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寓言智慧(5)
- 小故事 大感悟
- 李元秀編著
- 4976字
- 2016-03-01 10:21:42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一個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兒子因為擔心父親在外醉酒回不了家,便沿通往集市的那條路去接父親。老人遠遠望見兒子向自己走來,以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個鬼怪。等他的兒子走近的時候,老人迅速拔劍刺了過去。
這位老人由于被貌似自己兒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終竟誤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真是一個令人警醒的故事。黎丘老人因為被假象迷惑不辨真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活中的我們呢?
是不是也經常做類似的傻事?
麋鹿的悲哀
從前有個獵人捕到了一只小麋鹿,獵人看到這么點的小家伙就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心殺它,就把它抱回家去飼養。
剛跨進門檻,家里的一大群狗就搖頭晃尾地跑來,垂涎欲滴想吃小麋鹿。獵人大怒,把狗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從此,獵人就天天抱著小麋鹿,讓它同狗相互熟悉。
每次狗只要稍微露出不良企圖,獵人就立刻將狗毒打一頓。
這樣時間一長,小麋鹿就和那群狗混得很熟了,時時在一塊兒玩耍,打打滾,舔舔毛,十分親昵。這些狗雖然很想嘗嘗鹿肉的鮮味,可是懼怕獵人,只能看著它咽咽唾沫,小麋鹿也忘記了自己原是鹿類,把狗當成了朋友。
有一天,小麋鹿跑出門外,看見大路旁躺著一群別人家的狗,立刻歡蹦亂跳地跑上去同它們玩。那些狗一看到這只小麋鹿便呼啦一聲撲上來,你爭我奪,把小麋鹿撕得粉碎。
可憐的小麋鹿直到臨死,也還不知道那些狗為什么要吃她。
即使是敵人,也要區別對待,有的人有可能會成為我們的朋友,而有的人,始終是我們的死敵,要小心區別。
但不管是哪一類,只要是敵人,還是保持警惕為好。
虱子的爭吵
一天,三只虱子藏在一頭肥豬的身上,相互爭吵起來。
這時,另一只虱子正好經過這里,見他們爭吵得不可開交,感到非常好奇,就問:“你們為什么爭吵啊?”
三只虱子一起回答說:“我們準備吸這頭豬的血,但是我們都想吸豬身上最肥的地方。”
那只虱子聽了,說:“人類臘月祭祀的日子即將到來,到那時候,這頭豬就要被殺掉丟進湯鍋里了。到時候,你們想吸都吸不到了,還在這里爭吵什么呢?”
三只虱子一聽,恍然大悟。立即停止爭吵,擠在一起,拼命地吸起豬血來。
豬被吸瘦了,到了臘月祭祀的時候,人們就沒有殺它。三只虱子非常高興,因為它們可以飽餐豬血了。
不要只顧爭奪眼前的私利,而應該盡量維護大家共同的根本利益,這樣的話,自己的利益才可得到保證。
自以為是
從前,有一條鳊魚。它天不怕地不怕,專門跟漁夫的釣鉤作對。
現在,鳊魚又游到釣線之間去了。它碰碰釣鉤,扯扯絲線,讓漁夫空歡喜一場。等漁夫罵罵咧咧地把釣鉤重新放下來之后,它才輕巧地把魚餌扯下來,游到一邊去大嚼大咽。
鳊魚的朋友勸它:“別這樣干,會送命的!”
鳊魚滿不在乎地說:“放心好了,不會有事的。就算漁夫們狡猾,可我也不笨啊。他們甭想捉住我!”
正說著,漁夫在河邊柳樹下又放下很多釣鉤。鳊魚說:“瞧我的!”它飛快地游了過去,在釣鉤之間玩起了老把戲。
它全神貫注地對付身邊的鉤鈞,找機會偷吃魚餌。
這時一張漁網貼緊河底慢慢地接近了鳊魚,鳊魚一點兒也沒有發現。鳊魚的朋友發現了漁網,大喊:“有漁網!快逃!”
剛說完,漁網猛地提起,鳊魚被兜在網中。鳊魚在網中拼命掙扎,但是,太晚了!
漁夫拎著漁網,笑著罵道:“該死的家伙,看看究竟誰是蠢貨?誰自以為是,誰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不管我們有多強大,都應該盡量規避危險,自以為是的人,最后只會落得玩火自焚的下場。
烏龜與獵人
有一群烏龜,住在一個貧瘠而偏僻的山溝里。
小烏龜們非常淘氣,總想爬到山溝外邊,尋找肥沃的池沼來游玩覓食。
烏龜媽媽常常警告它們說:“親愛的,不要到那兒去!池沼旁邊有獵人等候著,一旦捉到你們,就會用刀把你們砍成五瓣。”
但是許多小烏龜卻把媽媽的話當成耳旁風。
有一天它們約好偷偷爬出山溝,來到明亮而肥美的池沼旁邊,高高興興地玩耍起來。
獵人早就埋伏在樹林里,用繩鉤一只一只地把烏龜套住了。只有幾只小烏龜藏在石塊后邊,僥幸逃了回來。
烏龜媽媽見幾只小龜氣急敗壞地回來,又驚又急地問:“你們上池沼去了吧?是不是碰見獵人啦?”
“獵人倒沒有碰見,”一只小烏龜喘著粗氣回答,“只看見一根根的長繩子追在我們屁股后面。”
“小傻瓜!”烏龜媽媽氣惱地說,“就是這根長繩子,早先你們的公公爺爺也是因為它才丟掉性命的!”
危險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因此,我們的頭腦要放靈活點,不要等到危險到了我們身邊,我們還不知道那是什么,以至于不知道回避。
皮毛之災
豐狐長著一身火紅色、豐滿而高貴的軟毛;文豹呢,也有一張黑黃相間、十分美麗的花皮。它們棲息在幽靜的山林,蹲伏在深邃的石洞里,時時刻刻警覺而多疑。
白天,它們總是一聲不響地躲在洞中,夜深人靜時分才外出覓食。再饑再渴,它們也不敢到村莊附近去覓食,只是悄悄跑到人跡罕至的深山里,尋些小鼠,捉個野兔充饑。但是,盡管它們時時防范,處處小心,卻還是常常被獵人追捕,不是落進專門為它們設下的陷阱里,就是被卡在鐵夾上。
豐狐和文豹總是想不通,自己到底有什么罪過,使得人類要這樣仇恨它們呢?當然,它們不會想到,那完全是由于它們一身美麗的皮毛所帶來的災難。
身上藏有貴重的東西,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惹禍上身。這和人如果表現得太出色,很可能引起他人嫉妒引來麻煩的道理是一樣的。
螞蟻和蝸牛
有一棵干枯的松樹上住著一只蝸牛,這只蝸牛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棵樹。
一天,風和日麗,蝸牛小心翼翼地伸出頭來看了看,慢吞吞地爬到地上來,把一節身子從硬殼里伸到外面懶洋洋地曬太陽。
這時,螞蟻正在緊張地勞動,一隊接著一隊急速地從蝸牛身邊走過。看見螞蟻在陽光下愉快勞動的樣子,蝸牛不覺有些羨慕起來,于是,放開嗓門對螞蟻說:“喂,螞蟻大哥!看見你們這樣,我真羨慕你們啊!”
一只螞蟻聽到了,在蝸牛身旁停下來,仰著頭對蝸牛說:“來,朋友,咱們一起干活吧!”
蝸牛聽了,不由自主地把頭往回縮了一下,有點驚惶地說:“不。你們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我不能跟你們一起走的。”
螞蟻奇怪地問:“為什么啊?走不動嗎?”
蝸牛猶豫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說:“離家遠了,要是天熱了怎么辦呢?要是下雨了怎么辦啊?”
螞蟻聽了,沒好氣地說:“要是這樣,那你就躲到你的那個硬屋里好好睡覺吧!”說完,匆匆追趕自己的大部隊去了。
對螞蟻的話,蝸牛倒也不怎么在乎。不過,蝸牛實在想到遠處看看。經過一番考慮之后,蝸牛終于大著膽子把自己的另一節身子也從硬殼里伸了出來。正在這時,幾根松針落在地上,發出輕微的響聲。蝸牛嚇得像遭遇了雷擊一樣,一下子就把整個身子縮回硬殼里去了。
過了好久,蝸牛才小心翼翼地把頭伸到外面來看,外面仍然像先前一樣的晴朗和寧靜,并沒有發生什么事情。只是螞蟻已經走得很遠了,看不見了。
蝸牛悠悠嘆了一口氣說:“唉!我真羨慕你們啊!可惜我追趕不上你們了。”說完,依舊照著老樣子,懶洋洋地曬太陽。
我們要敢想,還要敢做。要想實現理想,必須依靠行動,腳踏實地,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貓頭鷹搬家
一天,貓頭鷹在搬家途中遇到鳩鳥,鳩鳥問它:“親愛的朋友,你到哪里去?”
貓頭鷹說:“我打算搬到東邊去。”
鳩鳥問:“為什么要搬家呢?”
貓頭鷹說:“因為這里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我在這里不受歡迎,所以我想換一個地方。”
鳩鳥說:“可是假如你不能夠改變你的叫聲,還是老樣子的話,即使搬到東邊去,那里的人還是會討厭你的聲音的。”
如果不檢討自己,改掉自身的缺點與毛病,無論搬到哪,都是不受歡迎的。
珍珠的價值
一只公雞走來走去。它把腳提得高高的,步子邁得大大的,儼然像一位驕傲的將軍在散步。
公雞“咯咯”叫著,這邊地上啄一口,那邊墻上啄一下,好像吃了很多可口的食物。其實,它吃的全是沙子!
最后,公雞肚子餓得咕咕叫顧不上尊貴的身份,邁到糞堆上來找東西吃了。
它飛快地用爪子扒著,用嘴劃著,滿懷著希望地翻啊,掘啊……
一會兒,一道耀眼的光芒閃了一下,一顆非常大非常亮的珍珠從糞堆里滾了下來。
公雞驚訝地問:“喂,你是誰?”
珍珠含著淚水說:“我是珍珠。謝謝你從糞堆里把我救出來。”
公雞問:“你有用嗎?”
珍珠說:“人類說我很珍貴,值五萬公斤小麥……”
公雞沒等珍珠說完,一下子就把它叼了起來,舔了舔,又抿了抿,然后吐了出來:“呸!呸!又硬又涼,還不如一粒大麥好吃呢!人類真糊涂啊,竟然說它值五萬公斤小麥!”
珍珠是用來觀賞做裝飾品的,將它用來作食物,當然沒有任何價值了。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只有找準了位置,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
戰馬拉磨
從前,有一個國王養著許多優良的戰馬,一匹匹膘肥體壯,訓練有素。士兵們騎著它們打仗,沒有不勝利的。
后來戰火平息了,天下太平。國王把戰馬下放到民間,去幫老百姓推磨拉碾,他想這樣既能節約國庫開支,又可為百姓服務,需要用的時候,再重新召集起來。
幾年過去了。鄰國養精蓄銳,元氣恢復,突然調集重兵,向這個國家發動大舉進攻。
國王急忙召回戰馬,列陣迎戰。三聲金炮響過,這些馬卻都低著頭,在原地轉起圈來——原來它們已經習慣了拉磨。這個國家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
將人才用在不能發揮其專業才能的職位,無異于毀滅人才,每個人的才能不同,適合的崗位也不相同,只有人盡其才,人力資源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狗的高招
有一個人弄來一只狗給自己看門,這只狗十分兇猛,這個人很喜歡它。
然而,這只狗行為卻不怎么好,經常跑到井邊拉屎撒尿,搞得井水騷臭熏天。而且這只狗還無緣無故就跑去咬傷別人家的家畜,來顯示自己的威風。周圍的鄰居都很討厭它。
這只狗非常聰明,它知道自己的行為讓鄰居們很不滿意,也知道只要鄰居的意見反映到主人的耳朵里,自己那些缺德的行徑就會被揭露,便可能失寵。于是,它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不讓鄰居向主人告狀。
這只狗看見鄰居們來了,知道他們是來向主人告狀的,就堵在門口,見一個咬一個,嚇得鄰居們四散而逃,沒有一個人再敢登門告狀。
干了壞事的人,總會想方設法來瞞住自己的惡行,然而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做了壞事,就一定會遭到懲罰的。
東郭先生和狼
春秋時期,有個東郭先生。
一天早晨,他趕著瘸驢馱著圖書在路上走。突然有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長脖子可憐地望著他,哀求他說:
“先生,現在獵人正在追趕我,我眼看就沒命了。如果您肯把我藏到口袋里,救我一命,您的恩德就好像讓死者復生,使白骨生肉了,我一定會報答您。”
于是善良的東郭先生就把狼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個袋子里,然后把口袋放到驢背上,牽著驢繼續趕路。
不一會兒,獵人追上來了,他看見狼突然失蹤就有些懷疑,憤怒地拔出劍來砍斷車轅一頭,對著東郭先生罵道:“誰隱瞞狼逃跑的方向,就讓他和這車轅一樣。”
東郭先生急忙說:“我早晨起來迷了路,怎么會知道狼的蹤跡呢?狼的本性貪婪狠毒,作惡多端,您除掉它是大快人心的事呀。我如果知道怎么會隱瞞呢?再說大路岔道很多,誰知道狼從哪條路逃走了。”
獵人聽了,覺得東郭先生的話很有道理,便掉轉車頭走了。
過了一會兒,見獵人走遠了,東郭先生便把狼從口袋里放出來,讓它趕快逃命。
狼得救了,卻一點也沒有像它承諾的那樣報答救命恩人,反而咆哮著對東郭先生說:“現在我餓極了,如果吃不到東西餓死,那還不如死在獵人手里呢!既然你救了我,那就救到底,把你的身軀獻給我填飽肚子吧!”
狼說著便撲向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和狼一邊搏斗一邊罵道:“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我救了你一命,你不報答我就算了,竟然還恩將仇報!”東郭先生累得滿頭大汗,就快支撐不住了。
這時有個砍柴的老人經過,他看到這種情形,立即勸住了狼,問狼:“你為什么要吃東郭先生?”
狼狡辯說:“是他想把我裝到口袋里悶死。”
老人又問東郭先生:“你為什么要把狼裝進口袋里?這好像就是你的不對了。”
東郭先生便把剛才事情的經過對老人講了一遍,老人這才明白了一切,對狼說:“我不信,這么小的口袋怎么會裝下你這么大的狼?”
狼為了證明自己有理,便鉆進口袋讓老人看。
老人連忙用繩把口袋系住,然后拿起手中砍柴的斧頭將狼砍死,對東郭先生說:“對害人的禽獸決不能心慈手軟。”
狼是永遠也改不掉吃人的本性的。對待像狼一樣的壞人。我們絕對不能心慈手軟。人生在世,應該分清是非,愛憎分明,這樣既可以保護自己,也能為自己贏來更多的朋友。
持竿入城
從前,有一個魯國人,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進城。
走到城門口,他把竹竿豎著拿,結果城門不夠高,擋在城門洞的上方,進不去。后來,他又改為把竹竿橫過來拿,結果城門又不夠寬,卡在城門洞兩側,還是進不去。
這個人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好辦法,獨自站在城門外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