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直面挫折:苦難是成功的墊腳石
- 拿破侖·希爾成功學全書
- (美)拿破侖·希爾
- 4939字
- 2016-02-25 15:01:07
在成功的路上常會遇到各種障礙或挫折,遭遇很多困難或失敗。有人因不幸畏縮不前,所以他們成了失敗者;有人不怕失敗、敢于直面失敗,所以他們成為成功的人。所以,“直面挫折”被拿破侖·希爾總結為成功定律。當下,遵從希爾的成功定律,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呢?——譯者題
苦難是上帝的禮物,是成功最好的激勵
時間會證明你的付出沒有白費,在未來的某一天,它會全部回報給你!——拿破侖·希爾
在東方的中國有這樣的說法:剛剛出世的嬰兒總會有幾聲啼哭,所有的孩子也都一個聲音,像是漢語中的“苦呀,苦呀”。有人說,這是在出世之前上帝對他的告誡:“做人必須有苦。”所以,才會有那樣的啼哭。有人說,苦難是上帝的禮物。一切都有因由,上帝在給予人們苦難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一個人做事總是一帆風順,那么他就會極易安于現狀,從而失去了斗志,但當一個人遭受苦難之際,為了擺脫囧運,他會調動起全身心的潛在能力相抗爭,從而有所成就。所以,人生必須要苦相伴。
有很多人問及我成功的根源時,他們會說:“是苦難打造了我,是毅力成就了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苦難造就了成功。伊索因此說:“如果你受苦了,感謝生活,那是它給你的一份感覺;如果你受苦了,感謝上帝,說明你還活著。人們的災禍往往成為他們的學問。”
我對人生的苦難也有自己的看法:“成功者往往懂得直面挫折,所以,學會了如何面對人生的痛苦,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就是獲得成功的智慧。”
生活免不了讓我們遭受痛苦,但大師們教會了我們應對苦難的智慧。在他們的眼里,苦難是成功最好的激勵。
米哈伊爾o羅蒙諾索是俄國大學者夫,他出生在俄國北部庫爾島上一個小漁村里。
羅蒙諾索夫的父親是個目不識丁的漁民,叔叔舒伯納是教堂里的執事,是個有文化的人,羅蒙諾索夫小時候只能跟他學識字。
自古成功多磨難,而他的磨難是特別的多。羅蒙諾索夫的生母在他很小的是后就去世了,繼母對他還不錯,但她很快也因病去世。不久,父親給他娶了第二個繼母,第二個繼母對羅蒙諾索夫不好,可以說得上是涉毒心腸。她不僅大罵羅蒙諾索夫,還阻擾羅蒙諾索夫學習,羅蒙諾索夫就是在繼母的大罵和阻擾中學完《識字課本》的。
然而,在地處荒野的漁村里,羅蒙諾索夫想要繼續學習很難,因為他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課本,但天無絕人之路,有一天,他在鄰村的杜金家發現了兩本好書,可遺憾的是,小氣的老杜金卻不肯把書借給別人。
老杜金家有兩個孩子,他們和羅蒙諾索夫的關系很好,兩個天性頑皮的朋友對他說:要是他敢在村口的墳地上一個人過一夜,那他們就把書借給羅蒙諾索夫。羅蒙諾索夫毫不猶豫答應了。
當晚,羅蒙諾索夫帶上棉被,瞞著家人一個人到墳地上過夜去了。因為一心想著得到那兩本書,他忍受著寒冷的狂風和上下竄動的瘆人磷火,在墳地里睡了一夜。
第二天,羅蒙諾索夫如愿地得到了那兩本書。
很難想象,羅蒙諾索夫就是在這樣的艱難的條件下想方設法地尋找學歷資源,尋找著繼續學習的機會。
這一年,羅蒙諾索夫帶上鄰居借給他的一點錢,在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只身來到莫斯科求學。
當時,莫斯科學校是為貴族子弟開設的,不招收羅蒙諾索夫這樣的貧民孩子,這對歷經千辛萬苦而來的羅蒙諾索夫簡直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可他并沒有因此而絕望,想辦法讓自己成功入學。
幸運的是,學校的教務主任是瓦爾諾索夫神父,他是一個正直又很有學問,當他得知羅蒙諾索夫是想來上學時,就讓他背誦一首贊美詩。
當神父聽完羅蒙諾索夫熟練的背誦,神父驚喜地說道:“資質這樣優秀的學生,在我們學校還不多呢!”
于是,愛才的神父決定幫幫羅蒙諾索夫,他向校長謊稱羅蒙諾索夫是貴族出身,于是,羅蒙諾索夫順利進入了莫斯科最有名的學校,但是,困難也隨之而來。
因為羅蒙諾索夫是個大個子,加上穿著破舊,樣子又土頭土腦。那些貴族子弟個個披著羊皮襖,所以他在同學當中十分顯眼,更顯得有些另類。同學經常拿他開心,還給他編了一個順口溜:“大個子,大傻瓜,大頭大腦大嘴巴……”
其實,遭遇同學的取笑還不是羅蒙諾索夫最難受的,最難受的是饑餓。因為父親拒絕負擔他的生活費用,他一天的口糧只是一塊面包加一杯飲料而已。因此,他經常是饑餓難耐。
所有的困難并沒有阻止他成功的腳步,就在忍饑挨餓的狀態下,羅蒙諾索夫排除一切干擾,刻苦學習,在學業上有著超長的進步,讓人刮目相看。
羅蒙諾索夫在這所學校共學習了五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又被派送到彼得堡最高學府——彼得堡科學院深造,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化學家。
事實就是這樣,不能忍受挫折和戰勝困難的人,他只會是一個失敗者,而能忍受得住挫折、忍受得住失敗、忍受得住痛苦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成功者會把苦難看成磨練。他們把苦難當成激勵自己前進的原動力,他們在苦難中鼓起生活的勇氣,學會戰勝困難的方法,在苦難中磨煉自己百折不撓的意志,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堅強,進而達到勝利的彼岸。
希爾成功箴言
要獲得成功,就要學會感謝苦難,因為苦難教會我們堅強、忍耐、勇敢、承受……這是獲取成功的力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逃避苦難才是失敗的原罪。
不服輸,才有贏的希望
從某種程度來說,堅持也許會是個錯誤,但堅持時間過短或根本就不堅持則是更大的錯誤。——拿破侖·希爾
不服輸是體現的是一種堅韌精神。這種精神讓生命充滿彈性和力量。不服輸是一個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的態度。一個人要是在輸了之后就不再為贏而努力的話,他就不可能有贏得可能,這是淺顯的道理。不服輸的價值就在于此。
我發現成功人士都有這樣一個特征:在成功之前,往往都遭遇過非常大的挫折,在外人看來,事情本應該放棄了,但他們卻在堅持,最后他們成功了。所以,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于能夠屢敗屢戰。也就是說,成功的人不是從未失敗過,而是在失敗之后,甚至是多次失敗之后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他們會跌倒了再爬起來,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所以他們成功了。
希拉斯·菲爾德從海底鋪設一條連接歐洲和美國的電纜。毫無疑問,電纜要穿過大西洋,這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
鋪設工作開始了,但隨后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他用英國旗艦“阿伽門農”號和美國新造的豪華護衛艦“尼亞加拉”號來鋪設電纜,但是不成功,不是電纜被卷到了機器里面斷了,就是電纜里沒有了電流。有一次,輪船突然發生了一次嚴重傾斜,差點翻了船。
大大小小的失敗有無數次,這讓人們對從海底鋪設電纜產生了懷疑,但菲爾德依舊相信事情一定會成功。于是在一片反對聲中,他不僅訂購了700英里的電纜和定制了新的鋪設機器,而且還聘請了一位專家,重新制定鋪設計劃。
可是,電纜的鋪設工作依然不順利,依然是老問題,不是電纜斷了就是電纜里沒有了電流。
隨后,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有些投資者不愿再投資了。只有少數投資者看到菲爾德為此日夜操勞,因為可憐他,才決定再給他一個機會。
老天有眼,這次嘗試出人意料的順利,全部電纜鋪設完畢,沒有任何中斷,幾條消息也通過這條漫長的海底電纜發送了出去。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大家準備慶功的時候,電纜電流又突然中斷了。
這時候,除了菲爾德外,所有人都感到了絕望。沒有人再給他投資了,但菲爾德仍然堅持,他又找到了新的投資人,可是,接下來迎接他的依然是失敗。
所有的投資人都不愿意再給機會了,于是,這項工作就耽擱了下來。失敗似乎并沒有難倒菲爾德,第二年,他組建了一個新的公司,重新找到了投資人,繼續從事這項工作。
在鋪設電纜的過程中,不知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但菲爾德挺過來了。1866年7月,光纜順利接通,菲爾德發出了世界上第一份橫跨大西洋的電報,內容是:“7月27日。我們晚上9點到達目的地,一切順利,感謝上帝!電纜都鋪好了,運行完全正常。希托斯·菲爾德。”
希拉斯·菲爾德先生的經歷是充滿挫折的,但他的精神是可貴的,取得的成績是輝煌的。在我們一生中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很多挫折,這一點誰都無法避免。在挫折面前,成功者一定不會被嚇倒,他們敢于直面挫折,把它當作是成功對自己的考驗,并堅強地繼續走下去。因此,挫折成為成功者可貴的財富,成為他們成功的墊腳石。因此,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是否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區別成功與失敗的標志之一。
希爾成功箴言
生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絕境,不服輸的人才有希望。如果你始終在絕望的邊緣徘徊,請別放棄,再為自己加一加油,也許就是這最后的拼搏會給你帶來奇跡。
逆境不是一個人平庸的理由
你要了解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對挫折時所持有的心態。讓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中都能發現和挫折等值的積極面。——拿破侖·希爾
我身邊的人不是每個都是成功人士,他們大都是平庸的人。我奇怪地發現,這些平庸一生的人到老時會這樣給自己找理由:“條件太差了,所以我成不了大事”“因為生活太苦了,所以我很難抓住成功的機遇。”……這些人把逆境看成了成功的攔路虎。其實,這都不是一個人平庸的理由。
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風平浪靜的,遇到坎坷和困難是常有的事,但如果就此倒下,你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在困難面前望而生畏,會徹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我們就會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徑。所以,成功的道路往往漫長而坎坷,需要我們忍耐、堅持和奮斗。能成功的人,都是在逆境面前永不放棄,堅持到底,勇于拼搏的人。所以說,生活的苦和難,不是你平庸的理由。
無數的事實證明,人之所以能成功,往往都是源于對逆境的征服。德國哲學家尼采因此說:“不僅要在必要的情況下忍受一切痛苦,而且還要喜愛一切痛苦,因為痛苦是人生前進的動力。”
今天的詹姆士已經很成功了。不僅紐約的公司日進斗金,他還是美國物流協會的會長,額可以說功成名就。但是,詹姆士的成功之路可謂是一路坎坷。
很小的時候,詹姆士家里的頂梁柱祖父就不幸去世了,因為父親整天酗酒,不知道怎樣操持這個家,于是祖父死后,家里的生活也越來越困難。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給家里人減輕負擔,在每天放學后,詹姆士都要到碼頭邊去撿煤屑賣錢補貼家用。
詹姆士十歲的時候,父親生了病,但家里日常生活都維持不了,沒有錢給父親看病。父親生病時也在工作,詹姆士常常看見父親嘴里吐著鮮血而無錢醫治,這個悲慘的場景深深地印在了詹姆士幼小的心靈里。
不久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家禍國難讓詹姆士一家的生活雪上加霜。為了生存,一家人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過著忍饑挨餓的日子。最后,他們輾轉逃到紐約,一家人這才算有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活。可是父親的病越來越重了,為了給省錢給父親治病,母親常去集貿市場收集菜葉子當作家里一天的口糧。盡管這樣,父親的病還是因為長期得不到治療而病入膏肓,父親40歲時就離開了人世。父親的去世后,家里只剩下孤兒寡母了。詹姆士是家里的長子,全靠他幫家里維持生計。
1930年的美國到處都是失業的人,就是大人也很難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用說孩子了。母親依靠手工活每天只能賺幾角錢,這樣無法養活一家好幾口人。
因此,詹姆士急切地想幫助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負,他跑遍了紐約所有的大街小巷找工作。一家貨場的老板看他可憐,就讓詹姆士在貨場里當個當個搬運工。
貨場搬運工是一份辛苦活,是專門裝卸貨物的,每天天不亮就開始搬運那些沉重的貨物,一直營業到午夜還不能休息,是一個很繁重的工作。不用說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受不了,就是一個大人也會感到非常勞累。但是詹姆士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弟妹都在溫飽線上掙扎,還是咬著牙硬挺了過來。
詹姆士在貨場里一干就是兩年,后來,他辭掉了詹姆士里的工作,從事倉儲管理工作,隨后投身到物流中去。再后來,詹姆士以實干的精神,步步為營,成紐約眾所周知的物流大王。
假如我們把自己和詹姆士進行一番對比,可以說很少有人比他遭受的苦難更多,所以,假如你把自己的平庸歸罪于苦難,那實在是不太高明的借口。平庸的理由很容易找到,但這些人看不到,換一個角度看,平庸的理由也是自己成功的理由,關鍵是你怎么看自己所遭遇的那些事。很多時候,逆境確實可以讓意志薄弱的人陷于怨恨、消沉和灰心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甚至完全屈服于逆境;但對于意志堅強的人來說,逆境會成為激勵他們,讓他們有所作為,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只有在逆境中不氣餒、奮勇當先的人,才能開辟出通往成功的道路。
希爾成功箴言
任何人,不管他從事何種技藝,如果沒有忍受酷暑、嚴寒、饑渴和其他種種逆境的能力,他就不能在該項領域中超凡出眾、卓越非凡。