生意做呢?
所以,在超級市場、菜市場,同樣的品類我也更喜歡挑貴一些的。而那些臨近保質期打折的食品,我也是從來不去購買的。
四、大家電、家具等耐用品
Tips:
——-具體品類的家電,選擇口碑靠前的品牌型號;
——-家電關注耗能;
——-越是經常使用的家電、家具,越值得多花錢。
這有點像追另一半,找個好追但不怎么滿意的,想要將就一下,暫時是輕松了,可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這股不那么舒服的感覺可就“陰魂不散”了。
想起以前買的一個空調,貪圖買了小功率的回家后,覺得冬天的制熱效果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再比如家具,床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朋友就說:“一天1/3的時間都在那待呆著呢!“買一張高檔一些的床及床墊,也算是天天犒勞自己的好方式。
對于已這些耐用品,多花些心思挑選,選貴一點,不僅用起來滿意度大增,而且時間用久一些,修理折騰的次數少一些,實際并不會貴。
五、電腦
Tips:
——-找一位IT達人,對你的你常用功能推薦這方面配置較好的電腦。
作為辦公室一族(or回家后變身宅男宅女),大家每天對著電腦的時間幾乎都超過10個小時。為電腦做一些投資還是挺值得的吧。
請教一下你身邊的IT達人,發現一兩款適合你的高配電腦,相信用起來的時候你會舒服很多,這位”同仁“少出問題的話也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價值。
覺得便宜,所以囤屯了很多沒用的東西;
覺得便宜,所以用起來不夠珍惜甚至浪費;
覺得便宜,最后挑選了次優選擇,并不舒心;
覺得便宜,最后卻疲于整理、修理、丟棄它他們。
對于經常用的、重要的、能給你帶來幸福感的東西,不如索性買貴一點,然后好好珍惜它們。
如此,看似任性,其實才算高境界的節流之法。
原文鏈接:http://jane7.com/article-1012-1.html
- 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6期):新生市場謎題
- 醫保談判塵埃落定,布局醫藥藍籌正當時(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45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16期)
- 好規劃專刊005期:房子事多
- 復旦金融評論(第16期):職引未來
- 當代縣域經濟(2020年第10期)
- 《商界》2018年第7期:下一個關鍵時刻
- 雪球專刊134期:輕松學會倉位管理
- 《產品人》第003期:金融和科技,一個都不能少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抗“疫”復工特刊——企業轉危為機的秘訣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02期)
- 怪哉(第12期)
- 《商界》2020年第7期:大公司小生意
- 對話:國泰基金基金經理程洲(《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6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