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雅典的哲學(1)
- 蘇菲的世界
- (挪)喬斯坦·賈德
- 4920字
- 2015-08-19 19:10:23
親愛的蘇菲:當你看到這封信時,可能已經遇見漢密士了。
如果你還沒遇見,我可以先告訴你它是一只狗。不過你不用擔心。它是一只性情很溫和的狗,智商也比許多人要高得多,而且它從來不會試圖假裝聰明。
你可能也已經發現,它的名字其實是有意義的。
在希臘神話中,漢密士是為天神送信的使者,也是航海人的神。不過我們現在且不談這個。更重要的是,從Hermes衍生了Hermetic這個字。它的意思是“隱藏的”或“無法接近的”。從漢密士小心不讓我倆見面的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名字不是頗為恰當嗎?
好了,我們的送信使者終于出場了。不用說,你叫它的名字它就會答應,而且它非常乖。
現在我們還是來談哲學吧!我們已經完成第一部分了。我曾提到自然派的哲學理論以及人類后來完全摒棄神話式世界觀的事?,F在我們要談談三位偉大的古典派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哲學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整個歐洲文明。
自然派的哲學家也被稱為“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因為他們生在蘇格拉底之前。德謨克里特斯雖然死于蘇格拉底數年之后,但他所有的想法都屬于蘇格拉底之前的自然派哲學。無論就時間或空間而言,蘇格拉底都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是第一個在雅典誕生的偉大哲學家,他和他的兩位傳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你也許還記得安納薩哥拉斯以前也曾經在雅典住過一段時間,但后來因為他宣稱太陽只是一塊紅熱的石頭而被驅逐出境。蘇格拉底的遭遇也好不了多少。
自從蘇格拉底之后,雅典成為希臘文化的中心。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哲學理論從自然派演變到蘇格拉底學說的過程中,哲學課題的性質也有了改變。但在我們談到蘇格拉底之前,先讓我們來聽一聽所謂“詭辯學派”的學說。這一派的哲學家是蘇格拉底時代雅典的主流學派。
哲學史就像一出分成許多幕的戲劇。注意,蘇菲,現在舞臺上的布幕就要升起了。
以人為中心
從大約公元前四五〇年左右起,雅典成了希臘王國的文化中心。從此以后,哲學走上了一個新的方向。
自然派的哲學家關切的主題是自然世界的本質,這使得他們在科學史上占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而雅典的哲學家的興趣主要在個人本身與每個人在社會的地位。當時,一個擁有人民議會與法庭等機構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漸成形。
為了使民主能夠運作,人民必須接受足夠的教育以參與民主的進程。在現代,我們也看到新興的民主國家如何需要開啟民智,當時的雅典人認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精通演說術,也就是說要能夠用令人信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這時,有一群四處游歷的教師與哲學家從希臘各殖民地來到了雅典。他們自稱為哲士或智者。Sophist這個字原來指的是一個有智慧而且博學的人(按:一般貶稱為詭辯學家)。這些詭辯學家在雅典以教導市民為生。
詭辯學家與自然派哲學家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批評傳統的神話。但詭辯學家不屑于從事在他們眼中了無益處的哲學性思考。他們的看法是:雖然哲學問題或許有答案,但人類永遠不可能揭開大自然及宇宙之謎。在哲學上,類似這樣的看法被稱為“懷疑論”。
詭辯學家認為,我們雖然無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謎的答案,卻可以肯定人類必須學習如何共同生活。因此,他們寧愿關心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的問題。
詭辯學家普羅塔哥拉斯(約公元前四八五~公元前四一〇年)曾說過:“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他的意思是:一件事情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完全要看它與人類的需求有何關系而定。當有人問他是否相信希臘的諸神時,他答道:“這個問題太復雜,而生命又太短促了?!币粋€無法確定世上是否有神的人,我們稱他為“不可知論者”。
這批詭辯學家多半都是一些游遍各地、見過不同政治制度的人。在他們到過的各個城邦中,無論傳統規范或地方法律可能都各不相同。這使得那些詭辯學家不禁質疑哪些事物是與生俱來,而哪些事物又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就這樣,他們播下了雅典城邦內社會批評的種子。
例如,他們指出,像“天生害羞”這樣的說法并不一定成立,因為假使害羞是一種“天生”的性格,那一定是人一出生就有的,是一種出于內在的品格。但是,蘇菲,害羞的個性果真是天生的嗎?還是由社會環境造成的?對于某個已經游遍世界的人來說,答案應該很簡單:害怕展露自己赤裸的身體并非“自然”的,也不是天生的。害羞——或不害羞——最主要還是受到社會規范的制約所致。
你應該想象得到,這批游歷四方的詭辯學家宣稱,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這種說法在雅典會造成多么激烈的爭議。
相反的,蘇格拉底則試圖證明此類的規范事實上不容置疑,而且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蘇格拉底是誰?
蘇格拉底(公元前四七〇~公元前三九九年)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而這并不全然是因為他后來戲劇性地結束了生命的緣故。
我們知道蘇格拉底生于雅典。他有生之年大半時間都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與他遇見的人閑談。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庇袝r他也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呆。
即使在當時,他也被視為謎樣的人物,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學派的始祖。正因為他神秘難解、模棱兩可,才使得一些在學說上大相徑庭的學派都可以宣稱他們是蘇格拉底的傳人。
我們現在可以確知的是:蘇格拉底長得很丑。他肚大、眼凸,有個獅子鼻。但據說他的性情“極為和藹可親”,也有人說他是“古今無人能及”的人物。盡管如此,他還是因為他從事的哲學活動而被判處死刑。
我們之所以能夠得知蘇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后來也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柏拉圖曾撰寫過幾本《對話錄》,以類似戲劇對白來討論哲學,而蘇格拉底就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與代言人。
由于柏拉圖在書中是透過蘇格拉底之口來闡揚自己的哲學,因此我們無法確定對話錄中蘇格拉底說的話是否確是蘇格拉底本人說的。因此,要區分蘇格拉底的學說與柏拉圖的哲學并不容易。這也是我們面臨其他許多未曾留下撰述的歷史人物時遭遇的難題。最典型的例子當然是耶穌了。
我們無法確定當年的耶穌是否講過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上記載的話。同樣的,蘇格拉底本人究竟說過些什么話,將會一直是歷史上的謎團。
不過,蘇格拉底的真正面貌其實并不那么重要。因為近兩千五百年來對西方思想家產生啟發作用的,事實上是柏拉圖描繪出來的蘇格拉底。
談話的藝術
蘇格拉底的高明之處在于他與人談話時看來并無意要指導別人。事實上他給人的印象是他很想從那些與他談話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所以,他并不像傳統的學校教師那般講課,而是與別人進行討論。
如果他純粹只是傾聽別人說話,那他顯然不會成為一個著名的哲學家,也不會被判處死刑。不過,話說回來,他所做的也只不過是提出問題而已,尤其是在剛開始與人談話時,仿佛他一無所知似的。通常在討論過程中,他會設法使他的對手承認自己理論上的弱點。最后,到了詞窮之際,他們也不得不認清是非與對錯。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產婆。蘇格拉底也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產婆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幫忙接生而已。同樣的,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說得更明白些:生小孩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同樣的,每一個人只要運用本身的常識,就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所謂運用本身的常識就是搜尋自己的內心,運用內心的智慧。
借著假裝無知的方式,蘇格拉底強迫他所遇見的人們運用本身的常識。這種裝傻、裝呆的方式,我們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反諷”。這使得他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即使在市區廣場的中心,他也照做不誤。于是,對于某些人而言,與蘇格拉底談話無異于當眾出丑并成為眾人的笑柄。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當時的人愈來愈將蘇格拉底視為眼中釘,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據說,蘇格拉底曾說:“雅典就像一匹駑馬,而我就是一只不斷叮它,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
“我們是怎樣對付牛蠅的?蘇菲,你可以告訴我嗎?”
神圣的聲音
蘇格拉底之所以不斷地像牛蠅般叮他的同胞,并不是想折磨他們。而是他內心有某種聲音讓他非如此做不可。他總是說他的心中有“神明指引”。舉例說,他不愿伙同眾人將他人判處死罪,也不愿打政敵的小報告。這終于使他喪失性命。
在公元前三九九年時,他被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在五百名陪審團員的投票之下,他以些微的票數之差被定罪。
他大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或至少可以同意離開雅典,借以免于一死。
然而,如果他這樣做,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問題在于他重視他的良心——與真理——更甚于生命。他向陪審團保證他過去所作所為全是為了國家的福祉。然而他們還是要他服毒。不久,蘇格拉底就當著友人的面喝下毒藥,結束了生命。
為什么?蘇菲,為什么蘇格拉底非死不可?兩千四百年來人們不斷問著這個問題。然而,他并不是歷史上唯一堅持不肯妥協,最后落得被定罪處死的人。
我曾經提過的耶穌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蘇格拉底與耶穌之間還有若干極為相似之處。
他們兩人都是謎樣的人物,即使對于與他們同時代的人也是如此。他們都沒有將他們的學說教誨撰寫成書,因此我們只好透過他們門徒的描寫來認識他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兩個都是通曉談話藝術的專家。他們說起話來都充滿自信、侃侃而談,雖然引人入勝,但也可能會得罪別人。此外,他們都相信自己是某一種更高力量的代言人。他們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與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后并因此喪命。
耶穌與蘇格拉底所受的審判顯然也有雷同之處。
他們原本都可以求饒,但他們卻都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們的使命。而由于他們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即使在他們死后仍然如此。
我指出這些相似之處并不是說耶穌與蘇格拉底相像。我只是要提醒你注意,他們所要傳達的信息與他們個人的勇氣是密不可分的。
雅典的小丑
蘇菲,接下來我們還是要談蘇格拉底。我們剛才已經談到他所使用的方法,但他的哲學課題又是什么?
蘇格拉底與那些詭辯學家生在同一時代。他就像他們一樣,比較關心個人與他在社會中的位置,對于大自然的力量較不感興趣。就像幾百年后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所說的,蘇格拉底“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并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
不過,蘇格拉底有一點與詭辯學派不同,而這點很重要。他并不認為自己是個“智者”,即博學或聰明的人。他也不像詭辯學家一樣,為賺錢而教書。不,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哲學家”,而他也的確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
蘇菲,你現在坐得舒服嗎?你必須完全了解“智者”與“哲學家”之間的差異,這樣我們才能繼續上以后的課程。詭辯學家教人道理,并收取學費,而他們所說的道理或多或少都有吹毛求疵的意味。這樣的詭辯學家千百年來不知凡幾。我指的是所有的學校教師、那些自以為無所不知而以僅有的一丁點知識為滿足的人,以及那些自夸博學多聞但實際上一無所知的人。你年紀雖小,但或許已經遇見過幾位這樣的詭辯學家。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則完全不同,事實上他們與詭辯學家正好相反。他們知道實際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這也是為何他們不斷追求真知灼見的原因。蘇格拉底就是這些稀有人物之一。他知道自己對生命與世界一無所知,并對自己貧乏的知識感到相當懊惱。這點非常重要。
所以說,所謂哲學家就是那些領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并不知道,并因此而感到苦惱的人。就這一方面而言,他們還是比那些自稱博學但實際上非常無知的人更聰明。我曾經說過:“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碧K格拉底也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請你記住這句話,因為很難得有人會承認自己無知,即使哲學家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當眾說這句話是很危險的,可能會使你喪命。最具顛覆性的人就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而回答問題則比較不危險。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比一千個答案要更具爆炸性。
你是否聽說過國王的新衣這個故事?故事中的國王其實渾身一絲不掛,但他的臣民卻沒有人敢說出真相。這時,一個小孩突然脫口而出:“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沒穿呀!”蘇菲,這個孩子很勇敢,就像蘇格拉底一樣。蘇格拉底也敢于告訴我們人類所知多么有限。哲學家與小孩子的相似性我們已經談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