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歐洲文明的誕生(6)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21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通過了由雅各賓派提出的廢除君主制的議案。第二天,大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在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并將1792年9月21日定為共和日。法國人民受到極大的鼓舞,不久便把普奧聯軍全部趕出了法國。共和國的成立也標志著法國封建君主制被徹底推翻,君主立憲政體結束。此后,政權轉入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手中。忿激派的主張吉倫特派實行的社會經濟政策引起了勞動人民的強烈抗議。1792年底,限價運動高潮中出現了代表貧苦勞動群眾利益的激進派別——忿激派,由扎克·盧、瓦爾萊等領導。忿激派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權平等與社會平等,主張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征購糧食,統一管理供應,救濟貧苦群眾和義勇軍家屬,嚴厲懲辦投機商人,以恐怖手段打擊反革命分子等。在忿激派和廣大人民的督促下,國民公會于1793年4至5月先后頒布了強制流通證券、限制糧食價格、向富人借款等法令。但忿激派最終被當權者以武力鎮壓下去。

革命第三階段——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專政階段是法國大革命最深入、最徹底的階段。在這個時期,法國擊敗了外國干涉軍,平定了反革命叛亂;徹底消滅了封建制度在農村的統治,用民主的方式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對敵斗爭中還使用了“平民方式”。隨著革命的勝利進行,雅各賓派內以丹東為首的丹東派和以埃貝爾為首的埃貝爾派,就是否繼續實行恐怖統治發生了矛盾。1794年3至4月,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執政派先后逮捕并處死了這兩派領導人,繼續執行革命恐怖政策。1794年7月27日,反羅伯斯庇爾的勢力聯合發動“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專政。

雅各賓起義

1793年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法國國內也發生大規模的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迪穆里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于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在雅各賓派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的領導下,于5月31日至6月2日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國民公會的領導權被雅各賓派取得,政權隨之轉移到雅各賓派手中。

雅各賓的土地法令

面對內憂外患的艱難環境,雅各賓派認識到土地問題是革命中的首要問題。6月3日至7月17日,雅各賓派先后頒布三個土地法令,規定將沒收的逃亡貴族及王室、教會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地主貴族必須把200年內侵占的公有土地歸還村社或分給農民;無條件廢除農村中的封建權利、封建義務、地租以及其他封建捐稅,銷毀一切封建文據和契約。這些法令比較徹底地鏟除了封建制的基礎,使封建土地所有制變為小農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鞏固了革命成果和雅各賓派的統治;調動了農民的參戰積極性,保證了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斗爭勝利。

《1793年憲法》

1793年6月24日,國民公會通過了法國第一部民主共和制憲法,即《1793年憲法》,用以取代君主立憲制憲法,但最終未能實施。該憲法體現了盧梭的人民主權學說,是雅各賓派政治、經濟主張的總綱領。它確認了共和制、主權在民、分權制衡等原則;規定了公民的各種自由權利,人民甚至有起義權;規定21歲以上的男子具有普選權。《1793年憲法》是當時最民主的資產階級憲法,有利于擴大雅各賓派的統治基礎,并為其他國家的憲法制定提供了藍本。

革命恐怖統治

為了保護革命成果、打擊敵人的進攻,國民公會于1789年9月將“恐怖”提上了議事日程。革命恐怖統治主要有兩方面:經濟恐怖和政治恐怖。經濟恐怖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全面限價法令》、《嚴禁囤積居奇法令》、糧食飼料等限價法令,以及其他打擊奸商、投機商、囤積居奇者的法令等。政治恐怖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國委員會集權體制為代表,包括改組革命法庭、在巴黎和各地設立斷頭臺、由革命委員會決定嫌疑犯身份、中央特派員在各地方和軍隊中擁有一切大權等內容。恐怖統治初期在保衛共和國、拯救革命方面起到了不容抹殺的作用,但是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

雅各賓派的內部斗爭

雅各賓派執政后,其內部一直存在著尖銳的矛盾。1793年末至1794年初,雅各賓派的內部斗爭擴大,分裂成左、中、右三派。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領導集團是中派,代表小資產階級上層,主張維護現行政策;代表小資產階級下層的埃貝爾派是左派,主張把革命進行到底;代表革命中的暴發戶利益與要求的丹東派是右派,反對現行政策,鼓吹取消革命民主專政。這些派別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羅伯斯庇爾無法彌合三派的分歧,于是先后將其余兩派鎮壓。雅各賓派的內部斗爭大大削弱了革命民主專政的核心力量和社會基礎,注定了雅各賓派最終失敗的歷史命運。

熱月政變

雅各賓派實行的恐怖統治政策喪失了群眾基礎,反對羅伯斯庇爾的力量逐漸集結起來。1794年7月27日,國民公會宣布羅伯斯庇爾“不受法律保護”,將其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其他幾個雅各賓派的核心人物。7月28日,羅伯斯庇爾等人被處以極刑。因這次事件發生在共和二年熱月九日,歷史上稱之為“熱月政變”。這次政變后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政權。

拿破侖帝國

1789至1794年,法國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熱月政變結束了革命的高潮,迎來了鞏固革命成果及資本主義發展的新時代。軍事天才、政治偉人拿破侖·波拿巴橫空出世。他在大革命時期屢建奇功,數次擊敗歐洲反法同盟的進攻,并且建立起稱霸歐陸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他加強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中央集權,鼓勵工商業發展,頒布一系列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法律規范。在他的統治下,大革命的成果真正得到鞏固,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拿破侖發動的對外戰爭客觀上給歐洲大陸封建國家帶去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希望火種,為19世紀前期歐洲各國的民族、民主運動播下了種子。但是,無限的權力和征服整個歐洲的野心促使他作出了一系列狂妄決策,最終被新的反法同盟打敗。

霧月政變

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熱月黨人上臺后組建了督政府,對內無情地打擊雅各賓派和王黨;對外仍與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處在戰爭狀態。1799年下半年,第二次反法同盟大軍壓境,法國國內又面臨封建復辟的危險,督政府軟弱無能,無力改變現狀,大資產階級于是將希望寄托在強權人物拿破侖身上。1799年11月9日,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推翻了督政府。

熱月政變后的法國

熱月黨人主要由大資產階級和金融資產階級組成。他們當政后,一方面立即取消了所有對自己不利的政策措施,大肆迫害雅各賓派,禁止人民參加政治活動,廢除了最高限價法,取消了對投機商的制裁,鎮壓巴黎市民的起義,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但另一方面,熱月黨人卻將共和制度堅持了下來,而且堅決鎮壓了反革命王黨的叛亂,對外還擊潰了反法同盟的進攻,積極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7年10月,法國迫使奧地利承認法國在北意大利的地位,第一次反法同盟被瓦解。1798年,拿破侖為了威脅英國到印度的航線,又遠征埃及,并很快地占領了埃及。雖然后來法軍征服敘利亞的計劃失敗了,但法軍在歐洲及北非的勝利進軍,已經引起了歐洲諸國的極度恐慌。1798年底,以沙皇俄國為首的歐洲諸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年春,俄國軍隊遠征北意大利,迅速將駐守在那里的法軍驅逐出去。在北線,1799年8月底,英國的遠征軍在荷蘭登陸,擊敗了法軍;在東線,奧軍也迫近法國國境。法軍在戰場上連戰連敗,法國又面臨著封建王朝復辟的危險。

霧月政變

1799年3月,第二次反法同盟從意大利、瑞士、荷蘭三個方向進攻法國,法國國內猖獗的王黨活動更使督政府政權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拿破侖得到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于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十八日)以解除雅各賓過激主義威脅共和國為借口,派軍隊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務。歷史上稱拿破侖的此次政變為“霧月政變”。霧月政變是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標志。

第一帝國——法蘭西

拿破侖上臺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以靈活的策略對付各種反對力量,并將天主教逐步改造為新政權的工具;重視工商業,推行類似重商主義的政策;在軍事上推行的一系政策,使法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飛速提升。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得到了鞏固和發展,拿破侖的個人野心也隨之膨脹。1804年5月18日,他修改了共和國憲法,宣布法國改制為帝國,即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并自封為“拿破侖一世”。

執政府的建立

霧月政變的第二天,拿破侖把法國議會——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全部解散,奪取了議會大權,并宣布成立執政府。不久,執政府公布法蘭西共和國八年憲法,重申廢除封建等級制、法國為共和國,并且規定第一執政(即拿破侖)擁有公布法律、隨意任免高級官員的權力。拿破侖還取消了革命時期建立的地方自治機構,使法國成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由此,拿破侖通過執政府開始了長達15年的獨裁統治。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

1802年,拿破侖修改憲法,將第一執政變為終身職位。這是法國資產階級帝制的開端。1804年5月,他再次修改憲法,宣布法國改制為帝國,第一執政為皇帝,并自封為“拿破侖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12月2日,拿破侖在巴黎圣母院舉行了加冕禮。拿破侖帝國的建立改變了法國的政體,使統治階層發生了更替,卻并未改變法國的國體——法國仍然是資產階級專政。

《拿破侖法典》

《拿破侖法典》原名《法國民法典》,1804年公布施行。法典除總則外,分為三編。第一編是“人法”,包含關于個人法和親屬法的規定。第二編是“物法”,包含關于各種財產和所有權及其他物權的規定。第三編為“取得所有權的各種方法”,內容頗為龐雜。這部法典的原則可概括為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它用法律的形式承認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后來成為許多資產階級國家立法的藍本。

對外戰爭

拿破侖政權是與頻繁的對外戰爭相始終的。這些戰爭最初是為了反擊外國的武裝干涉、保衛法國革命果實,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反封建的民族戰爭。但隨著拿破侖擴張野心的日益膨脹,其對外戰爭逐漸轉變為以掠奪、奴役其他民族為主的侵略戰爭。它反映了法國資產階級對外侵略掠奪及在歐洲建立霸權的要求。

大陸封鎖政策

1806至1814年間,拿破侖一世對英國采取了一項重要的政治經濟措施,即用經濟封鎖摧垮英國。1806年11月起,拿破侖先后頒布《柏林敕令》、《華沙敕令》、《米蘭敕令》和《楓丹白露敕令》,這些敕令規定:隸屬于法國的各國,不僅不準與英國發生貿易關系,而且要斷絕一切來往;法國統治下的歐洲的英國僑民,一律為戰俘;所有法國及其隸屬國境內的英國貨物和商船,全部沒收。但大陸封鎖沒有達到從經濟上摧毀英國的目的。由于當時法國工業的發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國,不能滿足歐洲各國的需求,大陸封鎖政策引起這些國家的不滿;同時,英國采取反封鎖措施,并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隨著拿破侖帝國的崩潰,大陸封鎖政策也隨之破產。

《提爾西特和約》

1806年9月,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等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卻連連被法軍挫敗。1807年7月7日,法國和俄國簽署條約,俄國被迫承認法國在歐洲大陸取得的一切權利,并退出反法同盟。7月9日,法國又和普魯士簽訂條約,普魯士的軍隊被限制在4萬人,并向法國賠款1億法郎,還割讓了大片土地。這兩個和約合稱《提爾西特和約》,標志著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敗,也表明拿破侖對外戰爭的性質已完全變為霸權主義侵略戰爭,客觀上喚醒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識。

拿破侖征服歐洲

1800至1809年,拿破侖的軍隊在歐洲大陸上縱橫馳騁,所向無敵,幾次反法同盟都在法軍的強大攻勢下解體。法國軍隊接二連三地擊潰了在數量上占很大優勢的俄、普、奧等國的軍隊,迫使這些國家的封建君主先后俯首求和。到1809年為止,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波蘭及瑞典諸國都直接或間接地由拿破侖帝國統治,拿破侖征服了除英國、俄國以外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1810年4月,奧地利王室被迫將公主嫁給拿破侖,標志著法蘭西第一帝國達到了鼎盛時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林甸县| 武穴市| 图们市| 兴隆县| 淮阳县| 潼关县| 安义县| 红河县| 宁河县| 漾濞| 交口县| 河津市| 二连浩特市| 丘北县| 麦盖提县| 峨边| 平乐县| 乡城县| 丰镇市| 抚松县| 宁夏| 彭阳县| 蓬溪县| 岚皋县| 荣成市| 微博| 大田县| 黄大仙区| 郁南县| 巴林右旗| 日土县| 陇西县| 商丘市| 同心县| 井陉县| 长海县| 从化市| 谢通门县| 海林市|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