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經驗主義的內涵
- 人文常識悅讀(健康快樂悅讀)
- 王新龍主編
- 572字
- 2016-02-25 10:51:48
經驗主義的英文名字是Empiricism,它是一種認識論學說,認為人類知識來源于感覺,并且還是以感覺的領會為基礎的。經驗主義誕生在古希臘。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歷史。期間,它不斷地和另外兩種學說發(fā)生爭議:
一種學說為天賦論;另一種學說為理性主義。
作為一個認識論的概念,經驗一詞主要指和理性認識相區(qū)別的一個認識階段、認識形式,也就是感性認識。
理性主義者將人們對有關事物的看法區(qū)分為一般的、易犯錯誤的信念與永久的、已被證實了的真理性知識。他們聲稱,感覺經驗只能產生關于表象世界的意見,并且表象可能讓人受到蒙蔽,因此,這種得之于觀察的經驗是不可靠的,無法被確認為知識。
從恩培多克勒開始,經驗主義學說就漸漸興起。經驗主義懷疑理性所依賴的先天印象,認為它們是想象出來的幻象,并力圖表明,正是觀察才引起了知識,激進的經驗主義者聲稱唯有觀察與感覺是唯一有效的知識源泉;事實上,人的感覺經驗能夠發(fā)現與揭示真理。由此,便推動了經驗主義研究感知系統。
恩培多克勒是歷史上第一位經驗論者,為了他的哲學目的,就展開了一個典型的心理學課題的探討。他認為,理性主義者所說的人為自身心靈的神秘內涵所吸引而進行實質是記憶的學習,并通過這種學習而獲得知識的天賦主張難以成立。經驗主義希望通過找出知覺的作用機能來說明知識來源于知覺的觀點,最終反證出理性與先天本性不可能充分知識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