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恭恪仁孝的楊廣(1)
書名: 世界偉人傳記叢書:隋煬大帝楊廣作者名: 楊發興主編本章字數: 2831字更新時間: 2016-03-11 16:23:35
塞外大漠以北,有一個叫作突厥的部族。突厥曾是匈奴的一支,世居金山南面,祖祖輩輩以打鐵為業,族人個個驃勇兇悍。漸漸的,部族興旺,疆域擴展,突厥部落變成了突厥汗國,君王稱作可汗。
人丁興旺,疆域擴展,隨之而來的定是勢力分爭。明爭暗斗的內訌終于演化為戰爭。勢不兩立的首領各率人馬,與自己的手足同胞兵戎相見。經歷了反復廝殺征戰,突厥汗國一分為二,成了東西兩半。東突厥的可汗是沙缽略,西突厥的首腦則是達頭可汗。
魏、周以來,突厥人自恃兵強馬壯且驍勇善戰,屢屢寇犯塞上邊關,讓皇室寢食難安。也曾發兵征討,但在大漠荒原上拼殺,終不敵那些在馬背上成長起來的對手,常常是折將損兵,無功而返。
而周朝皇室對突厥則多施以撫慰之策,歲貢黃金白銀、綾羅布帛,求得邊陲安定。再就是和親,將自家女兒嫁于突厥首領做可賀敦,也就是妻子。如今東突厥沙缽略可汗的可賀敦,就是周室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千金公主。
千金公主嫁過來不久,楊堅便繼位登基,改元稱帝了。殺父之仇,奪宗之恨,讓千金公主發誓不滅隋楊死不瞑目!她常常在沙缽略可汗枕邊吹風,鼓勵他養精蓄銳,舉兵南犯以光復周業。沙缽略可汗也覺得自己是周室女婿,為妻子報仇復業責無旁貸??蓯赖氖牵鬟呥_頭可汗屢屢尋釁,讓他窮于應付,那養精蓄銳不成,更談不上為可賀敦報仇了。只好先忍下這口惡氣。
然而這一回,沙缽略可汗不但要一忍再忍,更要低首相求了。
沙缽略可汗手下有一名將領自稱阿波可汗,西逃投奔了達頭可汗。達頭可汗隨即命他率兵奔襲東突厥。大兵壓境,阿波可汗的眾多舊部紛紛反叛沙缽略可汗,與阿波可汗匯集一起殺向沙缽略可汗的營帳。沙缽略見勢頭不好,一路向東倉皇而逃。而東面的契丹部族與東突厥素有積怨,聽說沙缽略可汗朝這方逃奔過來,就擺好了陣勢,架起羅網,等候他撞進網中一舉殲滅。沙缽略可汗眼見得受到東西夾擊,無奈之下轉而向南逃竄。這時候,可賀敦千金公主已顧不得殺父之仇,奪宗之恨了,她勸沙缽略可汗趕緊派人去長安,懇求大隋皇帝給予支援,并求恩準東突厥人馬在白道川一帶暫避一時。
晉王楊廣率部趕到時,沙缽略可汗驚魂甫定。聽說晉王奉旨前來支援,沙缽略感激萬分,親自拔除營帳內外的雜草,灑掃得干干凈凈,設下酒宴迎接晉王楊廣。
楊廣遵照父皇旨意,將大批衣裳食物、馬匹軍械賞賜給沙缽略,當然還少不了有一些供他玩樂的鼓吹之類。此時的沙缽略,簡直要把大隋皇帝視作再生父母了。楊廣沒想到此次率部出塞,事情會辦得如此順利。未動兵戈,只拿出些東西,又借給沙缽略一塊地盤讓他養息,就把東突厥安撫下來。但楊廣心里明白,看似簡單順利的一件事,對于大隋皇朝是多么重要。這時,他見沙缽略可汗已安穩了,便放心地在這荒漠邊緣處玩了幾天,啟程回朝復命。
誰知沙缽略可汗有了楊廣賜給的食物軍械,自恃后備充盈,就急不可耐地找阿波可汗復仇算賬。楊廣剛走了兩天,他便糾集部眾,向西邊的阿波可汗猛撲過去。可是他忽視了北面一個稱作阿拔國的小部落。阿拔國見沙缽略傾巢出動與阿波可汗決戰,后方營帳空虛,就趁機而入,不但搶走了一大批糧草服飾,還虜去了千金公主等一撥兒家人老小。
沙缽略可汗這時已將阿波可汗打得大敗,正在乘勝追擊,分不開身去援求妻兒,便派人騎快馬追上晉王,再次求助。
楊廣當機立斷,撥兩萬兵馬調頭北上,直搗阿拔國巢穴,殺得阿拔國人仰馬翻,落荒而逃。被搶的東西如數追回,千金公主和家人又隨楊廣的人馬一同回到了沙缽略可汗身邊。這時候的沙缽略可汗再也不見了罰室女婿的氣焰。
若不是大隋皇帝,沙缽略怕是馬革裹尸了,那周室的千金公主也早已成為別人床榻之上的玩物。如此隆恩盛德,豈敢忘記?周室是什么?不過是被沙暴吹散的大漠孤煙而已。誰也不必為已經不存在的東西活著。尤其是不能為一個不存在的王朝活著。如果真想那樣,眼前存在著的這個王朝一定不會讓你活得安生!
于是,沙缽略可汗即刻寫了一份奏表,說:“天無二日,土無二主。大隋皇帝才是天上的太陽,大地的主人。我沙缽略怎敢仗恃兵眾地險而與太陽和主人對抗?今天,沙缽略感慕上國淳樸的風俗,歸心南方的有道國君,屈膝叩頭,永為大隋藩屬?!彼屝鹤訋旌险鎺线@份奏書,跟隨晉王楊廣一同南下長安,以此向文帝楊堅表示臣服的忠心。
千金公主也上表大隋皇室,請求恩準自己改姓楊,從此作為文帝的女兒。后來,文帝答應了。賜她姓楊,并改封她為“大義公主”。
旌旗獵獵,馬蹄噠噠。神采飛揚的晉王班師回朝了。內心里掩飾不住的興奮一直洋溢在他的臉上。這興奮不僅僅是因為此次出塞將父皇之命完成得圓滿、順妥。還有,他已得知,父皇和母后為自己選配的王妃已經到了長安,只等著他回去行冊封大禮了。
晉王楊廣返回并州的時候,身邊就多了一位蕭妃。楊廣對蕭妃一見鐘情,等到父皇母后講了蕭妃的身世,對她愛戀的情愫中又增加了幾分憐惜和同情。及至與蕭妃接觸了幾天之后,楊廣心里又生出欽佩的敬意。他驚訝,一個寄養在外戚鄉野十幾年的女子,竟這樣知書達禮,詞賦皆通。他由衷地感謝父皇母后,為自己選了一個高雅賢惠的淑女。
蕭妃對晉王更是傾心愛慕。她到了長安以后,在等待楊廣班師的那些日子里,就已多次聽宮里的人談及晉王的英武才干。此次北御突厥,圓滿地完成了父皇旨命,使大隋北疆又復歸安寧,不僅父皇陛下龍顏大悅,而且朝中群臣對晉王的贊頌欽佩之聲鵲起。有的大臣直接就在陛下面前說,晉王日后必是大隋砥柱。更有人在私下竊語,楊廣才干在所有藩王之上,差一點兒沒說出比太子楊勇還強。
晉王凱旋歸來,蕭妃見到了楊廣,心中更是欣喜。楊廣果然是英俊倜儻、風度翩翩的一表人才。舉止莊重,談吐不凡,完全沒有想像中的那些浪蕩公子、紈绔子弟的習氣。蕭妃覺得晉王更為可貴的是,也正像人們傳說的那樣,他十分仁孝。
有一件事,給初識晉王的蕭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天,父皇忽然召見晉王楊廣。楊廣來到宮中,才知道是父皇正在斥責太子楊勇,母后獨孤氏也守在一旁,滿臉慍怒之色。原來,有人送給太子一副蜀人制作的鎧甲。這副鎧甲做工精良,雕飾的也非常華麗。楊勇卻嫌它華貴得不夠,與自己皇太子的身份不能相稱,于是又召來工匠,用金銀珠玉重新加以修飾。完工之后便穿戴起來在他的東宮里出出進進,到處招搖。這天,父皇傳來口諭:聽說皇太子得了一副極其精美的鎧甲,特命他穿戴進宮讓父皇欣賞欣賞。楊勇不知就里,高高興興地穿著鎧甲來見父皇,沒想到,等待著他的是一頓劈頭蓋臉的呵斥。
文帝楊堅見楊廣進來,就問:“阿賡,你可知道朕是怎樣對待那些奢華之人之事的嗎?”
楊廣趕緊回答:“父皇,兒臣知道?!薄澳呛?,說一件兩件的給咱們的皇太子聽聽。”“遵旨。有一回,有人給父皇進上了十匹華麗珍貴的綢緞,父皇即刻讓人將那些綢緞堆在大殿上燒掉了,還把那個送綢緞的人降了職。還有一次,有人貢進生姜,裝生姜的口袋是用上好的羊毛氈做成的。父皇得知,非但沒有賞賜,反將那人杖背四十?!?
文帝滿意地點點頭,又問:“你再說說,朕這樣做的結果又是什么?”
“朝野之中崇尚節儉,浮華侈靡之風杜絕,天下百姓拍手稱頌,一心向國!”
“這些事,為什么偏偏就有人聽不到、看不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