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塑造好形象:贏得他人的信任(3)

求實,是一個人追求真理、講究實際最可寶貴的精神。它要求我們做工作、辦事情要把干勁、熱情同求實的精神結(jié)合起來。遇事不要聽風就是雨,而是要核實,求真實。做人最難的事情是什么?是求實。尤其在風風雨雨的時候,敢于求實是不容易的,要有膽量,要敢于承擔風險。求實,是偉大的人格力量。

務(wù)實,是成功的第一品質(zhì),是中國有作為的政治家、思想家、實業(yè)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東漢哲學家王符在《潛夫論·敘錄》中說:“大人不華,君子務(wù)實。”明代學者曹瑞在《明儒學案》中說:“人之為學,須是務(wù)實,乃能有進。”

不論是做事還是研究學問,都要務(wù)實。務(wù)實須“四戒”——戒空,戒虛,戒浮,戒偽。要不說大話,不悅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不刮浮夸之風,不容浮偽之言,而要腳踏實地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樸實,是一個人純樸優(yōu)良品德的表現(xiàn)。在自我修養(yǎng)中,要培養(yǎng)自己樸實的品格,應做到“四忌”:一忌言過其實,二忌有名無實,三忌華而不實,四忌虛假失實。

以實為本最根本的是要實干,要少說空話,多干實事。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lǐng);十個吹牛大王,不如一個啞巴干將;嘴上的高樓,不如用手蓋起來的茅屋。所以說,實干是擲地有聲的品質(zhì),實干是最好的語言。

我們反對說空話,但不反對能言者,且提倡能夠做一個明理之人。荀子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我們修身正心的目的,就是爭做“國寶”而不是做“國妖”。

2.言必有信:信用是處世之本

言必有信是一個人給人留下好印象的重要法寶,是在人際交往中贏得真正友誼的關(guān)鍵。因為只有擁有信譽的人,才能使人信賴,使人歡迎。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人的說話,第一要有信實。如果言而無信,便是給人家一個壞印象,從此以后,你的話不再能夠取信于人了。商鞅替秦國變法,第一件工作,就是立木于南門,下令說凡是能運到北門的立賞百金。本來搬運一根小小的木頭,而且又只是從南門到北門的短短的距離,出此千金的賞格,未免太大得叫人不敢相信,誰都不肯做傻子來試一下的。然而,后來竟有一個人做傻子而為之搬運了,商鞅為表白他說了一定要做的緣故,所以立刻拿出百金來賞了那人。他這一個舉動,目的便是要取信于人,使人相信他的話是有信實的。

曾有一個學校里的教員,對著一群頑皮的學生說:“如果有誰不守教室的規(guī)則,他將要受嚴厲的處罰。”可是他說過此話后,卻對一位在上課時用紙圈去擲別位學生的頑皮學生并不處罰,結(jié)果,學生再也沒有一個相信他,他一上課,教室中就亂得不成樣子。同是這一個班級,另一位先生,他見到有不守校規(guī)的學生立刻拉出來責罰了。他上課的時候,誰都怕責罰而嚴守著教室規(guī)則。

同一批學生,不過上課時的教員不同,為什么會發(fā)生不同的情形呢?不用說,一是言而無信,所以他的話便無人肯信;一是言而有信,誰都對他有了信任。

有一家商店,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在門口貼滿了“虧本大拍賣”的廣告,只要是常經(jīng)過這里的人,沒有人不知這是騙人的把戲。如果這家商店有一天真的要大拍賣,恐怕也不會有人去相信他是真的了。

有一個人借了人家的錢,說明到下月的五日一定歸還:可是到了那時不能歸還,因此再約緩期到十日:豈知十日到了還是不能歸還,于是又約緩期到十五日,十五日仍不能歸還,約再緩期到二十日。即使二十日那天還清了,以后想要再借,人家一定要說他信用不好,不肯借給他了。如果這個人向人家借錢,講明在什么時候償還,他到期毫不失信,人家對他便先有了一個好印象,他以后再開口借錢,講明何日償還,自然會使人相信而借給他的。

一件事失信于人了,以后無論什么事都不能再取得人家的相信,因為是先把一個壞印象給人家了。

3.嚴于律己:自尊自愛不自輕

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維護自己尊嚴的一種道德感情。己行自尊,就是要使自己的行為處處體現(xiàn)出對自己人格的尊重。

“自尊心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杠桿。”這是別林斯基的名言。自尊心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動機,它有助于激勵人們維護自己的尊嚴,克服各種困難和自身缺點,推動人們實現(xiàn)所向往的目標。所以說,自尊心在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中占有重要位置。自尊心一旦消失,人格就要變質(zhì),人品就要變味。

“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chǔ)”。歷史上許多故事都說明了這一點。

容閎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知識分子,家境十分貧寒。1847年他到美國留學,雖身處異地,卻時刻思念著祖國,他說:“常思在此時學習,以為將來效力祖國之預備。”他懷著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努力學習,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后來他考入耶魯大學,為繼續(xù)深造而爭取獎學金時,校長說:“如果拿了獎學金,畢業(yè)后,必須作傳教的教師。”他聽后感到自尊心受到強烈的傷害,怎么能讓外國人改變自己報效祖國的夙愿呢?于是他毅然拒絕了這一條件。后來在喬治亞州隆伐那婦女會的資助下,才得以繼續(xù)深造,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回到祖國,人們稱贊他人窮志不短,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和自己的尊嚴。當時有“容閎雖貧,傲骨殊棱棱”的贊語。

自尊者既不傲慢又不自賤。一個有自尊心的人,常常也是重信義,善交際,不為環(huán)境所牽制,不做情欲之奴隸,不輕人,不傲慢,不自輕,不自賤的。他們知道:自狂會妨礙自己的進步;自賤會丟掉自己的人格。因而在一帆風順的時候,能冷靜地維護自己的尊嚴,在身處逆境的時候,也決不失去自尊,總是不停頓地向前,再向前。著名政論家鄒韜奮有句名言:“自尊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自尊心是在互尊互敬的氣氛中形成的。要想人家尊敬你,你必先尊敬別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人者人恒尊之。”不尊重別人的人,就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自尊心。一個趾高氣揚、目中無人的人,不論地位有多高,才華有多少,人們也不會真正尊重他。

人要自尊,必須拋掉自卑。一個人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為取悅于人而不顧自己的人格。

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萬萬不可喪失理智,要冷靜思考。

在史書里有一段描繪張良與圯上老人的交往,說的是張良年輕時,一次出去散步,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橋邊。老人對張良說:“小伙子,我的鞋掉到橋下了,去把鞋給我拾起來吧!”張良愣了一下,見他是位老人,就把鞋撿了起來。這時老人又伸出腳來說:“替我穿上吧!”張良又幫老人把鞋穿好。老人站起來,揚長而去,走了一里多路,又回來。他對張良說:“好小伙子,你真是可以培養(yǎng)教育的啊!過五天,你清早到這里來見我。”之后,這位老人送張良一部《太公兵法》,叫他好好學習。后來張良努力鉆研,兵法大有長進,終于成了劉邦的主要謀臣。

張良對待這位老人的考驗,是抱有極大的忍耐與涵養(yǎng)的,當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沒有怒發(fā)沖冠,而是理智占了上風,既恰當?shù)鼐S護了自己的尊嚴,又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如果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不冷靜對待,就可能怒從心頭起,禍從天上來,既會招來不可想像的后果,又會降低自己的人品,自尊心反而被自己所踐踏。

自尊心有兩種表現(xiàn)方式:一種是個人的自尊心,一種是民族的自尊心。個人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容他人歧視和侮辱的心理意識,叫做個人的自尊心;一個民族維護自己尊嚴的群體意識,叫做民族自尊心。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要像先賢那樣,發(fā)揚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首先維護民族的尊嚴。

4.謙虛誠懇,不圖虛榮

“滿招損,謙受益”。謙虛能使人更加完美,謙虛能讓你獲得更多的知識,謙虛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俗話說得好:“水滿則溢,人滿則驕。”如果你希望得到別人肯定、信任和愛戴的好口碑,就一定不要驕傲、傲慢、貪圖虛榮。只有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加強品德的修養(yǎng),才能使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和諧、融洽,從而為自己贏得好口碑和好人緣。

在生活中,謙遜有禮的人往往受人歡迎和尊重。反之,狂妄傲慢,不尊重他人人格的人,不僅不易與人友好相處,而且根本不會受人喜歡和尊重。

某大學有一位姓李的老師,是國內(nèi)某一學科的學術(shù)權(quán)威,所以向他請教的學生和老師特別多。但是他從不賣弄自己的學問,不會因為別人不懂就假裝通曉,一旦遇到他也無法解答的問題,他就會說:“對不起,這個問題我一時還無法解答,等回去查了資料再答復你們。”他這種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受到大家的尊重,大家都非常信任他。謙虛意味著對他人的尊重,換回來的是他人對你的敬愛。

謙虛能夠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敵對情緒。某單位的小張技術(shù)全面,工作認真,干得很不錯,有幾個年輕人很嫉妒他。可小張在他們面前既不顯露自己的見識和才能,對他們的嫉妒也不計較,遇到自己不懂或不能解決的問題時,總是充滿熱情而且虔誠地向他們求教:“請幫幫忙,這個問題我翻來覆去也搞不懂,你在這方面是內(nèi)行,能不能給我指點指點,幫我一下?”對方被他謙遜的目光感染了,沒有理由拒絕他的請求。以后,他們彼此尊敬,成為很要好的朋友。學會謙虛,你就不會招人厭惡。學會“虛懷若谷”,正確對待自己的一切,尤其不要過高看重自己的成績和榮譽,讓榮譽沖昏了頭腦,而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待人,切不可傲氣十足,以權(quán)壓人。

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因為不夠謙虛而導致聲譽不佳甚至眾叛親離,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糾正。

①正確地評價自己。開始重新認識自我,可將優(yōu)點和缺點各列一個清單,細加對照,恰如其分、客觀公正地作一次評價,并認真地從內(nèi)心問自己,我到底有幾個知心朋友?它會使你幡然猛醒:如果一味的自高自大,就會使得自己與周圍人們的關(guān)系形成不和諧的音符。

②遇事從他人的觀點、立場來思考。這樣有助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避免自己的短處,從對別人的認識里來形成自我形象。對人的認識越全面,自我形象就越清晰。這樣,我們就可學會理解他人、關(guān)心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的處世技巧,改變輕狂淺薄的心理和行為。

謙虛意味著你有自知之明,但是,在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同時,還應該避免故作姿態(tài)的謙虛。一個人如果故作謙虛姿態(tài),以求得“謙虛”的美譽,或假借謙虛來間接地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感,那么,這種“謙虛”就是虛偽的表現(xiàn),更稱不上是什么美德了。

5.以愛己之心愛待他人

“愛心”,即仁愛之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它能融化人的孤獨感和分離感,它能使人與人和睦溫馨,它能打破人們之間心中的圍墻,它是建立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紐帶。

人間需要每個人都永存愛心,然而這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做到永存愛心,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修養(yǎng)。

(1)要有自愛之心

自愛心是人的本性,是個體生存的基本特征。自愛心的進一步發(fā)展,就會產(chǎn)生自尊心、羞恥心、責任心和自信心,這有助于塑造自我道德形象。

人若沒有自愛心,生命便缺乏根基。正如魯迅所說:“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shù)氖隆_@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xù)生命的根基。”自愛包含著對自己做人的準則、人生意義、道德信仰、價值觀念、人格榮辱等諸方面的理解、信奉和實行。它體現(xiàn)著一個人對真、善、美的珍視和追求。

(2)要有愛人之德

一個人如果只能自愛而不能愛人,那只能說是一種低層次的狹隘的愛;人只有做到愛人如己,以愛己之心愛人,才算有了愛人之德。正如古人所云:“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

(3)要有利人之行

在社會生活中,“愛語”會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快樂,甚至有“回天之力”。但是,人們之間的相愛,不能只停留在漂亮的語言上,而要體現(xiàn)在實際的行動上。有這樣一句格言:“一個救人的性命、出于純正之愛的行動,比在侍奉佛祖的宗教活動中獻祭大象和馬匹而度過一生時光要更偉大。”

真正的仁愛具有真誠性、利他性和無私性。愛的本質(zhì)是給予而不是索取。真正的仁愛之心是不期望回報的,而是基于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然而,人際關(guān)系也常常像自然界一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什么種子結(jié)什么果。在人們之間的交往中,總是有思想感情的交流與溝通。把自己的感情真心實意地奉獻給他人,而自己的感情并不會因“給予”而減少,相反,我們給予他人的愈多,那么自己所得的也會愈多,從而也就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加豐富、高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绍兴县| 丹江口市| 元江| 垫江县| 北川| 龙门县| 隆昌县| 白银市| 龙泉市| 丹巴县| 淮阳县| 额济纳旗| 岳西县| 桂东县| 永吉县| 广平县| 林州市| 涟水县| 玉林市| 淮安市| 永昌县| 江口县| 静安区| 遂平县| 双流县| 漳浦县| 泾阳县| 宜都市| 万州区| 阿拉善盟| 屏东县| 康乐县| 芮城县| 武义县| 东兰县| 八宿县| 双江| 滕州市| 扶风县|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