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完美做人篇(2)
- 你最喜歡的300篇哲理故事(青少年閱讀故事書系)
- 李元秀主編
- 4512字
- 2016-02-19 14:12:48
正是這句名言在支撐著他,他果然成功了。不要因為時運不濟而郁郁寡歡,不要因為挫折而退縮,忍耐雖然痛苦,果實卻最香甜。
性格
林肯曾談及自己的提升及人生最初起步的成功時,將成功都歸功于自己樂于助人、親切隨和的性格,也就是說,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去幫助別人。
林肯非常樂于助人,這使得他在任何場合中都能與別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亨恩頓先生就曾說:“在林肯先生住所住滿了人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的床讓給別人。然后,他自己就到店里的柜臺上睡,卷一卷布當作枕頭。”正是這種樂于助人、樂善好施的性格使得林肯備受人民的愛戴。
你如能像林肯那樣,樂于助人,具有親切隨和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無悖于養成完美人格的要求。
大氣
戈壁上的胡楊活著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飛沙走石中守住了生命的鮮活,孤苦凄然中昂起了信念的不屈。胡楊的勃然生機挺拔出了撼人的大氣。
秋風中的竹子雖消瘦但不折腰,雖孤獨但不動搖,雖憂思但不哀鳴,任憑寒夜苦雨蕭瑟,依然傲骨拔節凌空。竹子的沖天豪情正顯出了高亢的大氣。
池塘里的蓮花身陷污泥而不染,一身清白不自憐,縱使面對丑惡也不悲戚,昂首獨立更為清高。蓮花丹青難寫之精神頂立起風骨的大氣。
大氣,便是沖破貧瘠和困苦之折磨即使有萬千磨難也要心揣夢想播撤愛意的生氣。嫩嫩的企盼不滅,目光便總是向前,重重的責任肩負,生長豐厚了癡迷的期待。
大氣,便是卑微不失凌云之志,平凡猶有不可欺之尊的骨氣,用自己找尋使自己的足跡不俗,跌倒爬起照樣有路可走,用自己的脖子支起自己的腦袋,用自己的脊梁挺直自己的腰板,失去擁有總是無愧無悔。
大氣,便是受邪惡之辱不低頭、保護柔弱不自負的正氣,正因為心中有愛,才敢向不平揮劍,才肯如老牛俯首,行俠仗義呼嘯而過,即使傷痕猶在也剛毅且無淚。
大氣,小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氣,大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英雄氣。
而一個人為人之氣是否乃大,其實正面的區別就是一個“愛”字,反面的區分就是一個“私”字。
愛得真,愛得誠,愛得厚,愛得多的人一定大氣。先公后私是低層次的大氣,再高些便是大公小私,而大公無私則是最高境界的大氣。從世俗的角度看,做人大氣些,便少些煩惱,多些達觀,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從人生追求的境界上看,做人大氣些,自己走過的路可堅實如立起的豐碑,自己耗費的心血可扎根成人們的敬意。
不委曲求全
一個年輕的鋼琴家曾在俄國沙皇面前演奏。很快,從文武大臣到沙皇自己,都被那美妙的音樂迷住了。
演奏結束,沙皇表揚了這位青年鋼琴家的才能,最后還說:“我國出現這樣的天才,實在值得向全世界夸耀。”
可是,青年音樂家昂然抬起頭,冒著殺頭的危險答道:“陛下,我是波蘭人。”這位熱情愛國的青年鋼琴家,就是著名的巴臺萊夫斯基,他既是音樂家,又是民主革命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波蘭在1919年獨立,他擔任了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
一個人要有能屈能伸的胸懷,但更重要的是不能事事委曲求全,要有自己的原則。
為心中的信念
有統計資料表明,現在法國有1.35萬家麥當勞店,一年的營業總額突破40億美元大關。擁有這兩個數據的主人是一個叫哈利茲的法國人。哈利茲1965年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之后在一家大電器公司打工。
1971年,他開始創立自己的事業,經營麥當勞生意。麥當勞是聞名全球的連鎖快餐公司,采用的是特許連鎖經營機制,而要取得特許經營資格是需要具備相當財力和特殊資格的。
而哈利茲當時只是一個才出校門幾年、毫無家族資本支持的打工一族,根本就無法具備麥當勞總部所要求的75萬美元現款和一家中等規模以上銀行信用支持的苛刻條件。只有不到5萬美元存款的哈利茲,看準了美國連鎖快餐文化在法國的巨大發展潛力,決意要不惜一切代價在法國創立麥當勞事業,于是絞盡腦汁東挪西借起來。
事與愿違,5個月下來,只借到4萬美元。面對巨大的資金落差,要是一般人,也許早就心灰意懶,前功盡棄了。然而,哈利茲卻偏有對困難說不的勇氣和銳氣,偏要迎難而上,遂其所愿。
于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的早晨,他西裝革履滿懷信心地跨進匯豐銀行總裁辦公室的大門。哈利茲以極其誠懇的態度,向對方表明了他的創業計劃和求助心愿。在耐心細致地聽完他的表述之后,銀行總裁作出了“你先回去吧,讓我再考慮考慮”的決定。
哈利茲聽后,心里即刻掠過一絲失望,但他馬上鎮定下來,懇切地對總裁說了一句:“先生可否讓我告訴你,我那5萬美元存款的來歷呢?”回答是:“可以。”
“那是我6年來按月存款的收獲,”哈利茲說道,“6年里,我每月堅持存下1/3的工資獎金,雷打不動,從未間斷。6年里,無數次面對過度緊張或手癢難耐的尷尬局面,我都咬緊牙關,克制欲望,硬挺了過來。有時候,碰到意外事故需要額外用錢,我也照存不誤,甚至不惜厚著臉皮四處借貸,以增加存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必須這樣做。因為在跨出大學門檻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宏愿,要以10年為期,存夠10萬美元,然后自創事業,出人頭地。一現在機會來了,我一定要提早開創事業……”
哈利茲一口氣兒講了10分鐘,總裁越聽神情越嚴肅,并向哈利茲問明了存錢的那家銀行的地址,然后對哈利茲說:“好吧,年輕人,我下午就會給你答復。”
送走哈利茲后,總裁立即驅車前往那家銀行,親自了解哈利茲存錢的情況。柜臺小姐了解總裁來意后,說了這樣幾句話:“哦,是問哈利茲先生,他可是我接觸過的最有毅力、最有禮貌的一個年輕人。6年來,他真正做到了風雨無阻地準時來我這里存錢。老實說,這么嚴謹的人,我真是要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聽完小姐介紹后,總裁大為動容,立即打通了哈利茲家里的電話,告訴他匯豐銀行可以毫無條件地支持他創建麥當勞事業。
哈利茲追問了一句:“請問,您為什么要決定支持我呢?”
總裁在電話那頭感慨萬千地說道:“我今年已經58歲了,再有兩年就要退休。論年齡,我是你的兩倍,論收入,我是你的30倍。可是,直到今天,我的存款卻還沒有你多……我可是大手大腳慣了。就憑這一點,我就自愧不如。我敢保證,你會很有出息的。年輕人,好好干吧!”
有偉大的人格才有偉大的事業,不論你處于多高的地位,都不能不對自己應承過的諾言負責。
為命運祈禱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德·溫森多有一次贏得一場錦標賽,領到支票后,他微笑著從記者的包圍中出來,到停車場準備開車回俱樂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女子向溫森多表示祝賀后又說她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掉——而她卻無論如何也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溫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他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后塞給那個女子。
“這是這次比賽的獎金,祝愿可憐的孩子走運。”他說道。
一個星期后,溫森多正在一家鄉村俱樂部進午餐。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自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溫森多點了點頭。
“哦,對你來說這是個壞消息,”官員說道,“那個女人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還沒有結婚哩!溫森多——你讓人給騙了!我的朋友。”
溫森多聽后卻長吁了一口氣說:“哦,是嗎?她沒有孩子病得很重?那太好了,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為別人的命運祈禱,從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小幸運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
幫助自己
富蘭克林總統年輕的時候,把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一家小印刷廠里。
他很想獲得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可是當時出現了一個不利的情形,議會中有一個極有錢又能干的議員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甚至還公開斥責他。
這種情形使富蘭克林的處境非常尷尬,因此,富蘭克林決心使對方喜歡他。
后來,他聽說那位議員的圖書室里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書,他就給議員寫一封便箋,表示自己極欲一睹為快,請求他把那本書借給自己幾天,好讓自己仔細地閱讀一遍。
那名議員收到了富蘭克林的信便馬上叫人把那本書送來了,過了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他把那本書還給了議員,還附上一封信,表示他的謝意。
于是,當他們再次在議會里相遇時,那位議員居然跟他打起了招呼,并且極為有禮貌,議員以前從來就沒有那樣做過。
自那以后,他們變成了很好的朋友,議員很樂意幫助富蘭克林,為他在仕途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這種狀態一直到這位議員去世為止。
如今,富蘭克林去逝已經一百多年,他也就是憑著請求別人幫忙的辦法,使自己獲得了成功。
請他人幫忙一定要使人感覺到自己對他的尊重,這樣,別人才能尊重你,并樂意為你辦事。
拒絕出演
有一次,一個大規模音樂會主持人想邀請瑞士鋼琴家塔爾貝格出席表演。塔爾貝格問他:“演奏會什么時候開始?”
主持人答:“下個月一號。”
塔爾貝格接著說:“對不起,練習時間不夠,我無法參加。”
主持人不解地問:“大師還用練習嗎?”
塔爾貝格說:“我想演奏一些新曲目,至少要一個月的練習時間。”
主持人又問:“三天時間還不夠嗎?我認識許多音樂家,從來沒有一個人為一次演奏會練習四天以上,何況像你這樣大師級的音樂家,更沒有練習的必要了。”
塔爾貝格不以為然地表示:“每次發表新作品,我至少要練習一千五百次,否則不敢出場演奏。一天練習五十次,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你能等一個月,我就可以出席演奏,否則,很抱歉,我只好拒絕邀請。”
很多時候,現實迫使你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但是,在原則面前,你不可以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決不能讓現實改變你的原則,否則,欲速則不達,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不幸之幸
當愛迪生的耳朵被人打聾了以后,他并沒有怨天尤人。
失聰后,他不受各種聲音的打擾,每天可以專心地讀許多書。
后來,他成為電報員,因耳朵已聾,不受雜音的干擾,電報打得特別快。他更高興的是耳聾使他再也聽不到旁人的閑言閑語,使他可以專心地思考一些問題。
相信每件事情的到來都一定會有上天特定的安排,因此不要為所失去的感到遺憾,也許這正是嘗試新的生活方式的最好時機。
堅韌的人生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里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后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歷盡磨難。
隨后,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經衰弱癥。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狀況良好,于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
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嘗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未婚妻去世、競選敗北。
但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而是,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后終于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面指出:“作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